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医学简介

发布时间:2010-02-04 22:28: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草根和草根医学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人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

另一种含义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例如在台湾民进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

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际应用中的草根文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至少无权还是草根的特征之一吧。草根和有权无权,地位高下没有关系。它应该有两个特点:

一, 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二, 广泛。遍 布每一个角落。

所以,我们每一个在自己键盘上坚持更新的Blogger都是草根。网络业应该是一种草根文化(rass-rooted culture,他所能表述的是一种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或曰爱好者,甚至纯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群体,他们使之区别于那种固步自封、惟我独尊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声音,有其独立存在的理由和独特优势。也有另一种解释为出自民众的人,草根英雄,草根明星。

来源

  草根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英文grass roots草根在网络和现实中的解释,可以说很全面的。每一篇都谈到了草根,以及对其的来源,英语、汉语的解释,也都承认最早是流行于美国,而后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又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在各领域都有其对应的词语。正如DoNews.com创建者刘韧在其博客《草根的感激》中说的一样:草根是相对的。有一种说法叫合群之草,才有力量。这句话有两种解释,第一就是不要孤芳自赏,要主动合作。第二人多力量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颗草是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的。

深层含义

  草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知道自己很优秀,眼界比别人宽,舞台比别人大。但是他们简单,低调,很热爱身边的每个人,不自大,很快乐地骄傲着。

  近来文化研究,学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说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展现的创新2.0形态也深刻塑造和宏扬了草根文化,创新2.0正在成为知识社会条件下的草根创新形态并影响了社会的草根化进程。Web2.0正是创新2.0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而Blog则无疑是Web2.0的典型代表。作为管制而没有充分发展,博客提供给普通大众和媒体精英以及潜在媒体精英同等展示的舞台,推动了了社会、文化的大众化、平民化、草根化。

  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

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 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

1 群众的,基层的;

2 乡村地区的;

基础的;根本的。

  近来文化研究,学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说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

  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

何为草根医学及草根医学文化?

中医学与西医学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医学体系,西医学是建立在“器”层次上的微观狭义科学,讲究看得见摸得着,实在、好把握;而中医学则是建立在“气”层次上的宏观广义科学,讲究动态中庸思辩,玄奥、难把握。两大医学体系都是世界的宝贵医学财富,各有短长。但是由于我国中医院校都是中西医混合的,而人都有避难就易的惰性劣根,科班人遂都以学习西医的心态来学习中医,对中医不肯悟入精研。因而由他们构建而成的中医杂志期刊社、中医研究院所、中医医疗机构一代一代地离中医的东西便愈来愈远,终导致主流中医在橘枳之变的基础上基本灭亡。

不过,主流中医的基本灭亡并不意味着岐黄医学的彻底完蛋。岐黄医学仍然存在,存在在哪里?在“江湖之远”的基层民间。民间多的是家传、师承,他们所承继的中医还有原汁原味在。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中医一直在民间无言地救治着不少人的生命,解除着不少人的痛苦,节约着不少人的钱财。

此外,民间尚有不少半路出家、无师自通的自得医,由于某种特殊因缘,他们往往成为推动岐黄中医甚至整个人类医学进步革新的医道怪杰。比如河南,教师出身的申永彪,他形成了攻病立竿见影的申氏医学;安徽,农民出身的王佑三,他开创了激活自愈能力的平衡医学,如此等等。由于形成或开创的这些杰出医学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对现有中西医权威的冒犯和对权力界既得利益者的挑战,加之身份在体制外的非法、卑贱和异想天开似乎不自量力的狂劲怪癖,他们注定都历经磨难,不为本土所容。

众所周知,我们的医学管理体制一直是摹仿西方医学管理模式的结果,完全忽视了本国尚有西方不具的本土医学体系,为此使得国内至今尚没有评定民间医和民间医人的相应政策与法规出台。除了建国初期中医学院、研究院所和医疗机构草创阶段曾获请的民间医人外,更多身怀绝活、有才能才华的民间医人始终只能游离于体制之外,无奈地自生自灭,或者被列为另类而惨遭打击压制,其成果也相应受到严厉的人为禁锢和扼杀。

