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性格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4-12-07 01:05: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隋炀帝杨广性格之我见

【摘要】:

1.建东都、下江南,隋炀帝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开凿运河,隋炀帝有着堪比大禹的丰功伟绩;巡行西域,隋炀帝有着不输汉武的历史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游幸江都、东征西讨,又留下了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骂名。功与过、是与非都在隋炀帝身上同时呈现,就像电池的正负两极。那么隋炀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究竟是英雄还是魔鬼?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功过交织的隋炀帝?

【正文】:

说起杨广,可能大家头脑中浮现的都是他,“暴虐,好色,滥用民力,杀父弑兄”,怎么大肆挥霍、怎么鱼肉百姓、怎么费尽心机地夺取皇位,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过人的头脑与智谋,以及为国家复兴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就如同隋朝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的王朝,隋炀帝是一个伟大与罪恶并存的人。他的政绩即使隐埋在历史的表象之下,也一样不会磨灭。

1.有胆有识。 自打秦汉之后,中国就陷入了长达近600年的军阀割据状态,“你方唱罢我登台”,场面很混乱,这对雄心壮志的隋文帝杨坚来说,绝对是难以容忍的事情。他要统一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南方的陈国就成了杨坚统一之战的拦路石。

公元588年,杨坚正式下达了攻打陈国的总动员令。动员令下达之后,杨坚又命令二儿子晋王杨广为攻打陈国的总指挥。此时他任命杨广而不是成为太子的杨勇,除了是在保护身为太子的杨勇之外,也说明杨广的才学和胆识都在杨勇之上。凭借他年纪轻轻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奠定了一生的基础色彩。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并不失为一个有为青年:聪明,能干,谦虚,有上进心,对父母孝顺,对老婆忠诚。

2.做事利益最大化。有个传说说,杨广修建京杭大运河,只是为了到江南去看琼花,还有什么这个昏君逼得花都谢了这种极具偏见的后期加工。其实仔细想想就会知道,一位有胆有识能分清轻重缓急的君王,怎么可能就为了自己游玩去修建一条运河。杨广原先的封地在江南,所以他可能是想要发展南方的经济。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所以我认为京杭大运河是杨广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并不是什么自私之举。

3.坚持实干,以身作则。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现在人们提到丝绸之路是总想到张骞啊盛唐啊什么的,可你看过历代哪一个皇帝亲身走向西域,还不都是等着别人来朝拜的。在这一点上隋炀帝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名铁腕统治者和实干家的精神,和秦始皇每天批阅几公斤奏折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令人敬佩。

4.任人唯贤。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在历代帝王之中也显得很突出。

5.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创制了新乐府,推动诗歌格律化的成熟,拓展诗歌题材,尤其以边塞诗歌开拓宏阔激昂的新气象,启发盛唐边塞诗的先声.他的诗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南北诗风的融合,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发展.在齐梁至初唐这一段由南北诗风向盛唐气象转变的历史上,杨广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历史上文学素养高的皇帝固然挺多,但在文学发展的同时没忘记发展国家的,却屈指可数。虽然最终隋朝覆灭,但杨广确实为之尽心尽力。当今人们只根据他是隋朝灭亡就一概否定他的其他成就,是不可取的。

隋炀帝是一个有优点、有功业的皇帝,但是既然隋炀帝有这么大的魅力,也建立了那么大的功绩,那就应该流芳百世、万人敬仰,他怎么会亡国呢?而且还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中国古代最差的谥号了。那么在隋炀帝身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有人称隋炀帝杨广将居焉,功未就而被弑,然而这位旷世大帝的功德建立在太多人的痛苦上,以至于百姓忍不到三世的出现,导致二世而亡的局面,对此杨广有很大责任,而其性格不可避免的成为罪魁祸首.

首先,有野史称杨广为夺位而弑兄杀父,连杨勇的几个儿子也都没有放过,从中可以看出其对利益地位的追捧与痴迷,不惜杀害至亲,背负骂名。退一步讲即使并非事实,杨广在人们心中地位也不高,甚至有人会故意造谣歪曲杨广的形象。杨广一直在父亲和母亲独孤皇后面前装得很朴素,以美丽的外观掩饰丑恶的实质。他本来是性喜逸乐的,但杨坚到他住所察看时,却看见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因此得出他“不好声妓”的结论。(白话二十五史精编--陈永汉)而对于不喜欢妾妄一类女人的独孤氏,杨广则是抛弃姬妾所生子女,以没有儿女作为幌子显示其不喜与妇人同居,以讨独孤氏欢心,终于令文帝废长子杨勇。在公卿大臣面前,杨广也是一副倾心结交,仁孝宽厚的样子。但当杨坚病重时,他才露出真面目,对杨坚的宠妃陈夫人不轨,最后东窗事发,杀掉杨坚。 攻于心计,狠毒,伪装,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必有的权术,但杨广对家人也是一副虚伪的嘴脸,让人不禁恐惧于他的残忍。

