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

发布时间:2014-11-05 07:13: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内容提要:《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尤为巨大,而作品中的中心人物形象孙悟空的塑造更具有典型性、社会性、人文性,本文就作者在这一形象的性格塑造上进行论述。本人认为孙悟空这个文学艺术典型形象的性格特征是人类社会现实的全部向上的进步意义。具体归纳起来这一艺术典型的性格特征为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幽默诙谐、仁义忠诚、自傲好名、疾恶如仇、不畏艰险、除恶务尽。就这些性格特征而言,从本质上折射了社会和人文的人性进步向上的光辉,从而成为色彩鲜明艳丽的文学形象,更成为家喻户晓的正义化身,受到人民的由衷喜爱与敬重,成为永久的艺术典型。

词:《西游记》 孙悟空 美猴王 西天取经 八十一难 幽默诙谐 仁义忠诚 自傲好名 疾恶如仇 除恶务尽 三调芭蕉扇 紧箍儿咒 叛逆 追求自由 抱打不平 进取精神 艺术魅力的典型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艺术成就极高,它以神性、人性和物性(自然性)三者合一的方式来塑造人物。《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颂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有神的威力却不乏现实社会中人和动物的习性,在古代小说中亦及罕见。

《西游记》的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至被压五行山下为止。这部分的猴王悟空形象是以“美猴王”(第一回)和“齐天大圣”(第四回)的面目出现在绚丽多彩的环境舞台上。其表现的性格特征为追求自由、富于叛逆和不畏强权束缚。外在表现以物性本性(自然性)为主,内在的灵异依附在不知理法规则,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行为为止。称王时能够以勇智服众,求道则不畏险阻,不屈不挠。道成则诺言自守,求援则恭言礼敬,交友则信诚慎远。大闹天宫之前,这个天宫石育的灵异石猴,尚处于物性多于人性(也就是社会性)的时期。其性格特征处于“山中无岁月,快乐不知年”的与世无争期。虽然期间也有强取“定海神针”、“狱勾生死簿”、“强压邻里诸魔”(第三回)等情节,但这些只是出于“保护自己,维护权益”而已,尚不纯代表这个形象的真正性格特点。

直至龙王和阎王将之告上天庭,强势神权与叛逆的斗争才真正开始。也是在这种矛盾的尖锐对立中,才真正体现出“美猴王”的这一时期的真正性格:它强烈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强权、勇于斗争的性格才显出来。

第二部分可以说是《西游记》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无论篇幅和故事的罗列都大大多于第一部分,也是《西游记》这部巨著主题所在,但从它的社会意义及文学成就而言,却大大低于作为序幕而安排的第一部分的艺术成就与社会意义。虽然如此就塑造人物形象的性格而言,也是第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也是历史意义的展现不可分离的构成要素。这部分敷衍“西天取经”八十一难,虽然各难情节多有雷同,但全方位展现悟空性格特征需要是非常重要的。正是悟空这个社会化典型形象的性格特征的集中表现。

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驯的一贯作风,归于佛门并不意味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始终保持充沛的战斗热情,从不气馁,只要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第一百回)正体现了他的叛逆性和妥协性的性格特点。他在等级秩序面前目无尊卑而又不我知,显得格外心高气傲而又任情任性。因此,当他一旦感到身受屈辱或压迫,这便成为他对付天宫等级秩序的办法。而作为孙悟空的自由平等观念发展的结果,却是使他被如来佛设计压在五行山下,完全失去了自由。这就是说,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并不是由于他对物质上的贪求,而是由于玉帝“不会用人”造成的结果,也是他那恍若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观念发展的必然。

阎王殿里他强行勾掉生死簿上猴属之类,更使他“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三回)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天兵征伐时挺身而出反抗;得知被骗为“弼马温”官小无品时,私下天宫,自封“齐天大圣”(第四回);看管蟠桃园又搅乱“圣会”,甚至在大闹天宫时更提出要“取玉帝而代之”(第五回),即使被如来压到五行山下(第七回),还要挣扎脱身,毫不屈服。这正说明猴王蔑视天庭,追求自由平等纯真璞质。

即使在唐僧将他放出桎梏,皈依佛门西去雷音途中,这种性格仍有迹可循。打死强盗本为除恶疾仇,唐僧相责时,桀骜而又表现出来,若不是观音骗带“紧箍”束缚也许猴王又是返回水莲洞自由自在去了。