或问:不是刚刚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出台并实施吗?那又如何?怀着期待心理千呼万唤方出台的《条例》照样让人失望。《条例》仅只区区的六章三十九条,大而划之,应付似地老生常谈,除了从文字上表示重申对中医的重视外,并无多少实质性新意。《条例》主要是针对了主流医疗机构,对主流教育、科研机构的条款则轻描淡写,而对民间科研、教育问题更只字未提,字里行间明显透出对体制外民间中医和民间医人的一种冷漠无语的蔑视。其让人大失所望的程度,不亚于癸未岁首最初读到新订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权威期刊《中国医药学报》。是否可以认为,《条例》对民间中医和民间医人的冷漠蔑视,在一定程度上已折射出咱们决策界管理界的某种民族自贱心理和侏儒观念?要知道,岐黄医学作为本土医学体系是咱们祖先的恩惠予赠,正表示了国人多于外国人的福分,咱们没有自轻自贱弃若敝屣的权利,只有倍加珍惜爱护发扬光大的义务。既然岐黄医学还在民间,为什么轻视民间、蔑视民间?

很多人可能忘记了,上世纪一个从乡下走出来的师范生在后来成为一代伟人之后,题写过这样一句情绪化的格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1956) 这句格言曾激励过多少出身低贱卑微的人为新中国拼命地奉献。今天看来,那句格言显然过于极端,不过可否藉以多少减轻一点今天的某些人对民间医和民间医人的所知障?

一个日报记者说得好,不要忘记科学史上一个寻常可见的现象:很多成功的发现者的光辉发现,往往不是在自己训练有素的领域内完成的。这原因是他们没有束缚于长期形成的惯例,缺少束缚自己的固定观念,偏见较少,也较少受制于“现存的一切都是对的”那种普通观念。科学界有一句名言:构成我们最大的障碍,不是那些未知的东西,而常常是已知的东西。这个记者的话,应该值得深思。

江山代有人才出。岐黄医学史上,那么多高明的大医们都是民间的,没有起码的科班文凭,更没有高贵的头衔职称,但是他们群星灿烂,皆成为岐黄医学的形象代表甚至原创人物,他们非为名为利的著作在今天仍然是咱们必须吮吸的丰盛乳汁。怎能轻视民间、敌视民间?事实上,民间的东西也总是无偿地被不少意淫中医并顾影自盼只能闭门抄书凑文的科班学人什么博士博导、硕士硕导们作为拉虎皮作大旗的参考文献来引经据典、寻章摘句,成为他们构筑充满水分的假大空文的遮羞布(すみません —— 对不起)。

另一方面,作为岐黄医学正宗,民间医压根儿一直都被高度戒备地作为质疑、检视、异化的对象。据知,北京某某著名中医研究院,大抵是现今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罢,在上世纪50年代开办之初,先后从全国各地民间选拨了近60位名老中医,而同时也调来了两倍以上的西医专家和青年西医(李致重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科学学检讨,《中医复兴论》)。其实非独各中医研究院,各中医学院和中医医院开办之初,也全都是这种以西医学术思想当家的人员结构,中医欲不异化解体质变可得乎?

随着早年来自民间的老一代名老中医 —— 中医界精英的相继辞世,主流中医更显乏人乏术,代之而起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中医泡沫,谁能意识到真正的中医一直而且至今尚在民间呢?

