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

发布时间:2011-09-26 22:16: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先生认为应遵守四个可

行性原则:

一、原真性。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二、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 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整体性还包含其文化内涵,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环境对象。

三、可读性。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年轮”,可读性就是在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不符合可读性的

原则。

四、可持续性。保护历史遗存是长期的事业,不能急于求成。l2]

6.2.2黄河壶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从目前己经制定的壶口规划中,“历史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以“历史面貌”

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1994年《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黄河

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提出要“保护风景名胜

资源的自然特点和历史面貌”,在其之后制定的一系列规划中,也都依据94总规

的原则加以实行。但如何对“历史面貌”有效保护,仍是一个特殊、复杂的问题.

本论文所涉及的壶口地区是一个以壶口瀑布为核心,以1994年《黄河壶口瀑

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景区为研究范围的广大地区,其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分

散、广阔、分居黄河两岸的特殊性。并且所具有的文化遗产在价值性和完整性上

都不尽相同,非常复杂。对其的保护工作必须加以甄别,区别对待。

壶口地区地跨晋陕二省,从现存的有形文化遗产来看,河东山西吉县一侧的

情况要好于河西。在瀑布主体景观方圆二十公里的范围内,河东沿河一侧尚有牛

马王庙、清长城河清门、龙王迪窑洞群、克难坡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禹帽山、

人祖山等历史文化遗产多处,并且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其中东龙王迪窑洞群,克

难坡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都是颇具规模窑洞型村落。东龙王迪窑洞现存明代以下

窑洞百余口,至今仍有部分被使用;克难坡曾驻扎山西政府机关和兵丁达二万人。

这条历史文化带比较鲜活,河运历史符号和军事历史符号并存,较完整地反映了

壶口商业、军事渡口的性质,只要不加破坏的予以保护,就能很好表现其作为历

史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可读性”的特征;反观河西,沿河一线,反映当地当

时渡口风貌的历史建筑遗迹基本已经消失,即使是有一定规模的屹针滩窑洞村落

也已不是明清时期的旧格局,丧失了很大部分的历史参考价值。

壶口文化遗产是“渡口遗产”,作为渡口遗产,黄河两侧的共同环境是反映其

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的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其统一性和完整性而进行单方面阐述。

但是相比于河东,河西确实面临着历史符号消失的巨大危险。面对这种危机,选

择性的原址重建几组建筑,不失为一种较可行的办法。

因此,对黄河壶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以下原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1、保护壶口作为“渡口遗产”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将山陕壶口沿岸作为整体

加以保护;

2、保护河东河西现存可移动遗产、不可移动遗产的原真性,减少人为造成的损

保护壶口非物质遗产;

3、对于河西己消失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符号,在不破坏相关历史信息和壶口主体

景观的基础上,加以选择性的保护性修建复原,以使壶口历史文化环得以完善;

4、拆除壶口沿岸有碍观瞻的无历史价值的人工构筑物。

6.3在不同保护层面下黄河壶口遗产的基本保护方法和措施

6.3.1以山陕分省保护为基础,重点保护壶口遗产的原真性

山陕分省保护,是现今壶口地区遗产保护的主要形式,是以壶口遗产共有为基础,

山西和陕西两省分别制定各自的保护与开发规划,二者平行发展,挖掘自己省区内的

壶口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在这样的保护层面之上,有诸多

的保护弊端,前文对这个问题已有所论述,但这样的分省保护体系依然是如今壶口保

护的主要形式,并且在短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保护

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这一保护模式的关键所在。

“原真性”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Autheniicity”来自于希腊和拉丁语的“权威的”

(如出。ritative)和“起源的” (original)两词。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定了原真性对

国际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3]

保护壶口遗产的原真性,就是对壶口地区现存的可见遗产遗迹作出不改变现状的

保护。因为“遗产实物遗存原真性的意义是一方面其本身具有重要的历史、美学等有

形的价值,另一方面在这些实物遗存背后还隐藏着与之价值相关的意义,实物遗存是

其精神意义的承载体。”l4]

分省保护的模式,使壶口遗产的完整性被割裂,对壶口遗产的保护缺乏一个

完整的主题,在这种条件下,保护遗产的原真性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保

护了遗产的原真性,其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因素就不会丧失,无论是现有体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下,遗产价值的评估,还是将来可能出现的壶口遗产整体性保护,都传承了

重要的自然、文化信息,价值不可估量。对于壶口遗产来说,其最大的特点不外乎壶口的

河运渡口文明,不论是有形遗产,如古建筑、,石碑、石刻、遗址遗迹;还是无形遗产,如风俗习惯、民间活动、传说故事大都表现出这一特征。将这些个别特征加以总结概括,

就勾勒出了壶口整体的历史文化脉络。如河东龙王迪和河西屹针滩体现的是壶口

商业渡口的特征;黄河飞桥、清长城、克难坡等就体现壶口军事渡口的特征。

6.3.2以壶口地区整体为基础,重点保护壶口遗产的完整性

壶口地区是以壶口瀑布为核心的山陕沿河地区。作为一种渡口文化,其沿河

两岸的相关地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共同表达了壶口渡口的历史文化。因此,在

这一层面上遗产的保护,其关键环节在于“完整性”的表达。遗憾的是,由于自

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表达这一完整性的许多元素消失了,尤其是其最著名的

商业渡口和河神崇拜的环节上,其完整性己出现了断档,现有遗迹遗物不足以将

渡口文化串联起来,需要部分整治修建,以弥补文化的断层。

消失的历史地段的整治工程宜川县黄河壶口沿河地段修建性设计。2005

年,陕西省宜川县旅游局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为其编撰了《国家重点

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七点一线”详细规划》,这个规划在部分历史地段

进行了修建性性设计。7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1、西龙王迪“黄河祭坛”“河神庙宇群”设计