唐僧是封建知识分子和虔诚佛教徒的复合体形象,在取经的路上却表现为百无一能,一听说有妖怪,就吓得战战兢兢,坐不稳马鞍,取经遇到困难,他除了乞哀苦怜,就只会笑。唐僧与孙悟空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孙悟空表现为积极的、乐观的、正因如此,他每一场的战斗都会全身心投入、积极作战并且战无不胜。所以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第一百回)

作为正义忠诚、机智勇敢化身的“美猴王”,是作者为表达主题而以神性、人性及物性三合一塑造的人物,作者以超自然的神奇,灵异人性的良善,疾恶和诙谐集于一身,影射社会现实来演绎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

他有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有锄强扶弱,抱打不平的英雄本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但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例如过火焰山时,为了获得能扇灭熊熊大火的芭蕉扇,孙悟空和牛魔王夫妇斗智斗勇,故事发展一波三折。一调芭蕉扇,孙悟空起初想凭和牛魔王的兄弟关系套近乎 ,但罗刹女痛恨孙悟空将其爱子红孩儿送往观音处,害得他们母子不得相见,坚持不肯借扇。一番恶斗后,罗刹女借宝扇法力,将悟空扇到八万四千里开外。悟空从灵吉菩萨处获得定风丹后再与罗刹女力战,罗刹女不敌后闭门不出。悟空于是变作一只小虫儿,趁罗刹女喝水时钻到肚子里,逼她交出扇子。悟空得意而还,谁知所得的却是假扇子,火越扇越大,悟空被骗了。(第五十九回)二调芭蕉扇,悟空偷得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变成牛魔王模样,利用罗刹女久旷思夫之情再度哄得扇子,情急之下却没学会扇子缩小的口诀,只好扛着往回走。牛魔王发觉后,变成猪八戒的模样骗过孙悟空,将扇子再度夺回。(第六十回)孙悟空和牛魔王一番厮杀,双方难分高下。后来在众神的帮助下,收服牛魔王,才第三次获得芭蕉扇。(第六十一回)他又连扇四十九下,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

他机智勇敢且武艺高强。拜师后由于他勤奋又天资聪慧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高强的本事以及长生不老的法术。(第二回)回花果山后,组建了自己的王国,还到龙宫索宝得到威力无比的如意金箍棒,更是本领大增,大闹地府(第三回),以及到后来大闹天宫,天神轮流出战,都没有办法赢得了他,即使二郎神捉住了他,也砍不了他的头(第六回);把他投到太上老君的丹炉里面炼了四十九天,不但没烧死他,还赔上了老君的丹炉,最后反而炼出他一双火眼金睛(第七回)。

他幽默诙谐。如狮驼山老魔把他吞到肚里,他还调侃妖精说:“你这妖精,甚不变通,我自做和尚,十分淡薄,如今秋凉,我还穿个单直裰。这肚里倒暖,又不透风,等我住过冬才好出来。”(第七十五回)他对待自己的师傅师弟,也一样幽默诙谐、语言风趣。如对八戒的戏弄调侃。当然这是出于善意的。他将厕所称为“五谷轮回之所”,猪八戒实地考察后不禁笑道:“这个弼马瘟居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第四十四回)

他对唐僧还十分忠诚,如五庄观偷吃人参果,镇元大仙要鞭打唐僧,他抢先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宁愿自己挨打,也不愿意让师傅受罪(第二十五回)。唐僧不辨是非,不分人妖,往往错怪孙悟空,赶他走,他十分难过,还向师傅行礼拜别,临走前还嘱咐师弟好好保护唐僧。(第二十七回)一旦唐僧需要他相救,孙悟空总是毫不迟疑的回来。连白龙马都说“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第三十回)在孙悟空的身上,处处闪耀着仁义的光辉。对师傅如此,对他人也因为他具有正义感,做了许多善事。如取经途中,在比丘国救婴儿(第七十八回),凤仙郡降甘霖(第八十七回)等。
他重品节、好虚名。他曾在乌鸡国对八戒说:“老孙只要图名,那里图什么宝贝?”(第三十八回)但有时候不免拘泥。如七十二回盘丝洞里的蜘蛛精们在泉水中洗浴,被孙悟空发现了。这正是消灭妖精的好机会,但他却认为这样做会“低了老孙的名头。”(第七十二回)因为不肯动手,所以引起了更大的麻烦。

