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馆》看老舍的创作倾向与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1-06-19 19:3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茶馆》看老舍的创作倾向艺术特色

自动化学院,金逸辰,学号1010190427

摘要:话剧茶馆是老舍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作品,它充分体现了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老舍作品的创作倾向。

关键字:老舍/茶馆/语言特点/大众化/民粹思想

话剧茶馆是老舍与1956年至1957年间创作的作品。它是老舍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作品。

写茶馆,老舍把写作的题材又重新转向他所熟悉的旧社会。茶馆共三幕每一幕戏都取用同一个场景,裕泰茶馆。旧社会的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的会面之所,因此茶馆就构成了一个小社会。通过表现茶馆中众人的生活变迁,老舍活灵活现的演示了旧中国的社会情境,以达到其葬送三个时代的写作意图。

茶馆共分为三幕,每一幕老舍都侧重表现一段历史时期,第一幕着重描写大清王朝行将崩毁前的社会场景。第二幕描写了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情况。第三幕则描写了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治下的社会状况。通过对茶馆与茶客们的生活变迁与心理状态,老舍充分表现了,处于三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的病态,更表现了人民每况愈下的生活状况与思想精神。

在第一幕中,老舍先用两伙富人为了一只鸽子就差点群架,和贫苦的农民无奈卖女的情节做对比,表现了当时贫富差距的严重分化。常四爷的感慨引来暗探的抓捕,表现当时的特务密布与言路不开。还有太监买妻,体现了清末社会的封建腐朽。但第一幕中,老舍也表现出人民心中希望尚存和人们心中的善念未泯。体现在第一幕中秦二爷立志开工厂救中国,常四爷为农妇母女买吃食。两人虽然对对方的观点都不认同,但都是心有善念,心有所志的人。

第二幕中,清王朝已经覆灭,都称社会得到了改良,茶馆也经过了王掌柜的改变,但是社会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新的权贵变本加厉的享受,买姨太太讲究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这更差的环境反倒让刘麻子无所适从了。而唐铁嘴因为这世道更乱,他能忽悠的人更多倒是过的更自在了。还有宋恩字和吴祥子两人竟然想到要合买一个老婆,已然是罔顾了伦理。第三幕结尾,两个民兵对学生不讲任何道理的直接捉拿比起第一幕中对常四爷的因言定罪更加恶劣。也体现了社会愈加堕落的现实。在这幕戏中,由于争战不断,百姓没有了之前的期望,而都生活在恐慌之中。

第三幕开头,老舍接着描写了茶馆的变化,茶馆里莫谈国事的字条越来越多,字越来越大。还添加了先付茶钱的字条。这都从侧面表现了社会气氛越来越紧张,也告诉了观众茶馆的经营状况已经越来越差了。在洋文化的冲击之下,传统的手艺、文化都濒临灭绝。人物方面,社会渣滓小二德子,骗子小唐铁嘴如鱼得水,生活越发的滋润,而一心做实业的秦二爷却落得破产的下场,最后还得出有钱就该吃喝玩乐的享用的消极思想,这只有扭曲的社会才会形成人们心中扭曲的志向。而王掌柜奉承茶客兢兢业业的做着生意却也难以为继,连小康的日子也过不上。最后被逼到上吊自杀。在第三幕中“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亡国奴的生活,反倒一头栽进了空前黑暗的现实,一向都怀着良好期待、一刻都不敢放松苦苦挣扎的中国人,竟然都走到了命运的尽头,连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难逃被断送的危机。”

“与一般戏剧作品两样,《茶馆》不是要讲具体故事的戏,它要表现的,是由3个历史时代代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体形象。用老舍的话说,写这出戏的目的,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3幕戏里,扎扎实实地写进去了老舍对历史深刻的回眸和反思,这让与作家同时代的人,以及一代又一代比他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看看戏,心灵就会受到震撼。”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 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 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通过北京城里裕泰茶馆的盛衰,来概括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种以小见大、图卷戏、横 断面的展示,跳出了传统戏剧中设置主要情节和矛盾冲突的结构方式。各色人物、各种时代的风貌交替出演,人物的命运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出切入历史生 存境况的通透。

茶馆的语言特点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⑵幽默讽刺

老舍在文中运用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表现悲剧,在嬉笑怒骂中让读者看到其深蕴的讽刺、幽默与精炼的语言艺术。

⑶浓郁的北京味。

老舍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老舍的创作倾向

在老舍的茶馆中,体现了老舍的大众化的创作倾向,和其民粹思想。

在第二幕中,茶馆相继关门,裕泰成为硕果仅存的茶馆,但裕泰也变了样子,茶座一律是小桌和藤椅,醉八仙大画,和财神龛也都摘了下来换上了外国公司的广告画。为了生存,就使用女招待,形式在变,茶馆虽然还叫茶馆,可内在的东西已丧失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面前,传统文化正一步步趋于萎缩和没落。到了第三幕,更是被直接征用,逼的辛苦维持裕泰几十年的老掌柜上吊。第三幕中,老舍还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明师傅,和邹福远。两人都拥有中国传统的绝活,一个能够给做一二百桌的满汉全席,一个是仅剩能说三侠四义五霸十雄十三杰九老十五小,大破凤凰山,百鸟朝凤,棍打凤腿书的人,但一个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一个也被流行歌曲抢占了地位。老舍还通过方六的对话中说出,六大山人、董弱梅的画也无人欣赏。表现了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老舍对于西方文化的入侵,发表了自己的不满与无奈,认为西方文明侵蚀了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于民族文化消失的悲情,表现出老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道德观念的批判与抗拒,对民间与民众化价值的维护,对现代教育和知识危机的反思。

“老舍的民粹思想取向,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它取传统道德思路,在城市社会的矛盾中,它倾向于平民和乡村的诚实、自然与纯朴。”这也构成了老舍创作中更大众化,平民化的倾向。

在话剧茶馆中,取景茶馆便是十分平民化的地方,茶馆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地位高低皆可进入消遣歇息,从人物选择,老舍也没有选取一些众人皆知的大人物,而是选取社会底层的一些小人物,通过描写茶馆这个普通的小地方,里面的小人物的生活变迁来揭示整个大社会的改变,这正是老舍的大众化的倾向。

注释:

1. 《电影评介》 2006 光云

2. 纪念老舍诞辰105周年专题系列演讲 傅光明

3. 老舍答复关于茶馆的几个问题

4. 民族文学研究()20064,4348页,王本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27620f6c85ec3a87c2c51c.html

《从《茶馆》看老舍的创作倾向与艺术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