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大闹天竺》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8-10-25 10:25: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王宝强《大闹天竺》观后感

  导语:客观来说,《大闹天竺》算得上是一部量级的国产IP作品,热点程度堪比好莱坞科幻大制作,但却没有后者具备的极高的完成度和娱乐性。以下是XX整理的王宝强《大闹天竺》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王宝强《大闹天竺》观后感  这部电影和另外两部贺岁片一样又是印度的背景故事,作为一部公路喜剧片本来完成套路说不定可以拍的不错。演员配置上其实还行,柳岩和小岳岳的固定CP还有万万没想到的白客和搞笑的王祖蓝,还有久违的朱时茂和陈佩斯老师客串,加上还有黄渤和林永健出演角色。
  可是剧本实在太弱,就是一个山寨西游记主人公名字的护送富二代远赴印度拿遗嘱的故事。富二代的老爹一死叔叔就安排杀马特造型杀手金角银角半路截杀,很可惜林永健和黄渤老师演技这么好但是戏份没有太多发挥。故事里富二代的父亲临死前应该是知道自己儿子不成器需要磨练而且有人觊觎财产,所以安排了陪同保护用心良苦。不过整部戏里就是主人公团队在印度东奔西跑感觉是印度旅游宣传片更加合适点,印度的音乐非常有动感我非常喜欢不过这无法抵消电影剧情的薄弱。
  王宝强估计是想突破以前装傻充愣的固定人设,最近一些电影虽然还是小人物但是都有武打的大段戏份,虽然这次是主角不过离《泰》《人在途》可看性差很远,还不如在《唐人街探案》的表现好。可能是导演水平不专业,小岳岳还是贱贱的柳岩的角色还是没有突破的花瓶角色,朱时茂和陈佩斯老师也是打酱油的戏份。
  最后六小龄童老师出场只是做了怀旧的结尾。而电影本身还没有当初网上提到六小龄童老师不能上春晚做的纪录片感人。王宝强在拍摄吊威亚时意外受伤,嘴部缝了十针之后带伤返回片场继续拍摄。而且印度拍摄时温度很高,演员们都很辛苦这点还是值得敬佩的。电影里笑点其实是有的,但完全是那种恶俗并没有高明创意之处,所以口碑不好原因可能在此。对于开始片头的强拆能通过审核是因为矛盾双方只牵扯钉子户和开发商并没有政府在内。最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出场确实有点令人感伤,猴戏不知道是不是后继无人,其它影视剧里靠特效的孙悟空总觉得缺点真材实料。
王宝强《大闹天竺》观后感  昨天看完《大闹天竺》,周围的观众甚至还没有等到四位主创演唱片尾曲,就已经急急忙离场了。
  只有我一个人与两位打扫卫生的大妈一起坚持看完了黄渤的彩蛋,以及最后那些拍摄的穿帮花絮。
  实际上,看到那些穿帮视频,我倒是有些同情王宝强,感觉确实不容易,一边导一边演,是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而且,你能看出来,他在现场还是很拼,很努力的。
  只可惜,拍电影不是扛大包,没办法按力气计件。不是说你有多努力,付出多少心血,你的电影就一定能好看。
  而不管春节档如何争吵不休,《大闹天竺》却始终在几个片子里评分垫底,坐定了这个档期最差,估计也很难翻身了。
  不光豆瓣,就算猫眼,同样是本片最低,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片确实很差劲,方方面面的差劲除了投资大点,挤到了春节档,其实没有任何值得说的地方。国内每年都有N部这样的烂喜剧,估计你们看都看不到,只不过这部投资大些罢了。
  前阵子看直播,正好在放《大闹天竺》的发布会,先是大老板在台上一通洗脑,然后请上导演宝强,读了一封信,讲了讲他的初心与电影梦。语气很真诚,也提到了导演梦。
  我相信,那都是他的心里话。只可惜,愿望是美好的,但导演还真不是谁都能当,也不是谁都能当得好。
  它可能还需要点天赋,需要点悟性,需要点……
  当下国内电影市场好,钱多项目少,拍电影确实容易,这两年已经见识了各种跨行做导演的事。其实导演嘛,有什么难的,只要团队配置得好,各部门都给你准备上,只是喊个开麦啦,再喊个卡,照样可以当导演。
  只不过,那样的导演,就很难有好作品了。
  而作为演员这种自己就是资源的,转行做导演更是非常方便。而这几年,做导演或者准备做导演的演员不知有多少,成功的也不是没有,包括本片模仿的《泰》,不也是大卖。当年香港和好莱坞,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萨利机长》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拿奥斯卡之前不也是西部片偶像,还有《血战钢锯岭》的梅尔吉普森,也是80年代的代表硬汉。
  从来没有歧视演员转行导演。在众多行业里,演员转导演其实挺方便的,起码能保证戏好看,不会太闷,毕竟表演这块不用操心。
  但是,并不是说,谁都能转行做导演,或者说,谁做导演都能成。这东西,还是要看自己。
  实际上,《大闹天竺》是有一定保障的项目,当初的《泰》大获成功,几位主演也都迅速成为国内一线。《大闹天竺》其实就是套用了《泰》的模式,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印”,包括编剧也是《泰》《港》而大热的束焕。
  剧情设置是老的套路,公路片的模式,白客与宝强搭档上演印度大冒险,一路爆笑经历之后,增进了感情,实现了目标,大团圆结局。无论外在的花招怎么变化,核心其实就是这个,非常套路的公路片模式。
