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觉悟常用中药速记

发布时间:2013-05-17 20:13: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摘自黄帝内经觉悟微博 http://weibo.com/u/2213149442

快速背中药:辛温解表药共14味:共同点:气温味辛,发汗解风寒。特点:麻黄无汗,桂枝有汗,紫苏小麻黄,香薷夏天麻黄,食物中的麻黄生姜、葱白;荆芥、防风对药驱风;风寒头痛:羌活后头痛(太阳经),白芷前头痛(阳明经),藁本巅顶痛(太阳经),细辛全头痛(肾经);鼻渊的对药:辛夷花、苍耳子。

辛凉解表药12味:共同点:味辛性凉疏解风热在表。各自特点:咽痛:牛蒡子(清热解毒)、薄荷。清肝明目疏风:桑叶(清肺热)、菊花、木贼(明目)、蔓荆子(清风热头痛)、淡豆豉(解膈郁)。升阳:柴胡(清利肝胆)、葛根(滋阴止泻解肌)、升麻(清热解毒咽痛)。疏风止痒:蝉蜕(清热解毒)、浮萍。

中药速记:泻火药15味:肺胃之火: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寒水石。心火:莲子心,淡竹叶。肝火:夏枯草,决明子;清肝明目:谷精草,青葙子,密蒙花,夜明砂,熊胆。三焦之火:栀子。清热燥湿药5味:黄芩上焦,黄连中焦,黄柏下焦,龙胆草肝胆,苦参外用。

速记清热解毒药:风热银花连翘穿心莲,肠痈败酱草红藤,咽痛马勃射干山豆根,肺痈乳痈蒲公英鱼腥草漏芦,泻痢白头翁秦皮马齿苋,皮肤病白鲜皮土茯苓鸦胆子,癌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同一植物三味药解毒凉血(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解毒名方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

速记消食药6味:山楂消肉积;麦芽、谷芽消谷积;鸡内金消食化石;莱菔子消食化痰;神曲消食化金。注释:鸡内金是三金汤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胆结石症;莱菔子是三子养亲汤主要组成之一用于化痰止咳;神曲可以用于各种食积,因其是磁朱丸的组成之一,帮助消化金石类药物因而得化金之美名,亦焦三仙之一仙。

中药速记,平肝熄风药:肝阳上亢表现头目眩晕头痛、耳鸣心烦。常见于高血压病。所谓动风是指在病变过程中出现的抽搐、震颤、头晕眼花等一类有"动摇"症状。虫类药熄风:地龙、僵蚕、全蝎、蜈蚣;贝壳类药潜阳:石决明、珍珠母、珍珠、牡蛎;植物类药镇肝熄风:钩藤、天麻、白蒺藜,羚羊角加清热。

中药速记,清热化痰药,治疗痰热燥痰,表现咳嗽,瘿瘤,痰核,风痰等。润肺化痰(对药):贝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全瓜蒌);清热化痰(竹制品):天竺黄、竹沥、竹茹;化痰软坚散结(海制品):海蛤壳、昆布、海带、海藻;海浮石、胖大海(与海有关);清肺热化痰:前胡。

中药速记止血药,出血的原因有四:血热,血瘀,气虚,阳虚。止血药分四类,凉血止血药:大蓟、侧柏叶、苎麻(凉血),小蓟、白茅根(尿血),地榆、槐花(便血);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温经止血药:艾叶(溫经)、炮姜、灶心土(温阳止胃出血)。

中药速记,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肾):茯苓、薏苡仁(健脾),猪苓、泽泻、防己、赤小豆。2、利尿通淋药(膀胱):车前子、木通、滑石、扁蓄、瞿麦(清利膀胱湿热八正散),海金沙、石韦(化石淋)萆薢(膏淋)通草(通脉)。3、利湿退黄药(胆):茵陈蒿、金钱草、虎杖。4、皮肤湿热:地肤子。

中药速记理气药,气机失调包括:肺胃气逆的咳嗽噁心呕吐嗳气腹胀。肝郁气滞表现情绪抑郁肝郁克胃等。肾气寒凝的疝气。1肺胃气郁:陈皮 2胃气上逆: 枳实、木香 3肝气郁:青皮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荔枝核橘核(睾丸疾病),薤白佛手( 肝胃气郁)。4引吐:柿蒂。5肾气寒凝:沉香乌药(寒疝)。

中药速记,温里药,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不同于补阳,温里去寒实邪。上中下三焦有寒:附子。中焦有寒:干姜、高良姜、花椒、荜茇、荜澄茄、胡椒。肾水有寒:肉桂、丁香。肝经有寒:吴茱萸、小茴香。肺中有寒:细辛、豆豉姜。温热从下而上,下焦温里药多影响中上焦。

中药速记,芳香化湿药,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偏温燥。芳香醒脾、温燥化湿、辛散利气。一、对药,散寒解表,祛暑除湿:藿香(藿香正气水)、佩兰(除口臭)。二、对药,健运脾胃,疏通气机,消胀除痞:苍术(健脾)、厚朴(消胀)。三、做菜用的佐料,化湿醒脾,开胃进食: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中药速记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二、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三、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芜花、商陆、牵牛子、巴豆。泻下药分为三类,第一是攻下泻出有形之邪在阳明腑脏,第二是润下药用于阴血不足所成便秘,血虚生风,风燥伤阴。第三逐水药治疗水饮停留,如肝硬化腹水。

中药速记,固涩药,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全能固涩药包括止咳、止汗、止泻、固精等:五味子、五倍子、乌梅;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涩肠止泻药:诃子 肉豆蔻 罂粟壳 赤石脂 禹余粮;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樱子 海螵蛸 莲子 芡实。

