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发布时间:2020-06-06 07:50: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 、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天资聪灵,学习却一天天没了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作为家长无不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作为老师,无不为之惋惜,恨无回天之力。事实表明,有些学生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反应也快,并非不是那块料,而是另有原因。

生就灵性聪明,不等于智力就永葆出众;智力一般,也不等于知识摄取量就少。知识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的,智力也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智力的开发,天资聪颖是基础,但二者不成正比关系;知识的增多,智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但有时并非起决定作用。观察发现,天资、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培养学生成长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何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些是人们认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是人们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发展特殊能力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天资或素质是智力和特殊能力发展的天赋前提条件,因此,提倡优生优育是具有科学道理的,这对儿童乃至将来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天资与智力不能划等号。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先天素质是有差异的,即使天资聪慧,但聪慧角度未必相同,在人的一般能力的表现上就千差万别了。有的观察力好,有的记忆力好,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反应敏捷,有的思维迅速等等。如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小时学习成绩一班,但观察力好,善于思考,后来闻名于世。天资的差异,也与人的特殊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人视觉特别灵,有的人听觉敏感,有的人在运动方面有独特性等等。但在实际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在智力因素上都力求全面发展,这是不切实际的,即使能让孩子全面发展,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使孩子心理负担太重,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最后丧失学习上的兴趣。因此,天资聪慧,有的表现在特殊能力的发展上,未必就是智力的全面发展。

智力作为人的一般能力,因受天资素质的影响,表现出在发展进程中的不平衡性,但不能因此说,这种不平衡性就不能改变。智力是在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智力是一个人动态的心理过程,是可以通过引导、学习、实践而发展变化的。从个人角度讲,影响智力发展的种种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的一个概念,是指对于智力的开发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感觉、知觉、注意、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品质、信念和世界观、气质、性格等都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客观的因素,还是主观的因素对智力某一因素或整体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影响,当然也影响人的特殊能力的发展方向、水平、程度。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现在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或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表现是:吃、穿、住、行家长护驾,对孩子百依百顺,态度好时过分宠爱孩子,态度不好时打骂孩子,不注意对孩子品质、信念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等等。总之,在部分家长眼里,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独立于非智力因素,而不知道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非智力因素毕竟不同于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上面的投资未必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正是部分家长轻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原因所在。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果,有一个时间的滞后和效应的累积过程。单调乏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艺训练,虽然在某一个时段内或许有些结果,但这仅仅是外部作用力的结果,到头来,很可能造就出像政治家王安石哀伤过的仲永那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庸才。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内因,孩子的成长方向、发展水平、素质的高低最终将取决于他自己。

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是经师者引导、本人学习和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发和发展起来的,同龄的城乡孩子在一起,城市的孩子在能力方面略胜一筹,这一普遍的事实说明环境不同,智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发现,同样的客观环境,同样是城市孩子,同样认为天资聪慧,但有的孩子智力水平明显出众,有的孩子智力水平迟迟开发不出来,虽有潜力,却找不到启动其智力发展的钥匙。那么,这把钥匙是什么呢?这就是孩子自身的品质,就是对智力开发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积极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道: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体验,即我的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的一切确定下来的。这段名言揭示了目标高远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内心精神品质与智力发展的紧密联系。现实表明,内心精神品质不同,其智力因素发展速度、水平、方向也不相同。