杨广在即位八个月后,就迁都洛阳,营建东京宫室,建造显仁宫。为了游玩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历时六年,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东南到苏杭,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杨广休息的行宫。自洛阳到江都,共设置了40多座行宫。(客观评价隋炀帝的功过--百度文库)大业二年正月东京竣工,杨广有下令百姓向朝廷提供羽毛,一时间,羽翼和皮毛能用来做装饰的珍禽怪兽击鼓被捕尽杀绝。(白话二十五史精编--陈永汉) 当他从陆路去北方巡游时,还特地征调了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修起一条大道。到了北方,没有行宫,他又命令巧匠宇文恺建造了一座活动宫殿----风行殿。还征调了一百多万人,限期二十天,修筑长城,以保护他的安全。(客观评价隋炀帝的功过--百度文库)这些与秦始皇无异的暴行,在我们看来是弊在当时 功在千秋,然而以杨广的自傲,是难以考虑到它的所作所为在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所以杨广有是一个虚荣且自私的皇帝,逞一时之快,只为自己的美梦成真。

不仅如此,杨广先后在三年中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如此密集的征战极大地耗损了国家的实力,而且每次出征几乎都是动用了全国的力量,史书记载军队有三十万到一百万人不等,但民力却高达一百万之多,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生活一日不如一日。其中,隋炀帝以高句丽国王高元不肯朝见为由发起战争,第三次是因为杨广不甘于败给区区小国,遂于一年后发起第三次战争,若非民间的起义吸引了杨广的注意,恐怕劳民的战争一时无法结束。以隋朝的国力本不会败在安居一隅的小国高句丽手下,只因杨广太急功近利,为面子而草草应对,武断地攻打,凭借人口上的优势及蛮力取得胜利,却也不值得隋朝骄傲。这三年中,杨广征用十万余人运送军粮,因为军令惨急,导致横尸万里的惨状。即使是黄河发大水,南北两岸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三十余郡成为泽国,征粮的标准也丝毫没有放松。

以上一切的行为都在短短八年中发生。隋炀帝在位十五年,四伐高丽,三下江都,一巡北庭,每一次“大动作”都付出百姓的尸骨,良民的钱财。(《隋炀帝之功业》 --刘洪波) 据说三征高丽派出的30多万陆军仅有2700人返回,隋灭亡时死伤人数占全国三分之二,中原关中地区人数不及原来十分之一。大业六年,邹平人王薄发起了隋朝第一次起义,而秦朝在持续了11年才迎来陈胜起义,杨广的暴政与暴秦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到底,杨广就是个肤浅自私的人,他太过狭隘,心中容不下一篇江山社稷。

杨广狭隘,但他身边人并不愚昧,他的妻子萧氏对杨广失德行为很反感,曾创作《述志赋》以明心迹,但杨广对于“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的劝诫充耳不闻,前来劝谏的大臣也都被杀害。杨广有着出众的才能,但他又过于自大,低估了暴政对于黎民百姓的影响

不仅如此,杨广还沿运河修建“离宫”四十余座,坐拥十万美女日日享乐。当年那个看似忠厚、检点的杨广却原来是如此奢靡好色之徒,或许与他父母在世时勤俭的、一夫一妻制的作风对他本性的压抑有关。此时本性毕露。

第四次准备东征期间,杨广遭到突厥始毕可汗突袭,被困雁门郡(山西代县)。粮草将尽,一国之君竟束手无策,只得以口头许诺重赏来鼓舞将士奋死卫城。大臣萧瑀建议向嫁入突厥的义成公主求救,解得雁门之围。然而,杨广回到洛阳,发现又处于安全之境时,第一步就是否认所有对有功将士的承诺;第二步,把萧瑀治罪:“一小撮突厥丑类,窜以雁门城下,有什么能耐?只几天没有逐走,萧瑀竟怕得不成样子,实在可羞!”下令把萧瑀逐出洛阳。只为保全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在众人面前不可一世的形象,杨广做出了这样背信弃义之举,殊不知“保”了“面子”,丢了人心。

607年,杨广北游,到突厥启民可汗的王庭,此时突厥以推进到黄河以北。杨广随驾侍卫、步兵就有50万,战马10万,旌旗辎重连绵500余里。御车大如楼船,在新开辟的御道上,不用车轮,用人肩抬着走。启民可汗用最尊荣的礼节接待了他。杨广大为满意,赏绸缎2000万匹。然而这次大炫耀埋下了两个祸根:一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将来的始毕可汗,冷眼旁观,看出了杨广的愚昧本质,决心反击,于是有了上文提到的雁门郡之围;二是,杨广无意中见到了高句丽王国派到突厥的使臣,杨广吩咐他转告高句丽王高元于611年到涿郡(北京)朝见。但是,611年高元并没有来,杨广感到很丢面子,一怒之下,他开始了中国史上劳民伤财之壮举——东征。杨广以一人的喜怒好恶,轻易地向强敌展示弱点,随意践踏全国人民的性命。一个辉煌的王国就这样在他的手上显露出衰亡之象。

