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隔离技术及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05-14 08:57: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隔离技术及注意事项

郑大一附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范秋萍

第一节 隔离的基本理论

一、感染的发生及传播

感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

二、隔离的概念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

三、隔离的目的

利用各种隔离技术切断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阻止感染链各要素的形成,防止致病性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四、隔离预防分类的进展

传染病隔离→疾病分类隔离→新疾病分类隔离→按病隔离→普遍预防→体内物质隔离→标准预防及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隔离分类的进展

表1         隔离预防分类的发展 

隔离类型 隔离分类       依据       特点

传染病  严格、呼吸道、肠道、 传染病传播途径  将传染病人与健康人群暂

接触                  时分开,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

疾病   严格、呼吸道、肠道  传播途径及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

分类   接触、创伤及皮肤、排 及宿主特点    病原体蔓延,保护易感者

     出物、血液、保护

新疾病  严格、呼吸道、肠道  分泌物、排泄物  改进了各类隔离中屏障护理

分类   结核病、接触、血液/ 体液/组织传染性  减少了不必要的措施隔离。

体液、引流物/分泌物

按病   150多种医院常见的  每种疾病需要单独  同种病原体感染者住一室,单

隔离   感染性疾病      选择        间,戴口罩、穿隔离衣、洗手

普遍   保护性屏障      血液、部分体液   防止非胃肠道、粘膜和非完

隔离              均有传染性     整皮肤暴露经血液传播病

                          原体扩散,减少医护人员感染

体内   全面性屏障      血液、深部体液均  取决于疾病性质、医护人员技

物质              有传染性      术水平、病人体内物质状况、

                          与非完整皮肤、粘膜接触程度

标准   接触、空气、     血液、体液、分泌  防止血源性和非血源性疾病

预防   微粒         物、不完整皮肤粘膜 传播。强调双向保护

五、隔离的类型

(一)传染病隔离:是将传染病传播者在传染病期间,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以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并对其分泌物、排泄物等随时予以消毒。

严密、呼吸道、肠道、接触、血液/体液、虫媒及结核病隔离

(二)普遍预防

普遍预防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在医院内防止非胃肠道、粘膜和非完整性皮肤暴露于经血传播的病原体的扩散。在确定感染或疑似感染者之前,即开始预防。

(三)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和进入医院的人员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主要包括

1、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正确、适时戴、脱手套

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眼镜和面罩

4、适时、正确穿、脱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

5、正确处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6、急救场所需要进行复苏操作时,应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代替目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7、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规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理

8、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四)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针对那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怀疑患有高传播性病原体的病患需要有高于标准防护来阻断其传播

医疗机构应根据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第二节 隔离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既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又要直接或间接的同污染的物品或病人接触,是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洗手是是防止外来病原体定植、疾病的传播和预感染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技术。

(一)目的:

是为了清除或杀灭手部皮肤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病原体的途径。

(二)洗手分两种:

1、卫生洗手:使用肥皂或清洗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2、手消毒: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洗涤剂擦手的过程,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三)卫生洗手:

l、定义:

将手涂满清洗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而有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的泡沫,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的过程。

2、目的:

通过使用肥皂、皂液搓洗和流动水清洗,以清除和降低暂居菌的密度。

3、洗手指征:

(1)进人和离开病房前;

(2)在接触每一病人之前、后;

(3)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4)接触伤口前、后;

(5)实施侵入性操作前、后:

(6)戴或脱手套前、后;

(7)处理污染的物品后;

(8)使用厕所前、后。

4、洗手设施配置:

流动水洗手池、

非触摸式水龙头、

擦手设施、

肥皂或皂液

5、六步洗手法:

(1)步骤:掌心对掌心、掌心对手背、双手互握、洗指腹、拇指、手腕。

(2)充分搓洗10-15s湛意指尖、指缝、拇指、指关节等处,搓洗的范围为双手、手腕直至腕上加cm处(夏天至肘上lOcm)。

㈥手消毒

1、 定义

是指使用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沉积的致病性微生物,主要以暂居菌为主,居菌也可部分被杀死。

2、 目的:

通过手部消毒以达到避免污染清洁物品、无菌物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手部消毒

3、指征:

(1)进人翱离开隔离病房或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伤口或粘膜前、后;

(3)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感染病人之后;

(5)实施侵入性操作之前;

