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文学史二讲义

发布时间:2019-01-15 04:35: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

  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识记:

刘开、穆修: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宋初“三体诗”: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的贡献

1.王禹偁在诗、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1)在诗的方面,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2)在文的方面,他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但他尤其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2.王禹偁的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节 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识记:

《西昆酬唱集》★

杨亿等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共收诗人17位,其中杨亿、钱惟演、刘钧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杨艺生平宋初著名文臣。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的讽刺之作。

西昆体

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西昆的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西昆体讲究修辞,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

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清逸隐幽为旨趣。代表诗人林

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清逸隐幽为旨趣。代表诗人林

应用:

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讲究声律文采,注意修辞用典,重格律和借代。

诗歌的特点:

他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

第三节 晏殊的令词

识记:

晏殊生平: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有《珠玉词》、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珠玉词》:晏殊所作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1. 在继承唐五代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晏殊以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2.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示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直接影响着同代稍后的欧阳修、几道等人。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

  识记:梅尧臣的生平;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

  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理解: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王令诗歌的特点。

  应用:王安石散文的特点;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四)曾巩、苏洵和苏辙

  识记:三苏

  应用: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苏洵散文的特点;苏辙散文的特点。

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的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第一节 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识记:

欧阳修的生平: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理解: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欧阳修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为实践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他身体力行地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知贡举时,他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擢拔文章晓畅的二苏、曾巩等英才,使宋代古文创作在克服了浮文风的同时,又避免了宗经复古的弊端,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

应用:《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这是对“秋声”的描写。秋声无形,文中却以形形色色的意象表现其肃杀特征,描绘萧瑟寂寥的萧秋景与气氛,以深切的情感抒发对自然人生的深沉感慨。此赋叙事议论,悲秋咏怀,散兼用,行文自由活泼,运用铺排手法,写秋声更写出秋心,表现了作者历经政治斗争磨难的苦闷,对险恶官场的厌倦,反映了历经沧桑后的感受。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欧的散文在平易流畅中常富于曲折变化,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但写得婉转曲折,富有情感。

应用:

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1.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在古体诗中表现得很明显;

2.欧诗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

3.在诗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在以均衡对称、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1.他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 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他的词不仅颇得花间风味的温润秀洁之作,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 如《朝中措》: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1.散文

2.诗歌

3.

4.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第二节 梅尧臣和苏舜钦

识记:

梅尧臣、苏舜钦:合称“苏梅”,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理解:

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主要内容

1)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汝坟贫女》

2)个人生活的琐碎事务。

2.艺术特点

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其实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

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1.早期:重视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敢于大胆直言,风格豪雄放。

2.后期:情景交融、精炼含蓄。

第二节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

识记:

王安石生平:介甫,号半山,称:荆国公。“熙宁变法”,文、诗、词绝妙一时。

理解:

王安石词《桂枝香 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

王将以史为鉴的凝重题材引入词中。这首词感慨金陵历经朝代兴衰更替,实为针对宋朝现实政治而发。政治历史的厚重内容,加上词中所展现出来的清肃气象,与同时代的“艳科”之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来的苏、辛词开了路。

王令诗歌的特点。

诗学韩愈、孟郊,追求奇、硬,内容多写胸襟抱负及当时社会现实,气魄雄壮,粗犷豪迈。

应用: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其议论文字,无论长篇短说,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其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语言简练明快,笔力雄健。

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1.早期:时、咏史、怀古。

直抒胸臆,意味较薄。

2.晚期:描写自然山水

新颖别致,雅丽精绝。

3.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

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1.散文

2.诗歌

第四节 曾巩、苏洵和苏辙

识记: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苏洵、苏辙

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屈周详。

长于议论,多引经据古,明白详尽;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如《墨池记》

苏洵散文的艺术特点。

以议论为主,具有结构谨严、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

苏辙散文的特点。

以欧文为学习楷模,把委婉徐的艺术情趣融入作品中。

第三章 苏轼的文学成就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苏轼的生平。

  (一)苏轼的散文成就

  理解: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应用: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二)苏轼的诗歌创作

  识记:东坡体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理解: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应用: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理解:苏词的超高远襟怀。

  应用: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苏词的创作风格;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识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有《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第一节 苏轼的散文成就

理解:

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纵横捭阖、气势充沛,雄辩恣肆。议论通辟而又通俗明晓,深入浅出而又文采斐然。如《留候论》

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包括碑撰文、叙记文、文赋等,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为代表。

1.山水游记

借景立论,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奇妙结合。《前赤壁赋》 、《石钟山记》

2.亭台堂阁

借题发挥,随机生发出一段妙理高论,融记事、抒情与思辨为一体。《喜雨亭记》、《放鹤亭记》

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鄙视“千人一律”的程式文字,主张创作要“求物之妙”,“随物赋形”,能止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苏轼行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在散文创作的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探索与开拓。

第二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

识记:

东坡体:苏轼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社会政治诗:《荔支叹》 宫中美人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山水景物诗:《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和陶诗:《和陶归园田居》门生薪米,救我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以贬谪黄州为界)

1.前期: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事诗,其中有一部分是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作品。

2.后期: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简远、平淡自然方面转变。

理解:苏轼的诗歌分前后期

应用: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以贬谪黄州为界)

1.前期: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事诗,其中有一部分是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作品。

2.后期: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简远、平淡自然方面转变。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

如《百步洪》,就是连用比喻,意象新颖离奇,创造古所未有的博喻。

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感,如《汲江煎茶》。

2、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

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第三节 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理解:

苏轼词的超高远襟怀 p66

以诗为词体现其独特风格。

突出表现自我的胸襟和怀抱,以自我之口吻,抒自我之情,在词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如《水调歌头》、《定风波》

应用:

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1.以诗为词:其词具有诗的品格和气质

2.指出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苏轼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1.苏把士大夫文人较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带到了词中。

2.晚唐五代以来词中之情多为艳情。苏词将情的范围扩展至朋友、师生、兄弟、夫妻之间。

3.农村题材正式入词由苏始。如《浣花溪》

4.苏的咏物词作有开拓之功。 《水龙吟》、《卜算子》

苏词的创作风格

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如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中。

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指出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大贡献。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理解:江西诗派。

  (一)黄庭坚的诗与词

  识记:黄庭坚的生平;山谷体

  理解: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应用: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特色;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二)陈师道和陈与

  识记:江西诗派的祖三宗后山体简斋体

  理解: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应用: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理解:

江西诗派:

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学杜为宗旨,求生避熟、求雅脱俗。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与词

识记: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合称“苏黄”有《山谷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

山谷体:

杨万里在《城斋诗话》中称黄庭的诗为“山谷诗体”,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其艺术特点有三: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亮芊绵的一面。

理解:

黄诗歌的题材内容

1.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以及咏物诗等

2.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如《流民叹》

3.能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的作品,如《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特色★

1.创作主张

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

2.艺术特色: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亮芊绵的一面。

黄词作的艺术特点

1.黄的雅词颇得东坡豪放的神韵。《念奴娇》

2.黄的俗词带有明显的学柳永的痕迹。

3.黄的词带有他兀傲俊洁的个性色彩。“身健在,且加餐”

第二节 陈师道与陈与义

识记:

江西诗派的祖三宗:

方回创江西诗派的“祖三宗说”

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陈师道和陈与义。

后山体:

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风格瘦硬,被称为后山体

简斋体

陈与义,号简斋。前期诗多书怀、咏物、唱和之类的作品,其中那些流连光景之作,清新冲淡、明净雅致。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亮;对账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

理解:

陈与义诗歌的艺术特点(前后期)

1.前期:多书怀、咏物、唱和之作,清新冲淡、明净雅致。如《春日》

2.后期:寄托遥深之作,雄阔浑厚、沉郁悲壮。如《登岳阳楼》、《伤春》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理解: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代表词人。

  (一)柳永的慢词

  识记:柳永的生平。

  应用: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开拓;柳永对词体的开拓;柳永词的艺术特点;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二)秦观、几道和贺铸

  识记:秦观的生平;几道的生平;贺铸的生平。

  应用: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三)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识记:周邦彦的生平。

  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运用: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四)李清照和朱敦

  识记:易安体樵歌体李清照的生平;朱敦儒的生平。

  理解: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应用: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朱敦词作的艺术特点。

理解:北宋词坛分为三个时期及各期代表人物★

1.开国至仁宗天圣:初期 晏殊、欧阳修等

2.仁宗天圣、景祐以后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创造时期 柳永、苏轼、秦观

3.哲宗末年,徽宗一朝,汴京沦陷:总结期

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 拓展。

第一节 柳永的慢词

识记:

柳永的生平

原名三变,亦称柳七。有《乐章集》,存词200余首

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开拓

1.题材内容

柳永词中表现出了具有下层市民特征的感情、观念、价值标准。他的词中多写风尘女子,但作者对她们的感情却是真挚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对词境的开拓

柳永的词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向着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八声甘州》、《望海潮》

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以创制慢词著称,完善了慢词的体制和表现手法。《夜半乐》

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采用教坊新声和里巷俚曲制作慢词长调,声为新声。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的慢词展现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小令词所没有的新的审美风貌,开启了词史新的一页,也开启了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 ”的新时代。

识记:

秦观生平:字少游,苏门四学士。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存词80余首

几道生平:号小山,词与父晏殊齐名,称“二晏”,有《小山词》。

贺铸的生平:字方回,诗集有《庆湖遗老集》。词集有《东山词》,存词280余首

应用:

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艺术特点

清新雅致、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

2.地位、作用

秦观词在本色的婉约词体的发展流变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与柳永合称秦柳,与周邦彦合称秦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是北宋词人中最后一位以写小令著称的词人,他的词将花间体的华美精致、含蓄蕴藉发挥到极致。

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风格多样,既有花间词风,如《清玉案》也有悲壮词,如《六州歌头》 。其词师法苏轼清旷不足而悲壮过,在北宋豪放词阵营中独具特色,对南宋辛弃疾及其爱国词派影响甚巨。

第三节 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理解: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1 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 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 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章法结构方面。

1.开阖回旋,既有柳词叙事容量和感情力度,又避免了直露无余,如《瑞龙吟》。

2.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的手法,如《满庭芳》。

3.以景结尾,《浪淘沙慢》空余满地梨花雪

4.周的词以语言典雅、音律精严为人称道。

5.周的词既有词体的声情本色,又有文人雅士所认同的诗性气质。他的词深受后世推崇。

第四节 李清照和朱敦

识记:

易安体:李的词语言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晓。

歌体:朱敦儒的词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加之风格自然飘逸,语言浅白如话,在词坛自成一格,遂形成了该体。

李清照生平: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存词40余首

朱敦儒生平:字希真,有词三卷,名《樵歌》,存词245

理解:

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应用:

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1.尚雅:思想雅正;语言音律的文雅

2.词别是一家:强调诗词之别,词比诗有更鲜明的声律特点。

李词作的艺术特色

1.前期:清新淡雅

2.后期:沉郁哀痛

3.她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达到表现情感的艺术极致。

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樵歌体的特点)

第六章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辛弃疾的生平;稼轩体

  (一)辛词的题材内容

  应用: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二)辛词的艺术成就

  应用: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三)辛派词人

  识记:张元的生平;张孝祥的生平;陈亮的生平。

  应用:张元词的特点;张孝祥词的特点;陈亮词的特点;刘过词的特点。

识记:

辛弃疾:轩居士,有《稼轩长短句》, 又名《稼轩词》

轩体:喜议论,善用典

辛弃疾号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第一节 辛词的题材内容

应用:

辛词题材内容及其多样性★

1、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如《鹧鸪天》、《破阵子》等

2.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如《水龙吟》、《摸鱼儿》等

2.辛弃疾的题材十分广泛,穷达出处、儿女之情、田园感受都在词中有充分表现。如《青玉案》、《清平乐》等

第二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应用:

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1.艺术成就:

豪放词大都刚柔相济。

喜议论,以议论为旨,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善用典,用典来源十分广泛。

以文为词,善用散文句法,如《西江月》

2.词史地位:上承苏轼的传统,又注入更为丰富、深刻的时代内容和审美特质,继往开来,具有崇高地位。

第三节 辛派词人

识记:

张元翰生平:《芦川词》

张孝祥生平: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陈亮生平:《龙川词》

应用:

张元翰词的特点:表现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词从深闺秀时代走向风云际会的前沿

张孝祥词的特点:气质与东坡为近

陈亮词的特点:词风豪放如轩,而又在词中议论纵横。

刘过词的特点:词多壮语,盖学稼轩者也。

第七章 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中兴四大诗人

  (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识记:陆游的生平。

  理解:陆游散文的特点。

  应用: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陆游词作的特色;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格。

  (二)杨万里和范成大

  识记:诚斋体杨万里的生平;范成大的生平。

  理解:杨万里的活法诗。

  应用:诚斋体的艺术特色;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三)朱熹与南宋散文

  识记:朱熹的生平。

  理解:朱熹诗歌的特点;朱熹散文的特点;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南宋小品文概况。

识记:

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

第一节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理解:

陆游散文的特点:

《渭南文集》:以记述文的成就较为突出;

《老学庵笔记》:内容丰富、趣味盎然;《入蜀记》:旅行日记、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

应用:

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

早期:早年拜曾几为师,忌参死句——喜藻绘、清新拔俗

中期:从他四十六岁到达夔州后开始——豪放悲壮

晚期:自六十五岁罢归山阴,到逝世——清淡秀逸

应用:

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从江西派入,而不入江西派出,为其清新流畅而不为其瘦硬,取其平淡而去其生涩,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流转圆美的格调而自成一家。

陆游词作的特点:

激昂慷慨,如《诉衷情》

清淡秀逸,如《钗头凤》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格。★(p99

诗歌诸体皆备,不论古体诗、律诗、绝句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艺术风格多样。

古体诗风格悲壮,如《关山月》

律诗多悲愤之作,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温

如《病起书怀》、《书愤》

晚年绝句诗风格清淡秀逸

第二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识记:

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杨万里生平:诚斋体、《江湖集》

范成大生平:《石湖居士诗集》

理解:

杨万里的“活法”诗

将空灵轻快的晚唐体绝句,作为救江西体以学问为诗的良药,以自然意象为主,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

应用:

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诚斋体:以日常生活小情趣为题,活泼自然、风趣诙谐,超越江西派。白描手法做诗,想象新奇、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

《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该宋人以人文意象为主的作诗习惯,变成以自然意象为主,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写出别具一格的——“活法”诗

