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用字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8-06-29 23:09: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名用字的语言文化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人的取名方法灵活多样。中国人十分重视孩子的名字,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煞费苦心,而且名字还常常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背景,同时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上。如果把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人名汇集一下,足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感性资料,进而了解中国人颇具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人的取名方法灵活多样。中国人十分重视孩子的名字,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煞费苦心,而且名字还常常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背景,同时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上。如果把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人名汇集一下,足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感性资料,进而了解中国人颇具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时代性

纵观几千年中国取名史,断代的时代性特征是如此强烈。

自商汤的六世祖上报甲开始,历代商王均以十干取名,如成汤名大乙,以后有太丁、仲壬、太甲、太庚、太戊、仲丁等等,因兵败而自焚的商朝末代统治者纣王,名辛,所以又称帝辛。换了今天,谁要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为下一代取名,很可能被人讥为浅陋平庸。然而当时无论是安排农事生产或进行巫筮活动都离不开天干地支,在权贵者看来,这却是最好的称谓。

到春秋战国时代,一方面,根源于蒙昧时代的原始泛神观念,还顽固地残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渔猎技术和畜牧经济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因此,人们又特别爱用动物的称谓来取名,著名的便有董狐、竖貂、阳虎、乐羊、触龙、西门豹、项燕等人。

两晋南北朝时,吏治黑暗,世风颓败,士人名流,竞慕虚玄,虚词、梵语、道化词取名,又成一时风气。如“之乎者也”的“之”,最称时髦,涌现过一大批?“之”为名的出名人物,如王羲之、顾恺之、刘牢之、到彦之、沈庆之、昌义之、陈庆之、颜延之等。它则“昙”、“智”、“净”、“僧”、“玄”、“灵”等,不一而足。又北朝人则多以神将取名,曰“夜叉”,曰“罗刹”,曰“金刚”,曰“力士”,赵(区瓦)北()著《廿二史札记》,为此辟有专篇。

唐宋时文苑勃兴,风气流畅开放,远过于昔,取名方式和格例众多,但也并非没有若干时代特点可寻。如“文”、“德”、“忠”、“信”等彰德之字,“老”、“叟”、“翁”、“父”()等倚年之词,大量人名。

元代,“汉人多作蒙古名”(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0),当是强调民族界别的统治政策使然。

迄明清时,仕途益窄而科举益盛,士人都往一条八股捷径上抢跑道,乃有“魁”、“奎”、“元”、“第”、“恩”、“光”、“禄”、“士”等字大量人名。

鸦片战争以后,阶段性的取名趋时风尚,给人之印象愈为强烈。如“胡汉民”、“于右任”、“戴天仇”等人名中,透射出民族意识的勃兴。

而“建国”、“同庆”、“解放”等名的大量出现,则记载了新中国诞生的时代巨变。到了五十年代末“大跃进”,中国政府决心在几年之内在经济上超过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从“超英”,“超美”,“跃进”等名字中,不用问人们马上就知道这些人出生的年代。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又把“卫东”、“红卫”、“向东”、“要武”等吹得家喻户晓。如香港著名的女作家黄爱东西,原名黄爱东,就是这个年代的见证。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浪潮的席卷,出现了一时的出国热,而“莉莉”、“莎莎”等颇具洋化色彩的名字有风靡一时。

从这些具有超强时代性的人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伟大的爱国思想。当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注重共性,缺乏个性。如今,全球的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使得人名中的时代性特征大大减弱了,但是,不可否认的,这种取名的方法在我国取名史上曾经占有主导地位。

二、文化性

我们所使用的汉字,不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有着久远的应用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人名用字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古时依据儒家习惯,男从《楚辞》、女法《诗经》,追求文字的信、达、雅。于是“淑”、“贤”、“贞”、“莲”等字变成了女孩子的取名的首选。

很多人喜欢在取名字时,找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人,在古诗词里、古代名言谚语里、或者是很漂亮的成语里,兼顾音义想一个有意义的好名字。例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秋水共长天一色”,很多女孩取名“秋池”,“秋水”。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的名字“朝闻”,就源于《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元代著名文人马致远的名字“致远”,就取自“宁静以致远”。取名“思齐”的人也很多,这是源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一些名人的名字中也隐藏着极大的学问,如毛泽东,字润之。恩泽东方、滋润大地。蒋介石,字中正。介石者,中正也。韩愈,字退之。愈者,过也,过则须退了。

无疑,我们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是,这种取名的方式也有其弊端。我们知道,汉字有着漫长的演化过程和悠久的发展历史,一些生僻的汉字就不适合用来取名,否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我的一个朋友名为“旃”,古字,在古文中常表语气,不为一般人认识。在《说文解字》中,还有红色的曲柄旗的意思。可是在他上户口时,却被写成了“张旗”。于是,他不得不改名为“张旗”。还有一个名叫黄彧的人,“彧”字音意皆通“郁”,不是郁闷,而是有文采之意。《广雅疏证》释诂:“彧,文也。”“《论语》八佾篇:郁郁乎文哉。”然而,不管多有文采多有个性,这个多了两撇的“或”字就像长了六指的手掌,一直都给黄先生的社交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郁闷乎文哉”的结果是,黄先生在35岁以后,每与生人交接,辄主动自我介绍:“我叫黄或,很好记的,就是或者的或啦。”