人的理想、品质、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情感等心理,都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积极拚搏、努力工作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指南、前进的动力。孩子如果不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或者错误的认为为了应付考试,受家长和老师逼迫而学,没有理想,缺少志向,那么,孩子要么缺乏学习动力,要么厌学逃学,更谈不上智力开发和发展了。事实上,我们在教学和家庭教育过程中明显存在这种重智力轻德育的偏差,在方法上表现为:目标——学生每次考试都必须有个好成绩;措施——唠唠叨叨,开口闭口皆是应该怎么学、向谁学,或者批评,或者动手以示师长威严,而完全忽视或不重视孩子的理想、志向教育,甚至家长带有鄙视政治教育的色彩。因此,现在初中的孩子有部分人就重实惠和个人私利,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言行时有表露。像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属于工作耗力最大的对象;在学习上因缺乏内在动力,故表现为:懒惰:不愿上课,不愿背书,不爱动脑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贪玩,胡闹,逃学等。欺骗:为自己学习懒惰找借口,否认、遮掩自己的错误行为,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批评,或表面承认,伪装改正,背后依然故我。自相矛盾:十分羡慕才华横溢的同学,也曾暗暗发誓、订计划、下决心,欲赶超上游同学,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觉得玩最痛快。两者时常斗争,但一般表现为自制力很差,前紧后松。自我评价不切实际,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这种学生缺乏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也不会感到丢面子;而另一种学生则过分拔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导致动力不足,因为抱负水平大大超出能力,自尊心又太强烈,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一遇到失败就会大幅度降低自己的志向水平,最后走向下坡路。易分心,容易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厌倦,只要上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对什么事都表现出烦躁情绪。时起时伏,忽冷忽热。难以迅速适应新的学习情境。随大流,缺乏独立性,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等等。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品质,即无志向,目的不明,态度不端正,总之,即缺乏内在精神动力。因此,我们说非智力因素能为智力的发展提供指南,是智力发展的风帆。

2、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人的才能的发展,与个性品质的首先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人的品质的发展,为智力开发与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力的开发与发展。这里讲的品质,主要是心理学角度讲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品质有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应用性、顽强性和有纪律性等;消极的品质有盲目性、冲动性、脆弱性、顽固性、轻率和优柔寡断等。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吃苦耐劳,敢于拚搏,勤奋刻苦的品质是成才的重要条件。我们说逆境中出人才,并不是说,优越的环境中就出不了人才,现在优越的家庭环境就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家教的诸因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是过去家教所无法比拟的,关键是在这优越的条件下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毅力、独立能力、战胜困难的精神。很多家长只知道孩子懒惰,却不分析孩子产生懒惰的原因;知道孩子独立性太差,却不分析孩子依赖性太强的原因。相反,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有一点苦、累、屈,孰不知,这恰恰助长了孩子的脆弱和依赖性格。意志品质对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意志能保持精神动力的持久性,意志能促成精神动力的行为转化,意志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发展的方向、水平、程度

由于人所追求的人生目的不同,内心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决定了智力发展的方向、水平、程度的差异。下列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一般来说,班主任所教学科,学生的成绩往往比其他班学生的成绩要理想,接受暗示的同学比没有得到暗示的或不注意接受暗示的同学成绩要理想。这说明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初中学生虽然独立性有所增强,但依赖心理依然存在,意志不坚强,可塑性比较强,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孩子们身上表现的参差不齐,但有着共同的两个特性:自制力差,缺乏吃苦精神。正是存在着这些不足,初一上学期,学生之间的智力一般来说旗鼓相当。但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有的学生迟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一新课程一时难以入门,因此,智力发展水平的差距便慢慢拉开,最后出现两极分化。其次,初中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求知欲带有了明显的倾向性,兴趣、爱好虽然广泛,但开始有所侧重,智力开发方向有所不同了。有些人爱文、有些人爱理,但初中阶段不分文理,义务教育要求孩子们全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上人们存在主副科的观念,便产生了数理化学习好则智力好,数理化学不好则智力差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带着情绪施加给孩子,结果是有的孩子精神受压抑,影响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由此我们看到,智力发展是有方向的,这是非智力因素的结果,要改变孩子的智力方向,应该从根本上,即从非智力因素着手,千万不能以定性孩子。