《晓行望云山》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诚斋体的诗风转变的出发点,来自对江西体诗法的背离,以及对晚唐体诗歌的把握。这成为南宋后期四灵诗风和江湖诗风的先导。

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能融会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田家词、悯农诗两类诗的内容为一体,这组诗在扩大田园诗的表现范围方面有了新的拓展,更接近于农村的现实生活,赋予以平淡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的田园诗更为深刻、更为广阔的内容。

第三节 朱熹与南宋散文

识记:

朱熹的生平:

别称紫阳,人称朱文公,理学家,《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朱文公文集》

理解:

朱熹诗歌的特点

雅正、清新、明秀,带理学气,常以诗喻理,情趣、理趣相交织

《春日》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二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散文的特点

散文功力深刻、理的周密,不才使气,整理古籍序文等,尤为精心之作。

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南宋中叶是南宋散文发展的成熟阶段。

讲事功的功利派:陈亮、叶适,风格豪迈,接近苏轼。

道学派:朱熹、真德秀,师法欧阳修、曾巩,平易简洁。

道学派中又分出——吕祖谦代表的论文一派,以文贯道,讲究章法。

文天《指南录后序》《正气歌序》,郑思肖《文丞相叙》,浩然正气——造就南宋散文最为光辉的篇章。

南宋散文中,以扶危救倾的议论文成就最高。

以笔记杂文形式出现: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

介乎游记与地理志之间的笔记文: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梁录》

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散文:畅达明快和语体化

叙事:纡漫托沓

碑志:散漫萎弱

语录体文字:以其无意为文,无章法约束,常过于随意,向来不以文章论。

南宋小品文概况

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的——笔记体大量出现,类于后来人们所称的小品文

以笔记杂文形式出现: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

介乎游记与地理志之间的笔记文: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梁录》

第八章 与南宋清雅词派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南宋中后期的清雅词派。

  (一)白石词

  识记:姜的生平。

  应用:白石词的情思内涵;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词史的贡献。

  (二)梦窗词

  识记:吴文英的生平。

  理解:吴文英论词四标准

  应用:梦窗词的分类及其情感内涵;梦窗词的艺术特色。

  (三)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等

  识记:《词源》。

  应用:史达祖咏物词的艺术特点;周密的词风特征;王沂孙咏物词的特点;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

识记:

南宋中后期的清雅词派

为此词派的开山大师,以清刚的诗笔写出空灵高雅的词作,成为南宋词的典范,其他成员如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第一节 白石词

识记:

的生平:号白石道人,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

应用:

白石词的情思内涵

在音调和意境方面,往往具有清越、高旷的格调,如《点绛唇》、《玲珑四犯》。

有些反应家感、时政感慨的作品,不以描写的真切、感情的激愤取胜,而是从自己的感受写出笼罩上一层凄清的色彩,如《扬州慢》。

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词史的贡献

1、艺术风格

1)清空与质实相对。清幽空灵的意境,如《暗香》以梅花象征恋人。

2)虚字的使用,这是构成清空风格的重要手法,使得语意转折灵活、流走自如,又能传神入微。如《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3)独特的笔法,以健笔写柔情,且褪尽铅华,更见清刚。

4)音律精严:以古乐府入词,以古乐的雅音来革除“今曲”的淫靡;二是以唐法曲音乐注入词中。

2.贡献

清雅词风于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并蔚然成派,成为广为词家承认的“第三派”。

第二节 梦窗词(吴文英)

识记:

吴文英的生平:号梦窗,有《梦窗甲乙丙丁稿》

理解:

论词四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梦窗词的分类及其情感内涵

题材内容分三类:酬酢赠答之作,哀时伤之作,忆旧悼亡之作

表现自己落魄失意的心绪,抒发自己缠绵缱绻的情怀,时事的感慨被迷离的情绪所隐匿。

应用:

梦窗词的艺术特色

用字用句:脉络贯通,前后照应,法密而律精。

章法结构:往往使用时间和空间交错杂糅叙述方式,与亦真亦幻的内容相适应。如《莺啼序》——吴文英自制的宋词里面字数最多的慢词长调。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结构:七宝楼台,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其词语言的典雅含蓄。但是,含蓄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变得隐晦幽,令人难以理解,只觉得雕绘满眼而不知所云为何物。

语言:经常运用一些冷僻、怪异的字词。

第三节 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等

识记:《词源》张炎

应用:

史达祖咏物词的艺术特点。

奇秀清逸、语言新奇精警

《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周密的词风特征

与吴文英共称:“二窗”,有《草窗词》,风格清丽,《一萼红等蓬莱阁有感》压卷之作。

王沂孙咏物词的艺术特点。

有《璧山乐府》(《花外集》),别具悼念故国之思,充满凄苦悲凉意味。

他的咏物词,既体物细微,结构细密,又寄托遥深,哀婉动人,惜时有隐晦之病。)

张炎的词风以及在词史上的意义。

词风:宋亡之前雅丽,入元后,词风转变,多亡国哀音及身世零落之

意义:上承白石的清空疏,近与梦窗的密丽质实相区别,表现了明确的风格意识。

第九章 南宋后期文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理解:南宋后期文学大势。

  (一)永嘉四

  识记:永嘉四灵

  理解:四灵与晚唐诗歌的关系。

  应用: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识记:刘克庄的生平;江湖诗派的主要诗人。

  理解:刘庄诗歌分前、后两期;江湖诗派及其诗歌的艺术追求。

  应用:刘克庄诗歌的艺术特点;刘克庄词的艺术特点;戴复古诗歌的特点。

  (三)文天与遗民作家

  识记:文天的生平。

  理解:汪元量诗歌的思想内涵;刘辰翁词作的特点。

  应用:文天诗、文、词的思想情感内涵。

理解:

南宋后期文学大势(P116)

代表:永嘉四灵、江湖诗派

第一节 永嘉四

识记:

永嘉四灵:

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四位诗人,因他们的名、字、或号中都有一个“灵”字而被称为“四灵派”。他们的诗效法晚唐,费心苦吟,刻意求工,文学史上功过参半。

理解:

四灵与晚唐诗歌的关系

四灵乃效法晚唐,以清新便利的作风矫正江西派的粗犷,在诗中全不用典,破资书以为诗的宋诗的陋习,令人读后爽口沁心。

应用:

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

作诗专攻五律,其律诗多咏景物写萧散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 多选择自然山水作为表现对象,着笔江南湖光山色,用多变的视角,选择色彩鲜明的优美景物,以构成清新明丽的意境。

第二节 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识记:

刘克庄生平:

词集为《后村长短句》南宋末年文坛领袖,江湖派宗师,辛派词的后劲。

江湖诗派的主要诗人

戴复古、刘克庄、方岳

理解:

刘克庄诗分前后期

诗歌分为两个时期:

早期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精丽,风格清轻简淡。

后期创作更加有意识追踪陆游、杨万里的大家气度,写格调更为沉痛、感情更为深刻的诗。

江湖诗派及其艺术追求

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江湖集》得名。

江湖:隐士布衣的栖游之

江湖诗派诗人宗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以用事为贵。四灵是江湖派的先驱。代表人物:刘克庄、戴复古、方岳

戴复古:以苦吟求工,带四灵余气,精力放在五律上,写人情世事,多白描,清健轻快

如《世事》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

方岳,作诗主清新,工于镂,常能作出一些新巧的对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

应用:

刘克庄诗歌的艺术特点

早期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精丽,风格清轻简淡。

后期创作更加有意识追踪陆游、杨万里的大家气度,写格调更为沉痛、感情更为深刻的诗。

刘克庄词的艺术特点

南宋末年的大家,为辛派词人的后劲,词常针对社会时政有感而发。如《贺新郎》,表达收复中原的激情,并谴责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胆怯畏敌。

戴复古诗歌的特点

以苦吟求工,带四灵余气,精力放在五律上,写人情世事,多白描,清健轻快

如《世事》春水渡旁渡,夕阳山外山。

第三节 文天与遗民作家

识记:

文天生平:《文山先生全集》

理解:

汪元量诗歌的思想内涵

充满亡国之戚,去国之苦,多以纪实绝句述亡国之痛,时人称之为宋亡之“诗史”。《湖州歌》98首,写得最为具体生动。

刘辰翁词作的特点。

其词大多是宋亡后作,感怀时事,抒发兴亡之感。上承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但作为遗民,其词情韵已染上凄苦之色。

文天诗、文、词的思想情感内涵。

1、诗后期学杜甫,抒发爱国思想情感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多写亲历事迹,具有纪实性,直书胸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代表作《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文,如《指南录后序》

3、词,如《酹江月》

都用血泪写成,情辞哀苦而意气昂扬,反映了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

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金文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辽代文学

  识记:耶律及其《海上诗》;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

  理解:辽代文学创作概况;寺公大师《醉义歌》;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二)金代文学的发展

  识记:金初文坛作家构成。

  理解:金代文学发展大势;金初主要诗文作家;国朝文派及其主要诗文作家;金代后期主要诗文作家。

  (三)元好问

  识记:元好问的生平。

  理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学观念。

  应用: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元好问词作的特点;元好问的文学成就。

  (四)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识记:诸宫调。

  应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其艺术特点。

第一章 辽金文学

第一节 辽代文学

识记:

耶律及其《海上诗》:

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 (皇太子)

《海上诗》/类似曹植《七步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耶律洪基

辽道宗,有诗文集《清宁集》,《题黄菊诗》广为流传。

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

《回心院》、《讽谏歌》

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

《失题》:黄沙风卷半空抛,云重阴山雪满郊

王鼎:

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焚椒录》

理解:

辽代文学创作概况

流传下来的数量极其有限,水平也不及唐诗、宋词。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寺公大师《醉义歌》

辽诗中最长的诗篇,经耶律楚材译为汉语,耶律楚材《醉义歌序》称它为“辽诗的绝唱”,以为“可与苏黄并争先耳”。

写重阳日饮酒、赏菊,受陶渊明影响,诗的基本基本精神是儒道释杂糅,诗风豪纵洒脱。

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P132下数第1段★

寺公大师《醉义歌》

耶律及其《海上诗》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失意的悲歌, 大山自己,小山自己弟弟辽太宗。其诗含有讽喻,怨而不怒。

第二节 金代文学的发展

识记:

金初文坛作家构成

由辽入金的文臣;由宋入金的文士,活跃在金初诗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金诗的奠基者是宇文虚中,重要代表还有吴激、蔡松年

理解:

金代文学发展大势

活跃在金初诗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

吴蔡体,多忆国怀乡之思

金初主要诗文作家

宇文虚中——金诗的奠基者,《又和九日》

吴激——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女婿。

《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蔡松年——萧闲老人。主要以词著名,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

最为世人所称《大江东去》

国朝文派及其主要诗文作家

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

珪、党怀英、赵秉文、王庭

蔡珪——开创一种与借才异代的诗人不同的北国雄健诗风,如《闾山》

党怀英——《奉使行高邮道中》

王庭——黄华山主,作诗以黄庭坚为法,如《河阴道中》

金代后期主要诗文作家

元好问——金代诗文集大成的作家

赵秉文——老人,与杨云翼执掌文柄二十年,时号杨、赵诗歌创作强调师古

李纯甫——金代后期尚奇派的主要作者,主张以心为师而自成一家

王若虚——金代著名文学批评家。论文强调辞达理顺、以意为主。作诗主张本于自然,有《滹南诗话》。

第三节 元好问

识记:

元好问是金代诗文集大成的作家。《中州集》

应用:

元好问《论诗十三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学观念。

唐宋以来,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以杜甫《戏为六绝句》中讲的“别裁伪体亲风雅”为宗旨。

以风雅为宗,要求诗歌回归正体,推崇自然,标举清刚雄健。

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诗作反映那个不幸和痛苦的时代。

诗诸体兼擅,以七律与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元好问词作的特点

兼宋词豪放与婉约于一体。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

诗、词

文:散文众体皆备,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为文取法欧苏,纡徐委备,平易之中又极有情致。

第四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其艺术特点

是根据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进行的再创作。将“始乱终弃”的悲剧结局改成“美满团圆”的戏剧结局。

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由相逢、联吟等16幕,构成五万言的鸿篇巨制。

精工巧丽,备才情,字字本色,言古意,当是古今传奇鼻祖

第二章 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盛及其基本面貌

识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理解:

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一般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主题部分是折和楔子。一本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楔子。

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折是剧本情节的一个段落。同时,还有一套曲子。

元杂剧一折套曲子,套曲子都属于同一宫调,押同样的韵、韵到底。演唱时,人主唱,一唱到底。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今人一般把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净、杂四类。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本、末本。

元杂剧分为五类:

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

应用: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首先,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盛业话,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其次,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再次,文人的参与创作和演出,高水平作家队伍的形成,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因素。

元杂剧的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前期:鼎盛期,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

后期:逐渐衰落,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二节 前期作家白朴、马致远等

识记:

白朴的生平创作

字仁7岁时蒙古攻咸金都汴京,父散母亡,由元好问抚养长大。

创作杂剧16种,流传3种,《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

马致远的生平创作

号东篱,大都人。早年有意功名,中年参破荣辱。

所作杂剧15种,现存7种,《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著称。

理解:

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剧作,而在西方的悲剧理论输入中国以后,此剧更被视为中国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郑廷玉及其《看钱奴》

康进之及其《李逵负荆》

主要角色:李逵;酒店老板王林;宋江;鲁智深。

通过李逵形象立场鲜明地歌颂梁山聚义的正义性。

李逵形象:突出其莽撞粗鲁性格以造成戏剧冲突;同时揭示其性格背后包含的可贵品质(嫉恶如仇,勇于改过)。

喜剧色彩:严肃认真的“误会”是本剧喜剧色彩浓郁的主要原因;语言的夸张幽默强化了本剧的喜剧风格

君宝及其《秋胡戏妻》

主要角色:罗梅英 ;秋胡。

颂扬爱情婚姻忠贞。 

成功塑造了自尊自爱、富于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形象;曲词本色泼辣,切合人物身份性格

应用:

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

白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了白朴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的文学特色。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目光集中投向乱后归来但已失去权势的唐明皇的孤独和寂寞。

整个第四折,用23支曲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的孤寂落寞、哀伤幻灭之感,是唐明皇的心灵独白,是一组极富情感冲击力的抒情诗。

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汉宫秋,对史事进行大幅度改造和虚构:背景改成胡强汉弱,奸臣毛延寿索贿不成,丑化昭君的画像,使得她居于冷宫不得宠幸。后匈奴来攻索要昭君时,王昭君挺身而出,行至边界投江自杀。

