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酒文化

发布时间:2018-06-30 11:10: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苗族酒文化

摘要:如今,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
型的民族节口l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随着酒在苗族人民生l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苗族的酿
酒技艺、酒的类别及苗族的酒礼、酒歌已成为大家)’为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酒文化;苗族;酒礼;酒歌

1苗族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1.1苗族酒的起源
    在汉族传说和文献中有杜康、仪狄造酒之说,苗族的酒是怎样来的呢?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人将吃剩卜的糯米饭放在锅里,就外出走亲戚去了,几人后回来揭开锅一看,饭上长出了许多自毛,并散发出缕缕诱人的清香,他抓了一把尝尝,觉得味道很好,以后人们就照这种办法来酿酒了。这与晋代文学家江统在《酒浩》中所说的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十分相似。
1.2苗族传统的特色酿酒技艺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苗族酒文化典范的包谷烧酒,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老酒,它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旱已是刻骨铭心了。
    “包谷烧酒的酿制方法很独特,不象一般的酒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出品,酒味不佳,酒度很高,喝起来辛辣过剩而香味欠缺。一瓶窝托罗酒,要酿三年以上,且需藏在地卜,其原料为玉米、苦荞、大麦、高粱等五谷,越杂越好,越杂越香,越杂味越长。制法上不经过蒸馏,把酒药伴入蒸热的杂粮,装入密封的上瓶,用肥肉在瓶的周围糊上一层,放进深过人高的地里,埋藏三年。三年,如果按现代造酒厂的效率,旱就出产无数产量了,谁还想把长长的时间花在过程中,等待一瓶酒的发酵呢。但对于苗族同胞来说,酒藏不透不香,只有保证酝酿的时间,才能体现酒的醇度。三年之后,主人把深埋的酒瓶挖出来,洗去外面的泥上,用麻杆吸食,先从一家老人开始,以一小碗的量,边吃边有人往里面装入凉开水,直到吸淡。
1.3酒在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如今,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口活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定要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是一种多么地感到光荣的事,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至深至感的记忆。
当评论苗族人民的性格时,酒是一个最好的比喻。苗族人纯朴、刚烈、热情,有一种人不怕地不怕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气质,而包谷烧酒那种清爽、醇香、凝重的II感,更是苗族人民性格的真实写照。苗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而今,这种民族文化还将不断的延续卜去。他们千百年来都有喝酒的习惯,而酒的秉性给人酒一样性格,在这样性格的影响卜,苗族人民一定永远立于iu_界民族之林!
a苗族酒的类别
a.1包谷烧酒
    以玉米为原料酿制的酒,俗称包谷烧酒,酒精度数高,一般在so%}ol以上,酒性烈。作为苗族酒文化典范的包谷烧酒,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老酒,它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刻骨铭心了。千百年来,在苗族的生活中,苗族包谷烧酒一直散发着它那十分迷人的魅力,为苗族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至关重要的情趣。在木地苗族抗清民间叙事长诗中有包谷烧酒来上摆哟,哥兄父老个个喝得醉熏熏。弯弯的牛角号吹了少L十九转哟,包谷烧酒筛过了九十九巡。的诗句,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老家寨包谷烧酒打开时,清香扑鼻,具有甜酒之味,能在不到一分钟时间里就能充满房间,具有十里飘香之势,喝卜去