“十年磨一剑,玉锋堪截云。再磨十年剑,泰山不可挡!”(申永彪语)民间医和民间医人似乎从来都有这个胆识与能量!重视民间医和民间医人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附:一个一直在从事地下医人工作的民间自学成才医的“语录”(2003118

1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祖国医学,对人类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传播方式主要靠家传、师承、自学及现代的学府教育,前三者属民间性,它是中医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后者相当于官方性,它对医学影响相对较小。如果国家忽视前三者,并对之进行无情的打击和排斥,那么折戟沈沙,无异自毁珠玉。

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来之于民,服务于民。没有民间医学的发展,中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根本谈不上繁荣和发展。

3

一个民间医生出了一点事故,就使千万个民间中医人蒙受阴影,乃至被赶尽杀绝,这种以点及面之逻辑不知有何道理。国家正规培养出来的医师们出医疗事故简直家常便饭,却未曾听说有人获咎。

4

明清时代之徐灵胎、李时珍,以至当今之岳美中、李克绍、何炎焱等,皆自学成医之典范,医名鼎鼎,为何他们已不能成为今天我们自学成医的榜样?我们自学成医,技术为这么多病家所认可,却要遭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扫

浅谈中医发展之路  2008-3-16

一院05  吴沐基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传承至今,中医学是一种传统科学和物心合一、高度思辨的哲学。无论从文化或医学,具有无可超越的宝贵性!这也是中医到当代今天仍然有其顽强生命里的最根本原因。但随着西医的进入和科技的发展,中医的立足与长远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引言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医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中医学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医药医疗卫生保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当今的中医

  中医进入了21世纪,今天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已经焕然一新了。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各大医院中,中医药的治疗占的比例是低于西医治疗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在中医院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是逐渐弱化的。可见在今天,中医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势。

  医院的资料数据表明,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在整体治疗上比不上西医,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今天中医面临的不只是治疗技术上的弱势,更可怕的是国民对中医的认可度日趋见低。且不说一直对中医品头论足的老外,就连我们的华夏子孙也来凑上一嘴,纷纷学着老外来揭老祖宗的“底”。

  诚然,我们不是想固步自封、自欺欺人,我们也在思考,我们也想借科技发展的东风发展中医,只是理想还没实现,但若就因这样而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中医说不,有识有志的华夏子孙说不!

  2 中医现状的反思

  中医在西医入侵战中吃了亏,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西医在科技发展中占了上风,它很好了利用了现代的科研成果;而恰好相反,目前的中医临床实践所应用的诊疗技术几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研究开发的现代中医诊疗技术没有被行业认可并得到推广,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单纯成果或专利的状态而束之高阁;没有攻克一批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影响了中医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影响中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中医在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作用的发挥。

  再者,中医源于5000多年前,历史的鸿沟造就了两个相距甚远的时代文明,而中医因其特殊的文化渊源,其理论基础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作多大的改进,因而,让21世纪的人把健康交给以几千年前的文化作为理论基础的中医,的确是中医面临的一大难题。

  古代中国认为技术不重要,是“奇技淫巧”,因此,中国的工商科技发展驻足不前,永远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的形态上。在这种环境下,中医的诊疗技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可以理解的。

  3“穷”则思变,中医如何发展

  3.1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潮州中医医院的内科主师陈医师说: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繁衍昌盛、绵延不断,靠的就是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其疗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

  中医几千年的历史显示了其伟大的生命力,这很大部分是源于其突出的临床优势。一、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的优势,从整体而论主要是无创伤性获取病理信息;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察;整体动态的诊察内容和简便、经济的诊察方法。二、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其单味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具有多效性。三、中医非药物治疗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着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四、中医治疗大部分慢性病的疗效独特。

  此外一些被西医判定的“不治之症”,一些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却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一些服用西药有过敏反应和副作用以及长期服用西药产生抗药性的人,采用中医药治疗往往能有满意的疗效

  由此可见,中医学在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文化属性、精神心理属性的认识方面,在对人的健康、疾病的认识方面,都有西医所不及的优势。

  当然中医也有自己的劣势和短处。在外科和多种急性病等病症的处理应对上不及西医。

  中医在医学思想和医疗方法中既有优势的一面,也有劣势的一面。中医发展应当采用“扬长弃短”的态度,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全面开花,更不要处处与西医争短长,处处与西医相抗衡。应当发扬自己的优势“方面”,对自己的劣势“方面”则直接用现代医学来弥补。如在疾病治疗上,中医在有着优势的方面上,应当“有所为”;而对一些明显处于劣势的疾病则可以“有所不为”。中医的优势发展应当始终以中医为“平台”,而不是以西医为发展“平台”和发展目标。