在马致远笔下,历史故事完全为其情绪的抒发而服务,剧中表现的是强烈的批判一时和浓郁的民族情绪。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创作特色

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具有比较浓厚的佛道虚无避世的思想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神仙到话剧中的神仙,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而是人间的隐士。

主要宣扬的是愤、出世的思想,具有现实批判精神。 

第三节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 

识记:

郑光祖的生平创作

南方戏曲界最活跃的人物,作有杂剧18种,现存8

《倩女离魂》

宫天挺的生平创作

《范张鸡黍》

乔吉的生平创作

一生怀才不遇,倾心散曲和杂剧创作

《两世姻缘》

秦简夫的剧作

《东堂老》

理解:

元代后期杂剧发展态势

相比前期已呈衰落之势。

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度下降,但是反映家庭伦理、男女爱情的内容增多

艺术上趋向于词语的工丽和情节的曲折。

应用:

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主要角色:张倩女;王文举

反映青年女子在现实礼教的禁锢和压抑下心灵的痛苦。

语言笔触细腻,文辞秀美婉转,善于融化亲人的诗句入曲,熔铸成优美的意境。

宫天挺《范张鸡黍》的思想内容

主要角色:范式、张劭;王韬

道德评判色彩鲜明,在歌颂友情的同时,抨击仕途的黑暗。

乔吉《两世姻缘》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色

主要角色:韦、韩玉箫、张玉箫

艺术特色:情节较为曲折,富有戏剧性;曲词秾丽华美。

秦简夫《东堂老》的内容和特点

主要角色:扬州奴;东堂老李实  

思想倾向:第一次塑造了正面商人形象。  

艺术特色: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刻画人物,富有生活质感,市井生活气息浓郁;曲辞本色自然 

第三章 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

第一节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

识记:

关汉卿的生平、性格

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家,元曲奠基人。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他为“元人第一”

《录鬼簿》“第一人”。

个性:倜傥风流、桀骜不驯

关汉卿的创作及其分类

存目多大六十余种,留存下来的十八种。

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历史剧:《哭存孝》《单刀会》《西蜀梦》《陈母教子》

妇女生活剧:《救风尘》《谢天香》《调风月》《拜月亭》《望江亭》等

理解:

公案剧《鲁斋郎》、《蝴蝶梦》的思想深刻性

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如豪强横行、地痞无赖逞凶、官吏贪赃枉法和弱者无告。

妇女生活剧《救风尘》的思想内容

塑造了妓女赵盼儿光彩照人的形象。突出女性的坚强、勇敢和机智。

历史剧《单刀会》艺术特点

颇具抒情诗剧的特点,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大气包举,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关汉卿杂剧题材内容的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和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1、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2、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质。3、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和命运对个人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弱者顽强的斗争精神。

应用:

《窦娥冤》的故事渊源及关汉卿的改作

东海孝妇

东海孝妇说明于公断案的公平,《窦娥冤》揭示其冤屈

《窦娥冤》表现窦娥与整个黑暗社会的矛盾冲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东海孝妇则不具备。

窦娥的形象和“东海孝妇”有本质区别。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及其悲剧性

窦娥与她婆婆的冲突,与张驴儿的冲突,与官府的冲突,一直发展到窦娥与整个的黑暗社会的冲突。

窦娥:孝女、节妇的典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事事为他人着想、

三桩誓愿:血溅素练、六月飞雪、三年不降甘霖

社会的黑暗

官府的黑暗

第三折的三桩誓愿,戏剧冲突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窦娥与具体的官府和官吏的矛盾,质变为整个黑暗社会和黑暗制度的矛盾。

《窦娥冤》对当时社会的揭露是广泛而深刻的。除了高利贷盘剥、恶霸横行、官府黑暗等元代社会突出对的问题外,读书人的贫穷,封建道德观念的毒害等,也是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

第二节 王实甫和《西厢记》

识记:

王实甫的生平创作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爱情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录鬼簿》称他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列在关汉卿之后。

贾仲明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杂剧有14种,留存下来的:《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曲文各一折《贩茶船》《芙蓉亭》。

“董西厢”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西厢

应用: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秦观、毛改其故事为《调笑转踏》-董解元“美满团圆”的结局

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情和体制

体制:突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张的恋爱故事。打破人主唱的通例,采用由末、轮流主唱的方式。

剧情一见钟情-普救寺解围-张生和崔莺莺相爱故事-私情发现,上京赶考-张生与崔莺莺花好月圆

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王实甫从两条线索展开剧情:

张生、莺、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

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构成:惊艳、寺警、赖婚、赖简、拷艳

Ps:艺术特色/成就:

体制、人物、语言

《西厢记》中成功的人物塑造:张生、莺、红娘

张生:志诚种

:渴望男女自由恋爱,但优柔寡断

红娘——剧中最光彩的人物,甘愿为人作嫁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莺穿针引线。巧妙制服老夫人。在民间她的名字成为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人物语言戏剧化、个性化,形成抒情诗般的道白语言。

唱词表现人物真情实感,优美如诗——“长亭送别”。语言明白通畅,清丽华美。

《西厢记》——情采并茂的诗剧,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断言“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第四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元散曲的创作情况和基本特点

识记:

散曲及其形制

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今乐府,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叶儿)、套数(散套)、带过曲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是散曲最简单的形式。

套数又称散套它是散曲中结构比较复杂、篇幅较为宏伟的一种形式。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有头有尾的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

带过曲介于两者之间,它一般由同一宫调的两个或三个小令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内容。

理解:

元代散曲一般认为可分为豪放、清丽两派

元代散曲创作分前、后两期前期是以豪放为主流,后期以清丽为主

元代散曲创作的豪放、清丽两种主要风格

豪放派:马致远

清丽派:张可久

元代散曲的语言风格

散曲是用口语白话写成,直白地表露作者的内心感受或生活体验与追求。“文而文,俗而不俗”

第二节 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识记:

元代前期散曲作家的构成

前期散曲多出自两类人之手:杂剧作家、书会才人;官位显赫的文人学士。

前者作品:挥洒自如、曲尽其妙。

后者作品:清新自然,但曲体特征不明显。

元代前期散曲的代表作家

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

应用:

关汉卿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其内容有些男女恋情、自适情怀和自画像式地抒写自身感受的。

1写男女恋情的,多写离别与相思,或深情婉转或不避俚俗。

2自适情怀的作品,在闲适中其实都深寓着激情,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过。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南吕]<四块玉>[伏老]

3著名的套曲[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以通俗、诙谐、酣畅、滔滔若江河奔泻的语言,自我介绍,自我赞赏,自我调侃,从而塑造了一个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人物。

王和卿散曲的风格特征

风格:“滑稽挑达”[]<醉中天>[咏大蝴蝶]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

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曲状元”前期作家中是保存散曲作品最多。

的散曲多写隐居生活,描写自然景物和游子漂泊,表现愤和厌世的思想。但曲调老健、疏放、宏丽,成为曲中豪放派的代表。

1、代表作《秋思》是元曲中最著名的篇章,小令不过28字,却把幽远的秋原暮色、寂寞的旅人和他悲凉的情怀表现得那么充分,并且反映了当时文人忧郁而看不到出路的心境,引起广泛共鸣。

2、马致远散曲中表现超然出世、与世无争、旷达退、及时行乐等主题,写自己隐居生活的作品最多。

3、马致远写写情爱和自然的散曲也很好。

第三节 后期散曲作家作品

识记:

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

张养贯云石、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刘时中

贯云石——酸斋乐府

《清江引》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

《田家》邀邻翁为伴,市家童过盏,直吃得老瓦盆干。

乔吉:元代散曲清丽派宗师,清新自然,自称是应举的江湖状元,思凡的风月神仙,一片世情天地间。

《登江山第一楼》浩歌惊得浮云散,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

总结自己创作经验时,用“凤头、猪肚、豹尾”概括。

睢景臣:制作新奇,散曲套数《高祖还乡》闻名于世。采用反讽,妙趣横生,极尽挖苦。

刘时中:《上高监司》是元代散曲中少见的长套。

张养浩的生平

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归隐,著有《云庄乐府》

应用:

张养浩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张养浩是一位深切关怀民生疾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曲家。不少作品带有政治批判色彩,显示出沉郁的风格,语言比较质朴豪放。

张养现存散曲作于他罢官休居之后,回首官场中的尔虞我诈,风波惊险,有万千感慨。所以,他对社会和官场的讽刺,更有着深于世故的锐利。

张养浩散曲影响更大的是怀古制作,特别是《潼关怀古》,语言警策动人,更结实了一个带普遍性的历史规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针见血地之处了王朝和百姓利益的更笨对立,使作品的思想价值升华到一个难能可贵的高度。

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乔吉与张可久并称,是元后期散曲的主要作家和清丽派代表。

内容:大抵围绕他四十年落拓漂泊的生涯,写男女风情、离愁别绪、诗宴酒会,歌咏山川形胜,抒发隐逸情怀,感叹人生短促、世事变迁。

《自述》(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山坡羊》(鹏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表现出他以嘲讽与超脱的态度对待功名仕途,世情沧桑,表现出一个洒脱不羁的江湖才子的精神面貌。

张可久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存小令855首,套数9套,元人留存作品最多的作家。

内容:

他的散曲的内容比较宽泛,一些吊古伤今之作,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作为一个文人无可奈何的心境。《怀古》。“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生长叹。”

反应现实的作品,也对某些生活现象加以讽刺。

艺术特点:张可久的散曲注重形式格律,喜欢雕琢字句,追求诗词般的典雅,少用言俗语,有不少作品又回归到词的风格韵味,这代表了元后期散曲由俗返雅的趋势。但他的散曲仍保留着清新、自然的本色。(《湖上归》笑归来仿佛三更,煞强似踏雪寻梅灞桥冷。)

第五章 宋元南戏和话本

第一节 南戏和四大传奇

识记:

南戏

南戏,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所谓南曲,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南戏早期的中心在浙江温州一代,被陈伟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

《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一种。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四大传奇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理解:

南戏产生的年代

南渡之际,(明代祝允明《猥谈》靖康南渡在1126年)

南宋中期,(徐渭《南词叙录》)

元代南戏创作概况

南宋末南戏大盛,元代南戏在杂剧的冲击下一度衰落,元末,北杂剧衰落,南戏吸收其优点,重新振兴,并未明清传奇奠定了基础。

应用:

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南戏与杂剧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1、杂剧的基本体制是四折楔子,篇幅较紧凑,情节较集中;南戏则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2、杂剧一般由一人独唱,一唱到底;南戏的上场角色都可以唱,还可以对唱、合唱。3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韵到底;南戏一出之中可以用不同的宫调,可以换韵。4、杂剧没有开场;南戏有开场,在正戏之前先由副末报告剧情和创作意图,开场一般用两词。5、杂剧角色分为、末、净、杂;南戏角色分生、、外、贴、丑、净、末。6、音乐上的差异。首先是基础不同,杂剧是在诸宫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南戏则是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的,另外还吸收了宋代以来流行的词体歌曲。其次是南曲与北曲风格的差异,南曲轻柔婉转,北曲高亢劲切。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各自的剧情及艺术特点

《荆钗记》歌颂王十朋、钱玉莲坚贞的爱情(原本不存,“以情节关目取胜”)

《白兔记》写刘知远和妻子李三娘的聚散离合(富有民间文学的特色,文字上质朴通俗)

《拜月亭》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书生蒋世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误会巧合颇见匠心,曲文本色自然)

《杀狗记》写孙华、孙荣的兄弟伦理之情。(曲文俚俗,明白如话)

第二节 高明和《琵琶记》

识记:

高明的生平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有诗文集《柔克集斋》代表作《琵琶记》

标志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南戏之祖,明代曲论家把它称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里的“绝唱”。

应用:

《琵琶记》的主旨和剧情

为蔡伯洗雪冤屈;宣扬忠孝伦理观念

人物:蔡伯、赵五娘、牛氏

《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蔡伯:“全忠全孝”,“三不从”,“三被强”

赵五娘:忍辱负重、顽强不屈、自我牺牲等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意图宣传宗法伦理道德,为了塑造蔡伯“全忠全孝”的想象,作者精心设计了“三不从”、“三被强” 的关目。尽管作者竭力维护着这种伦理观念,但客观上让人感受到了忠孝的矛盾。

2、真实的反映了元末那个时代黑暗的显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达官贵人不问民生疾苦、专横跋扈等,具有深刻批判意义。

3、塑造了赵五娘这一光辉的人物形象。

4、苦乐相错,成亲与吃糠;赏月与葬亲等,两两对照,具有很强的感情震撼力。

5、曲辞颇具感染表现力,如“中秋赏月”

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

第三节 宋元话本

识记:

话本

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说话时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专称,相当于后来的说书。说话起于唐代,兴盛于宋,元代继续流行。

宋代说话四家

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

元代讲史话本的存留情况

现存8种,《三分事略》、《三国志评话》、《武王发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

理解:

讲史小说的区别

讲史:“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

小说:“说以故事而立结局

应用:

宋元话本小说的分类和保存

烟粉类;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

多见于明任编辑刊行的《请平山堂话本》、《古今小说》、《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白话小说集

宋元话本小说的一般艺术特征

1、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是结合市民听众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其结构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六个部分组成。篇首或篇尾多采用诗词,起到点名大意、烘托气氛,或概括主旨、总结全篇的作用。入话起由开场诗词导入本事的作用。有的在入话之后插入一段与正话相同或相反的故事,称为“得胜头回”或“笑耍头回”,然后过渡到主要故事。

2、话本小说的叙述方式符合一般大众的欣赏习惯,即连贯叙述,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带有悬念和巧合,所谓“无巧不成书”。

3、话本小说使用大众能够理解的白话进行演说,以生活化的语言代替书面语言,这是小说文体上的重大变革

元代话本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内容和特点

侠盗宋四公、赵正等,守财奴张员外

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简练而形象,且富于夸张和幽默

讲史话本的一般艺术特点

关目曲折生动,文词却比较质朴,只交代大概情节,不做过细的描写,具有提纲性质。

讲史话本的依傍史实与艺术虚构

有一定历史依据,但更多故事情节显出传奇色彩,有写情节荒诞无稽。

第六章 元代诗文

识记:元代诗文发展三期。

前期:忽必烈趋势、元成宗即位(1295)以前

中期:成宗元贞元年到元顺帝即位以前(1295-1332)