黄河祭坛:突出体现“黄河一母亲”之深远宏阔的历史文化主题,祭祀母亲

河的苍古雄劲、黄河魂的坚毅顽强、黄河精神的源远流长,缅怀黄河孕育中华文

明历史的丰功伟绩。平面布局以矩形列柱广场、牌坊、碑亭、参道、图腾柱、祭

坛为主要序列,祭祀空间与引导空间成南北相正交布局,祭祀空间的轴线指向黄

河,引导空间轴线伸展至壶口瀑布,产生空间的强烈对比,展现黄河祭坛的庄严

肃穆。

河神庙宇群: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黄河的民间传说,流传至今,生动感人,例

如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娟补天,孟门神灯等神话故事,都是不可多得的旅游

资源。当地也保留着浓厚的民间习俗,崇仰禹王治水平流的丰功伟绩,建构庙宇,

拜揖河神,希冀河神世代保佑,国泰民安。河神庙宇群在展示龙王迪古街镇风貌

的基础上,开展观光性质的民间拜揖祈福活动,敬河神、祭禹王、赶庙会、唱民

歌、乐民俗,再现地方民众的生活场景。

立意与手法强调建筑布局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呈交为自由形态。庙宇群的

主要方向面向黄河,形成背山面水的传统格局。主体建筑采用传统歇山或悬山屋

顶,部分建筑采用窑洞形式,注重结合地形错落布置。主要庙宇采用二到三进的

传统院落,小型庙宇当街布置,采用当地民居层层退台的形式,整体风格力求与

自然环境及当地的传统建筑特征相谐调。

恢复和重建西龙王迪古渡口码头和集镇,与东龙王迪遥相呼应,使龙王迪渡

口遗产得以完整呈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讫针滩集镇码头设计

根据目前的现状,尽量保留传统街镇的空间形态、景观形态和建筑布局肌理,

对于不利

的景观要素(例如,破旧的房屋、简陋的街道、脏乱的环境等)进行改造和整治.

因地制宜、随形就势,表现传统街镇的格局和建筑的特征.

仍然保留有较好的古街镇的传统格局,因此,基本保留现有的街巷格局、建筑

形态和结构肌理,整合和改造景观环境,形成背坡面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

传统古街镇的风貌.(如图6.6)(6.7)

6.5屹针滩集镇码头规划设计总平面

6.3.3以秦晋峡谷自然文化遗产密集带为基础,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在中国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五项遗产中,黄山、

泰山、武夷山、庐山、峨眉山一乐山全部都为山岳型遗产,而被中国称为民族发

展摇篮的黄河、长江地区,迄今都没有一项以河川为背景的世界双遗产诞生,不

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壶口所在的秦晋峡谷地区是中国极具特色的自然文化遗产密

集带之一,不论从自然风貌还是从人文环境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黄河秦

晋峡谷段,见证了蒙、晋、陕三省区的河运变迁,二百年的商贸繁荣,造就了峡

谷一线著名的城镇,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时至今日,这一段黄河两侧,有磺口风

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韩城等国人耳熟能详的

具有自然和文化遗产特征的地

区,而沿河城镇散落的历史文化

遗迹和独特的黄河峡谷风貌更是

数不胜数。在这里,应该将秦晋

峡谷一线作为一个“自然文化线

路”,联合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

产。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1、文化遗产所处的历史文化

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当

今,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已比图6.6被日军炸毁的韩城龙门大禹庙

过去有了极大的进步,人们选择遗产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都有所扩大,对于文

化遗产的认定形式也从过去单一文物个体或物质实体的简单概念,开始转向文化

遗产所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来,越来越认识到,保护遗产,需要保护遗产

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环境,世界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遗产的评选也越来越重视历史

文化环境的选择,中国联合相关国家对“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就体现了历史文

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秦晋峡谷的申遗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当前,

中国有大量的世界遗产后备名单,秦晋峡谷的任何一处遗产都不具有压倒性的独

特优势,要想单独申遗成功,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需要发挥

秦晋峡谷独特的整体自然文化优势。

2、秦晋峡谷一线,自然条件相似。秦晋峡谷地区大部位于吕梁山脉和黄土高

原地区,黄河在崇山峻岭中一路南下,在中途的曲折之地形成一处处险滩,比较

著名的就是壶口、磺口、龙门等地。因此不论从地理地质还是气候环境方面都极

为相似。

3、秦晋峡谷一线,文化背景相似。秦晋峡谷地区,人们不论从衣着、口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风俗、建筑等方面都有着相同相近之处。

4、不同地区各有资源优势。在秦晋峡谷这一线,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拥

有各自的资源优势。例如壶口地区,壶口瀑布和地质公园等自然遗产项目的优势

比较突出,而像碳口和韩城龙门地区,其人文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因此可以相互

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

以上就是我对秦晋峡谷整体申请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提出的自己的自己的

见解

6.4小结

对于壶口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其历史原真性是最主要的保护手法,也是其

他保护方法的依据和准则。为了维护壶口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对于缺失的部

分,可以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做出必要有益的修复还原,以弥补历史环节的缺失,

达到突出壶口历史文化脉络和更好的保护的目的。同时,提出以壶口等地区作为

秦晋峡谷的主线,串接黄河秦晋峡谷自然文化遗产密集带,申报世界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137d91a227916888486d7f7.html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