  虽然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岳云鹏和柳岩,搞成四人组,去迎合西游记师徒四人的设定,但核心一直没变。
  另外,不知道故事怎么设定的,岳云鹏与柳岩这条线基本是废线,基本也没参与到主线剧情里,也没什么意思,大概只是讲了几个冷笑话,就莫名其妙搞到一起了,还多了条爱情线,特别离奇。
  实际上,《大闹天竺》整部片子,也基本都是这样的问题,整个故事混乱又奇怪,设计的矛盾也没有一处是合理的。
  可以跟当初的《泰》对比一下,《泰》起码会针对最终的目标,设计持续的障碍,逼着两个主角一路闯关,螺旋前进。而《大闹天竺》就好像小孩子胡闹一样,似乎也没什么真正的障碍给到两个人,反正大家就在那瞎胡来打发时间。
  甚至,我现在仍记得几年前《泰》中的很多剧情和细节,但是几个小时前看过的《大闹天竺》,却基本什么也想不起来,因为感觉也没什么情节。
  很多时候,角色做的事情未必是必要的,而做了之后,对他们的目标也没什么影响,那设计这些环节又有什么用呢?
  电影展示出的更像是创作者的恶趣味,就好像那两个智障一样的杀手,放屁辣眼睛这种烂梗,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所谓笑点。也许,主创是想将笑点下沉到更边缘的市县吧。坦白说,以我看这么久的快手经验,这里很多笑话,都不如那些农村小孩拍的自制搞笑视频有趣,虽然人家那东西粗糙,起码还是有设计过的。
  王宝强是个很有喜感的演员,也确实出演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喜剧角色,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能拍好喜剧。起码从这一部,你能感觉到,他对喜剧的理解还是装疯卖傻哈哈哈的东西。
  当然,难以理解的还有西游梗,这真是全片特别莫名其妙的一个地方。甚至在最后,还专门请到了六小龄童客串,这估计也只是在帮导演自己还愿吧,其实没有任何用处。
  总之,《大闹天竺》基本就是当下这个畸形电影市场的畸形产物,急功近利与赶快捞钱的心态,让那些原本还未准备好当导演,或者并不适合当导演的人,被一群谎言与忽悠架起来,成了导演,也就有了一部又一部烂片。
  暂时,应该还没有尽头。
王宝强《大闹天竺》观后感  作为新电影潮流的风向,节假日搭配专供喜剧,喜剧配套公路片样板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时代性问题,说其怪也不怪,毕竟系作品都能称霸院线和市场数载。就此来看,节假日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措施,成功催生了大批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婴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既没天敌也没争抢,而正是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导致了“孩子们”开始肆无忌惮,老人宠大人哄,经常上房揭瓦不说,甚至还去祸害别人家“孩子”。
  从配置到模式,《大闹天竺》就是一部典型且标准的国产合家欢喜剧,不扯社会大话题,直接顺着节日气氛走,主题的设定也永远离不开亲情、爱情和友情。如同科教片的表达方式那般,所述所讲过于片面化,许多情节部分给予观众强行煽情,再配以商业化的气氛渲染手段,配乐一出,人设要么回忆过往,要么感伤别离。小转折是必要的,跌宕起伏的剧情才够吸引观众,可如出一辙的是,结尾往往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伪劣性的彻底暴露,不光在影片的表达和表现上,还有那套用公路片模式下的劣质剧情。从国内到印度,从寻找遗嘱到寻亲归祖,中间剧情部分犹如一张空白纸,任何细节上的铺垫都没有,更是在叙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讲越乱,直至结尾也不知其到底讲了什么。虽说电影拍摄不用按照正常逻辑思维来,但毫无存在感的故事线又怎能令人感同身受,没有了互动,观众哪来的共鸣,哪来的情感宣泄。
  归根结底,《大闹天竺》的劣质体质几乎可以追究在导演的本身上,且不谈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镜头机位的摆放角度,严重丧失的画面感,以及与影片毫无关联的取景地,诚然大量存在的基本问题就足以使一部电影走向败局。而那所谓致敬88版的西游记,说白了也就是个商业幌子,强推六小龄童这一情怀牌,臆想着与剧情能够无缝连接,到头来也只是让观众尴尬一场,兄弟相识也就算了,差了几百岁的忘年交都能搬上荧幕。
  客观来说,《大闹天竺》算得上是一部量级的国产IP作品,热点程度堪比好莱坞科幻大制作,但却没有后者具备的极高的完成度和娱乐性。拥有硕大的舞台,却没有良好的发挥,铺天盖地的笑点背后,是尴尬生硬的低俗文化,口含金汤匙也无法遮挡住缺点的暴露。说好听点儿,影片极具近些年来王晶导演的喜剧风格,说不好听点儿,剧本就是王导的个人临场发挥,搬上荧幕只为讲几个报刊边角上的“会心一笑”。
  
  1.大闹天竺观后感
  2.《大闹天竺》观后感精选
  3.《大闹天竺》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26218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5.html

《王宝强《大闹天竺》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