(6)在特殊情况下,无法按要求洗手,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代替洗手。

4、消毒剂:

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手消毒剂:0.5%洗必泰酒精、复方醇类快速手消毒剂、0.5%碘伏等

5、方法:

(1)仔细搓、擦双手及手腕,并待所附着的消毒剂自然干燥。时间约2min。

(2)若手被致病力较强的微生物污染或疑似被污染时,须在卫生洗手基础上,再使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双手。

表2        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标准cfu∥cm2

I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病房         ≤5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     ≤5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供应室无菌区、ICU室等

Ⅲ类    儿科病房、注射室、治疗室、      ≤10

    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Ⅳ类    传染病科和病房 ≤15

二、口罩及护目镜

(-)目的:

1.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

2.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相互感染。

3.口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溅至医护人员眼睛、面部、口腔及鼻腔粘膜。

(二)作用:防止吸入气溶胶

1.大颗粒气溶胶:一由密切接触传播,播散距离在一米以内,仅在密切接触此类感染病人时才需戴口罩。

2、小颗粒气溶胶二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播散距离较远,当进入此类感染病人隔离室时应戴口罩。

(三)口罩种类:

1.一次性: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

2.重复使用:棉纱口罩

(四)使用:

1.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消毒

2.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应戴外科口罩

3.接触经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五)注意事项:

1.应洗净双手后戴上或摘取口罩,口罩佩戴时应罩住口、鼻。

2.口罩暂时不戴时应洗净双手后立即摘去,摘去后应污染面向外折叠后放在胸前小袋内暂时存放,不得挂在颈项上以备反复使用。棉纱口罩使用4h一6h后更换。

3.一次性口罩应每班次一更换,注意压鼻形、防漏气。

4.口罩变潮湿后便丧失效能;应及时更换。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5.必要时戴护目镜。以防止血液、体液等溅至眼睑结膜。

三、工作帽

㈠目的:

戴工作帽可防止头发上的灰尘及微生物落下造成污染。诊疗、护理传染病人时,保护医务人员。

㈡使用:

1、根据材质帽子分为一次性帽子和布质帽子

2、进泰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佩带帽子

(三)注意事项:

1、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2、布质帽子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清洁

3、一次性工作帽应一次性使用

四、手套

注意事项:

1、手套应作为一次性物品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不得随意丢弃。

2、在不同患者之间或在同一患者不同部位、不同诊疗活动之间应更换手套。

3、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治疗之前、后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应戴上手套。

4、戴手套进行诊疗活动中需接触清洁物品或器具时,应脱去手套后方可进行。

5、当诊疗活动中接触传染性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并应及时更换。

6、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脱下,应注意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脱去手套的手,而脱去手套的手也不可触及未脱去手套的手。

7、脱去手套后要洗净双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一手持手套翻转折部分(手套内面),另一手五指对准戴上。将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面(手套外面),同法将另一手套戴好,戴手套时不可强拉。

五、防护服

(-)目的:

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防止交叉感染。

㈡指征:

l、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

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以及大创面换药时

3、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实施隔离时

4、在工作服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危险性的场所,应外罩一次性防水围裙。

(三)注意事项:

1、防护服长短要适合。穿防护服前,准备好工作中所需的物品。

2、穿防护服时,避免接触清洁物,系领带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修帽。防护服内面及衣领为清洁的,穿脱时要注意避免污染。

3、穿防护服后,只限在规定区域内活动,不得进入清洁区。

4、挂防护服时,不使衣袖或衣边污染面盖过清洁面。

5、防护服一般每日更换。如潮湿或被污染、特殊疾病时,应立即更换。建议穿一次性防护服。脱下的隔离衣将其清洁面朝外翻,卷好投入污衣袋中。

六、隔离室

(一)目的

是将感染病人和易感者分开,减少病原体经各种途径传播的机会;同时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

(二)隔离室的种类 。

1、单人隔离室:用于具有高度感染性或毒力较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者的幅离。

2、同室隔离:用于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感染者。

3、床边隔离:用于仅通过接触性传染的感染者。

(三)隔离标志:

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四)注意事项:

1、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做好消毒登记并存档。

3、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在含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枕芯、棉被、棉褥定期曝晒。

5、出院、转科或死亡隔离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的环境和空气、用物和医疗器械等须实施终末消毒,以便于接诊新病人。