4、非智力因素可以加速孩子智力开发和发展的进程

有的孩子智力开发早,有的孩子智力开发晚,所以从古到今就有神童大器晚成之说。智力开发的早晚与身体先天素质有关,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学习目的越明确,自制力越强,兴趣越浓厚,自信心越强,智力发展则越迅速,相反则缓慢,甚至越学越愚。我们发现,有些家长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按时对孩子进行辅导,但有的孩子就是顽固不化,于是就得出不是那块料的结论。事实上,家长花的钱并没有用在正地方,孩子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谷黍,而需要的是耕耘、管理的方法,即孩子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的加速作用突出表现在:学生抱负水平高,思想开放,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敢于向权威和传统观念挑战,心胸开阔,性情开朗,不怕失败,从不低头,注意力集中专一,观察精细,注意把握时机,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等等。目前,受大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情感因素太多,易看老师眼色行事,随大流现象普遍,动机需要层次低,性格脆弱,在智力发展上几乎处于被动的地步。因此,对有些孩子来说,非智力因素品质太差的,智力就迟迟开发不出来,特别是几经挫折产生心理障碍的孩子,自信心不足,或者产生自卑感,那么,智力发展就远远落后于同龄同学了。由此可见,聪明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内在心理品质,或者说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智力开发早与晚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因此,注意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三.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正确引导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中学与小学相比,知识量成倍的增加,任务重了,所学知识的内容更抽象了,孩子在小学时起对教师的依赖性已成为现在学习的一大敌人。小学时期学习课程少,作业明确,任务简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础知识,对能力的要求一般不太高。因此,老师要求什么,孩子们基本能做到什么,孩子看老师眼色行事。在中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要认真对待老师的指导,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自觉地建立起一套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贯彻始终。例如,要求学生建立起自我检查、评定,自我管理、调节的能力,不但自觉的完成作业,而且要能预习、复习、记笔记,不仅善于思考,能理解教师与教材的要求,能找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并能纠正、补救。总之,在初一第一学期就必须迅速养成一个适应新环境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始终贯穿于自己的学习过程。由于个性特征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这种方法必须能够调动自己学习的兴趣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学习方法上的兴趣点,并加以强化。第二,有一个学习目标作为自己学习进取的精神动力。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实际,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感,太低会产生无所谓的轻敌感。目标要不断变化提高,循序渐进。第三、有一个完善的学习程序能严格遵守。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条不紊,学习也不例外。整天手忙脚乱,无章可循,语文没看完,就复习数学,猛然又想起英语没复习好,学习没有头绪,是不会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课程表,指导孩子创设一条学习程序,如:首先完成作业,其次进行复习,应先复习什么,后复习什么,并明确复习的任务,复习时将笔记整理好(如把当天老师讲到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理清楚),最后预习,中间要适当休息等等。第四、有一个学习原则始终贯彻着。如,学习要做到懂、会、熟(我校原毕业生张雁的学习原则);决不让今天的作业带到明天做;绝不放过一个疑难问题过夜,等等。很多人笼统的教育孩子要刻苦、勤奋,可怎么做才是刻苦,怎么做才是勤奋,在孩子头脑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在给孩子制定学习原则时,务必具体、形象,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适当更换原则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学有所获,且身心轻松愉快,既不感到紧张,又不感到太松,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发现,现在的初一学生感知虽然敏锐,但有时很粗糙。如很多同学英语单词会读不会写,相似单词写混了,数学中同类项如x2yyx2看不出来,一组数能在数轴上标正确,但在排列大小顺序时却排错,记问题似是而非,6-3-3+6认为不一致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二是平时练习少,三是麻痹大意,但归根结底是没有认真感知、认真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途径多种多样,但直接与书本挂钩,重要的方法就是检验孩子的复习效果。如:听写语文、英语的生字词,复述语文、英语课文,背诵数学定理、公式,回答史地生政的有关问题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应注意以下原则:目标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从易到难。目的明确。要有兴趣。指导孩子做好总结。建议老师和家长读一读英国教育学家赫·斯宾塞关于教育孩子的有关书籍,定会受益匪浅的。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问题上,有人强调唯意志论,认为受不受环境干扰是学生意志坚定不坚定的问题,甚至以例论之。但是,干扰的环境是客观的,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它总是起着干扰的作用。特别是初一的孩子,要求他的意志力特别坚定是不切合实际的。所谓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充足的光线(但不要刺眼),清新的空气,正常的气温,相对的安静。因此,孩子的教室或书房布置要简单,不要有太多的装饰悬挂物;不要有与课本无关的其他报刊杂志和书籍;在家家长可看业务书陪孩子学习,等等。还有,孩子在晚上学习之前,少休息一会,解决好饥、渴、大小便等问题。还要注意孩子在上床休息的时候不要让他再看书,实践表明这种行为会产生两种不良现象:一是越看越兴奋,难以入眠;二是翻上几页书,大脑神经产生抑制,于是释书入梦,往后,看书就成了一种催眠剂,这是学习的一大忌,一旦形成捧书即困、阅读就倦的条件反射就麻烦了。

