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2-21 20:16: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二、理解词义

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三、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510):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认识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认识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意匠。

四、问题归纳

1.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2.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学生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不会。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可见,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

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这两句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的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人们更熟悉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比如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松树坚忍的品质。

5.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写诗和绘画,它们或叙事,或写景状物;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只有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才能高于现实,最终创造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作者从山水画如何才能做到有意境设疑,引出下文的论述,具体从三方面分析: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思想感情;意境与意匠要相结合。论证过程中多次引用诗词,并列举齐白石画虾、荆浩画松的事例,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7.作者为什么多处引用诗词,目的何在?

引用诗词,充当道理论据,是为更好地探讨山水画的意境,诗词中也是写景与写情相结合,也很有意境,强调了要长期观察事物,使作者的美学观念更有说服力。

六、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探讨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阐明作者的美学观念:山水画家要深刻认识对象,注重长期观察,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抓住其精神实质,意境才能有独创性,并且要注重意境和意匠相结合。

教材课后习题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参考答案: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3.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四、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示例】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胧的月光斜斜地映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家家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气中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声音是那样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这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诗人没有选取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f8586f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c.html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