(1)病人的终末消毒:

①出院或转科前洗澡,换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需消毒后方可带出。

②死亡病人,用消毒液擦拭尸体,必要时用消毒液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门等孔道,伤口处更换敷料,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送太平间。

(2)病室的终末消毒:

①关闭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被褥,竖起床垫,紫外线照射60~120rain或动态消毒机消毒。

②含有效氯浸泡于500~1000mg/L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门窗等物体表面。

③床单、被套、枕套等装人污衣袋内,并缚于明显标记,送洗衣房(间)。床垫、棉被和枕芯采用日光曝晒6h,紫外线灯照射、床单位消毒器等消毒处理,时间60—120mien。—次性使用的床单等装人双层黄色袋内,扎紧袋口,专人负责,无害化处理。

七、一般诊疗用品

(一)接触束破损皮肤的器具:

1.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预防处理,保持清洁即可。

2.若被樗染时应随时以清洁剂给予清洁。

3.若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在清洁的基础上消毒(含有效氯500一1OOOmg/L消毒液30min)→清洗→晾干备用。

(二)接触未破损粘膜的器具

1.使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

2.耐高温器具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

3.不耐高温器具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干燥,密封保存备用。

(三)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粘膜接触的器具

1、使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

2.耐高温的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

3.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消毒剂浸泡后,清水冲净、擦干,干燥保存备用。

4.可采用洗净消毒装置清洗消毒,清洁干燥密封保存备用。

(四)经血传播痰病病原体污染的器具

1.使用后先用消毒剂浸泡后,常水冲净、擦干。

2.耐高温的管道、开口器、舌钳等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

3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清洁后再次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水冲净、擦干,干燥保存备用。

4.可将其直接放置在洗净消毒机内清洗消毒,密封保存备用。

(五)注意事项:

1、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先充分清洗干净。

2、清洗采用流动水冲洗_+清洁剂去污,管道采用含酶清洗剂浸泡→流动水冲干净_浸泡在相应的消毒剂中浸泡消毒或灭菌。

3、使用的消毒剂应严格检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以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硝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必须保持干燥、密封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再污染。一旦发现再污染应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

5、超过消毒灭菌期的物品,应重新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

6、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立即弃置于医疗废物容器内,每日有专人负责回收,无害化处理。

八、被、服和床垫

(-)被、服:

1、更换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置于污衣袋内,专人收集至洗衣房(间),浸泡于含 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液中30一60rain后按常规清洗。

2、有明显血、尿、粪、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或特异性感染性病人用过的应做明显标记。单独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2000mg/L消毒液中30-60min后按常规清洗。

3、一次性使用的床单等装入双层黄色袋内,扎紧袋口,专人负责收集,焚烧无害化处理。

4、清点者应穿工作服、戴帽子和口罩,清洗者应加戴防水袖套、围裙,以保护自身 免受感染。

(二)被褥、床垫

1、日光曝晒6h,每2h翻动一次,使各面均受到照射。

2、紫外线灯照射、床单位消毒器等消毒处理,时间60一120min。

九、检验标本和报告单

㈠送检的标本应放在有盖的容器内,并防止运送途中漏出。

㈡采样时应防止标本污染试管外面,若外面受到污染应立即消毒或置人防渗透袋内。

㈢盛装标本的试管、容器应有特殊标记,以警示运送人员及化验人员免受感染,并妥善处理所废弃的标本。

㈣报告单应消毒后登记、发放。

㈤废弃标本及容器的处理:

1、体液标本:应倾倒于含有效氯1000—2000mg/L消毒液中滞留60一120min后再倒人厕所或粪池内。

2、固形标本:应弃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由专人负责收集、焚烧,无害化处理。

3、标本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纸制、塑料等材质韵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重复使用不耐高温的置于含有效氯1000—2000mg/L消毒液中浸泡2h.6h→流动水刷洗_→沥干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耐高温容器及用作微生物培养的容器,采用高压灭菌→清洗→沥干备用。

十、拖洗用具

1、擦桌抹布一桌_巾一用一消毒。

2、擦洗床头柜、门窗等物体表面的抹布要分开使用,一用一消毒。

3、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室等抹布分开使用,不得混用。

(三)注意事项:

l、治疗室、换药室与病室拖、洗用具分别使用,不得混用;清洗干净、悬挂晾干备用。

2、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门的拖、洗用具应有明显标记,做到分区、分室使用,使用后分别进行双消毒。