  3.2 不盲目尊古尚古

  中医的诊疗技术,无论舌诊还是脉诊,无论针灸还是推拿,几乎亘古未变,仍然是中医医疗实践中的主要而且是有效手段,甚至今人仍然以追求古人的技术水平为目标。无论疾病怎样变化,中医的诊疗方法仍然“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这种较强的实用性和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医疗实践的需要,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医技术升级。

   

  当今的大多从医者总想着从老祖宗的书中推敲出更多的经验和妙方,却少把心思放在对中医药的现代科研上,这样只会放缓中医前进的脚步,最多也只能达到古人的医疗水平。况且,由于时代的改变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今人与古人的病症已不可同日而语。

  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就提过把中医“五行学说”改为“五脏相关学说”,这是理论创新的体现,能使中医跟现代文明更好的融合。

  由此,发展中医,我们不可盲目尊古尚古。

  3.3 发展中医学技术

  在我们的采访中,大多医师都提到,广东省正在建立中医药强省,中医应该尽快把握着个机会。从根本上发展中医的优势,使祖国医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

  因此,中医发展中的战略意义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趋势下,注重在中医科学原理下,融合现代适用技术,发展中医现代技术,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医的未来发展即将面对世界,这将是中医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已经看到中医的针灸已经普遍得到国外的认可了,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开设了与中医有关的专业了,中医将完全的走向世界,这也是中医将来的发展之路。而广东省正在建立中医药强省,对中医面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

  3.4 全面发展中医人才

  面对当今的局势,中医药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人才决定中医以后的发展前景,而年轻毕业的中医生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中医生的培养,各大中医高等院校可以说成为中医的人才基地,对中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是中医今后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各大医院对近年来毕业的本科中医生的普遍评价是临床应用能力较强,但还是有些不足。不过医生解释说,中医的临床应用能力须要一段较长的实践时间逐渐培养,要有大量的临床、需要名师指导不断温习中医名典经验、仅仅停留在临床诊治上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不断地把在临床中碰到的问题,带回到中医名典中,进行不断验证。不断温习中医名典是最关键的。这也就是中医的特点所在。

  医师说,中医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对此各大医院还是很期待各中医院校能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中医人才,以补充目前市县级医院的中医人才的空缺。

  发展人才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普及人才。

  各市县级中医院对目前大多数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都涌入省城各大医院提出了普遍的看法:很多年轻的中医师只看到省城医院的发展潜力而没看到市县级医院的发展空间。很多中医生不愿到市县级医院的原因有:一是工资待遇往往不如毕业中医生所期待的。二是市级医院的综合水平是不如省级医院。三是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念。

  从根本上说,要改变目前这种人才资源地域性不平衡,全面发展中医,首先要协调各地区的经济差距,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大对市县级中医院的经济行政扶持。

  3.5 “中西”结合

  医师说,祖国医学几千年来传承至今,而西医到中国也不足两百年,因此,我们中医是有地利人和优势的!他还强调说,中医的优势不仅是看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临床应用及治疗更是它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中医地位是不会逐渐减弱的”,医师说,“中医繁衍几千年,在民国政府时期曾经禁止废除中医学,但是中医还是存活了下来,即使在今天西医的并存下,中医的地位还是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中医地位是不会逐渐减弱的。”

  中医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其实形成这种局面是必然的,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西医的日益发展,我们不可否认西医的优势。医师说,中西医结合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尽管现在的我们还不能明确“中西”到底应该怎样结合,但我们心底清楚,要坚固中医的地位,要体现中医的优势,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唯有找出一条“中西”结合的正确路子,中医才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结语

  中国几千年来繁衍下来的是中医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医的发展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说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传承至今,中医学是一种传统科学和物心合一、高度思辨的哲学。无论从文化或医学,具有无可超越的宝贵性!这也是中医到当代今天仍然有其顽强生命里的最根本原因。但随着西医的进入和科技的发展,中医的立足与长远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引言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医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中医学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中医药医疗卫生保健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当今的中医