4.1敬酒、交杯和扯碗酒如黔东南苗族的酒礼:每当开席,不得先端饭碗,而是先把酒喝够。首先是由主人给每个人斟
酒,各自喝十两杯。其次由主人给大家敬酒,也是每人须敬两杯。敬酒时,敬酒者必须双手端酒杯,先敬最老者和长辈。若在座的最老者与大家年龄悬殊较大,则不昔他是主人客人,也不r他是长辈晚辈,都先敬千吹她);若在座主客年龄相仿,则先敬自家主人。苗族一般敬酒是从自家长者71=始。确定了先敬的人,就按正、反时针方向依次敬两圈,敬到最后一人,则由他()与敬酒者交杯。交杯,就是两人各自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交给对方,左手接过对方的酒杯,二人之间长者先喝,幼者后喝。有的地方还一二十个人围成一圈,右手敬,左手接,相互交杯,俗称吃扯碗酒。此后,大家可以随意找人敬酒交杯。在敬过酒后,大家就可以吃饭了。饭后,又继续喝酒,以酒作乐。喝酒的方式由大家决定,或交杯,或猜拳,或唱酒歌。大家吃饱喝足要收席时,还要喝一次团圆酒:大家各自拿起自己的酒杯,每人都把它递给右边的人,然后又接过从左边递来的酒杯。由于每个人都是右手拿着自己的酒杯,左手也扶住别人的酒杯,形成一个大圆圈。于是在一阵欢呼声中,由岁数最大者先喝,大家一一把左邻递来的酒喝十了。然后再按相反方向,又重复
一遍。团圆酒象征着团结和睦。
4.2牛角酒主要盛行于黔、滇及相邻川南、桂北、湘酉南苗族地区。因以一种特制的水牛角作为酒具盛酒,故称为牛角
酒。只有在重要的场合卜才使用牛角酒。例如在跳芦笙和条铜鼓的大型集会上,开场之前,安排有敬酒对给客人和老人敬酒。敬酒的小伙子,手捧牛角,把酒灌得满满的,向场上的围观者敬酒。围观者们,有的相迎,有的回避,人声沸腾,好不热闹,给集会带来了热烈的气氛。接亲嫁女也喝牛角酒。在男家迎亲或女家送亲时,都有十几到几十位客人到主方家做客。这时作主人的那一家就要给客人设酒卡,欢迎他们。这种酒卡称为拦路酒,多半是使用牛角为酒具,至少也得在寨门或家门用牛角盛酒敬客。牛角吊在事先栽好的做成拱门的两根竹子上,或吊在门两旁。客人来了,顺势拿起牛角就可以斟酒敬酒。敬牛角酒是种高规格礼节,敬酒的人也要有所选择,那种端庄健壮的男人或女人被派来守关II,敬牛角酒。在任何情况卜,喝牛角酒都只能用嘴接喝,不能用手接卜来。用嘴喝每次喝一II即可以过关;用手接,敬酒人就会撒手,客人就非得把那整整一牛角酒喝十不可,而一只牛角,往往能装O.Skg多酒。有此地区按占规,谁喝十了牛角酒,牛角就归谁所有。
4.3拦路酒或叫拦门酒。黔东南、湘酉、滇东北等苗族地区均盛行。苗族结亲,无论男子迎亲或新娘出嫁或新娘回门,都有一只浩荡的队伍。要迎接这只浩荡的队伍,主方就会安排响J置三四来至十二来不等的酒卡,给客人敬酒。这此酒卡从家门或寨门设起,隔一段距离摆一张来子,每张来子摆上肉和酒,有两位身着盛装的姑娘守候。客人们要到达主人家,必须一一的闯过这此关II,每到一张来子两位姑娘便一人端酒碗,一人拈肉块,请客人喝-II酒吃一筷肉。因为以双为吉,客人每张来子都喝两II酒、吃两II肉才得过关,故称为拦路酒。除了结亲嫁女,在别的情况卜,只要是迎接团体客人,也常采用这种形式。
5酒歌
    苗族宴饮和敬酒时有唱酒歌的习俗。唱酒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敬酒人在敬酒时先唱一段歌,表示祝招和赞颂,唱给谁,谁就喝酒。另一种是双方对唱,一唱一答,谁唱输了谁就喝酒。婚嫁时,所唱酒歌,最有特色,并且在各苗族地区往往形成一套传统的唱腔和歌词。如湘酉和湘、桂、黔三省边苗族地区,婚嫁时男女双方要请歌师在女家对唱酒歌,一般要唱一人一晚。所唱酒歌,共分成9个部分,有3000多句。其中包括在寨门II迎接宾客的《栏门歌》,反映苗族风俗习惯的《十折歌》,叙述苗族族源和迁徙过程的《公爷进地歌》,介绍苗族接亲渊源及范围的《结亲路歌》,介绍男女双方恋爱经过的《奉亲歌》,追忆新婚夫妇家庭和双方基木情况的《三代根基歌》,教导新婚夫妇相亲相爱、勤价持家、百年好合的《过定歌》,宾主双方互表谢意的《谢主家歌》。最后是双方歌师决定胜负的《龙船歌》。
在决定胜负的赛歌中,主家用一只腊鸭代表龙船,双方歌师各扯一端,边唱边扯,谁唱赢了鸭子就归谁,意为赢得龙船。唱完《龙船歌》,主宾双方相互道别,接亲队伍便领着新娘欢乐地向新郎家走去

苗族酒文化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喝酒喜欢窖酒和常酒,都是用大米酿成的低度酒,常酒酸苦,窖酒甘甜,但酒精含量很低,多用小碗或大杯敬酒。与苗族同胞喝酒,如敬酒的人唱完祝酒歌,无论酒有多少,客人都得一饮而下,这是苗族的习俗。




在黔东南自治州的苗乡,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的规矩。家家都放有一两坛自己用糯米酿造而成的米酒,约二三十度之间。酒俗,是苗侗人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常有报酒(祝酒)、敬酒、拦寨酒(雷山郎德12道拦寨酒)、拦门酒、迎客酒、送客酒。红喜席,有嫁别酒、分家酒、换酒(交杯酒)、酒歌酒、订亲酒、贺儿酒。白喜席(如高龄老人过世等),有慰问酒、陪葬酒、酬劳酒、别魂酒、祭祀酒。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打平伙)。还有结盟议事时的歃血酒(血酒)、议榔酒。一般都用土碗作酒杯,逢重大节日和吉日,酒具改为牛角。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263d8683d049649b66583e.html

《苗族酒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