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元明清--名词解释(1)

发布时间:2020-02-12 22:16: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复习资料

宋代文学——基础常识(名词解释)

一、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1、白体诗: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其中王禹偁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王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开宋诗一代新风。

2、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寇准等僧人;二是林逋等隐逸之士。他们多注意身边景物,抒写闲情逸致,诗歌题材狭窄,风格清苦瘦峭,意境清幽秀雅,有廓清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其中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赢得了历代文人词客的赞赏。

3、西昆体 西昆体以扬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扬亿、刘筠与钱惟演。此派标榜师法李商隐,注重艺术技巧,表现才学工力,他们的诗歌声律精美,词采妍丽,用事深密,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内容大都贫乏空虚,脱离现实,缺乏生活气息。这种诗风使宋初诗坛风气为之一变。

4、诗文革新运动 是对唐代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它以韩、柳文章相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政治改革形势的一次全面的文风、文体革新。要求文学反映现实,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创作上撰写了大量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掀开了宋代文学辉煌的一页。欧阳修是这次运动的领袖人物。

5、江西诗派 在黄庭坚影响下的一个诗学流派,因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此诗派以杜甫为宗,却未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

6、六一风神: 指欧阳修散文的主体风格。其内涵表现为,语言:平易晓畅,声韵和谐;意蕴:含蓄吞吐,寄慨遥深;章法:纡徐委备,跌宕有致;从审美意义讲,它情意深婉,神韵飘渺,偏于阴柔之美。

7、半山体: 指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时创作的诗歌。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此时他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这类诗的特点是重炼字炼句,又重修辞,新奇工巧,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8、诚斋体: 指杨万里的诗歌,因其号“诚斋”故名。杨诗和江西诗派的主要不同是师法自然,直接从大自然中吸取诗材而不是从书本文字上寻找趣味。其特点:构思精妙奇特,想象丰富新颖,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活脱。风格浏亮轻快,意境亲切感人。

9、中兴四大家:南宋中期是爱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涌现出“中兴四大家”。首推陆游清奇奔放、雄浑自然,愤书强烈的爱国激情于字里行间最为出色;其次,杨万里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范成大以刻画田园风光著称。尤袤虽有才名,可惜作品流传不多,难窥全貌。

10、辛派词人 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的作家。包括刘过、陈亮、刘克庄、刘辰翁等词人。他们在创作中明显表现出辛词影响的痕迹,具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倾向。用词纪交游、发感慨,叙事议论,明指直陈,少用比兴,用语激昂慷慨。进一步把词推向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表现了一种恣肆粗犷的风格。

11、清雅词派:南宋中后期词坛,有清雅词派崛起,姜夔为此派的开山大师。此后以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词人在遣词造语和音律上追求清雅工整,有多用典,形成词坛又一路径。他们取经各异而同趋于雅,但也因此而伤自然,使词由雅俗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缺乏鲜活的情气。

12、四灵诗派 指南宋后期诗人,徐照(字灵辉)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因他们都是永嘉人,名字中间又都有一个“秀”字,故名。他们学习晚唐贾岛、姚和之体,标榜野逸清瘦之风,专攻五律,以淡远空灵为诗歌意境。

13、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以南宋人陈起编印《江湖小集》而得名。该派诗人多以布衣身份流浪江湖,大都淡漠时事,风格多含江湖末流之味,但其代表人物刘克庄、戴复古等人却写了不少忧念国事、讥弹事政的作品,表现出相当高的成就。

14、话 本: 话本,即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作为说话艺人揣摩、复习备忘和师徒传授之用的。是随着“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小说形式,标志着中国白话小说的成型。话本可分为四大类: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15、诸宫调: 是宋金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文艺。它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再用诸种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以唱演故事,中间夹以散文说白,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

16、小说话本: 小说话本讲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特点是:故事简练,人物不多,情节事件比较单纯,语言多用白话,篇幅比较短小。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17、讲史话本: 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是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的一种白话小说。其特点是:内容复杂、结构庞大、事件纷繁、人物众多,题材大多取之于前代的史书文传、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

二、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1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为区别与北 方盛行的杂剧而称之为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2、元杂剧 元杂剧又叫北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北曲与南曲相对,是杂剧、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是在唐宋大曲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民歌、俚曲及少数民族歌曲而形成的新的音乐体系。它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可分旦、末、净三类。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全剧只能一人独唱。

