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 - 管建刚老师教 - 滴水穿石的启示 - 之启示 - 何捷

发布时间:2014-11-25 08:10: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听到了这样一堂课,朴素,实在,令人耳目一新。做课者谁?特级教师管建刚。我对管老师的了解多源于他的习作课,阅读教学则是第一回。按照管老师的话说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经过团队教师研讨两年后方敢端出来,让大家“尝尝”。看来,管老师这回要当大厨,要当解牛的庖丁———初知启示内容,反复读文中关键的一句话;琢磨“一句话”如何变成“一篇文”;解构文本,探寻启示的生发过程,即提出观点后正反论证;归纳总结写法,服务于课外写作实践。听管老师的课,感觉畅快———通则不痛。先看学生,其收获显而易见。非常突出的有议论文的结构,相关素材的选择,原始素材的再构。这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我看到更为可喜的是,儿童带走了一种无限可贵的写作信心,甚至说是一种写作冲动。他们有幸能在某一节课后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写传说中的“议论文”,原本面貌狰狞的“议论文”经过解剖后,不过如此。管老师的教学“一句抵一万句”,解决了“写作动机缺失”这一“言语生命动力”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言语生命动力学”是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所提出的言语表达源脉理论。潘教授曾直言:小学作文教学,可以直奔议论文写作,这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是最符合儿童生命个体存在的,最能证明作者个性的真文体写作。不妨再看看管老师教了什么:议论文的结构,相关素材的选择,原始素材的再构。仅此而已!看出来了吧,教与学完全吻合,这就是有效!有明眼人看出端倪:这节课似乎少了些什么!少了当下流行的文本细品,咬文嚼字的分析,美文佳句如此这般还又那般的“感情朗读”,课外信息的拓展,互文映照……几乎是大家常用的方法,管老师一点都没用。管老师具有前瞻的勇气和睿智。我想,他应该不会看不到这一“漏洞”吧,这么上,管老师一定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我当面说出了困惑。果不其然,他道出设计缘由:入选教材的文案,其文字内容应该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即便其中有一些难懂的语句,也可以选择不教,儿童并非要在一节课能都懂。教师主观意识下强制的“教”就是压抑,是重复的、无用的劳动。更何况,如果强调个性化解读,就不适宜在课堂上有组织地统一进行。既然是要读出个性,不如让个性的空间在课外自由拓展。管老师说,他的课堂,不求那么多,那么厚重,那么深沉。他只要一点点,要儿童学得专一,学得优雅,学得简单,学得扎实。我突然感到,这样的课,是为儿童量身定制的。我还是不满足这样的解释,毕竟这与我之前看到的“优质课”相差太远。偶然翻看美国“创意写作”的相关理论,再次回味管老师的话,恍然——创意写作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开始写,什么都别管”。原来,如管老师所说,他在做的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他正开启阅读教学一个全新的领域。阅读,或者说是教阅读,为的是给写作奠基。管老师做的,就是以文为例,教给方法,剩下的是“让儿童去写”。可见,凡是言语表达的教学,起点与归宿,过程与方法,都在一个“写”字上归结、体现、汇聚。只要儿童有了写的勇气、欲望,只要能写起来就好。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作家煞有介事地让读者去欣赏、品味作品中的某一处“佳句”,某一种“修辞手法”,因为作者知道,所有的句子都要和文章一体呈现,共生才能共荣。剥离开来单独审视,如同把鸡毛从公鸡身上拔下来欣赏一样。管老师不做这样的事。因为,他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找到了一条路,一条畅通的路。通则不痛!(作者单位:福建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责任编辑杨慕婧︱︱︱管建刚老师教︽滴水穿石的启示︾之启示何捷M ingshishi F an 名师示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384d6816fc700abb68fc68.html

《通则不痛 - 管建刚老师教 - 滴水穿石的启示 - 之启示 - 何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