论会宁社火小曲

发布时间:2019-09-15 00:50: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会宁社火小曲

社火小曲是会宁民间传统曲艺的典型代表,分布于县内各村社。每年春节,由当地群众推选一人任社火头,负责组织人员、编排节目、收拾服装道具以及演说打唱的各种器物。全村男女老少人人参与,主要表演曲目有《绣荷包》、《十杯酒》、《割麦》等十多首。曲调属北方小调,歌词多为欢庆场面的描述、质朴爱情的问答,反映生产生活的叙事、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等。唱腔粗犷中有着细腻,质朴中透着戏谑婉约,是民间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其中,以郭城驿镇大羊营村的小曲最为完整,也最具代表性。受现代影视传媒以及现代舞台艺术的影响,会宁民间小曲演唱者越来越少,面临断代失传的局面,亟待保护。

关键词:

会宁社火 渊源 旱船 杂耍的表演

正文:

追溯 " 社火 " 其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也有着渊源关系。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到了商周时期(公元前 11 世纪 - 256 年),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之为、 " 大傩 " ,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乐府杂录)记:驱傩用方相氏,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唱巫术咒语,在室内到处乱打,以使鬼惧怕而逃遁。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在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 社火 " 亦称 " 射虎 " ,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礼记 · !祭法》中载: "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 这里面还有一个神话帮事呢!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一次他和祝融(传说火神)作战,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竟把撑天的柱子碰断,顿时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了五彩石及时把天补好。勾龙见父亲闯下大祸,心理非常难过,于是把九州大裂缝一一填平。黄帝见状,便封他为 " 后土 " ,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辩 · 第一册首序》中是这样记述社的: " 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 ""…… 乡村祭神的结会,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会的变相。"

25日(正月十四日),会宁县2012年春节社火表演活动今天正式拉开序幕。今年登记报名的社火队共有41家,分别为各乡镇、各社区的学生和农民组织的团队。县城街道到处锣鼓喧天,欢天喜地,一条条巨龙上下翻飞,一只只雄狮奔腾跳跃,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当中。社火表演队员们身着喜庆的盛装,带着新春的祝福,舞龙(图1)、舞狮子、扭秧歌、赶毛驴、划旱船(图2),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喝彩声。

正月十五,会宁城区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彩旗飘飘。11时许,会宁县贺新春庆元宵大型社火展演在会师广场隆重举行,由各乡镇、社区组织的社火表演队伍满怀激情,为全县人民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充满浓郁乡土

气息的太平鼓、威风锣鼓、秧歌、狮子舞、龙灯、旱船、扇子舞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粗犷、豪放、热烈而又充满古朴气息。黄土地的美好旋律跳跃在每一个表演者的举手投足间,浓郁的“年味”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铿锵的鼓声和多姿多彩的社火,传递着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又是一年元宵至,又是一春盛世隆。元宵节晚上,贾汝昌、刘汉宝、王科健、宋维平等县上领导与城区群众欢聚会师旧址,兴致勃勃地观赏规模盛大的焰火晚会,共度元宵佳节。

晚上730分,一串串彩灯把整个会师旧址装扮得格外灿烂辉煌,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分外浓郁。焰火晚会在隆隆炮声中拉开了序幕,一簇簇绿色的礼花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夜空中绽放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如展开一幅春光明媚的诗情画卷。接着,各种不同造型的烟花伴着大气势的变色礼花升上夜空,使人赏心悦目。随即,金色、红色、银色杂然竞艳,万菊齐放,构成了一个菊花的海洋,把整个夜空装扮得瑰丽多姿。当人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新奇中时,一朵朵红牡丹、绿牡丹、紫花、蓝花又争相在夜空绽放,将人们带到了星光灿烂、令人难忘的境界,把焰火晚会推向了高潮。30分钟的焰火晚会结束了,那姹紫嫣红的夜空、花好月圆的佳节令人难以忘怀,人们仰望高空,感受着绚丽多彩的节日气氛,久久不愿离去。

参考文献:

①《白银市志》2010

②中国甘肃-甘肃日报 201221

③《会宁县志(一九九○○五年)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系 10美术教育

1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599def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html

《论会宁社火小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