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的林黛玉

发布时间:2017-03-31 18:44: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认识人生大戏,《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世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卫道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战斗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爱情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生动描绘,广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败。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年女性,她们就像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女儿国里。在曹雪芹笔下的这几十个青年女子,一个个不仅美丽、聪明,而且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然而,书中只有一位优秀男性唱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那么热烈的颂歌。但是,《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就是这些作者所极力赞颂的优秀女性,却成了“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作者用她们的悲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当中,我认为曹雪芹塑造得最美好,也是作者极力赞颂的一个人物,就是书中的主角之一林黛玉。她和贾宝玉构成了《红楼梦》中与众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古今未有之人,她们的所作所为在世俗人眼里是格格不入的。就如是“正经主子”的林黛玉,在一般人心中是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在贾府很不得人缘。

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位女子。记得在书中第二十六回中,“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因贾宝玉被贾母叫去,怕有事端,等到宝玉回到怡红院便看看他,晴雯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和碧痕正伴了嘴把气撒到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到:“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知丫头们的性情,她们彼此玩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清是她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没有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到底还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眼泪来。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林黛玉就是这么容易敏感。

林黛玉也是一个特别细心的姑娘,林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非常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离下之感。进贾府时她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着。”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晚饭,黛玉婉言谢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不去恭,异口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凉。”这段话既表达了自己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体现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林黛玉淡泊名利。林黛玉从不主张贾宝玉读圣贤书、考功名,她淡泊名利。宝玉将北静王给他的珠子给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才不要。”可见黛玉淡泊名利,轻视官僚。

林黛玉爱多愁善感。在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言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中的黛玉葬花,可知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总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名利、真实、易伤感,悟性极强等。

林黛玉是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落本来就是自然现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的身上。她深爱这宝玉,但有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她的内心世界是难以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宝玉而生病。

林黛玉通常用诗来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她很有才华的,是个才女。但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而林黛玉就是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的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林黛玉性格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觉,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

其实,我觉得林黛玉有一点缺点,她太清高了,本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污浊的世界上。她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是完美理想化的,她没有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所以,我觉得她和周围总有一层隔阂。正因如此,她才不能用心地体谅别人,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不同,又不太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所以最后难免落得如此悲惨的结果。

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当大家说《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部悲剧时,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真正的悲剧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动人。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也闺成大礼。宝玉的新房和黛玉的病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遍悲,一遍喜;一遍哭泣,一遍欢笑;一边热闹,一遍冷清;在这里我读到了悲处悲,读到喜处更悲,给心里以巨大的震撼。我恨不得自己能去书里跟宝玉说,你要娶得是黛玉不是宝钗。黛玉死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太远了,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这真是个不朽的悲剧啊,我为黛玉和宝玉的悲剧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曹雪芹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其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千古红梦,梦一回。前生,她是世外仙姝;今世,她化作了这个叫作林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她只好格格不入。曹雪芹深爱着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和悲。正是这种刻苦的爱,把林黛玉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总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的性格具有丰富性、深刻性、多侧面性,她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的尖酸与她对宝玉的温柔体贴、对老婆子的关心都是客观存在的。林黛玉对人的尊严的肯定,维护人格尊严的执着是其性格中最闪光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无论中外,都是不把人当人看待的。妇女尤其没有没有社会地位的,不受尊重,封建的眼光把女人看作是“贱人”,是第二等的人,她们连做人的基本权力都被剥夺了,更谈不上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美丽的女性形象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形象了,从来没有那个女性形象想林黛玉那样把女性的地位看的那么高,也从来没有哪个女性形象像林黛玉那样有如此强烈的自尊心,如此执着地维护人的尊严,尤其是执着地尊重女性。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是作者真善美的寄托,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a158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5.html

《浅谈《红楼梦》的林黛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