后期:元顺帝时期(1333-1368)

第一节 元代前期诗文

识记:

耶律楚材的生平

契丹族,辽宗室后人。当中原文化面临毁灭之际,曾独当文化救亡之任。

郝经的生平

曾从元好问学习,有《陵川集》39卷。

1256年受诏于忽必烈,1260年,赴南宋议和,被囚禁16年,即著名的郝经南囚,时人称之为南国苏武。

刘因的生平性格

元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也是著名的词人。今存《静修集》30卷

戴表元的生平

曾为健康府学教授,宋亡,隐居教学。委元前期东南文章大家。诗歌富有唐诗风味。

赵孟頫的生平

宋宗室,元代官至翰林学士在元前中期之交,是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

官居一品,名满天下书法上称“赵体”,被视为“南宗画”正脉。

理解:

元代前期诗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

蒙古灭金统一北方以前:耶律楚材

统一北方至统一全国以前:郝经、刘秉忠

统以全国后,(攻下临安):刘因、姚燧、卢挚

赵孟頫对元代诗风转变的意义

南北诗文交融的风气中起了重要作用。

《岳鄂王墓》南渡衣冠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应用:

耶律楚材的诗歌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宗苏而不抑黄;尚平易,尚古雅,又尚清新雄奇,主球潇洒飘逸、波澜壮阔的气势。

其作品又超拔、雄豪、绚烂、温存多种风格。

军旅生活、西域风光《过金山用人韵》雪压山峰八月寒,羊肠樵路曲盘盘。

中国诗史上正面表现西域生活的优秀作品。清人顾嗣立称他为“一代词臣”。

郝经的文学观念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重文之用,强调质实相对,反对巧丽,崇尚高古,提倡“道入于技”

诗歌成就主要是律诗歌行,前者有李贺之奇崛与盛唐边塞诗之气势,律诗着意学杜甫

刘因诗、词的艺术特点

诗:闲壮顿挫,理融而旨远。

《渡白沟》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雁秋。

词:淡而又味

戴表元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诗宗唐,文宗宋

具有唐诗意境、陶诗之味

第二节 元代中期诗文

识记:

元诗四大家”

虞集、杨载、梈、揭

姚燧的生平

姚燧、虞集“元文两大家”。继承韩愈写碑文墓志的传统。

虞集的生平

官至章阁书学士。元四家之首,在元中期为文坛宗主

各体皆有佳作,散文也是大家。

斯的生平

历任国史院编修、翰林文字、章阁供奉学士等。元四家之一,文章名家,名列“儒林四杰”

的生平

任翰林直学士等。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代"儒林"之一。有《金华黄先生文集》

理解:

元代中期诗文发展的两个阶段

文风的交融转变期

盛世文风形成期

元代中期的文风和文学追求

盛世文风:平中寓奇,奇在平中

追求广泽漫流、平波微澜,但具有浩瀚无际的阔大气象,于平易和缓中寓深醇,自有一种隐然动人的力量。

元代中期诗文创作繁荣概况

元四家

儒林四杰:元代散文家虞集、揭斯、黄、柳贯

南方诗文的两个中心:江西、婺州

虞集的文论与文风

平易正大。序、记、题跋、碑铭传传写得较好。

应用:

姚燧散文的特点

闳肆该洽,豪而不,刚而,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

特写鲜明,但是具有引领之功。

虞集的诗论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追求“至清至和”,要原乎性情执政,神明之妙”,儒雅与风流统一。

各体都有佳作,总体来说是儒雅风流,风格以清朗、疏放、飘逸、轻扬为主,时露奇气。

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元四家中最具锋芒的一位,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等。

题秋雁诗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长于五言“五字长城”,七言、咏物诗也有佳作,还擅长写民歌风味的竹枝词。

的文论及其散文创作特点

“以性理之学,施于台阁之文”

为文追求平中见奇,能寓雄肆于醇

第三节 元代后期诗文

识记:

铁崖体

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称“铁崖体”或“铁体”。“铁崖体”的主要艺术风格有:

杨维桢的生平

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元末诗文大家

的生平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杰出少数民族抒情诗人

应用:

元代后期诗文创作概况

无主导风格,诗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怪奇诗风盛行。

值得关注的是:

1、 铁崖体影响一时,以乐府为主。

2、 顾瑛为主人的玉山草堂唱和,与之同时“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创造。

3、 元中期两个诗文中心,江西诸人后学不盛,州后学特盛。

杨维桢诗歌的特点

古乐府绚丽诡幻的瑰奇风格。

多以史事与神话为题材,诡异怪,曾被人讥为"文妖"。其诗好比兴迭出,奇想联翩

竹枝词:真醇清新,平易自然,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湖口楼船湖日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无舵是郎意,断桥有柱是

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

都刺诗歌的特点

近八百首诗词,有描写景物的山水诗,有抒写宫廷生活的诗,有怀古也有伤今,诉述个人和社会的不平。

1、以宫词得名,风格以秾艳著称,如《芙蓉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2、敢于直面现实,对社会问题大胆揭露“”黄河即事《鬻女谣》等。

3、也是著名词人,代表作《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识记:

历史演义小说

代表作《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

代表作《水浒传》

第一节《三国演义》

识记:

罗贯中的生平创作

元末明初人,最早进行通俗小说创作。据记载编撰过数十种小说。《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小秦王词话》都有署名

《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

现存最早为嘉靖本,最流行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通常称为“毛本”,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评本基础上修改的,代替以往版本。

理解:

《三国演义》的素材来源和成书过程

来源于三个系统:正史、讲史、戏剧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代表的史传文学。

三国故事唐宋时期已流行,金元时期有不少三国戏,多以蜀汉人物为中心,体现“拥刘反曹”倾向。

元代《全相三国志平话》已具备基本轮廓,其中虚构情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被罗贯中采用。

应用: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

主要内容: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百余年的历史,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斗争,表现了“明君贤相”的社会理想、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了人才的作用,并且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思想倾向:尊刘贬曹;强调义的价值。

《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七分实事,三分虚构”120回,75万字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1、艺术结构完整,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斗争的主线,故事既曲折变化,又前后贯串,宾主照应,脉络分明。

2、尤其长于写战争。全书写到四十多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景,写得各有声色,绝少雷同。如赤壁之战。

3、善于在情节的展开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智谋过人等。但也有一定的缺点,性格突出但是缺少变化,甚至夸张到失真的地步。

4、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以粗笔勾勒而不以细部描写长,雅俗共赏,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5、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影响深远。

第二节 《水浒传》

识记:

《水浒传》的两个版本系统及其主要版本

繁本和简本

圣叹将繁本中的120回“腰斩”,砍去梁山大聚义之后的部分,以卢俊义之梦结束,又将第一回改作子,成为70回本,附有精彩评语,成为后来最通行本。

理解:

《水浒传》的素材来源和成书过程

正史零星记载

宋末元初《宋江三十六人赞》,南宋已有一些相对独立的水浒故事。

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水浒故事和人物形象日益发展丰富起来。

《水浒传》的作者问题

说法不一,罗贯中、施耐庵

应用: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

1回至第71回,写鲁智深、林冲、杨志、宋江、吴用等108名英雄好汉被悲伤梁上的经过,可视为个人英雄传奇故事。

72回至82回,写梁山义军同官府对抗作战,后来又合伙受招安的过程,可视为集体传奇故事。

83回至结束,写义军被招安之后奉命征辽、征方腊直至最后失败的经过。

思想倾向: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题

突出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强调“忠义”性质。

《水浒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1它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草莽英雄形象,因而被视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其描写人物的特点,一是把人物置于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之中,如写武松,安排了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刀光血影、震撼人心的场面。二是塑造人物时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为表现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而适当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使人物富有传奇色彩。如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华荣射雁,石秀跳楼,以及吴用的机智过人。

2、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连贯、环环相扣。

3、《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风格,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第二章 《西游记》和《金瓶梅》

识记:

神魔小说

由鲁迅提出,将神佛与妖魔作为是非正邪对立的双方,表现其斗争的小说。代表作《西游记》

世情小说

以世俗人情为表现对象,代表作《金瓶梅》。

第一节 《西游记》

识记:

《西游记》的主要版本

现知最早版本是嘉靖、万历时期的“鲁府”、“登州府”,未见传本。

现存最早的百回本,是万历年间金陵德堂刊刻《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理解:

《西游记》的素材来源和成书过程

唐僧和《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猴行者”形象,这是故事中心人物由玄奘变为猴王的开始。

元代趋于成熟和定型,戏剧舞台上出现《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杂剧。元末明初出现杨景贤《西游记》猪八戒形象第一次在这里露面。

元明时期的平话小说为《西游记》奠定基础,取经成员的性格及大体关系在元代已经定型。

《西游记》的作者问题

吴承恩

应用: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百回本《西游记》大体可分为三部分:1-7回写孙悟空的来历和大闹天宫;8-12回写玄奘的来历和取经的元气,13回至全书终写取经过程及修成结果

思想内涵:求放心“;对自我价值、自我个性的肯定和向往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艺术特色:

最突出的是在于小说的奇幻色彩,打造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幽默诙谐的色彩。

艺术结构:单线发展,每回具有独立性,主角贯穿始终。

影响:

神魔从小说创作的热潮:一、《西游记》的续书和仿作;二、为佛、道及民间流传的各种神佛立传的小说;三,借历史事件写神魔战斗的小说。还为后世戏曲不断改变演出的题材。

第二节 《金瓶梅》

识记:

《金瓶梅》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金瓶梅》的主要版本

最早刻本《新刻金瓶梅词话》,“词话本”。《张竹坡批判金瓶梅》,“散说本”

理解:

《金瓶梅》的成书时间

嘉靖年间/万历年间

《金瓶梅》的作者问题

兰陵笑笑生

应用:

《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思想意义

内容:书名系由书中三个主要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合成。

主体部分十分细腻地描写西门庆一家的日常生活,并通过以西门庆核心的种种社会活动和家庭的兴衰历史,展示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实际上是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

社会意义:

首先,通过对西门庆这样一个兼富商、恶霸、官僚、淫棍于一身的人物东声色的描写,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吏治的浮球,及观赏勾结、权钱交易等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

其次,不仅写出了西门庆的贪婪和狠毒,而且也写出了他的精明强干,真实地塑造了明代后期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兴商人形象。这是明代后期“好货”“好色”社会思潮的反映。

再次,小说通过一个家庭兴衰的故事,表现了对于人性的更为深刻的思考。西门庆纵欲身亡,潘金莲、庞春梅在争风吃醋中变得心狠手辣,最后也因淫丧命。

局限性:关于“性爱”的描写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艺术成就:

1、题材的转变及其意义:

描绘琐屑的家庭生活和世俗情态,处处以平淡无奇的手法如实写来,所节奏缓慢,却能够把各色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的转换,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旗帜。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代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2、塑造人物,摆脱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的缺陷,既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又能写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并且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主要用不加夸张和雕饰的白描手法写世俗人情,直书其事,不加任何评论,而是非美丑自间,艺术结构上,将各色人物交织在一起加以描写,突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

3、语言比之前更加口语化、通俗化。它运用北方尤其是山洞地区的方言俗语,经过提炼加工为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又大量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方言、行话、谚语、歇后语等。

贡献开启了世情小说创作热潮:《金瓶梅》续书的出现,受其范式影响的小说。

第三章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识记:

拟话本

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尤其以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为代表,这些小说被称为“拟话本”

第一节 冯梦龙的三言

 识记:

《红白蜘蛛》

现存最早的单篇话本,元代书坊刊印

《六十家小说》/《清平山堂话本》

明文学家、刻书家、藏书家洪楩刊印又称《清平山堂话本》嘉靖间刊本,收宋、元、明话本小说共六十篇

《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

冯梦龙的生平

少年才气纵横,但到57岁才取为贡生

冯梦龙整编的文学作品

改编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编文言小说杂著《智囊》、《古今谈概》、《情史》、《笑府》、《太平广记 》,民歌类,收集整理并刊行《挂枝儿》、《山歌》 戏曲,著有《墨憨斋传奇定本》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120篇。

理解:

冯梦龙的思想和文学主张

受李贽童心说影响,尚真重情,强调情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应用:

三言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

1、 有不少商人题材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观念。如《往信之一死救全家》

2、 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婚恋题材小说,表现出要求婚姻自主和爱情自由的思想观念。如《闲云庵阮三偿冤债等,有些还把对爱情的认识从自然人性上升到情感和心灵上相互了解、人格上相互尊重的高度。《卖油郎独占花魁》

3、 不少篇章从市民阶层立场和价值观念出发,对社会上各种不公正的问题提出了揭露和抨击。

三言的艺术特色

首先,更加贴近日常的世俗生活,善于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专注一些偶然的巧合来构成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使小说的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其次,三言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以情节展开和人物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或者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反复渲染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其人物描写又比粗笔勾勒为主的话本小说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方面,大都比较细致。

第三,三言的语言经过冯梦龙的加工润色,更加精炼,更能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特征。

第二节 二拍及其他拟话本

识记:

初的生平

精通事曲词文,科名蹭蹬,五十多岁开始做小官,后拒降呕血而死。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78篇

《二拍》是基本都由凌蒙初的个人独创,是最早由个人创作的白话小说集,标志着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拍是文学史上最早由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

《今奇观》

姑苏“抱瓮老人”选择三言中29篇,二拍11篇,刻成《今古传奇》,为此后300年最流行的拟话本小说选集。

明末清初的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石点头》、《鼓掌绝尘》、《西湖二集》等

理解:

二拍的艺术成就弱于三言

行文比“三言”相对粗率;在肯定男女情欲时又过多性描写;多谈鬼神迷信、轮回报应,有时宣扬陈腐的忠孝节义等。在创作过程中缺少向意蕴内涵层面的提升,许多小说表现的美丑善恶模糊不清。

应用:

二拍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思想意义

经商题材、婚恋题材、反应世态人情的题材

社会意义:一些作品比较深入地描写商业活动的过程和交易内容,反映出当时商业贸易的许多真实情状。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婚恋题材作品,表现出 婚姻自由自主、男女地位平等的思想观念,把男女平等的口号喊得更加响亮。

对社会黑暗的批判更加激愤,如《恶船家计赚假尸银》

第四章 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识记:明代戏剧包括杂剧和传奇两种类型。

第一节 徐渭与明代杂剧

识记:

