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言味 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发布时间:2023-10-28 06:24: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那么,从伯牙的琴声中,善听的子期仿佛看到 什么7 生:“兮”相当于现代文的“啊,呀”。我们平时读这 些字都会拉长音。 师:这句话中,有个和“兮”一样的语气词—— 生。高大的山,宽广的海…… 师:能不能用一个成语形容这高山? 生 :巍峨险峻、高耸入云。 师:请你把这巍峨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读出来。 (学生读。教师评价。学生再读。) (生:哉。)怎么读好带这个字的句子?(学生齐读。) 师:嗯,韵味十足了!看,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 “善”字,意思是——(生:好、妙。)好妙!课文开头也有 两个“善”,也是这个意思吗?(生:擅长、善于。)你把这 个意思带进句子,说一说。(学生说。) 师:文言文的用词真的很有意思,同样的词可以 师(引读):站在这样的泰山前,怎能不让人从心 底发出这样的感叹——(男生:“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这是多么巍峨的泰山哪!全班同学一起来—— 表达不同的意思。我们一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教 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4.了解大意,初步理解知音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什 么故事?(学生说。) 【评析: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初读才是最扎 实有效的初读。本环节的教学中,执教者首先要求学 生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其次引导学生结合课 文注释,基本弄清句意,并结合停顿,体会文言文的节 奏美,并试着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这个过程既遵循了 “只有明其意才能读好文言文”的古文朗读教学规律, 又为下文的精品细读打好基础。】 三、精品细读,悟知音 1.故事演绎,创设文本情境 师:伯牙——楚国人士,著名的琴师;钟子期—— 介樵夫。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人,在一个仲秋的月 圆之夜,不期而遇了。从此,开始了~段动人的故 事——(随着话音,用课件缓缓演示文中插图并同时 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教师出示句子——伯牙鼓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研读文本,感受相遇之喜 (1)轻读句子,体验思考。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文中做笔记。 生.我体会到了钟子期的善听。伯牙弹流水的时 候,他想到了长江、黄河。伯牙弹高山的时候,他想到 了泰山。 生::我体会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 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明白。 生 :我觉得不仅是钟子期善听,伯牙弹琴也弹得好。 师:是呀,你们发现了吗,这两句话就是围绕着第 句话具体写的一~(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引导想象,感受善鼓善听。 92磊lL敬 201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不但听出了泰山,还听 出了江河。江河指什么?(生:长江、黄河。)现在的“江 河”含义广泛,在古代就特指“长江”“黄河”,它们可不 普通,是祖国的第一长江、第一大河I来,大家一起读 出它们的波澜壮阔!(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句式练读,体会赞美之情。 师:就这样,子期陶醉在伯牙优美的琴声里,忍不 住一次次地赞叹——(师出示:善哉!生齐读。)瞧,他 心中丰富的想象就化成了这两句话——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大家发现了吗,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生.字数一样,前面都有一个叠词—峨峨、洋洋。 生::对仗特别工整。 师:你们太厉害了!这样对仗工整的语言,读 来——(生:琅琅上口。)来,我们一起来夸一夸。 3.角色体验,感受心灵相通 师:善鼓的伯牙,他的琴声里肯定不只有高山、流 水。现在我就是伯牙,抚琴,志在高山。你钟子期 日——(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让我再为你抚琴一 曲,志在流水。你钟子期日——(生: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 师(惊喜):善哉,知我者,惟你子期也{今日,我琴 兴大发,要再次抚琴,志在清风。你钟子期日——(生 : 善哉,习习兮若清风!生2善哉,徐徐兮若春风!) 师(大喜):善哉,习习春风温暖我的心。我伯牙再 次抚琴,志在明月。你钟子期日——(生 :善哉,皎皎 兮若明月!生2:善哉,圆圆兮若玉盘!) 师(感动):皎皎明月,惟你子期懂啊1 4.拓展所“忿”,品悟知音深意 师(过渡):太妙了!不管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 听懂。用课文的话就是——(学生说。教师出示课件: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的“念”是什么意思?这个字与上文的哪 