  中医进入了21世纪,今天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已经焕然一新了。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各大医院中,中医药的治疗占的比例是低于西医治疗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在中医院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是逐渐弱化的。可见在今天,中医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势。

  医院的资料数据表明,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在整体治疗上比不上西医,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今天中医面临的不只是治疗技术上的弱势,更可怕的是国民对中医的认可度日趋见低。且不说一直对中医品头论足的老外,就连我们的华夏子孙也来凑上一嘴,纷纷学着老外来揭老祖宗的“底”。

  诚然,我们不是想固步自封、自欺欺人,我们也在思考,我们也想借科技发展的东风发展中医,只是理想还没实现,但若就因这样而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中医说不,有识有志的华夏子孙说不!

  2 中医现状的反思

  中医在西医入侵战中吃了亏,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西医在科技发展中占了上风,它很好了利用了现代的科研成果;而恰好相反,目前的中医临床实践所应用的诊疗技术几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研究开发的现代中医诊疗技术没有被行业认可并得到推广,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单纯成果或专利的状态而束之高阁;没有攻克一批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影响了中医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影响中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中医在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作用的发挥。

  再者,中医源于5000多年前,历史的鸿沟造就了两个相距甚远的时代文明,而中医因其特殊的文化渊源,其理论基础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作多大的改进,因而,让21世纪的人把健康交给以几千年前的文化作为理论基础的中医,的确是中医面临的一大难题。

  古代中国认为技术不重要,是“奇技淫巧”,因此,中国的工商科技发展驻足不前,永远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的形态上。在这种环境下,中医的诊疗技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可以理解的。

  3“穷”则思变,中医如何发展

  3.1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潮州中医医院的内科主师陈医师说: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之所以能够繁衍昌盛、绵延不断,靠的就是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其疗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

  中医几千年的历史显示了其伟大的生命力,这很大部分是源于其突出的临床优势。一、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的优势,从整体而论主要是无创伤性获取病理信息;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察;整体动态的诊察内容和简便、经济的诊察方法。二、中医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低毒等优势,其单味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具有多效性。三、中医非药物治疗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着整体功能综合调节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四、中医治疗大部分慢性病的疗效独特。

  此外一些被西医判定的“不治之症”,一些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却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一些服用西药有过敏反应和副作用以及长期服用西药产生抗药性的人,采用中医药治疗往往能有满意的疗效

  由此可见,中医学在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文化属性、精神心理属性的认识方面,在对人的健康、疾病的认识方面,都有西医所不及的优势。

  当然中医也有自己的劣势和短处。在外科和多种急性病等病症的处理应对上不及西医。

  中医在医学思想和医疗方法中既有优势的一面,也有劣势的一面。中医发展应当采用“扬长弃短”的态度,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全面开花,更不要处处与西医争短长,处处与西医相抗衡。应当发扬自己的优势“方面”,对自己的劣势“方面”则直接用现代医学来弥补。如在疾病治疗上,中医在有着优势的方面上,应当“有所为”;而对一些明显处于劣势的疾病则可以“有所不为”。中医的优势发展应当始终以中医为“平台”,而不是以西医为发展“平台”和发展目标。

  3.2 不盲目尊古尚古

  中医的诊疗技术,无论舌诊还是脉诊,无论针灸还是推拿,几乎亘古未变,仍然是中医医疗实践中的主要而且是有效手段,甚至今人仍然以追求古人的技术水平为目标。无论疾病怎样变化,中医的诊疗方法仍然“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这种较强的实用性和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医疗实践的需要,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医技术升级。

   

  当今的大多从医者总想着从老祖宗的书中推敲出更多的经验和妙方,却少把心思放在对中医药的现代科研上,这样只会放缓中医前进的脚步,最多也只能达到古人的医疗水平。况且,由于时代的改变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今人与古人的病症已不可同日而语。