保证身心健康

了解、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动不动就生病请假,有的孩子上课即困,有的孩子上课偷吃零食,有的孩子早上起不来,有的同学经常感到劳累。凡是有这些现象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平平,道理很简单,身体不爽、疲劳过度、精力不足,是很难保证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做到早睡早起,早上坚持锻炼,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身体健康。

有意识地训练注意能力

如低音量放英语磁带(切忌用耳塞式录音机),或者低声听写语文、英语生字词(但不允许孩子经常反问),给他一段新的内容(与课文有关或者就是课文的内容),要求在短时间内背诵(注意背诵内容做到由简到难,一般不要太长,久而久之,让孩子在成就感中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等等。如果孩子有音乐方面的爱好,让他熟悉无线谱并持之以恒定会大有益处的。

4、培养生活自理习惯

学习有无良好习惯,可从生活的其他方面折射出来,譬如,学习无计划的孩子,不是丢三落四,就是拖拖拉拉,没有紧迫感;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是虎头蛇尾,自由散漫;学习懒惰的孩子,干其他的事也是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等等。因此,培养生活自理习惯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孩子早晨早起锻炼身体,自己的生活用品自己整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乱丢乱扔,不随地吐痰,认真清扫寝室和教室卫生,回家帮助家长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但无论干什么,老师和家长都要把目的讲明,要求讲清,引导孩子做到持之以恒。

5、注意对孩子动机、兴趣、情绪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动机与记忆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下是两个试验:某班让学生建立练习本,主要练习语文、英语生字词和数学题,并要求近期检查。结果当周的英语单词听写测验90分以上的同学达40多人,超过其他班10-20人。后来,没有再要求检查,结果期中考试英语成绩比其他班略好点,差别不大。期中考试前,某科老师告诉学生试题不难,只要平时听课认真,复习及时,一半以上的同学会拿到90以上的好成绩。可考试结果一出来,平均不及格。从这两个试验中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记忆目的要求在相应的时间区域内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二是记忆目的要求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松懈情绪,产生错误判断。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学习是靠内部动机驱动着。那么,什么样的记忆动机能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呢?针对初一学生心理素质不成熟的特点,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记忆目的要求的时间区域不易太长,但不要间断,必须让学生产生连续不断的动机需要;第二,记忆目的要求不易太简单也不易太难,既不让学生对记忆内容望洋兴叹,又不让学生轻敌,必须让学生产生永远保持自信心的动机需要。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做孩子思想工作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动机需要,务必适合他当前的心理状态,切忌要求过高或过低。当然,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它与人们的需要紧密相关。当需要不能满足时,兴趣会减退。兴趣越浓,动机就越强烈,兴趣平淡,动机就削弱。因此,注意对兴趣的培养是使孩子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在有收获的愉快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收获越大,就会更加愉快,兴趣也就越浓。所以,在平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一点一滴成绩,表扬鼓励为主,并指导孩子战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每前进一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千万不要以孩子在班内第几名决断孩子的学习状况。同时,老师和家长应给孩子创设调动孩子兴趣的环境,如跟孩子津津有味得进行英语对话、谈论百科知识,指导孩子总结兴趣记忆、有意记忆、强化记忆等各种记忆办法。

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如考好了就忘乎所以,考得不好就精神不振等,但也有抱无所谓态度的。这些情绪都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良好的情绪是胜不骄、败不馁,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时常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批评要有的放矢,鼓励要实事求是,务必使学生心胸开阔,精神振奋,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必须关注的课题,由于人的记忆机制目前还是一个谜,我们无法彻底地找出一条快速记忆、增强智力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总结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种种因素,克服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消极因素,帮助孩子迅速地建立起一套适合孩子学习的方法,为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db37b7102de2bd9705884c.html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