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思考感悟体会交流发言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史崇德思考感悟体会交流发言
近日,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我受益匪浅,要传承弘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革命传统,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接受精神洗礼和党性锻造,好“正、浓、净、干”四字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自觉立政德,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正。三观正是方向问题。什么是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对每个人来说,不存在有和无的问题,只有系统还是零散,自觉还是盲目,清晰还是模糊,坚定还是摇摆,正确还是错误,先进还是落后的区别。
人生观就是人活着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江姐“脸不变色,心不跳”,含笑赴刑场,为创建新中国慷慨就义;甫志高“从狗洞里爬出”,叛变革命,出卖同志,沦为可耻的叛徒。人生选择的结局,往往就是这样严酷,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价值观,就是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赞扬续范亭烈士“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这些也是价值判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责,把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自觉明大德,三味(书香味泥土味硝烟味)要浓。学习,离不开读书。有了书香味,乏味的理论学起来便有了滋味。从来读书长精神,有书卷气的党员,往往会远离庸俗之气、浮躁之气.当然,惯用图书装点门面,不管藏书多经典,也顶多算是理论脱离实际、思维背离行为、思想远离修为的附庸风雅,毫无书香味可言。
“泥土味”源自党员对党的宗旨的自觉践行和对群众的深情厚谊,鞋上不沾泥、身上不沾土的干部肯定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放下架子、甩开膀子、俯下身子接地气,多“脱鞋下田”,多闻“泥土味”,把脚印留在基层、把汗水流在基层、把好评印记在老百姓心里,方能散发出共产党员的芬芳“气味”。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尝风沙五味杂陈,闻泡桐悟百味人生,察民情踏遍兰考大地。
党内生活,同志之间弥漫“硝烟味”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气味。无论真刀真枪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辣味十足的评议,还是常态化的咬耳*,殷殷诤言体现的都是党组织的经常提醒、教育。党性强,党员的三味就浓,才能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
自觉守公德,三事(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要干。想干事,是一种状态,一种激青。有了这种状态,干事创业就有了基础,有了这种激青,推进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有些人对干事总是缺乏激青,根本原因在于不在状态。有的得过且过



不想干事,有的心态失衡不愿干事,有的怕承担风险规避干事,有的对事情挑肥拣瘦,因利择之。因此,想干事,就须有好的状态,有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能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干事,是一个过程。干事前,须搞好调研,抓好谋划,明确干事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干事中,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组织协调,明确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须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办法。干事后,须有评价反馈,听一听百姓的反映,看一看办事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能不能干事,不仅取决于水平能力,还与胆识密切关联。胆识决定气魄。有些事办不成或办不好,问题就在于当断不断,贻误最佳时机。
不出事,是一条底线,一种坚守。不出事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相辅相成。不出事是领导干部的底线、必须坚守。分析一些领导干部出事的原因,不论是因失职渎职而出事,还是因腐*败而出事,都是道德修养缺失,都是对制度底线的触犯。做到不出事,一方面要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另一方面须增强制度意识,自觉地在制度约束下行事,把不出事作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保障,在不出事中实实在在地想事、干事、干成事。
觉严私德,三圈(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要净。工作圈中见担当作为。干部干事创业的岗位在一线,其工作作风、成事本领、为民情怀尽收一线干部职工眼中。要从实际工作推进中,从干部群众口碑中,可以判断一个干部政治上成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33cbd5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f3.html

《学史崇德思考感悟体会交流发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