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案例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28 07:44: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粒种子》教学片段案例及反思

片段案例进行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生字的认读以及初读并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下面是细读部分的案例:过渡语:生命是多么的神奇啊,一粒小小的种子就做了这样一段小小的旅行。

师:从现在起咱们就来做一粒小种子,体会一下它的成长过程好吗?生:(非常高兴)好。

师:想象一下,现在咱们还在黑乎乎的地下,我们怎样才能从黑乎乎的地下钻出来看看外面的阳光和热闹的世界呢?(板书:地下 种子)

师:小种子们快快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然后说说在黑乎乎的地下你都做了什么?

生:在睡觉。

师:一直在睡吗?

生:不。它觉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生:它喝了一口水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现在你们就是小种子了,应该是我而不是它。好,说得不错,你们能不能用“我先……然后……”这样的句式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我先睡在泥土里,觉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生:我先是觉得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然后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师:小种子,你能告诉我是谁让你醒过来的吗?

孩子们争着说:是春风把我吹醒的。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你们“挺一挺”是在做什么呀?

生:我是在往上长。

生:我是睡醒了,在伸懒腰。

生:我是在泥土里睡的时间太长了,累了,觉得暖和,觉得舒服,就要舒展舒展筋骨。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谁来把这两段读一读,注意要读出很暖和、很舒服的感受。

生读课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其它的小种子演一演好不好?

生:好。(学生都争着要来读)

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师:种子挺了两次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啊?谁能读一读种子与蚯蚓的对话?

指名读文。

师:读的得很流利,但是感情不到位,大家在下面练练,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读课文。

生:老师,我知道了,种子很好奇。

师:那蚯蚓呢?

学生:蚯蚓乐于助人,是个热心肠。

师:好,下面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来读一下这一段,一定要读出种子的好奇和蚯蚓的热心。

生分角色读文。

师:有了蚯蚓的帮助,小种子离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了!它又发现了什么?

生:春风在唱歌。

生:泉水在唱歌。

生:小鸟在唱歌。

师:看这种景色美不美?你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吗?

生读文。

师:外面好热闹啊!你想不想快点出去看一看,那就把你现在最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生读文。

师:种子一直都在泥土里,这下你们终于钻出了地面,想想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生:高兴。

生:喜欢。

师:那就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吧。

师:小种子不是一下子就钻出了地面,它先是怎样,再又怎样,最后才钻出地面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小种子动作的词语画下来。

师生共同种子成长过程进行板书归纳:醒过来,挺一挺,喝口水,挺一挺

这一课大家学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看一看谁读的最好。

学生读课文。

教学反思:学生读课文时,我发现有一名男生没有读,而是在摆弄铅笔。我走到他身边要求他读种子说的话,他低着头说:“我不会。”听后我非常生气,只有两句话,如果是读不好,感情掌握不准,也说得过去,但他是根本就不读。我想了想,温和地对他说:“不要紧,试一试,这么几个字还不会读吗?如果有哪个字不认识我告诉你。”躲不过去,他只好读了,我趁机表扬他:“怎么不会读呢?这读的不是很好吗,声音响亮,也比较有感情。”听了我的表扬,他很高兴,把注意力都拉回到课堂学习上,练习读课文的声音最大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被我表扬的男孩学的非常认真,读课文不仅声音宏亮,而且表情丰富,就像一名小演员一样。这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遇事不要急,表扬往往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

《小鱼的梦》中心发言材料

灵武市一小 刘艳萍 

一、教材分析   

《小鱼的梦》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五单元“动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题课文,另一篇是《大熊猫》。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可了解有关鱼儿和大熊猫等动物的知识,另一方面可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小鱼的梦》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谣,描绘了鱼儿睡觉的情景,充满着诗情画意。儿歌把小鱼、星星、风儿、波浪拟人化,文词优美,贴近儿童生活,打开了儿童想象的大门,为其创造了巨大的思维空间。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还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鱼的梦》一课正是体现落实以上课标精神的好课文。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性朗读能力和想象力。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以自己对儿歌的领悟取代老师的讲解分析,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服务。  

三、教学目标及策略  

根据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话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将本课的研究主题确立为:在美文朗读中边读边想象,激发阅读兴趣;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① 知识目标:巩固识字16个;掌握多音字“曲”;背诵课文。  

②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体会小鱼做梦时的优美情景。  

③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渗透性识字“池、塘、盖、珍、珠、催、眠、咂”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鱼睡觉的甜美情境。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一边阅读,一边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共设计了三个大的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感悟性朗读背诵”、“个性朗读,拓展延伸”。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我用优美的导语和动画课件,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使学生想去读书;阅读过程中,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讲求趣味性,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有小声跟读,读准字音;跟课件朗读,学习生字;看书自读,读中思考;同桌互助,合作学习;还把想象读、表演读融入课堂,让学生主动尝试去品读儿歌;阅读后注意发散延伸,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激起想象的火花。整个教学设计自始至终是围绕“学生个性化朗读、感悟、想象”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新理念,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最后,还进行了巩固识字练习,通过“给小鱼找泡泡“、“摘苹果”、“开火车”等识字游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为学生创设了愉悦、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达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识字的能力。  

   

特别的作业》中心发言材料

灵武市一小 刘艳萍 

一、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本篇课文通过学生们完 成 老师布置的别开生面的作业:找春天,了解了小丽的“特别的作业”——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玉兰花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原有知识水平较低,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但他们同时又具备了想象力丰富,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拟定了以下  

三、教学目标:  

(一)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为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知道“爱护”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爱护”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以团结协作精神为主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孩子们能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做朋友。进而感悟春天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人性的美。  

五、学法指导: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本课的主题——爱护花草树木,  

2、围绕谁的作业最好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明白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课前观察

  在教学本课时,正值春季,大自然中到处桃花开放,柳树发芽,一片春意昂然,因此,在上《特别的作业》一课前,我让家长带领孩子们举行了一次到校园中找春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首先感受到春天的美,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在活动之前对学生提出要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笔记:把自己收集到的春天的信息带到课堂中,在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现实世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此同时,本环节的设计为下面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二)、促进想象,感悟语言。  

当学生们回到课堂之中,把自己收集到的并进行汇报交流。我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当板书;同时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三)、交流体验,探究感受。

  当孩子们热火朝天地介绍自己的资料时,我适时地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景色。并告诉学生这些图片的来源:是课文中小丽的同学搜集到的,然后问学生 “谁来帮他们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利用文本汇报读文:此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把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美景,同时也不脱离文本。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没有生硬的提问,也没有说教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相互对比,反复推敲最终发现问题,最终明确“最好的”作业是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保护花草树木为目的特别的作业。  

(四)、引伸感悟,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恰当地在这样的“对话”场景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从各种束缚中超越出来,在感悟中体会到要爱护花草树木,与大自然做朋友,体会人性的美。在这一环节中,我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  

(五)、创设情景,指导行为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式也可以把春天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再次汇报时就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照下来,唱出来等等。  

(六)、情感升华,总结全文  

在教学的最后我与学生共同总结,一同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57b6c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1.html

《一粒种子案例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