朱权《太和正音谱》及其杂剧创作

集戏曲史论和曲谱于一体,今存2种杂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朱有的杂剧创作

作杂剧31种,时明代杂剧史留存作品最多的作家。《杜丹仙》、《烟花梦》、《豹子和尚》等

徐渭的生平创作

多才多艺,精于诗文书画,一生坎坷。

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理解:

明代初期的政治环境与其时杂剧的题材内容

伦理教化为主

明代中后期杂创作概况

突破了伦理教化和神仙道具的狭窄范围,出现了一些抒情剧、讽刺剧、爱情剧。

王九思《杜甫游春》

写杜甫春游长安,目睹安史之乱后曲江周围的萧条状况,痛责李林甫权奸误国,辞诏隐身避世。

徐复祚《一文钱》

守财奴卢至

王衡《郁轮袍》

痞子文人冒充诗人

冯惟敏《僧尼共犯》

张扬男女真情,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

孟称舜《桃花人面》

改编“浆”的故事,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

应用:

康海《中山狼》与明代杂剧的演变

是一部优秀的讽刺世情的寓言剧。(中山狼、东郭先生)

该剧主题鲜明,结构严密,关目紧凑,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动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明杂剧创作的转机。此后,讽刺杂剧成为明杂剧创作的主流。

徐渭《四声猿》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狂鼓史》,衡“阴骂曹”,借古讽今(严嵩集团),鲜明地表现出作者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个性。

《玉禅师》,玉通和尚、柳宣教,官佛斗争

《雌木兰》、《女状元》

讴歌女性,对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的严正挑战。

其杂剧都是他经历背后之后的抒情写愤之作。多采用寓庄于的手法,在戏谑诙谐之中渗透着严肃的主题,开辟了讽刺杂剧发展的新天地。

第二节 明代的传奇

识记:

明代传奇

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概称。它从南发展起来,在音乐和表演等方面比杂剧更为自由随意。

吴江派

沈璟为代表

临川派

汤显祖为代表

《曲律》

王骥德作,明代最重要的去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比较系统的总结。

《元曲选》《六十种曲》《盛明杂剧》

晚明戏剧整理的代表作。臧懋循,毛晋,沈泰

理解:

明代前期传奇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伦理教化意味十分浓厚

高明《琵琶记》、姚茂良《精忠记》等

明代中期传奇的新变及三大传奇的思想内容

突破伦理教化,开始写英雄的悲愤情怀、具有悲剧意识、反映政治斗争等。

李开先《宝剑记》(林冲)

梁辰鱼《浣纱记》(范蠡、西施)

王世贞《鸣凤记》(严嵩父子,杨继盛等十多位忠臣)

明代后期传奇创作繁荣概况及主要作家作品

百花齐放繁荣期,临川派、吴江派

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孙钟龄《醉香记》、《东郭记》

汤沈之争

沈璟曾因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声律而将其改为《同梦记》,引起汤显祖的不满。

应用:

璟曲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传奇创作

强调曲文要“本色”,语言朴素自然,又强调协律。

第三节 汤显祖和《牡丹亭》

识记: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个性

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早有闻名,不肯屈服,沉沦下僚。

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箫记》、《南柯记》、《邯郸记》

临川派其他作家的传奇作品

吴炳《绿牡丹》、《画中人》;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

理解:

《紫箫记》、《南柯记》、《邯郸记》的主要内容

霍小玉、李益;淳于;卢生

应用:

《牡丹亭》故事来源与汤显祖的改作

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暮色还魂》

改作:1、改变小说中杜、柳两家门当户对的关系,杜宝从太守升任宰相,柳梦梅则仅是一个穷书生。2、对小说中缺乏性格和行动的杜宝、连名字都没有的教书先生加重笔墨,将他们塑造为严正的封建卫道士。3、淡化小说中杜丽娘的淑女色彩,突出其敏感多情、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性格。4、着意描写杜丽娘、柳梦梅结合的曲折历程,突出自由爱情所受到的社会、家庭的阻力,彰显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精神。

《牡丹亭》的人物塑造

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细腻地描写了她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其他人物也都写得很成功,如丫环春香的天真、活泼与直率,刘梦梅的痴情、纯情与无所畏惧等

《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涵:至情

艺术成就:最大特色是浓郁的烂漫气息和抒情素材。剧本的主要情节是离奇的,用看似荒诞的情节来表现“情之必有”的人生理想。剧本大量唱词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写得深情绵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感染人心的力量。

第五章 明代散文

理解:

明代散文创作成就概况

总体成就不及秦、汉、唐宋,但也有些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作家,写出了不少富有特色的作品。

元末明初,宋濂、刘基;

正德、嘉靖年间,唐宋派唐顺之、归有光;

万历之后,公安派、竟陵派等小品文作家

第一节 宋濂、刘基与明初散文

识记:

台阁体散文及代表作家“三杨”

以三杨为代表,其作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以雍容和雅、平易畅达为美。

杨士奇、杨荣、杨溥

宋濂的生平

潜溪先生,《元史》总裁官,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高。后流放病死。《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的生平

字伯温,明代开过谋臣,后被胡惟庸构陷致死。

《郁离子》

收寓言性杂文195篇,是其元末隐居青时作。

理解:

宋濂的文学思想

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三大家。受理学思想影响较大,认为文与道不可为二。

应用:

宋濂散文创作的成就

最好的人物传记,如《王冕传》、《秦士录》等,能够抓住较为典型的细节、事件、或具体场景,吧人物性格表现得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抒情写景作品也较好,必掉清新,写景鲜活生动。如《桃花涧修禊诗序》

刘基寓言性杂文的特点

寓意深刻,形象鲜明,通过语言故事揭露显示生活的种种弊端,表达作者愤世嫉俗的态度和干预现实的用激情。

第二节 归有光与唐宋派散文

识记:

唐宋派

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名家平易畅达文风对的作家,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

《唐宋八大家文钞》

茅坤编撰

归有光的生平

唐宋派中散文创作最高者,有《震川先生文集》

理解: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

他们主张将辞与理、文与道统一起来,比盲目崇古论更合乎情理。

应用:

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创作

主张文道合一,但是他所说的道并不完全局限于儒家道统,而又贴近日常生活的一面。

“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

注重散文的抒情功能和审美特质。

《项脊轩志》、《寒花葬志》

第三节 公安派与晚明时期的小品文

识记:

小品”与小品文

小品本位佛教用语,佛经译本中的简本。明代后期,人们开始用以指称一般文章,主要是抒写自由、篇幅简短而意味隽永、抒情性较强而无关重要社会主题的文章。

李贽的生平思想

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万历中为姚安知府。弃官,寄寓、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肯定人世俗欲望的合理性,张扬个体生命的价值。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

公安派

万历后期文坛影响最大的诗文流派代表“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受“童心说”影响,提出“性灵说”

竟陵派

竟陵派是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以钟、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

《诗归》

竟陵派万历末年一起评选了一部古代诗歌选本。

张岱的生平

出生官宦之家,早年闲逸,入清后隐居。

晚明小品散文集大成者,有《嫏嬛文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著作

理解:

李贽“童心说”

"童心"就是赤子之心,"一念之本心",“天下之至文,未有出于童心焉者也。

公安派“性灵说”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

、谭元春的文学主张

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矫正公安派俚俗、浮浅、率易的毛病。强调“灵”与“厚”的统一,其要旨则在于以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

应用:

李贽散文的创作个性

见解独特,随意挥洒、语言泼辣犀利,具有鲜明的个性。

袁宏道小品文的创作成就

游记散文最能体现其文学主张,可视为柳宗元之后游记散文的一个高峰。《满井游记》、《雨后游六桥记》等

竟陵派小品文的艺术特征(以钟小品文为例)

讲究意境的提升和构思布局,注重字句的锤炼,并且追求孤峭幽冷、深曲寂静的已经,以此超越流俗、自辟蹊径。

《浣花溪记》由浣花溪幽静的景色而思及杜甫,写杜甫相貌的“淸古”抓住他穷愁奔走之际尚能择地而居的悠然情趣,从而表现作者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审美趣味。

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善于把写景与些人、写风俗民情结合起来,读之犹如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新鲜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有公安派的生动活泼而能避免其油滑浅薄,有竟陵派的冷峻深曲而又不乏幽默和潇洒,而且时而反思人生,流露出易代之际以为遗民的悲凉情绪。代表作《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

第六章 明代诗歌

理解:明代诗歌创作成就概况

明代诗歌总体不及唐宋,也缺少独特的个性色彩,在复古和反复古中游走。

立国之初,以高启为代表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唐寅为代表,开创明代诗歌的气象

万历后期,公安派反复古,竟陵派折中,明末党社成员再复古

第一节 高启与明前期诗

识记:

高启的生平

字季迪,青丘子,后因《上梁文》被牵连腰斩

台阁体性理诗

永乐至成化年间,明诗的流行诗风,在朝为台阁体,在野为“性理诗”

台阁体: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诗文风格,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其创作用于歌功颂德、应酬交际,风格雍容醇厚、平正典雅,缺乏个性,效仿者也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无艺术生命可言。

性理诗指理学家阐发性理之学的诗作,不讲究艺术形象和语言规范,缺乏感情和文采,受到后来论诗者尖锐的批评。

李东阳的生平

茶陵人,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茶陵诗派

李东阳周围有一些友人、闷声,如谢铎、张泰等形成了一个文学主张和创作风貌都比较相近的诗派—茶陵派。

理解:明代前期诗歌创作大势

一些由元入明的诗人创造了明朝诗歌的第一个高潮,代表诗人刘基、高启等人。

但明王朝建立起到明宪宗成化年间,由于专制主义和程朱理学的钳制,诗歌创作进入低谷,

成化末年,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为复古派兴起开辟了道路。

应用:

高启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反映时代战乱、感慨生民艰难(《过奉口战场》);

表现自我个性,抒写生活志趣(《青丘子》);

咏史怀古和托物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池上雁》)

各体兼工,笔力矫健、气势纵肆

李东阳的诗歌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他的诗风与台阁体渊源颇深,但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主张宗法唐人,推崇李、杜、王、孟。

他的诗歌格律谨严、声调宏畅。诗歌抒情性较之台阁体有加强,但仍然以平和醇雅为调(《寄彭民望》)

第二节 明中期的诗坛盛况

识记:

李梦阳的生平

字献吉,直谏敢言,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何景明的生平

字仲默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的文学群体。

康海、王九思的成就主要在散曲和戏曲,徐祯卿能诗

后七子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的文学群体。

谢榛:重视超悟、兴趣

李攀龙:过分提倡复古

王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注重文学真情实感和文学艺术价值

李攀龙的生平

沧溟,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

王世贞的生平

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吴中才子,后七子关键人物。

《四溟诗话》

后七子之谢榛著

理解:

明代中期诗歌发展盛况

弘治后期到正德年间,明诗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

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和唐寅、祝允明等吴中才子雄踞南北诗坛,为明代诗歌开创新的气象。

嘉靖后期,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再揭复古大旗,但其创作成就略逊一筹。

吴中四才子的思想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徐祯卿加入复古阵营,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更能代表吴中诗歌的风貌:反对伪道学,提倡真性情。

唐寅诗歌的特点

其诗歌抒情性很强,多涉及人生短暂、及时享乐的主题,能够真实地抒写自我性灵,在艺术表现上则自由挥洒,不假外饰,无意于工拙。如《感怀》

祝允明诗歌的特点

他的诗歌抒写胸怀、主观性很强,或学陶渊明之冲淡、或学李白之放达,既有酣畅的其实,又不乏理性的思考,气度闲放豪逸。

文徵明诗歌的特点

诗初学陆游,风格出入唐宋之间,不求高,不务奇,细润雅的风调与其画风一致,与唐寅、祝允明又迥然不同。

谢榛诗歌的特点

锤句炼而反求畅达自然,声调精纯,韵度铿锵。

应用:

李梦阳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创作

贬抑宋诗,提倡比兴,认为“真诗乃在民间”,认为诗应“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法古,无袭其辞”。

他的诗主要学习杜甫,长处在于关怀现实,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感情激越,气势充沛,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何景明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创作

主张“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结构,仿形迹。”

写了大量关怀现实的诗篇,如《岁晏行》等;其表达个人情怀的诗篇写得更美,更能代表他“俊逸朗秀”的风格。

李攀龙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创作

论诗:“诗可以怨,一有嗟叹,即有永歌。言危则性情峻洁,语深则意气激烈。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实,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其诗务求境界开阔、声调高华,喜欢用“乾坤”、“万里”、“中原”、“风尘”等苍茫壮阔的意象,但拘执于一种审美理念,不能随物赋形,艺术风貌较为单一。

王世贞的诗歌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早期认为学诗应该以汉魏盛唐为法,同时又提倡博观诸家。

隆庆四年李攀龙去世后,主盟文坛二十余年,此时文学思想发生变化,主张调剂众美,并提出了“真我”、“词达”、“天则”等接近性灵说的主张,诗歌创作风貌也发生较大变化。

第三节 晚明诗歌

识记:

公安派

竟陵派

复社

崇祯五年,张溥、张采等合并江南几十个社团,成立复社。提倡宗经复古,相互切磋学问,砥砺品格,反对空谈,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并希望干预朝政。

几社

陈子龙、夏允彝、徐乎远等人创建几社

理解:

公安派的诗歌思想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袁宏道诗歌的特点

大量吸收俗语入诗,率直浅易,清新活泼。

竟陵派诗歌的一般特征

表现他们的“孤怀”、“孤诣”和“幽情单绪”,题材范围比较

复社、几社共同的文学主张

重揭前后七子复古的旗帜,但其要旨却不在模拟古人作品的风貌,是要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朝廷的危亡。

应用:

陈子龙的诗歌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明末文坛最杰出的诗人

论诗主张效法汉魏盛唐,又反对模拟因袭。“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

诗歌创作:关注社会现实,写了不少感时伤事的作品,如《小车行》、《卖儿行》写难民流落无依的窘困境况,《今年行》、《辽事杂诗八首》等抨击权奸误国、感叹时局艰危,都写得内容充实、感情丰沛,风格苍凉悲壮,如《秋日杂感》。

第四节 明代散曲

理解:

明代散曲发展大势及创作概况

作品万余首,数量超过元代。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改编了人小令那种清新自然的风格,朝着辞藻化、格律化的方向发展。明代散曲始终存在南北地域风格的差异,北方豪爽雄迈、质朴粗犷;南方清丽俊逸、细腻委婉。

