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降人才

发布时间:2014-04-26 17:12: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盖雁 尹钟祥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5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体现着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在我国一直被誉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左右着普通高中,乃至初中、小学和学前教育的方向。此前,延续多年的全国统考一张卷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因不适应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已步入改革的快车道,拉开高校自主招生的序幕,并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然而,高校如何借此东风彻底地扭转仅靠一把尺子衡量与选拔人才的模式,并借以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还需要认真研究。

        《纲要》指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

        上述文字中,有两处关键词语值得注意,一个是多样化人才观念,一个是连续八个自主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建立多元录取机制是为了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放开高校的八个自主,是鼓励高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归根结底,一切为了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唐太宗李世民面对科举考试曾慨叹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古代的科举考试,以至于现代统考统招的高考,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体现了当时社会一种主流的全才式的人才观念。但是自古就有偏才怪才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说,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至今仍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至于现今倡导多样化人才观的更是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媒体多有引用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或者曾经是数学不及格者,或者是外语不合格者,或者是母语学习成绩比较低者……前些年,媒体又推出了韩寒等现象。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引起热烈反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材施教等反映传统教育思想的名言警句一时间不绝于耳。中央美院陈丹青始终不能容忍考试表格中的分数顺序:政治,外语,然后才是专业……他首次领教了中国式的考试:24名考生中,5名入围,外语全部不过关……次年,5位访问学者完成论文选题,为转成正式博士,再考外语,再度失利:第一炉博士生教学就这样作废(人民网:《陈丹青:我不想再玩下去了,这是一种奢侈》)。2009年,因为一篇甲骨文作文,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高考考生黄蛉,成为网络上走红的古文字达人”……这篇被网民称为“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的文章引发了争论和思考: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应如何对待思维和行为习惯打破常规的孩子;作为人才选拔重要机制的高考,又该如何应对人才需求的日趋多元化。(新华网成都7月5日电记者刘大江、谢佼:《四川考生一篇甲骨文高考作文引发争议与思考》)

        应该说,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解放思想,上述一些现象已越来越引人关注,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统招统考的全才标准已不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竞争对人才的需求,高考应该改革,应该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在这千呼万唤之下,高校自主招生终于拉开序幕,《纲要》则体现了国家对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决心……

        然而,高校自主招生的进展状况如何呢?在互联网上搜索高校自主招生百度百科对既往高校自主招生及其类别有如下解释:

        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第一类是高校拿出招生计划总数的5%进行自主招生。高校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第二类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地区实行的自主选拔录取。这两所大学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已经被自主录取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目前,这种自主选拔只针对上海考生。第三类是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

        应该说,高校自主招生所以要限制名额的比例,就是要突破统考全才标准,启用特殊人才的评价标准,探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途径。但是具体操作的情况并不理想。第一类考生入选后还要参加全国统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显然还是在维持统考全才标准前提下的小高考;第二类,高考成绩还是要做参考,而且仅限于上海考生;第三类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高考,但考试科目是否突破了全才标准,高校在教学设置等方面是否适应自主招生学生发展的需要等,这些还要做进一步地探讨研究。

        我们觉得,高校不仅要借助自主招生的权限大胆地研制特殊人才的评价标准,而且要独出心裁地因人制宜,为自主招生而自主设置课程,尽快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办出自己的特色。设想如果全国的高校都能实现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纲要》),那么,作为高中,焉能不在不拘一格降人才指挥棒的引领下,配合高校的自主招生而实现办学的多样化,并办出特色来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a49149bed5b9f3f80f1c02.html

《不拘一格降人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