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六 眼睛:永生的眼睛》 优质课教案 - 1

发布时间:2019-03-21 13:54: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为盲人捐赠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赠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我”思想理解升华的轨迹,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自学水平。能边读边想,抓住要点概括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使用背景资料理解具有一定内涵的语句。但本篇课文所谈到的器官捐赠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为受传统观点的影响,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仍有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

2、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协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实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

2、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了解相关器官捐赠的资料。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器官捐赠的理解与态度。

Ppt课件

教学设想:

1、适当取舍,长课短教,突出重点。

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线索较为复杂。但是再长再复杂的文章都有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主旨。《永生的眼睛》中一家三代博爱、奉献的精神是文章的主旨,而这种精神在父亲的话中得以充分体现。所以,我把父亲的话处理为重点内容,其余部分省略不讲或以读代讲。“有舍才有得”,这样处理避免了课文的每部分平均用力,也更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提升体验,促动朗读。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在本课中,我首先借助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体验,以情带读。

失去母亲,琳达无比痛苦,当父亲同意捐赠母亲角膜时,琳达惊讶、愤怒,这是人之常情,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但不讲解不等于不学习,此处学生体验得越深,就越能引起琳达为什么对角膜捐赠的态度变化之大的探究欲望。所以,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实行角色体验,反过来又用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次,我在课中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借助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设身处地地感受角膜捐赠的意义。

盲人的世界是怎样的?捐赠角膜对盲人有何意义?学生通过闭眼体验盲人的痛苦,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重见光明的幸福,进而深刻理解到角膜捐赠的意义,也充分感受到了父亲博爱、奉献的精神。这时,再指导朗读父亲的话,学生的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3、发散思维,训练语言,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我先让学生体验盲人在黑暗中的痛苦和重见光明的幸福。充分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交流感受,训练语言,“情动而辞发”,这时的语言训练不再是强迫的,单调的。学生定能说出一段段感人的文字。而这段文字再次体现了“你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既体现的人文性又体现了工具性。

为了更好地感悟父亲的博爱,我把句子中“他人”作了拓展,结合收集了解到的器官捐赠知识,让学生把父亲的话说得更具体。此处,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点,即父亲说:如果我们死后能捐赠___________,协助______________,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通过这处语言训练,学生体验到父亲不但把爱给了盲人,还给了许很多多需要他协助的人,从而体会父亲的博爱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f89d93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1.html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六 眼睛:永生的眼睛》 优质课教案 - 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