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发布时间:2021-02-27 00:37: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导语]清明祭拜早,纸钱坟前烧;怀念先人恩,哀痛泪淋淋;杯酒地上洒,天堂平安行;愿长眠者安息,身边人健康。以下是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215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二]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篇三]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其英译可为扫墓节了。然而,时令、文化、风俗上三节合一的清明,唐宋以来,就多有游艺,并不特为扫墓和追思之日。

直至明嘉靖年间,此现象还仍有记录。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随着时间流逝,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渐剩添土追思和借墓踏青。而清明雨,也同时嬗变成了愁思与缅怀的心灵寄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被质疑是杜牧伪诗,但这场妇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靠着凄凉、忧伤的雨中白描深入人心。

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绝不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毕竟,天气状况和人的情绪息息相关。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

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之精神振奋,淫雨霏霏则令人忧郁不悦。

除了生理层面,清明雨还在文化和心理层面充满悲意。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雨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物质性的联系,更兼心理上的联系。换言之,人如何看待、想象和感知环境,反向决定着环境对人的影响。

心怀悲戚之人看待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了触感对已植入的这种心理意象的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b3461b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3.html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