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少年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发布时间:2019-08-19 21:07: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曹文轩少年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作者:迂卓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6

        摘要:对于儿童文学作家而言,在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当中,少年文学自身具有的过渡性质使其在艺术表现与审美内涵方面存在着向成人文学靠拢的倾向。在少年文学的审美创造过程中,将目光集中于对少年心理层面的刻画已然成为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共识。在少年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曹文轩,更是运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在作品中将少年儿童普遍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曹文轩;心理描写;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亦称自我意识)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在自我心理学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是包含生命时间和生命空间的概念,正如埃里克森所说,自我同一性的感觉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信念,一种一个人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的恒常性和同一感,一旦这种同一性的自我感觉与一个在他心目中的感觉相配时,那么,就表明一个人的生涯是大有前途的。”①王泉根先生在《儿童文学教程》中提出,儿童在人生的旅途中要经历两次断乳,一次是生理上的,另一次是心理上的。心理性断乳带给少年的一方面是主我作为知觉者的我)与客我被知觉者的我)的分化;另一方面,心理性断乳使少年面对主我与外界的联系上,产生主我他人的分化,并由此产生自我认识。可以说,前者是少年身体层面的分化,后者是少年心理层面的分化。曹文轩在表现少年自我同一性的问题上,经过种种变体,通过隐含的方式和崭新的面貌将少年身体与心理的分化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一、主我客我的分化

        朱自强在《儿童文学的本质》中曾表达这样的观点,表现少年成长的少年文学是动态前行而非静止孤立,少年的成长不是单向度的生理成长或心理成长,而是身心两者的有机融合。与少年那隐秘的、捉摸不定的心理变化相比,生理变化则是直观的、易于觉察的,同时也是少年文学作家在创作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ffdc4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3.html

《曹文轩少年小说中的心理描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