朱有及其《诚斋乐府》

赏花、宴游为主,洋溢着富贵情调,音律谐美。

康海、王九思的散曲与北方曲家豪迈质朴的风格

王磐及其散曲创作

《王西楼乐府》

散曲多写庆节、赏花、游记等闲适生活,也有一些抨击黑暗现实的作品。

陈铎及其散曲创作

“乐王”有散曲集《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滑稽余韵》等,数量为明代散曲家之冠。

多写男女风情、文辞流丽

梁辰鱼及其散曲创作

南曲代表作家散曲集《江东白苧》

应用:

冯惟敏散曲的创作特色

《海浮山堂辞稿》

内容广泛,风格多样,颇多伤时嘲世之作,发泄其牢骚不平,流露出对昔日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厌恶,并表现退居期间悠闲落拓的心情。

第五节 明代民歌

识记:

《挂枝儿》《山歌》

冯梦龙编辑整理的两部当代民歌专集。

理解:

明代民歌的繁荣及文人的喜爱

与当时城市生活和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创作和欣赏民歌的主体是市民阶层中各个行业的人员,主题仍然是男女恋情为主。

许多提倡真情的文人也给民歌以高度评价。李梦阳、何景明、李开先、李贽、袁宏道、冯梦龙等,都十分重视民歌,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意识地汲取民歌的情调和手法。

应用:

《挂枝儿》、《山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万历前后流行的民间时调,有极少数为冯梦龙及友人拟作。

内容以表现男女恋情最为突出,如《分离》、《娘打》等

也有一些描绘世态人情,让读者看到当时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面孔。如《山人》

在艺术表现方面,大都形象生动,语言俏皮活泼或清新自然。

第一章 清代诗歌

第一节 清初诗歌

识记:

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吴伟业、龚鼎

钱谦益的生平

号牧斋,晚号蒙叟官至礼部尚书。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

吴伟业的生平

明朝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入清任国子监祭酒,有《梅村家藏稿》。

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歌,被后人称为“梅村体”。诗歌分前后期,前期诗风华绮,以清丽之思状男女之怀,后稷国难,身经乱离,多感慨苍凉之音,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

南施北宋

清初诗坛著名诗人“施闰章”、宋琬施诗温柔敦厚,雅洁有体;宋诗雄健磊落,间多愁苦之思。

理解:钱谦益的思想性格

以“清流”自居,却因热衷共鸣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降清的污名;身上有浓厚的晚明文人习气,又处处表现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目;并不执着于忠君,又在投降后从事反清活动。

吴伟业诗歌分为前、后期

诗歌分前后期,前期诗风华绮,以清丽之思状男女之怀。

后期及国难,身经乱离,多感慨苍凉之音。

应用:

钱谦益的诗学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诗学思想:重学问、重性灵(天地英淑之气)

诗歌创作:以学杜为主,出入于唐中晚及宋元。浑融流丽,是他独创的风格。典丽悲凉,是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如《金陵秋兴》

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

黑水游魂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浪花。

梅村体的艺术特征

梅村体把李商隐诗色泽浓丽的特色,元白长篇叙事善于铺排、流丽婉转的风格和初唐四杰抒情歌行的结构方式结合起来,以人物命运为中心,注重情节,腾挪跳跃,挟以沧桑沉浮之感,极尽俯仰变幻之能事。

第二节 遗民诗

理解:

顾炎武诗歌的特点

诗风高古,卓尔大家。他的时不事雕饰,有益用,天然古色。

吴嘉纪诗歌的特点

其诗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的优良传统,语言质朴,风格苍劲,以白描擅长。如《邻翁行》。

钱澄之诗歌的特点

多写行役艰险,山川胜概,风俗民情,其中记载抗清事迹和南明王朝内部斗争的诗篇和诗史价值。后期则多闲适恬澹之趣。

屈大均诗歌的特点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诗风“尚得古贤雄直气”。

屈氏思想情感上的“雄直”之气,其诗歌哀怨似《离骚》,超逸似太白。五律最为擅长,能以古体行于律中,有古直之风,如《秣陵》。

第三节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识记:

神韵说

王士禛论诗本司空图、严羽之说。,提倡“神韵说”,“神”是表现恰到好处的诗味,“韵”是把诗引向一种余意不尽、悠闲清淡的境界。合起来讲,就是使诗歌所表现的对象具有一种远景美,达到“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宋诗纪事》

编辑的宋代诗歌资料汇集,共100卷。

理解:

赵执信对王士禛诗论的辩驳

王以才情胜,流弊伤于肤廓;赵之以深峭,诗宗晚唐。

宗宋诗人查慎行、厉的诗歌创作

查慎行的诗歌多反映社会民生问题。其诗得苏轼为多,参以白居易的简朴和陆游的情调,其中写生活的诗,风趣宛然。

,为浙派的代表人物。他诗中较少触及现实苦难,为己多于为人,忧生多于,自赏多于时,全力追求个人生活的艺术化,追求孤淡的情调。

应用:

王士禛的诗歌思想及其诗歌创作

诗歌思想:神韵说

其诗歌创作凭吊怀古、模范山水和个人情怀的七言绝句多能实践其“神韵说”的诗学审美主张。如《秋柳四首》等。

第四节 乾嘉诗风

识记:

格调说

沈德潜论诗倡导“格调说”。一是指诗歌创作要本于诗教,二是指诗歌创作讲求蕴藉,推尊唐诗,尤重诗歌声音的美。

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

肌理说

翁方纲提出肌理说,即“文理”、“义理”,也就是经术学问。诗歌创作要基于学问,以学济诗

乾隆三大家

袁枚、赵翼、蒋士铨

性灵说

枚论诗提倡“性灵”,强调真性情,诗中有“我”,形成“性灵诗派”,著有《随园诗话》

理解:

乾嘉诗风的走势

一方面纠治康熙“神韵说”之弊,一方面努力形成新诗风。一是主球雅正,提倡温柔敦厚的诗风,以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和姚鼐的“熔铸唐宋”说为代表;一是独尊性灵,破唐宋门户,勇于革新,不拘一格,各领风骚,以“性灵说”为代表。

赵翼、蒋士铨、郑燮的诗歌创作

赵:《论诗》

:有不少描写小蹭苦难的诗作,感人至深

郑:《板桥集》、反抗传统的浪漫精神。

应用:

黄景仁诗歌的特点

诗歌多盛世的伤感情调。以七古、七律见长:七古雄伟,在跌宕跳跃中流转低吟;七律清丽,既有义山之韵致,又兼山谷之峭拔。“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星如月看多时”

袁枚性灵说及其诗歌创作

其一,性灵含义丰富,有情性、情趣、个性、作诗的才性、才智、才趣等,即指作诗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

其二,性灵诗派追求新奇和风趣,语言力求通俗和生动,题材多为下层平民,背叛传统,表现市民意识,善写琐事、异事,俗而有趣,具有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

其三,袁枚以新兴的商业文化意识对抗传统的名教纲常,表现为极大的叛离和空前的智慧。

袁枚的诗歌创作和他的诗歌理论同步,表现出自己的真详情,如 嫁女诗》、《哭三妹五十韵》,极哀苦之致,读来撼人心弦。

袁枚还有不少说理诗,但都有个人的识解,不故弄玄虚,耐人寻思。如《马嵬》

第二章 清代文章

第一节 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

识记:

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和汪琬文人之文,提出恢复唐宋散文传统。

理解:

清初学者之文概况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

穷经治史,讲求经世,反对虚谈。

侯方域散文的特点

早年为文,流于绮丽,后学韩欧,有奇气,流畅通达有余,深厚蕴藉不足。

魏禧散文的特点

文章为所称者,为议论和叙事两类,史称“凌厉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

第二节 桐城派古文

识记:

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该派明程朱之学,主八家之文。

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櫆是方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

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阳湖派

"阳湖文派"因其领袖人物恽敬、张惠言均为常州府阳湖县人而得名。

《论文偶记》

安徽桐城派代表刘大櫆的文集

姚鼐/《古文辞类篡》

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编选的古文选本。

应用:

的古文理论及其古文创作

古文理论一、提出“艺术莫难于古文”的观点;二、“义法”说,义法要求写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略去无关紧要的文字,布置适当,文字雅洁。

其古文较好地实践了创作主张,表达作有《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刘大櫆古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坚持古文的文艺性,较为集中描写底层人物,吸收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推崇归有光,善于转折跌宕,层层深入,一唱三叹,散文有诗化的倾向。如《张复斋传》写张之善于“听讼”。

姚鼐的古文理论及其古文创作

姚鼐是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

提出了阴阳和刚柔的文章风格论,认为“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语遣意,有若自然生成者,强调“平淡”和“自然”之风。

姚鼐的古文,迂回荡漾,余味曲包,以神韵见长。

第三节 嘉学者之文

理解:

嘉学者对桐城派的批评

乾嘉学派,一般说来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影响最大。

批评方的空疏和浅薄。

钱大昕散文的特点

清代著名的朴学家。记先大父逸事文笔简练、亲切可感

第四节 汪中与清代骈文的复兴

识记:

《骈体文钞》

清代骈文家李兆洛

理解:

清代骈文复兴的社会条件和学术背景

一、随着清朝统治的渐趋稳固,文化的调适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产生了乾嘉考证之学的繁盛局面。骈文的复兴,就根植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二、清代学术中的汉宋之争,客观上位骈文的复苏提供了条件。汉学重考证、训诂、音韵之学,而骈文讲辞藻、韵律和用典,骈文自然成为汉学家言说世界和表情达意的文学形式。三、桐城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只讲义法不重学问、只讲文气不事考证、有序而无物的空疏浅薄的弊病,桐城派所尊奉的文统和道统也受到学人的挑战,而骈文要求学问优先,可药桐城派之弊。

应用:

中骈文的特点

身世坎坷,著有《述学》、《荣甫遗世》等。

学文法六朝,合汉魏晋宋作者而自铸伟词,典属精切,渊雅醇茂,感人肺腑,无意模仿,而神与之合。代表作《哀盐船文》、《广陵对》等。(如《自序》,朴实自然、典雅醇厚、深情款款)

第三章 清词

识记:

清词中兴

元明沉寂之后,清词呈现中兴局面。仅《全清词》,顺治、康熙卷就有五万首,词人二千余人,而且流派纷呈、风格迥异,词学理论和批评也呈现复兴气象。

第一节 清初词坛

识记:

阳羡词派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这一词派影响清代词坛二百余年。

“悲健举,萧凄怨之音”

浙西词派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醇正秀雅”

陈维崧的生平

字其年,号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

朱彝尊的生平/《词综》

字锡,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清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博通经史,工诗文,与王士禛并称南北两大诗人,尤长于词

编选《词综》,词集有《江湖载酒集》 等。

《词律》

清万树撰。是书二十卷,编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纳兰性德的生平

字容若,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侍卫。工于诗词,尤为小令。

理解: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京华三绝之一(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金缕曲二首》是寄赠流放宁古塔的友人吴兆骞的。以词代书,全是家常语,而深情关注,真切动人,道出了二人共患难的生死之情,为传诵。

第一首重在写吴兆骞的苦恨,第二首重在写作者与良友的交情。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置此,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窃,试看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应用:

陈维崧词的艺术特点

少作以风华绮丽见称,中晚年作品渐趋深豪宕,苍凉沉郁。

慢词盘旋起伏,骨力警拔,情致酣畅,将赋和歌行的手法运用于词,呈现出“精悍”和“横霸”的审美风貌。

此外,他也有不少“干将山匣,寒光逼人”的小令。

朱彝尊的词学思想及其词作的艺术特色

词宗南宋,故而尊奉姜、张炎、讲求醇雅,偏重在词的格律和技巧。

《江湖载酒集》是朱彝尊生词创作的精粹,所收词或沉郁苍凉、慨然其情,或清新流动,雅乎其词

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

纳兰性德爱情词低,婉丽清;边塞词寥廓苍远,绘景如画。

纳兰词多写于一己情致,流于感伤,其悼亡词,尤为凄婉。如《南乡子》(一片伤心画不成)

纳兰边塞行吟题材的词,苍凉清怨,如《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更,雪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饮水词》中也有一些长调,慨然长吭,多不平之气。

第二节 常州词派

识记:

常州词派

嘉庆年间,张惠言、周济倡导《风》、《骚》之旨,强调比兴寄托反对浙江西祠徒为形式而为琐屑饾饤之病,一时从风,形成常州词派。

张惠言的生平

文,闻,号茗,武进人。嘉庆四年进士,官 翰林院编修。精通周易,工辞赋散文少为词赋阳湖派古文、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茗柯词》

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

《宋四家词选》

周济编撰,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

理解:

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和艺术追求

讲“寄托”,重质实、比兴而又寓意的词学观,引儒学诗教入词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

应用:

张惠言词的艺术特点

与其词学主张一样,讲求言外之旨,隐晦奥

张是学问家,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所追求“低,以喻其志”的词境未偿不是儒学的审美理想——中和境界。这样的词心乃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五首其五

长镵白木柄,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

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

便欲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周济的词论及其词作的一般特点

常州词派理论的集大成者。

提出了“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即指词的创作要有深刻的寓意,而不是泛泛的即兴之作,这是就创作主体而言;对接受者而言,对词作要反复涵咏,方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周济的词作,词旨隐晦,令人难解。

第四章 清代小说

识记:

清代小说创作繁盛

章回小说大约有330多部,文言文小说约有500多种,拟话本小说近50种。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歧路灯,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施公案》,狭邪小说《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神怪小说《西游补》、《绿野仙踪》话本小说《无声戏》、《十二楼》。文言小说,长篇有《燕山外史》,短篇小说集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

第一节 清代小说家的文体意识和主体意识

应用:清代小说家的文体意识和主体意识

文体意识:明清之际,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理论标志着当时人们对小说文体认识的自觉。他对人物性格刻画、小说和史传史的区分、创作的主题意识及艺术结构等问题的探讨,都建立在准确把握小说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清代小说的文体观念,无论是通俗小说,还是文言文小说,相比明代,都有长足的发展。

主体意识:相比以前小说家的身份,清代出现了像李渔、吴敬梓、蒲松龄、曹雪芹、李汝珍等大批有名有姓的以小说见长的作家,小说主体由以前的说书家进一步蜕化,出现文人化倾向,从而根本上改变了小说的观念、地位、创作思维和艺术基准,加深了对小说题材的开拓,成为知识分子写作社会人生的工具。

第二节 清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理解: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祷杌闲评》、《隋唐演义》