个字意思一样? 生:“志”,都是想的意思。 师(小结):是的。(把课件中“志”“念”的心字底变 红。)文言文多有意思啊!不同的字也可以表达同样的 意思。孩子们,善听的子期,“必得”的仅是伯牙的琴声 吗?这里的“之”还指——(生:心声。) 师:哦?那是什么样的心声呢? 生。创作激情。 师:看来你和子期一样懂音乐呀!还有吗?(学生 卡住。)教师点拨。想想子期想象中的泰山、大海…… 生 :听出了他像泰山一样宏伟的志向! 生 :还听出了他像大海一样广阔的智慧、宽广的 胸怀! 师:看来你们和子期一样都懂得伯牙的心声。正 如文中所说——(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样的两个人,你会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好朋友。 生:心心相印、心灵相通。 师:是的!我们就把这样的朋友叫——知音。遇到 知音,伯牙我欣喜万分,因为从此刻起,我弹到高 山的时候,必定有一个人能知道,他就是——(生: 子期。)从此刻起,我弹到流水的时候,必定有一个 人能听懂,他就是——(生:子期。)从今往后,无 论我弹什么,都有人能体会,他就是——(生:子 期。)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 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评析:本环节教学先通过补充资料创设故事情 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浸入文本,初步感受知音相遇之 美。接着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想象画面、深情朗读,品 味文言文语言之精妙,感受知音相遇之喜。最后对文 本进行拓展补白,引导学生运用文中句武进行说话训 练,形成“知音”式的对话交流,既让学生在熟练掌握 文字表达的基础上进行角色体验,又有助于学生对下 文“必得之”的深入理解,于层层递进中感受高山流水 般的知音情缘。这样的设计有机结合了听、说、读、想、 写等,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突出了重点,又 突破了难点。】 四、深悟绝弦,念知音 1.创境引读,感受失知音之悲 师:然而,快乐的时光总那么短暂。伯牙和子期在 江边依依惜别,约定来年仲秋再相见。第二年秋天,伯 牙如约赶来。他多么渴望再见知音子期!可是,万万没 想到,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噩耗。 师:这一刻,他心如刀绞,泣不成声。(三个学生 读:“子期死。”声音愈发低沉,教师再追读一遍。)“相 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再没有人听得懂我的琴声 了,伯牙——(生:谓世再无知音。)再没有人明白我的 心声了,高山流水从此黯然失色,伯牙——(生:乃破 琴绝弦。)我还能弹给谁听昵?于是他决定——(生:终 身不复鼓。)子期已逝,知音不再,伯牙心中悲痛无法 言喻——(生:予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2.紧扣“绝”字,再悟课题深意 师:伯牙破琴绝弦。这里“绝”的是什么? 生:弹琴的念头。 师(指着课题):仅仅是琴弦断了的意思吗? 生:琴弦断了还可以再接上,而伯牙却决定一辈 子都不再弹琴。 师:是啊!(擦掉板书“断”。)在伯牙心中,不绝的 是对一件又一件美好往事的回忆,是对子期的深深怀 念。伯牙是为痛失知音而绝弦。  3.吟诵短歌,体会失知音之痛 师: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 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死后,要把他的遗体葬在江 边。这样等知音伯牙来时,他才能再听到他的琴声。 那一刻,伯牙为之心碎,忍不住悲吟: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 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 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 为君死! (教师深情吟诵。) 4.回环诵读,升华情感颂知音 师(过渡):两干多年过去了,伯牙绝弦的故事已 成为传说。然而,人们对知音的寻求却恒久不变。当人 们想到知音的时候,一定会想起两个人——(生:俞伯 牙和钟子期。)想到他们,就一定会说起那个动人的故 事——(生:伯牙绝弦。)孩子们,知音难觅啊,若已找 到,请一定珍惜! 【评析:这一环节是对琴断音绝的解读,让学生 体会文本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教师先创境 引读,后回扣课题深悟“绝”,让学生感受失知音之 痛。接着深情诵读短歌,让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 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铺设了“痛”感,融入了“痛” 境,升华了“痛”意,让学生在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 之情感叹的同时,感悟知音的可贵。在此基础上,教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难觅知音、珍惜知音的情怀, 就水到渠成了。】T三三 2辐止教 9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1a7f0fd7c1cfad6195fa75f.html

《品文言味 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