  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就提过把中医“五行学说”改为“五脏相关学说”,这是理论创新的体现,能使中医跟现代文明更好的融合。

  由此,发展中医,我们不可盲目尊古尚古。

  3.3 发展中医学技术

  在我们的采访中,大多医师都提到,广东省正在建立中医药强省,中医应该尽快把握着个机会。从根本上发展中医的优势,使祖国医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

  因此,中医发展中的战略意义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趋势下,注重在中医科学原理下,融合现代适用技术,发展中医现代技术,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医的未来发展即将面对世界,这将是中医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已经看到中医的针灸已经普遍得到国外的认可了,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开设了与中医有关的专业了,中医将完全的走向世界,这也是中医将来的发展之路。而广东省正在建立中医药强省,对中医面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

  3.4 全面发展中医人才

  面对当今的局势,中医药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人才决定中医以后的发展前景,而年轻毕业的中医生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中医生的培养,各大中医高等院校可以说成为中医的人才基地,对中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是中医今后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各大医院对近年来毕业的本科中医生的普遍评价是临床应用能力较强,但还是有些不足。不过医生解释说,中医的临床应用能力须要一段较长的实践时间逐渐培养,要有大量的临床、需要名师指导不断温习中医名典经验、仅仅停留在临床诊治上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不断地把在临床中碰到的问题,带回到中医名典中,进行不断验证。不断温习中医名典是最关键的。这也就是中医的特点所在。

  医师说,中医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对此各大医院还是很期待各中医院校能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中医人才,以补充目前市县级医院的中医人才的空缺。

  发展人才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普及人才。

  各市县级中医院对目前大多数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都涌入省城各大医院提出了普遍的看法:很多年轻的中医师只看到省城医院的发展潜力而没看到市县级医院的发展空间。很多中医生不愿到市县级医院的原因有:一是工资待遇往往不如毕业中医生所期待的。二是市级医院的综合水平是不如省级医院。三是毕业生传统的就业观念。

  从根本上说,要改变目前这种人才资源地域性不平衡,全面发展中医,首先要协调各地区的经济差距,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大对市县级中医院的经济行政扶持。

  3.5 “中西”结合

  医师说,祖国医学几千年来传承至今,而西医到中国也不足两百年,因此,我们中医是有地利人和优势的!他还强调说,中医的优势不仅是看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临床应用及治疗更是它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中医地位是不会逐渐减弱的”,医师说,“中医繁衍几千年,在民国政府时期曾经禁止废除中医学,但是中医还是存活了下来,即使在今天西医的并存下,中医的地位还是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中医地位是不会逐渐减弱的。”

  中医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其实形成这种局面是必然的,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西医的日益发展,我们不可否认西医的优势。医师说,中西医结合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尽管现在的我们还不能明确“中西”到底应该怎样结合,但我们心底清楚,要坚固中医的地位,要体现中医的优势,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唯有找出一条“中西”结合的正确路子,中医才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结语

  中国几千年来繁衍下来的是中医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医的发展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中医学的支持,人们的养生观念的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的优秀中医生将承担发展祖国医学的重任,中医药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中医将走向世界,在人类医学上占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中医学的支持,人们的养生观念的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的优秀中医生将承担发展祖国医学的重任,中医药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中医将走向世界,在人类医学上占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其成.中医现代化悖论[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1):4-8.

  [2] 烟建华,.中医药学的特色与优势 [N].中国中医药报,2000-9-27.

  [3] 阚百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四大健康问题[N].光明日报,2000-10-23.

荡打击,不知天理良心何在?

5

主流中医之所以发生橘枳之变以至基本灭亡,乃由于国家有关中医的政策和体制名扬实抑、变本加厉地割断了和民间中医这个源头活水的血肉联系,这显然是一种严重的彻底忘本!由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西医结合局或西管中医局或中医管制局是称职的,导致了民间中医作为主流中医的源头,在自己的本土上生存比在国外还难,真是前所未有。民间中医今天的处境,比余云岫独扛反中医大旗的民国时代更糟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128501252d380eb62946d47.html

《草根医学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