可以见得,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要说谁的名声最差,骂名最多,恐怕非隋炀帝莫属。隋炀帝就是一个以“恶”而出名的皇帝。在市井传说中,他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横征暴敛,好大喜功。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公认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昏君。但是也有人说,隋炀帝是被丑化的皇帝,人们在他身上泼了最多的脏水。君不见,隋炀帝时代大运河沟通南北,维系了后代多少生命的繁衍;洛阳城巍峨天下,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兴衰更迭。

  

  然而无论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有多低,仍然没有掩盖他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事实。按照常理,这样一个有着如此超人能量的皇帝,理应会打造出一个历史上的盛世,他本人也应会成为一代圣君。然而历史有时就不按常理出牌,隋炀帝不但没有成为一代圣君,反而还落下了一个万世唾骂的恶名。他统治的时代非但没有成为一代盛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志向高远的隋炀帝采用常人不能承受的速度拼命向前。用他自己的性格来说,当他按常人的节奏统治人民时,那是那个时代人民的福气,他自己就是英雄。然而当他真正以自己的节奏做事时,那就成为那个时代人民的索命符,他就成了魔鬼。事实上,最后的隋炀帝就像魔鬼一样糊里糊涂地走向了地狱。

  综上所述,杨广是一个有理想、有才情、有精力、有功业的“四有”之人,但是却沦落在自我的道德缺陷里不能自拔,并最终导致人生的功绩被无限缩小,而过失被无限放大。

高理想,高在建立一个“辚轹轩唐,奄吞周汉”的隋,要超过轩辕黄帝、唐尧,西周和两汉,成为“子孙万代,人莫能窥”的大隋。【出自隋书·杨玄感传记】一个皇帝希望自己功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他的年号“大业”中,便可略窥一二。所谓大业,那便是千秋伟业。有大臣说,大业的业字可以拆成“苦”与“末”字,劝他换之,隋炀帝坚决不换。可见,成就大业在他心中占的分量绝对不轻。

可要实现大理想,付出的努力就必然越大,他自己说过,“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 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出自资治通鉴卷一八一】从古要当好皇帝得了解民情,南朝的皇帝就是因为坐在深宫中,才不了解外地,不了解百姓。 而他自己的做法是,下决心了解社会与百姓,所以,从上台开始就不停地巡游,统治十四年中,三下江都,四巡塞北,一次西巡张掖。岑仲勉统计过,其中待在首都大兴城时间不超过一年,在东都洛阳不过四年,除此之外,都在各地巡游。足见其精力之大。

有如此高的理想目标,和充沛的精力,当然要建立一番事业。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这两大工程:一是东都洛阳,二是大运河。

他把洛阳修好,是想连接好东西都,修运河则是要沟通南北。隋是北周与北齐与陈三块组合的,这时,虽然用军事手段捆绑起来了,但三者间隔阂大,为了让三部分成为不可分的有机体,修洛阳,就有了稳定的据点。而大运河的修通,也让南北有了串连的动脉,从此交融就快了,真正不可能分开了。

在隋灭后大运河也是继续发挥功的。,唐时,南方在飞速发展,通过运河,人力物力就不断运送到北方,安史之乱后,东部割据了,不给中央贡赋了,只能靠大运河把东南人力物力送到西北,李唐王朝才硬撑了一百多年。



连唐后期人都不由自主地感恩。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便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若说隋是因此亡国的,可是至今仍依赖它沟通南北。想必,若非过于奢侈腐化,与大禹治水的功劳相比,绝不逊色。

古代帝王功业与才情往往不平衡,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确实,人非完人。中国历史上,有为的君主在才情上就稍差点。就如秦皇汉武。而有才情的却大都昏庸无能,像李煜,像宋徽宗,要说兼具,魏武帝曹操是,隋炀帝也是,他善于赋诗,在这宫体诗大行其道时,他却独独反其道为之。西巡张掖时,路上,写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他的代表作——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写的是大漠烽烟,英雄豪气,质朴凝重,大气磅礴,一扫宫体诗的淫弥之气。慷慨悲歌之感,令人心神一震。当时人评价“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正是他超越了宫体诗,恢复了汉魏古道。因此当时写诗质量最高的就是他。如果说高产,也还是他,他留下的诗有四十四首,这是当时的第一。一个有为的皇帝也成为最伟大的诗人,还不值得称道呢?