3元散曲: 是金元时期,北方新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当时称之为“乐府”。它与杂剧形式上有联系,但又是不同的文学体裁,散曲属诗歌范畴,与词一样是可以按一定乐谱而唱的曲子。它在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4、四大传奇: 元代后期在南戏向传奇的过渡中,出现的著名南戏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后人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其中以《拜月亭》成就最高。

5南戏之祖: 是指元代高明创作的南戏《琵琶记》。是作者根据民间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故事改编而成,它在长期演出过程中积淀起来的表演艺术,使它成为戏剧的典范,被日本青木正儿称为“南戏中兴之祖”。后人也称其为“南戏之祖”。它的出现,振兴了南戏,也为中国戏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小 令: 是散曲的一种形式,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只用一个曲牌,且一韵到底,调短字少,形式短小精悍。

7、套 数: 又称散套或大令,也叫散套,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其体式特征有三点:即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是不带科、白的清唱曲。

三、明代文学(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主要从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特点是:分回标目,成为一种段落整齐,又前后连贯的结构模式。是通俗小说的直接源头,明代小说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获得巨大发展的。

2、拟话本 明代文人一方面对宋元话本进行加工整理,另一方面又模拟话本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这种由文人模拟话本而创作的小说称之为拟话本。它不以诉诸听觉为主要目的,而成为供读者阅读的案头文学,文学因素加强了。

3三言: 是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拟话本的基础上,加工改编而成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共一百二十篇,每集共收小说四十篇,是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

4、二拍: 是继“三言”之后,凌蒙初所作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它与“三言”明显的不同是,“三言”系汇编,“二拍”是作者的独创。每集四十篇,其中一篇在“二刻”中重复,一篇是杂剧,实有小说七十八篇。

5、吴江派: 明传奇中,以沈璟为代表的戏曲流派,强调戏曲创作要讲究音律,重场上之曲,主张语言要通俗本色,此派作家大都重形式轻内容,过分崇尚音律而束缚了思想发挥,因而创作成就不高。

6临川派: 指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曲流派,与沈璟针锋相对,他主张戏文应“以意、趣、神、色为主”,注重戏曲的文学性,强调语言要有文采,讲究词藻,此派重内容轻音律,创作成就较高。

7临川四梦: 指明代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作品,即《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因四部剧中都有梦幻情节,作者祖籍江西临川,故有此称。(又称:玉名堂四梦)

8公安派: 晚明文学流派,因其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湖北公安县人而得名。其文学主张是,要求文随时变,反对盲目复古,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口号,强调诗歌要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对不可一世的复古主义予以致命的打击。

9唐宋派: 明代的散文流派,主张学习唐宋古文,反对复古派的文学退化论,提出“直据胸臆”的文学主张。其散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在创作上,归有光的成就更为突出。

10晚明小品: 体制短小精炼,或描写景物,或杂记琐事。其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文章反映作家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代表作家张岱。

四、清代、近代文学(名词解释)

1苏州派: 明末清初,苏州地区的一批戏曲作家。社会地位比较低下,他们的作品时代气息浓郁,现实意义强烈,地方色彩浓厚,结构精炼,曲词通俗,比较适合舞台演出。主要代表人物,李玉。

2、南洪北孔: 洪升,钱塘(杭州)人,孔尚任,山东曲阜人,被合称“南洪北孔”。是清代剧坛的一对双子星座。他们创作的传奇《长生殿》、《桃花扇》一经问世,就轰动全国,给当时行将衰颓的昆曲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成为清代戏曲的南北高峰。

3、阳羡派: 陈维菘是此派的创始人及领袖,此派作词师法苏轼、辛弃疾,词中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及民生疾苦。风格豪放,气魄阔大,语言率直俊爽。

4浙西派: 朱彝尊是此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朱词宗南宋,效仿姜夔、张炎,讲求字句声律,追求疏淡清远的格调,风格醇雅清丽。

5桐城派: 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魁、姚鼐。其文论形成完整的体系,方苞提出“义法”主张,义,指内容,法,指结构形式,同时还要求语言的雅洁纯正;刘大魁则进一步探求文章的艺术形式问题,讲究“神气、音节、字句”等;姚鼐做出总结发挥,他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还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风格,触及豪放与婉约,壮美与优美等重要美学范畴。

6四大谴责小说: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出现了大量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这类小说“虽命意在于医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鲁迅语)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要求。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有:李伯元的《官场现行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鄂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合称“四大谴责小说。

7、南社: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团体,正式成立于一九零九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他们以提倡民族气节相号召,实际上是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命名“南社”意为“操南音不忘本”亦即表示反清革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5e5753f01dc281e53af08f.html

《1.宋元明清--名词解释(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