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醒世姻缘传》、《平山冷艳》、《玉娇梨》、《好逑传》

才学小说《镜花缘》

神怪小说《西游补》、《绿野仙踪》

话本小说《无声戏》、《十二楼》

清代讲唱文学概况

清代讲唱文学除了元明以来的词话、鼓词、弹词、宝卷之外,又产生了新的讲唱文学形式——子弟书。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由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词话发展而来。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子弟书是鼓词的一支,由清代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一种讲唱文学。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和西城调之分。

应用:

《醒世姻缘传》的社会意义

小说以、狄两世姻缘为中心,描写了各个社会阶层,上至州官权贵,下至商人、儒林、憎道、江湖医生、农村无赖、婢仆等,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风情画。小说宣扬因果轮回的宿命论思想,思想价值不高;好用方言俗语,摹绘农村人的口吻,诙谐幽默,形象毕肖;采用夸张式的漫画手法写素姐、寄姐等人的变态心理,她们的乖戾和凶悍,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

《镜花缘》的思想意义

体现了作者对妇女地位和遇境的关注和思考。主张女子和男子一样享有同等的教育,解放精神和肉体的压迫,伸张女权,可以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

李渔话本小说的特点

1、 创新,不拘陈套。如《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写双方借演戏在舞台上的爱情,假戏真做,构思新巧。

2、 结构清晰,主线明确,如《合影楼》写屠真生、管玉娟、路锦云的爱情纠葛,,一方面写珍生与玉娟暗订终生,另一方面则好友路子由从中作梗,两条线索交错而行,最后锦云和玉娟都配珍生

3、 李渔有的小说也庸俗无聊,格调不高,过分追求奇巧,语言失之轻佻。是其明显不足之处。

第三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识记:

蒲松龄的生平与《聊斋志异》创作

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称聊斋先生。一生科举不利,72岁方为岁贡士。

他的生活体验,成为创作许多优美动人花妖形象的源泉。从40岁开始,一直为塾师,这30年间给了蒲松龄很好创作的机会

《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

手稿本,仅存上半部,共237篇;乾隆十六年张希杰铸雪斋抄本,存目488篇;赵起杲青柯亭本,16卷,共431篇,是现今通行本的底本。

理解:

《聊斋志异》的素材来源

31岁到江苏扬州做幕僚时,南方的山水风土,人民的悲惨生活,官府的黑暗和政治腐败,还结识一些艺妓。

蒲松龄有意识地收集素材。

应用:

《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

首先,小说写狐鬼与人的恋爱故事,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如《婴宁》、《青凤》、《聂小倩》等。

其次,小说揭露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讽刺考官的昏庸和贪弊。如《叶生》。

再次,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和吏治腐败。如《促织》。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它既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长处,还接受了先秦两汉和唐宋古文的影响,体式多样。

小说是志异,写花妖狐,在艺术上自然表现为奇幻奇异、想象丰富的特点。一是写奇幻之事,如《罗刹海市》、《巩仙》等;二是情节曲折奇峭,文笔夭矫而不实,如《王桂庵》、《促织》、《葛巾》等

就诗意蕴藉而言,主要表现为作者将其所热爱和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美化,赋予花妖狐诗的气质。如《婴宁》。

《聊斋志异》创造性地运用古典文学语言,又从口语方言中提炼,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第五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识记:

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创作

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出身世家大族,家道中落。33岁移家南京,卖文为生。此时开始创作《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主要版本

最早刻本为卧闲草堂

应用:

《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蕴

主要内容:写“功名富贵”,刻画了封建末世的儒林群相:许多因跻身科考而位置扭曲、人格堕落者,如周进和范进;假名士,想功名富贵而不得,假托名士互相标榜,沽名钓誉者,如娄三娄四公子、景兰江等;也塑造了一批作者所赞颂和肯定的人物,有真儒明贤,普通市民,如杜少卿、王冕等。

思想意蕴:否定功名富贵,批判科举制度;标明重建儒学精神以拯救社会的良好愿望。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全书人物除士林之外,还写了卜星相、高人隐士、吏役里等三教九流,是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严监生,舍不得两根灯草,却使得为妾扶正花银子;马二先生迂腐古板,却又古道热肠,王玉辉女儿死前后的表现等。

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笔法,采用写实方法,淡化情节,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在细琐的叙述中,通过精心的白描,展现出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胡屠户等的描写。

第五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

识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蜂之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思想与《红楼梦》的成书

识记:

曹雪芹的生平

康熙朝望族曹家,世袭江宁织造,雍正和乾隆初年曹家两次祸变,后居于北京西郊,穷苦落拓,乾隆二十七年(1726)年去世

理解:

曹雪芹的思想性格与《红楼梦》创作

孤傲不屈、愤世嫉俗、豪爽,有魏晋人物之风。

反传统思想基本上属于魏晋反礼法的范畴。

30岁前就开始创作,在去世之前,只整理完成了80回。次年即有传写本。

20年之后,高续写40回,改名《红楼梦》

《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80回抄本系统,多附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故称为脂本。

120回的刻本系统,因有程伟元序,又称程本、高本或高程本。

目前常见的是依据程乙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

第二节 《红楼梦》的思想意蕴

理解:

《红楼梦》思想内容的三个层次

一是情的世界,指的是贾宝玉与红楼女子的情感世界。

二是礼的世界,指的是封建家庭的价值体系和规则秩序。

三是理的世界,即作者对历史和人物命运的思考

应用:

《红楼梦》厚重深刻的思想蕴涵及其悲剧意义

思想意蕴的三个层次。

名教与自然的对立,封建礼法与性情的对立:贾府的社会地位和富贵奢靡以及其内部的腐朽不堪,极其荒谬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

与此同时,小说在以贾府为中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

悲剧意义:全书悲剧情调的基石更在于新事物的萌芽,清醒而又朦胧,热情而又近于幻,因迷惘而终归是“美的毁灭”这一不可抗拒的事实,贾宝玉,诗意的爱情,大观园,乃至整个贾府等。

《红楼梦》中传达出人类精神普遍意义上的生命悲剧意识,妙玉终归流入现实龌蹉的世界、宝玉舍弃入世等。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应用: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1塑造了上百个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人物,无不传神,各具光彩,如贾宝玉、林黛玉、王夫人、四春等。

2作者能将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从各个层面反复渲染,写出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典型化的艺术高度,如王熙凤。

3作者善于处理小说情节,往往能够把日常生活事件写得意味深长,如宝玉挨打。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刻画人物的鲜明性格,表现出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4《红楼梦》有别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不少人物心理描写得极为深入而细腻,尤其是轻男男女哪些富有灵性的微妙变化,如黛玉听宝玉说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之后的心理活动。

5此外,作者注重环境描写,以烘托人物性格,如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和其气质相符合。

二、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1无论是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致,表现社会时尚,揭露封建礼教,还是小说语言的诗意化,作品思想意蕴的表现,都是从生活的整体出发,于平淡中见真奇。

2在叙事手法上,采用限知性的叙事手法,还出现了叙事者、隐形作者等,这有助于体现小说的写实风格。

三、小说带有浓重的诗化色彩。小说调动了我国诗词、散文、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出诗化的性格和诗化的意境与风格,将它的叙事性和诗意化互为一体。《红楼梦》在语言上也更为成熟、准确传神。

第六章 清代戏剧

识记:

清代戏剧创作概况

清杂剧1300余种,传奇千余种。传奇高于杂剧,初传奇高于清中后期传奇。

第一节 清初戏剧

识记:

清初戏剧三派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戏作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

以李渔代表的娱乐派,讲求游戏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

理解:

苏州派戏剧的一般特点

创作题材上,较为关注社会现实,多为政治剧和时事剧;思想倾向上,主张“事关风化人钦羡”、“节孝忠贞万古传”突出表现道德情操与个人欲望的冲突,社会和个人的冲突,不遗余力地抨击世风的浇薄、世态炎凉和小人的卑劣行径,歌颂清明的政治和社会安定,讴歌高尚的道德和操守,有强烈的伦理教化色彩。作品形式上,他们精通音律,又是演艺中人,注重舞台效果,少有案头剧不能演出的弊端,将平民化与士大夫文化熔铸一体,又扎根于平民文化土壤中。

吴伟业、尤侗等文人派戏剧的一般特点

他们的作品借历史故事抒发身世之苦或故国之思,意境上接近诗歌,曲词雅致,抒情性增强,但不利于演出,是“案头之曲”。

应用:

玉及其戏剧创作

苏州派代表剧作家,有传奇33种,今存18种。

最为著名的是号称“一人永占”的《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入清后,李玉与叶时章、毕魏、朱素臣共同创作了《清忠谱》。

《清忠谱》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该剧25折,以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的斗争为题材,以周顺昌为主线,将杨涟、魏大中、左光兜等人的遇难事件穿插其中,歌颂了周顺昌等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颜佩韦等五人舍生取义的故事。

艺术成就:塑造了周顺昌“既清且忠”的理想人格;还成功塑造了新兴的市民群体,对于颜佩韦这样的市民群众参与政治斗争的高昂热情,作者予以了高度的同情和赞颂,在中国戏剧史上,这是第一次。

第二节 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

识记: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中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

理解:

李渔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

《闲情偶寄》中,分为“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章。

在戏剧结构方面,提出 “立主脑”,也就是突出戏剧作品的主要人物、中心情节和主要矛盾冲突。为了更好地确立“主脑”就必须“减头绪”,删削“旁见侧出之情使中心线索明显。

在情节安排上,要 “密针线”剧本各部分要前后照应,情节发展合乎情理

“词采第二”,讲的是戏剧语言,要求“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这是从戏剧适合舞台演出角度考虑的。剧作家应当“既以口带优人,复以耳当听者”,这是对前人曲仑偏重音律文辞的修正,相当精辟地揭示了戏剧艺术的内在规律。

应用:

李渔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特点

《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题材基本为才子佳人,主要演男女情事。

李渔戏作剧情新奇,不入陈套,编造巧合情节,出人意料,却又针线细密,不为怪诞,最显著的就是《风筝误》。

李渔戏剧颇具戏剧性,主要是源于嬉笑诙谐的人生态度,既是对现实烦恼的解脱,也是一种精神的超越。

第三节 洪昇与《长生殿》

识记:

洪昇的生平创作

出生中落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

先以诗闻名于世,《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杂剧《四婵娟》,代表作《长生殿》

应用:

《长生殿》的思想蕴涵

主旨是描写和歌颂真情乃至理想化的幻情。

在讴歌“真情”的同时,传奇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描写当时的社会政治,反映了天宝之乱的历史背景。

作品中,“占了情场”的爱情主题和“驰了朝纲”的政治主题交织一起。用政治和爱情的矛盾说明具体社会中的个人命运之无常、人生之虚幻,从而使作品呈现悲剧意识,具有感染力。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被称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

其一,结构完整,关目紧合,针线绵密,独具匠心。剧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波澜曲折,作者以李、杨情缘为主线,以中唐社会政治为副线,将宫廷内外的斗争、社会省会和李、杨的爱情平行交织、层次清楚。

其二,语言清雅秀丽,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如《闻铃》中《武陵花前腔》,继承了《长恨歌》、《梧桐雨》的笔法,以风声雨声衬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怀念。

其三,曲辞音律,独步一时。曲辞方面,继承了元曲的传统,化俗为雅,创造出典型的曲辞。

第四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

识记:

孔尚任的生平创作

字聘之,别号岸堂,山东曲阜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康熙三十八年(1699),孔尚任完成《桃花扇》传奇。

应用:

《桃花扇》的思想蕴涵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描绘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内部的权势矛盾和斗争。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李香君,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秦淮名妓,执着于爱情,忠于理想,又有着高度的政治自觉的女性,在以前的作品中,不为多见还写到了反面人物,权奸误国,叛将投降,写到复社文人的沉迷,凡此种种,作者能结合人物不同身份和环境,注意到人物类型的多样性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得形象既丰满,又爱憎分明。

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爱情悲欢作为情节基点。还表现为机构严谨,如用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

语言,由于“宁不通俗,不肯伤雅”的语言观,导致作品典雅有余,本色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

第三节 清中期戏剧

理解:

清中期戏剧衰落的原因

外在原因表现为社会审美需要的变,以剧本创作为中心的戏剧活动被舞台表演活动所取代。

内部原因是戏剧创作的诗文化强项。剧坛内的花雅之争,昆曲的衰落和花部的兴起,使得戏剧文学创作呈现衰退的趋势。

唐英、蒋士铨、杨观潮等的戏剧创作

清代中期有影响的剧作家。

唐英,著有《古柏堂传奇》17

蒋士铨,乾隆时期最负盛名的剧曲家,今存藏园九种曲》,以颂扬纲常伦理为主。

杨潮观,《吟风阁杂剧》。取材古事以为寄寓,或讽喻劝惩,或揭露显示,或写下层苦难,或结合自身经历,皆有积极意义。

第七章 清代弹词

理解:

弹词及其渊源、得名和基本特点

弹词: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陶和元明的词话。

得名于其伴奏乐器琵琶、三弦

特点:韵散相间,以七字韵文为主,主要流行于我国江南一带,故又称为南词。

清代弹词的两种不同面貌。

原始体,活跃于民间艺人的口头;书面,闺秀们对这种文体情有独钟。

第一节 可观的创作成就

理解:

清代弹词创作概况

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近三百年中,作为韵文体长篇小说的弹词,有近五十多种。如《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等。

清代弹词的题材分类

儿女英雄类为主,也有偏重于儿女类、杂糅神仙类两种变化的类型。

清代弹词发展的三个时期

早期(明末清初到嘉庆年间):《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等

中期(道光初年至同治末年):《笔生花》、《榴花梦》、《金鱼缘》、《群英传》、《子虚记》、《九仙枕》等

晚期(光绪至清末民初):《凤双飞》、《双鱼佩》、《精卫石》等

第二节 独特的女性文学色彩

应用:

清代弹词的女性文学特征

1弹词小说的女性作者往往喜欢在作品中表白自己写作时的心境和状态。

2广泛地、深刻地反映清代妇女生活的各个层面,表现女性的不幸命运,是弹词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3女小说家们正是基于对现实生活中女性命运的省察,不满女性被规定的“雌伏”状态,在发出不平则鸣声音的同时,把妇女的愿望和理想寄托在作品中,构建女性想象的文学世界。

4弹词小说往往把女扮男装作为现实人物理想的契机,主动追求的方式,并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不肯放弃。

5追求真正的爱情和自主的婚姻也是弹词小说的主题之一,虽然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推崇女性胆、识、才、情的态度,但由于女性关照的角度不同,所反映的爱情婚姻观也有所不同。