但是,同时他输在自己的道德缺陷上。他恃才傲物,太才华横溢了,所以他自负,把自己看作英雄,把别人看作蝼蚁。所有别人只能贯彻他的意志,甚至不能考虑任何个人的权利。普通百姓就惨了,他从来不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他眼中百姓只不过是工蜂而已。

他说过,天下人不能太多,多了就聚起来成了强盗。杀人在他眼中就不是坏事。官员也不要考虑,那么多功业,增加了他的自信,他感觉没有哪个比他聪明。如果官员敢不赞同他,他视作沽名钓誉,十恶不赦。他眼中只有他自己一个英雄了。间题是一个皇帝这样恃才傲物,后果不是真的站起来一个英雄,而是独夫民贼。最后只能让百姓揭竿而起。

隋末土崩瓦解,关键因素是朝廷没有向心力与凝聚力。皇帝不相信官员不允许官员提意见,官员与国家难以休戚与共了。一旦局势不稳,官员就要为自己打算了,李渊是典型的例子。就算没有野心的忠臣,面对这样的强势皇帝,也不敢说话。隋亡就亡在隋炀帝虽有才华,却始终没明白当皇帝的道理。他的最重要任务不是强调自己的作用,是把个人的梦想与官员的理想,百姓的梦想整合,带领所有人实现共同的理想,这才是好皇帝应该干的事。

其实这个不难,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让百姓有家,应该允许官员有政治主张。遗憾的是,隋炀帝没有意识到这个,就觉得皇帝的权力高于一切,自己可以推行这个方案,眼中只有自己,这是缺德。缺少的是人君之德。

唐初有话,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隋炀帝走错了方向,变成了破国亡家的催命符。“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由才。”《隋唐演义》说得有理呀。才能要与德相符。最后总结一下,隋炀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一个词,是暴君。

古代皇帝有多种分法,但是无论怎样,都可以认可一个基本标准,明君、暴君、昏君。明君是有才有德,暴君是有才无德,昏君是无才无德。哪一类贡献最大,一定是明君。唐太宗就是这样的人,明到圣的地步。危害最大的呢?其实是暴君。因为昏君无才,顶多醉生梦死,固然没贡献,想有危害都难。而暴君本领强,足以让民不聊生,固然可以建立功业,但是同时代百姓一定苦不堪言。他是典范。

隋炀帝有才,他的才足可以建立功业、做视群雄,但是他的才也足可以让四海沸腾,民不聊生,因为他没有爱养百姓的情怀。但是就在大暴君隋炀帝之后,很快就崛超了中国历史上号称千秋帝范的圣君唐大宗。最著名的暴君后居然出现了最著名的明君。这之间必然是有联系的。

没有隋炀帝,就难有唐太宗。隋炀帝送了最好的教训给唐太宗。唐太宗与隋炀帝其实太像了。胡如雷说过,“李世民之于杨广如影随形,但不是相似的形影,而是一个头脚倒立的水中倒影。”说明二人真像呀。身份像,都是关陇贵族的核心成员,唐太宗要叫隋炀帝表叔。二是经历像,都是前任皇帝的二儿子。



早年都功高,都野心勃勃,二人都搞阴谋,无所不用其极。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皇帝来路不怎么正。三是理想像,二人都想名垂青史。可是二人如此相同,评价却是截然不同。

最关键的是隋炀帝实在地给唐太宗提供了两个教训,一是人民值得尊重,二是君主要懂得节制。



唐太宗亲眼看到人民的力量,所以他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说,当皇帝要成全百姓的利益,精神境界比隋炀帝肯定高得多。唐太宗所以注重休养生息,隋末农民就能安定下来。君主要节制,节制的是欲望与权力。隋炀帝欲望太强,所以大行征讨,唐太宗自律,说得挺漂亮的,“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君主没什么欲望人就会快乐。

君主到底应该节制什么欲望?其实不仅仅是奢侈,还有建功立业的愿望,至少要控制在百姓承受的范围内。否则好事也会成为坏事。节制权力呢?纳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这个态度与隋炀帝形成鲜明对比。唐太宗会说话,留下来的太多。像一个,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因为这样,他才能谨慎。成为一代圣君。

而隋炀帝没有榜样,所以,只能成为唐太宗的倒影。隋炀帝真想做个好皇帝,最后却成了坏的典型,成了荒淫的反面形象,平心而论,这个“炀”不公正,历史有时没那么公正,在隋炀帝身后,崛起了一个大唐王朝。今天隋唐并称,隋炀帝给大唐奠基了,这是对这个悲剧人物最大的安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3456bbc1c708a1284a44bb.html

《隋炀帝杨广性格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