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发布时间:2019-03-23 08:29: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网络体系总览

●考点目标定位

1.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热力环流、气旋、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形式及成因、地理意义。

4.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副热带高压脊的时空变化过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5.气候类型、分布及规律,气候类型的分析和判断。

6.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气候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7.生活化地理现象的发现、分析、阐释、评价,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南方的梅雨、北方夏季暴雨、江淮地区的伏旱、20XX年黄淮地区的洪涝、20XX年南方部分省份的干旱等。

第一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

●知识梳理

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组成成分

干洁空气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

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

臭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

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类活动燃烧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森林被砍伐,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大气中臭氧总量的减少:随着冰箱、空调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思考讨论

大气成分的变化能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形成臭氧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各层特点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主要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①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③有利于高空飞行

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80500千米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影响无线电通讯

思考讨论

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提示: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高纬度相反。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2)反射:无选择性。反射量的多少与云层厚度、云量多少有关。

3)散射:有选择性。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最易被散射。

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2.大气的保温效应

①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后,温度增高,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向外辐射。②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被保留在大气中,使大气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长波辐射,其中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补偿了地面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

3.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得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使夜晚地面散热不至于过多,从而使夜晚气温不至于过低,对形成适宜于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考讨论

云量的多少对气温有何影响?

提示:云量对气温的影响分白天和夜间两种情况。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的多(吸收、反射、散射多),故气温偏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

●疑难突破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因此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如上图)。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二是空气平流。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三是锋面因素。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如下图。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典例剖析

【例1 2000年广东,34)下图中图乙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甲)”,回答问题。

1)若TS稳定在8 ℃,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__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以后。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环境意识,灵活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易错分析:该题图文信息丰富,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空间上)、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时间上)、逆温的概念等等。设问平淡,实际上深刻,能体现数学思维方法在地理学科中的运用。如不能正确理解上述问题,则易出错。

解题思路:地面以上12千米(平均高度)范围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故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由于大气上冷下热,引起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在此过程中,近地面空气得到净化。按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如果3000米高空气温为8 ℃,则地面空气温度应为:8 +3×6 =10 ℃,所以第(1)题中,该城市气温要上升到10 ℃以上时,地面空气才能够膨胀上升,逆温现象才会结束;对照图乙,该城市气温大于10 ℃的时间是一天中的8时至次日2时,(夜间)2时以后地面气温低于10 ℃,开始出现逆温现象,一直延续到早晨8时,逆温现象才结束。如果逆温结束2小时后,近地表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按照题意,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早晨8时以后的2小时后,也即10点钟。

答案:(110 8 210

【例2 20XX年全国卷四,79)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320XX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统计图表的数字信息与曲线分布信息的认定能力;具体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和各层特点。

易错分析:对各层温度变化不理解及对各层特点掌握不好,易出现错误。

解题思路:第(1)题,初步认定上述图像信息,特别是0 ℃;认定四条曲线在近地面的温度值;认定①③④三条温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和数值与实际不符;而曲线②符合实际情况,故为B选项。第(2)题,回忆短波通信是通过电离层而完成的基础知识,故选择D。第(3)题,明确飞船运行轨道是在外层大气中;读图认定相关信息,逐一筛选四项文字选项;着眼于②曲线Ⅲ层大气气温变化特点,确定C为正确答案。

答案:(1B 2D 3C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59cbf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f.html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大气热状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