中药速记,安神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类。矿石类重镇安神:朱砂、琥珀、磁石、龙骨,多用于心悸失眠、惊痫发狂、烦躁易怒等阳气躁动、心神不安的实证;植物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用于心肝血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宁的虚证,并常与补血养心药同用。

中药速记补阴药,分为三部分,一是甘寒养阴,滋润补充津液,多用于补肺胃之阴: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二是甘平温养阴,滋养肝肾之阴,阴虚肾精不藏: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三是介于两者之间联系上下,主要用于补心脾、心肺、心肾之阴:百合、石斛、天门冬。

中药速记补阳药,适用于肾阳不足的腰膝酸软肢冷,阳痿尿频。补肾益肺:蛤蚧、冬虫夏草、核桃仁。补肾固精: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润肠通便:肉苁蓉、锁阳。强筋壮骨:杜仲、续断。祛寒除湿:淫羊藿、巴戟天、仙茅、葫芦巴。补益精血:鹿茸、紫河车。补肾壮阳:韭子、阳起石、海狗肾、海马。

中药速记,温化寒痰药,药性多温燥,有温肺祛痰,燥湿化痰的功效。可治寒痰,湿痰所导致的咳嗽气喘,湿痰所导致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病患。临床上可分为四类,一、燥化湿痰,降肺胃之气:白前、半夏、旋覆花、桔梗。二、祛风痰:天南星、白附子、青礞石。三、寒痰:白芥子。四、顽痰:皂荚。

中药速记补气药,治疗气虚,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脾气虚则神疲倦怠,大便泄泻。肺气不足,少气懒言,动作喘乏,易出虚汗。清补肺脾:西洋参、太子参。补益气血:人参、党参。补气止汗:黄芪、白术。补气止带:山药、白扁豆。补脾和中:甘草(和解)、大枣(安神)、饴糖(缓急)、蜂蜜(润肠)。

中药速记养血药,症状:面色萎黄、月经不调、心悸等。心统血,肝藏血,脾为血之源,血为精之液,肺朝百脉宗气灌心脉化赤为血。归心肝肾三经:熟地。归肺肝肾三经:阿胶。归肝肾经:何首乌。归肝心脾三经:当归。归肝经:白芍。归心脾经:龙眼肉。补精血:熟地阿胶首乌;补肝血当归白芍;补心血龙眼肉。

中药速记清热凉血药,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本章要主要是卫气营血辨证中的热在营血。凉血滋阴:生地黄、玄参;凉血散瘀:赤色、丹皮;凉血定惊:犀角、牛黄;凉血解毒:紫草、大青叶。典型方剂犀角地黄汤

中药速记清虚热药:性味寒凉有凉血退虚热功效,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本节虚热是血分有热,气分津液不足多表现为燥症,一般不发热。共性:凉血归肝肾经。青蒿:解暑退虚热,肝胆经;白薇:凉血,入肝胃经;地骨皮:清热凉血,入肺肾经;银柴胡:凉血,入肾胃经;胡黄连:燥湿退骨蒸,入肝胃大肠经。

中药速记驱虫药,主要有蛔虫、钩虫、线虫、蛲虫等,除钩虫由皮肤接触感染外,其它多由吃了污染虫卵的食物。驱蛔虫:苦楝根皮、使君子。广泛驱虫:槟榔、番瓜子、鹤虱、芜荑。绦虫:雷丸。钩虫:榧子、大蒜。蛲虫:贯众。其它有杀虫作用:芦荟芫花牵牛萹蓄吴茱萸花椒川楝子干漆百部藜芦石榴皮樗根皮乌梅

中药速记外用药,功能解毒拔干敛疮止痛生肌等:消肿解毒:蟾酥、雄黄、硼砂、轻粉、大风子、蜂房、蒟蒻。治癣:木槿皮、樟脑、硫黄、藜芦、辣蓼。燥湿收疮:绿矾、炉甘石、孩儿茶、磠砂、石灰。祛瘀止痛:血竭、松香、马钱子。敛疮生肌:砒石、斑蝥、象皮、铅丹。截虐:毛茛、常山。涌吐:瓜蒂。

临床常用的一组药:附子、干姜、生姜、桂枝。共同点:辛温。不同点:附子入心脾肾经,干姜入脾胃,生姜入肺胃经,桂枝入心肝经,解营瘀祛风,温阳通脉。对于初学者如何掌握其特点?附子犹如深水炸弹主温肾祛水寒,干姜如浅水炸弹温中祛寒,生姜是水雷漂浮水面解表温胃,桂枝是小型导弹解营气血脉瘀滞。

中药中有一组不太常用但又特别的药物,升阳药:柴胡、葛根、升麻、黄芪、紫河车。升阳不同于补阳,主要用于阳气受阻而不能生发,其原因包括痰湿、湿热、气虚、阳虚等,好像生火时气道被阻塞,可发生于不同经脉。太阳经通以升麻,阳明经通以葛根,少阳经通以柴胡,太阴经通以黄芪,少阴经通以紫河车厥阴经通以桂枝。

药有四气五味,气寒热温凉为阳应天,味酸苦甘辛咸为阴应地。辛甘为阳,酸苦为阴;辛散甘缓酸收苦实。辛散化气生热,苦实成形生寒,辛苦互为阴阳;酸收郁而成急,甘缓发而解急,酸甘互为阴阳。少阳主动,酸收少阳则主静,甘主动。酸味者酸枣仁、五味子、乌梅安神主静;甘味者人参、甘草、大枣补气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59532e20975f46527d3e10a.html

《黄帝内经觉悟常用中药速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