3、地面、台面遇有血液、体液等污染,量少时先用含有效氯1000—2000r蛐g/L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区,30rain后用拖把或抹布擦拭干净,拖把或抹布置人含有效氯500m∥L消毒液浸泡30ra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量大时,先用吸水纸巾、布巾吸附、再消毒一清洁。

十一、锐利器物

㈠要小心处置,不能用手直接传递,以防刺伤,并尽量减少搬运。严禁手持利器物莱回走动。

㈡使用或处理前。不要用手直接安装或取下锐器。

㈢使用后针头不得复帽;必须复帽时须单手操作。

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应置于防刺、防渗漏的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㈤一旦被锐利器物意外刺伤,按职业暴露的处理要求进行。

十二、医疗废物

㈠医疗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维护人的健康和安全

2、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3、对医疗废物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

产生→分类收集→贮存→运送→无害化处理

(二)分类收集:

(三)医疗废物包装容器(物)

l、包装袋:污染敷料等不损伤包装物的废物

2、利器盒:易损伤包装物的利器、污染的血制品、重金属废物、血尿标本等

3、周转箱:运送包装好的医疗废物

4、包装物的要求:黄色;有统一标识;无污染;无破损;符合装量要求

医疗废物转运车上的警示标识

专用运输车应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

比例为l:1 标志图形和文字颜色为黑色,底色为醒目的橘红色

比例为1:1 指的是实际边长为7cm的标志图形

医疗废弃物暂存场所警示标牌

材料:坚固、耐用、抗风化、抗淋蚀

颜色:背景色黄色文字和字母黑色

尺寸:

警示牌等边三角形边长≥400mm

主标识高≥150mm

中文字高≥40mm英文文字高≥40mm

(四)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l、已建立集中处置单位: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

2、未建立集中处置单位:

有焚烧炉的,应及时焚烧后深埋;

无焚烧炉的,于初步毁型、浸泡消毒后深埋。

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人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4、建立登记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或重量j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5:、工作瓜员应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帽子、口罩等。工作结束后,须洗手和手消毒。

6、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⑴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

⑵)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套~棉签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4)安瓿、药瓶等,

第三节 消毒

一、HIV的抵抗力:

(一)对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1、对热意干燥敏感:56。C 30rain可使病毒酶系破坏,但不能灭活血清中的HIV,1 00℃30min即不能检出感染性病毒。

2、对一般消毒剂敏感:50%一75%酒精、3%过氧化氢、5%石炭酸、0.1%家用漂白粉、2%福尔马林、1%次氯酸钠等

3、不耐酸:PH降至6时病毒滴度大幅度下降。

(二)不利于消毒的因素:

1、碱:PH高至9时,’病毒滴度下降甚微。

2、在潮湿、温暖、有机物污染的环境存活时间较长:如在23℃一28。C室温下、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以上。

3、紫外线、γ射线均不敏感:

二、消毒方法

㈠日常生活接触:无需消毒。

㈡随时消毒:当环境和生活用品或医疗器具等被HIV感染者及AIDS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须即时消毒。

㈢根据被消毒物品、污染的情况选择适宜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消毒剂。重复使用器具须行双消毒。

㈣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㈤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器具和医疗用品:弃置于黄色防渗漏容器或感染性垃圾袋内,感染性垃圾须注明,扎紧袋口、缚于警示标识;锐利器物弃置于专用利器盒内;专人负责收集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三、注意事项

㈠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先彻底清洗干净。

㈡凡能拆卸的部分应拆卸后清洗→消毒或灭菌。

㈢采用流动水清洗→清洁剂去污→含酶清洗剂浸泡→蒸馏水冲洗→消毒或灭菌。

㈣根据被消毒对象、污染情况等选择消毒剂种类。注意所配置消毒液的适宜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㈤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包须符合要求:

㈥紫外线照射消毒时:

1)使用范围、灯管数量、温度、湿度、照射时间、照射强度、照射剂量、灯管洁净度等;

2)监测:日常监测、化学监测、照射强度监测、生物学监测

3)个人防护:工作帽、防护镜、El罩、手套;连续测试时间

㈦加强防护、注意安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be3d24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0.html

《(完整版)隔离技术及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