优秀文化的继承总是伴有糟粕侵袭的。你也许会注意到街头巷尾出现的“命名店”、“起名馆”之类的招牌,颇具仙风道骨的老者、少者端坐其中。他们无外乎有以下几种起名方法:八字起名-----根据事主出生年、月、日、时间排出四柱(因为由天干、地支各一字代表一柱,四柱共八个字,俗称“八字”)。找出八字中五行所缺,以平衡八字为目的起名。鲁迅笔下的闰土,便因其五行缺土而得名。五格起名-----又称“笔画起名”,根据姓名的笔画数,排出天、地、人、总、外五格,调整笔画数的多少,搭配出最佳姓名组合。属相起名-----根据各种属相的特性,以利发展为宗旨起名。周易起名------排出事主八字;终生卦。扬长避短,起出可让事主享用一生的名字。

不难看出,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地固,既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占有一席之地。

三、寄托性

取名往往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种种期望,或承继祖荫,家业昌盛,有李隆基、田承嗣、杨继业等名;或弥祸消灾,长命百岁,有霍去病、甘延寿、毛延寿、辛弃疾等名;或封妻荫子,耀祖光宗,有史达祖、汤显祖、刘效祖、郑光祖等名;或美貌无比,以“妍”、“娇”、“丽”、“媛”、“婷”等为名,有李媛媛、彭丽媛、梅婷、蒋雯丽等名。

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就人伦而言,则是父子兄弟,“大苏”、“小苏”的大名,是“老苏”所命。为这取名事,“老苏”还特地写过一篇《名二子说》。他在文中说“轼”,车前横木之谓,作凭靠了瞭望用,论重要性,自然不比车轮、车辐、车身,但缺少它,就不是一辆完整好看的车子。以“轼”为名,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成为只能作“外饰”好看的东西,要当个有用的人。“辙”,车轮子在地上碾过的痕迹,久之即成车道。论车之功劳,自然不会联系到辙,然而发生了车扑马毙的祸事时,同样不会牵连到辙。以“辙”为名,就是希望儿子将来既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又不会惹祸。瞧,长辈对后嗣期望之切、考虑之详,全融进了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中。

还有将姓和名连在一起,把谐音与期望结合取名的。如满意、陈默(沉默)、富煜(富裕)田甜(甜甜)、齐霁(奇迹)等,都体现了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的期望。

除此,还有合姓现象,即父母双方的姓氏在孩子的名字中一起出现。两个字的李晨(李陈)、徐洋(徐杨)、姜齐等,三个字的王英石、刘玉林等,四个字的李孔正洋,毛李求思等。这种做法在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今天是常见的现象,也非常适用。既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乐于分享的美德。

更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的夙愿,为孩子取名“剑桥”,“书勤”,“海军”等。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农耕民族,在劳动中自然形成了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也和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有关,但是国家政策有只需有一个孩子,为了弥补不足,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女儿取名“笑男”,“胜男”等。

四、纪念性

父母长辈为孩子取名也会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纪念时间,以孩子出生的季节命名的,春、夏、秋、冬为名;孩子出生在特殊的节日,取元宵节的“宵”字,中秋节的“中”字等;纪念天气,孩子出生当日正好下雪,于是取名为“雪”;或是小雨飘落,于是取名“雨”、“思雨”等。纪念地点,看过小品《超生游击队》的人都会记得黄宏为孩子取的名字,“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其实,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以出生地或祖籍所在地取名,著名作家张小川;台湾的歌手齐秦,他的姐姐齐豫,哥哥齐鲁都是这样取名的。以父母相识地或是有意义的地名取名,如琼瑶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忆湄。纪念物品,我的一个朋友名为“子建”,他说,他的父母当初是因为互借曹植的诗著而相识的,后来,为了纪念这种相识,就以曹植的字——“子建”为他取名了。

纪念,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感恩、怀旧的心理。中国人的感情非常的细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民族,有着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

五、崇拜性

怀着对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对人民心中的英雄乃至当今的明星、偶像的崇拜之情,不少家长开始在这个群体中为孩子选取名字,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曾风靡一时的日本电视剧,更使得一些孩子的名字为“惠子”、“下子”、“松子”。偶然间,你会发现“名人”遍布你的身边,不论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什么“孔明”,“项羽”,“李鹏”,“朱琳”还是“李根”的,只要能靠上就行。“赵丹”,“宋丹丹”,“孙悦”更是不在少数。台湾出了位歌手萧亚轩,于是“高亚轩”、“张亚轩”先后出炉。更有追星追到国外的“吕斯特龙”。

追其缘由,才知道是中国人的思想中的盲从性所导致的。他们希望沾点名人的光,使其子女也成为名人。

可以看出,在我国人名用字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字的丰富含义,使中国人名显得多姿多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3c4d69b84ae45c3b358c37.html

《人名用字的文化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