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

发布时间:2019-05-08 09:4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端午粽》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特有习俗——吃粽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以外婆的端午粽为主线,介绍了端午习俗、粽子的特点以及吃粽子的起源。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传统民俗的喜爱以及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识读“端”、“粽”、“节”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

4.了解端午民俗,激发对中华传统民俗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7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感受民俗与亲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出示赛龙舟、插艾蒿、咸鸭蛋、粽子的图片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图片你联想到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吃粽子是一项重要民俗,吃过粽子的小朋友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粽子的味道?(指名说)

导入新课:是呀,美味的粽子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跟着课文中的小伙伴一起去品尝鲜美的端午粽吧!(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初读思考

1.教师范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与情感。

2.过渡,出示问题:

1)给生字注音。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粽子的外形、材质、气味、味道。

4品读第3自然段,探究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从分粽子给邻居吃看出外婆有何美好品质?

5)品读第4自然段,探究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起源,说说对屈原和端午节的了解。

三、自主(或小组)探究

1.给生字注音。

1)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学生结合课文注音,自主标注(指名说)。

3)出示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

(指名说,明确: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3)出示问题2:“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指名说,明确:盼望、希望;希望我们回家团圆,共度传统佳节。)

4)齐读课文,读出外婆的希望。

3.品读第2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粽子是怎样做成的?(指名说)

3)出示问题2:煮熟的粽子是什么气味?吃到嘴里味道如何?

(指名说,明确:清香;又黏又甜。)

4)齐读课文,读出“我”对粽子的喜爱。

4.品读第3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明确: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3)出示问题2从分粽子给邻居吃看出外婆有何美好品质?

(指名说,明确:善良、大方、乐于分享……)

4)齐读课文,读出“我”对外婆的感激。

5.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做什么?

(指名说,明确: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出示问题2:你还知道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的哪些事情?

(指名说,师补充介绍屈原的事迹及端午节起源。)

四、协作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我”对端午粽的喜爱。

2.说一说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代表性的美食?描述这些美食的外形特点和味道。(指名说,教师相机点评、补充。)

五、总结提高

1.教师总结,结束课文学习。

2.生字词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学生辨识字形特征。

2)出示生字卡,教师点拨识读、组词,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59172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0.html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