总起来说,取经途中,孙悟空首先从名称上表现出性格特征,由“齐天大圣”、“美猴王”一变而为“悟空”、“行者”,这是社会现实规范的结果。这一变化虽然减弱了其争自由、平等,蔑视强权的强调自身的纯朴桀骜,同时也加强了社会性质的美德,仁义忠诚、除恶扬善、智勇诙谐、不计名利、辱忍负重的比重。

孙悟空的性格是动物的本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猴子的机灵、顽皮、酷爱自由、勇于反抗与人的好名好胜,好戴高帽的自尊性格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他具有多层次性格特征。

孙悟空他具有动物与人的属性,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出他的动物性,好动、说他是猴,他的外形是孤扮面凹脸尖嘴,两腮无肉,罗圈腿,拐子步,活脱脱的一副猴子相,在黄风岭王老者家借宿时,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病魔鬼”(第二十回)。在宝林寺,僧官一见他就说:“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第三十六回)尽管他能七十二变,都改变不了他的动物自然属性,一是猴子尾巴,在与二郎神打斗时他变成庙宇,尾巴只得变成旗杆立在后面,结果被二郎神识破;(第四十三回)二是猴子的红屁股,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孙悟空变做小妖去救,而八戒一见就道:“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孙悟空走到厨房,在灶底摸一把,将两屁股擦黑。八戒看见笑道:“那个猴子去那里混了一会,弄做个黑屁股来了。”尽管如此,妖怪还是从中看出了破绽;(第三十四回)三是猴子的本能,孙悟空听菩提祖师讲道,“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思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第二回)说他是人,人的喜怒哀乐,好名好胜,好戴高帽等心理状态,勇于斗争反抗等社会特点他到一概具全。并且他“一生受不得气”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异想天开地去追求一种“超升”的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更加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于是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这都完全具备了人的心理,如打白骨精后,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孙悟空一片忠心不被理解。在无可挽回时他坚持向唐僧行礼拜别。唐僧不受,他就拔毫毛又变出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还特意叮嘱沙僧:“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当他忍气吞声回花果山时,小说写道:大圣在那半空里看,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法。“(第二十七回)这种心潮起伏的描写还有很多,另外他还好名好胜,好戴高帽。盘丝洞蛛精在濯垢泉洗浴,他想:“我若打它呵,只消把棍往池中一搅,打便打死了他,只是低了我老孙的名头,常言道‘好男不跟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第七十二回)他不肯打,于是惹出不少麻烦来。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的本性,孙悟空又是神,他战无不胜,都是凭借“降龙伏虎踢天弄井”的手段:七十二般的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手中用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如果没有这些神通广大的本领,天宫无法闹,妖怪无法除。所以他是猴、人、神三者合一的艺术典型,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悟空的这些性格特征反映了被压迫者勇于反抗的造反精神和劳动人民要解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因此,这个形象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至于这个人物的形象其它性格特征也得以印证人性化的升华:对取经集体中的成员,悟空是能虚怀若谷、容人之过;对唐僧之愚、沙僧之实、八戒之怜,白龙之诚虽时有不满,但结果总是能解能谅,充分体现出悟空性格不计前嫌,精诚团结,不计名利得失的特征,而在勇于任事独担重任,危难时挺身而出中更能突出这一形象光彩。

孙悟空尽管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但是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弱点。如逃避不了照妖镜(第六回),受紧箍儿咒的控制(第十四回);还有镇元仙的“袖里乾坤”(第二十五回)等等。

综上所述,作品中的孙悟空,闪耀的是英雄的风采,凝聚的是自由勇敢的灵魂。他机智勇敢且武艺高强、幽默诙谐、仁义忠诚、自傲好名、疾恶如仇、除恶务尽。他神通广大、变化多端,来无影、去无踪,孙悟空的神奇法力、人的思想感情和猴的习性,使他天真朴实,矢忠守信,机智灵活,诙谐乐观,顽强不屈。孙悟空这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学艺术典型形象,凝聚着我们民族的力、智、勇,是社会化后又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美德的化身,使他成为作者思想和广大人民所喜爱的英雄人物。“孙悟空”已成为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正义力量的代名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是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典型。从孙悟空这个典型人物的艺术形象性格中,我们会真切地体会出艺术的高超与折射社会现实世界的功用,把艺术当成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因素。

参考文献:

1、《西游记》(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1月第一版。

2、《西游记》(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877月第一版

3、《上下五千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胡峰主编

4、曹炳建:多重文化意义下的探索与追求

——《西游记》孙悟空形象新论

5、谭邦和《明清小说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a833555a8102d277a22f31.html

《孙悟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