第三节 《天雨花》与《再生缘》

识记:

陈端生的生平

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

理解:

《天雨花》的思想内容

写作年代较早,嘉庆有遗音刻本30卷,90余万字。文中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首先是一部具有浓郁政治色彩的作品。它以明末朝政的腐败、混乱以及阉党弄权的历史真实画面为背景,反映以左维明为代表的忠臣义士为维护正义,保护大明江山与奸佞贼子的斗争。

作者围绕着左维明的家庭生活描写了许多女性。妻子清闺、女儿德贞、仪贞、贞等。其中左仪贞是着墨最多、刻画最为丰满的形象,其刺杀郑国泰的片段写得尤为壮烈,集中体现中国女性的聪明勇敢、坚忍不拔、不畏强暴等品质。

《天雨花》是我国古代讲唱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通过主人公左维明与权奸郑国泰、魏忠贤斗争的故事,反映了明朝后期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再现了明末著名的红丸移宫三大案等重大历史事件。它对现实有所揭露,对封建社会社会妇女的不幸遭遇有所反映并寄予同情。自问世三百多年来,在群众中受到热烈欢迎。

应用:

《再生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弹词小说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

本事接《玉钏缘》写谢玉辉、郑如昭、陈素贞转世之后的故事。以元代作为历史背景,发生在云南昆明,还乡的龙图阁大学士孟士元,有女孟丽君,总督皇甫敬有子少华,被孟家选为女婿。孟丽君女扮男装赶考连中三元,官至丞相和保和殿学士。皇帝欲纳妃,孟丽君气苦相加,口吐鲜血。

艺术特点:

整个作品布局合理、情节结构完整、线索清晰、简繁得当,是弹词中的佼佼者。

通过孟丽君的逃婚、高中、入赘、拒认、团圆、逐层写出孟丽君性格的发展,塑造了一个才高气傲、聪慧机敏、敢于叛逆最后无奈屈从的女状元形象。

17卷对孟丽君人物的塑造,使之成为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可多得的典型想象。她是弹词中,反抗“父权”、“夫权”、“君权”最为坚决、言辞最激烈的一个。

第九编 近代文学

第一章 近代诗词

理解:

近代诗坛大势

主要流派为宋诗派、同光体。

出现了龚自珍、魏源等启蒙诗人;张维屏、贝青乔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体;梁启超、黄遵宪等新派诗人;南社诗人为代表的革命派诗人。

近代词的基本面貌。

词的面貌更接近传统,缺乏创造,多表现词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节 龚自珍与诗风新变

识记:

龚自珍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外祖父为著名文字学家段玉。对古文经学和经文经学都颇有研究。

理解:

近代诗风新变

经世致用的志士之风

应用:

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诗歌思想:提倡“尊情”,认为“地,人所造,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从而高扬自我,赞美“童心”。

艺术风格:继承屈原、李白等浪漫诗人的传统,又受天台宗、华严宗的影响,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如“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名作《西郊落花歌》,以落花比喻奇才,大气磅礴、情浓语奇。

第二节 宋诗派和同光体

识记:

宋诗派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占据诗坛中心的是宋诗派。该派主要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该派前期有程恩泽、寯藻、梅曾亮,后期有何绍基、曾国、郑珍、莫友芝等。这一诗派的兴起与乾嘉学风和翁方纲倡导的“肌理说”有关,而以文学、才学合议论为诗的宋诗风味也确实能较好满足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同光体

宋诗派在清末民初眼花为“同光体”,根据陈衍的说法,同光体指“同光以来诗人墨守盛唐者”。但该说法并不太准确,该派活动年代主要是光绪中期以后,一直延续至民国。代表人物有郑孝胥、沈曾植、陈三立等。

理解:

宋诗派主要作家程恩泽、何绍基、郑珍等人的诗歌创作

程恩泽何绍基的诗歌,主要是抒发淡雅的士大夫情致。

郑珍诗歌的题材更为广泛,感情流露更为鲜明,这是由他穷愁坎坷的人生境遇决定的。他的诗歌较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揭露官吏罪行,呈现出凄苦沉郁的风格,如《晚望》、《南乡哀》等。

陈三立的诗歌创作

陈三立是同光成就最高。写过不少反帝爱国诗歌;记录内心痛苦的文字尤为感人。诗人忧国情思受到社会环境的保卫和压制,因而外在环境与内在心灵的尖锐挣扎成为其诗歌意绪的主要特征。“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宋诗派和同光体的共同特点

主张学古,又反对亦步亦趋,追求诗歌的独创性。

第三节 诗界革命与清末诗坛

识记:

南社

清末民初,一个活跃的革命派文学团体。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有陈去病、高旭、柳亚子,诗作激扬悲,有革命豪情。

王闿运与汉魏六朝诗派

清末诗歌变革运动同时,传统诗派还有宗汉魏派,代表作者以王闿运。

张之洞与唐宋派

张之洞为唐宋派首领,论诗主张融宋意入唐格,所谓“唐肌宋骨”,别开雍容闲雅之风。

樊增祥、易顺鼎与晚唐诗派

樊诗富丽,风姿绰约;易才高一世,个性分明,尤工写景,瑰伟奇丽。

理解:

诗界革命

康有为的诗歌创作

豪放慷慨,具有浪漫气息。

丘逢甲的诗歌创作

台湾诗人,“诗界革命巨子”,有许多悲悼台湾沦陷的诗篇,故国之思,悲沉苍凉。

苏曼殊的诗歌创作

多抒情之作,以七绝居多,轻清隽永,绵眇,间有俊逸豪放之作。

秋瑾的诗歌创作

格调雄健、感情炽烈,凸现一独立风云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应用:黄遵宪诗歌创作及其新派诗的特点。

“新派诗”的特点:一、反拟古,尊独创,要求“我手写我口”,“不失乎为我诗”;二、其所取材,“凡事名无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述事则“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现方法上,利用古代艺术传统,力求变化多样,“复古人比兴之体”、“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取《离骚》、乐府之神理”、“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诗歌创作:诗多述时事,其中描写中法、中日战争的作品,如《冯将军歌》、《哭威海》、《台湾行》、《东沟行》等,充满昂扬的爱国热情,尤为人称道。

最能代表“新诗派”的,则是描写异域风物和思想文化的诗作。它们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境界。如《今别离·咏轮船火车》借用乐府诗歌写男女相思之法,表现新事物,别有理致。

第四节 近代词的嬗变

识记:

近代词论著作——刘熙载《艺概·词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周颐《蕙风词话》、王国维《人间词话》。

理解:

蒋春霖词的特点

一生沉沦下僚,其词多述离乱之苦和穷愁之悲

顾春词的特点

清代著名词人,有《东海渔歌》。善构词境,细腻绵密,自然精工,委婉动人,如《江城梅花引》。

鹏运词的特点

作品沉郁悲凉,较为朗炼,格调在王沂孙、辛弃疾之间。

廷式词的特点

有强烈和现实精神,以奋发凌厉的笔势,力扫枯寂,“上拟苏辛,俯视龙洲

王国维词的特点

许多词作,以象征手法述写“人生无奈的悲剧性,语言秀而含意玄深。

第二章 近代文的新生面

识记:

近代主要文派

后期桐城派和曾国藩开启的湘乡派

梁启超提倡的新文体

第一节 经世文风的兴起

识记:

龚自珍是经世文风的开创者

魏源、冯桂芬的经世文章。

魏源:《海国图志》,功力最深者尤在政论,如《筹河篇》、《筹盐篇》等,洞悉原委,说理透辟,驰骋往复,时有精警之论。

理解:

经世文派的两个特点

切合实用,有内容

文以达意,反对所谓“义法”

沈垚《记小皮受挞》

文章记叙了仆人皮福陈用光而得善待,史学政而被的经历,最后引出了作者的感慨。可以通过此文看到下层文士的穷苦命运。

第二节 后期桐城派及湘乡派

识记:

姚门四弟子

清代姚鼐门下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四人

湘乡派

咸丰同治时期,曾国潘继承桐城派余绪。门下弟子和跟随者众多人,是为湘乡派。

应用:

梅曾亮的文论及其散文的艺术特色

强调古文创作要“真”,有一己真面目。提出“因时”说,即作家在动荡纷纭的时代面前要有独立判断,不随俯仰,说到底是强调“真”:只有真性情,才能写真文章。

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及其古文创作特点

在古文理论方面,他的独创有:一、在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加入“经济”一门,重视文中之“事”与“物”,讲究实用;二、散结合,主张“以戴、钱、段、王之训诂,发为班、张、左、郭之文章”(《谕曾纪泽》;三、不重“义法”而重雄奇之气,一改桐城古文清淡简朴而为雄奇瑰玮,更好地书写时代动荡中的事物;四、认为古文不宜说理,重视古文的审美特性。

曾国藩的古文以气势见长,笔力整严。如《圣哲画像记》、《湖南文徵序》等均为其代表作。

第三节 从时务文到政论文

识记:

“新文体”

“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这种文体带有强烈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鼓动性。

应用:

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梁启超努力打破各派文章的家法,运用新名词、新概念及佛典、语录、俚语等,文白夹杂,兼采众制。此外,像《变法通议》、《说希望》、《谭嗣同传》、《过渡时代论》、《呵旁观者文》等。

“新文体”综合了士大夫与市民的阅读趣味,既注意通俗,又在原有“报章体”上加强了艺术特性,是最受当时公共舆论欢迎的文体。

第三章 近代小说与戏剧

理解:

近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近代,小说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饿是在甲午战争之后,随着社会巨变和各种新思潮的涌现,小说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都是前所未见的。原因有四:

商业城市不断扩大,大众消费的娱乐性读物快速增长。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刊登小说的报刊越来越多。

政治环境和创作主体的推动。

大量域外小说被翻译和引入。

近代小说最明显的特点是政治性和娱乐性。

变革社会的宣传手段,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官场现形记》

第一节 侠义小说与狭邪小说

识记:

侠义小说

指赞美勇侠的侠义公案故事,代表作《儿女英雄传》、《荡寇志》等。

狭邪小说

道光至光绪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以狎妓优为题材的“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代表作品有《品花宝鉴》《花月痕》等。

理解:

文康《儿女英雄传》

何玉凤、安骥、张玉凤三人故事

俞万春《荡寇志》

站在仇视水浒英雄的立场,将其全部杀戮的故事。

陈森《品花宝鉴》

写同性恋情,缠绵悱恻

魏秀仁《花月痕》

才子韩荷生、韦痴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故事。

俞达《青楼梦》

沉迷声色的故事

应用:

石玉昆《三侠五义》的内容和特点

近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

以清官包拯在侠客义士辅助喜爱除暴安良为出现,穿插侠客、义士们的仗义行为和其间的矛盾纠葛;也反映了社会不平和民众幻想政治清明的愿望。

特点:1、善于组织故事情节,大故事套小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小说语言具有平话的特点,叙事写人,有声有色。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的内容和特点

以妓院、官场、商界为主要叙事空间,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的遭遇为主要线索,是一幅半殖民地化都市畸形繁荣的风情画卷。

第二节 清末小说诸派

识记: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梁启超于1902年,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正式提出“小说界革命”,目的在“改良群治”。

新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

受其影响,新小说层出不穷,如陈天华《狮子吼》、黄小配《洪秀全演义》、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李宝嘉《文明小史》等

谴责小说

清末出现了大量抨击政府和时弊,揭露官场黑暗的作品,对现实肆意夸大,言过其实;暴露有余,批判不足;情绪渲染强烈,理性和冷静的立场不彰。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称之为"谴责小说"

鸳鸯蝴蝶派

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 因写才子佳人成双成对有如鸳鸯蝴蝶而得名。该派以上海为大本营,主要阵地是礼拜六》,称之为礼拜六派。作品内容驳杂,有言情 、哀情、社会、黑幕、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类别。代表作家如包天笑、周瘦刘半农

理解: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描写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官僚的丑态,穷形尽相,尽致淋漓。

全书笔墨痛快,有时夸张过度。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以名“九死一生”者为主线,串联1884年中法战争亲厚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20年遭遇见闻之事。

应用:

《老残游记》的思想内涵

写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行医途中的见闻,较为深刻地揭露了晚晴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顶层民众的疾苦。

揭露对象主要是“清官”抨击食古不化的守旧派,客观上说了封建制度崩溃不仅因为官场的腐败,更在于旧秩序和旧知识都失去了维持现状的力量。

曾朴《孽海花》的思想内涵

以金雯青和傅彩云故事为主线,描写清末30年间政治外交及社会风俗的各种情态。

谴责一群精于制艺、热衷考证、讲求高雅趣味的达官名士。

将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而非仅仅停留在官场。

第三节 清末翻译小说

识记:

清末翻译小说概况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期间,有615部外国作品的中文全译本。狄更斯、雨果、小仲马、托尔斯泰等作品广受欢迎。

理解:

及其翻译的小说

晚晴古文大家,他人口译,他写为文字。翻译有百余部小说,涉及欧美各国,其中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

他的翻译突破了古文的传统表现方式,为古文的言说开辟了新路。

第四节 清未戏剧演变与话剧诞生

识记:

昆腔剧种衰微,花部剧种发展

花部的主要剧种

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江西采茶戏、湖南花鼓戏、云贵川花灯戏、广西的采调等。其中京剧是最重要的样式。

理解:

京剧演变成熟过程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把二簧戏带到京城。二簧是弋阳腔与其他曲调结合的产物,后来二簧调和西皮调合流,为京剧腔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京剧丰富的剧目

据统计有1280种,取材于三国戏,列国戏,水浒戏,杨家将戏、岳家将戏的剧目最多。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

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理念对传统戏剧的广泛渗透;(戏剧之惊风雨、鬼神的悲剧审美力量和启蒙民众的教育功能);二是戏剧表演艺术家和作家的积极参与。

汪笑侬改编的京剧

最早参与京剧改良的艺术家,改编和创作的京剧剧作有三十多种。其中《哭祖庙》、《党人碑》、《将相和》、《骂阎罗》等风靡一时,深受大众喜爱。

春柳社与中国话剧的诞生

1906年,留日学生欧阳予倩、李叔同、陆镜若、任天知等人,借鉴西洋话剧和日本新派剧,在东京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团社“春柳社”,相继演出了《茶花女》、《热血》、《黑奴吁天录》。

1907年王钟声在上海创办了话剧团体“春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003edb4a7302768f9939c8.html

《自考古代文学史二讲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