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06集夏王朝觅踪

发布时间:2019-07-28 18:42: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06 集:夏王朝觅踪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既传承着龙山时代诸邦国都邑创造的早期文明, 又作为上古夏商周三代的开始, 为华夏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它又是一个传说中的王

朝,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成熟的文字尚未产生, 关于它所有的历史即便最权威的传世古文献也

都是后世根据口耳相传记载下来。 怀疑夏王朝的存在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并一度困扰着史学界,直到考古工作的成果不断涌现, 夏王朝的庐山真面目才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


羌族人们的血液当中。

这种特殊舞蹈叫做禹步, 是羌族婚丧嫁娶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仪式, 相传, 禹步是由大禹

走路的姿势演变而来, 传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因过度操劳患上了腿疾, 无法像正常人一样

行走, 为怀念这位伟大的祖先, 羌族人将大禹行走的跛步演变出如今的禹步, 以世代秉承先

祖大禹的治水精神。

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 羌族人还会在大禹祭坛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纪念先祖大禹的

诞辰,传说这一天是大禹的诞辰,届时,人们会在大禹神像前踏着禹步,跳着莎朗,缅怀先

祖大禹的盖世功德, 世代崇祭。 今天的汶川境内依旧保存着大量关于大禹的历史遗迹, 集人

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禹故里,已成为华夏子孙访古探幽的圣地。

汪友伦 汶川县文化馆 原馆长

汪:大禹的精神,他是用大公无私把中华民族凝聚到一起,就是用一个无私的这种(精神)才把各个民族凝聚到来,作为我们的祖宗我们应该,更应该发场,所以说我们要六月六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祭祀他,实际上就是要代代都不要忘记,一定要弘扬大禹的这种精神。

大禹陵 浙江省绍兴市


2


王:文献记载当中呢,成书年代越早的文献,对夏代的记述是很简单的,但是成书比较

晚的一些文献却反而记载的比较详尽, 所以呢就提出是层累的这种历史, 就是说他们认为简单来说,这个记载是不可靠的。

二里头夏都遗址 河南劣偃师市二里头村

由于年代久远, 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又无法得到考证, 考古发现成为打开夏朝迷踪有效的

途径,然而,将近四千年的漫长岁月,随着风雨的侵蚀,王朝的频繁更替,夏朝的遗迹早已

坍塌殆尽, 同样是考古研究最难以寻觅的历史谜题。 赵海涛,是现今二里头考古工作站领队,

2006 年至今,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将近十年。位于河南省偃师市郊的二里头,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以来,吸引了大量考古学者的注意,考古学家徐旭生经过实地考察后断言,眼前

的这处遗址, 在当时确为一大都会, 从而拉开了从考古学上探索夏朝文化的序幕。 经过数代

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一个沉睡数千年的夏王朝之谜,开始慢慢地浮现在世人的眼前。

王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所长

王:二里头遗址规模比较大, 1959 年发现以来,我们研究所马上组队开始发掘,应该

2014 年是五十五周年, 最重要的是它跟文献记载的夏族活动的中心区域是吻合的, 就位

于洛阳的这个盆地,所以呢我们考古学界吧,基本上认定它应该是夏代后期的都城。

二里头夏都遗址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

二里头遗址总面积将近九平方千米,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面

积进一步扩大,成果层出不穷, 2004 年,考古学家在原有的 2 号宫殿基址下面,发掘出了

一座时代更早, 规模更大, 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 这也将中国宫城最早年代提前了

一百多年, 二里头遗址所发现的宫殿基座, 是中国目前被确认的最早宫城建筑, 经测量得出,

夯土基质约合土立方为两万立方米,合计挖土运土夯筑等工序,依据当时所用的木石工具,

总用工不下 8 万,整个宫殿的主体工程建造落成最少需要三至四年时间,非帝王谁又能建

造出如此宏大的宫殿, 考古学家根据遗址出土的文物特征判断, 它应是一处夏代的都城遗址。

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 开辟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论是在西安的汉唐都城宫殿遗址, 还是迄今保留最为完整的北京故宫, 我们都能发现它们与

二里头相似的宫殿建筑机制, 二里头宫殿无疑是它们的祖先, 其基因一脉相承, 正是它们影

响着每一代中国人对建筑的审美与要求。

赵春青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研究员

赵:为什么说它是夏王朝的一个都城, 这个呢是看一个从遗址的本身它的规模, 比如这

个遗址有四平方公里大小, 这个规模很大, 第二个呢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迹现象, 比如说

宫城, 比如说宫殿, 这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呢都说明它绝对不会是一个普通的遗址, 而是一个

都城性的一个遗址。

二里头夏都遗址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

进入冬季, 二里头考古工作者正在将这一年所发掘的文物整理备案,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

说,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夏朝先民生活与文化的基因和密码。

中国社科院二里头考古工作站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

赵海涛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 副队长

赵:这里边是一些陶制的网坠,有这种椭圆形中间有孔的,还有这种长方体,这个网坠

发现的也比较多,当时渔猎占有很大的比重,还有这种可能是一个陶刀,陶镰或者是,可能

像是一个陶镰。

王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所长


3


王:我们可以看到二里头这个时期,夏代后期,农业有显著的发展,这个农作物的种类


4


自二里头文化遗存发现至今, 考古工作者们已发现了五百多座墓葬, 在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通过墓葬大小,规模的对比,以及陪葬品的差异发现,这些墓葬已成为解开夏王朝社会结构及礼制的重要线索。

王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所长


5


禹与涂山氏所生的儿子夏启正是在此出生。

启母石 河南省登封市万岁峰

关于启母石的来历众说纷纭, 传说在大禹治水时, 涂山氏怀上了禹的儿子, 但到了嵩山之下时, 大禹借助上天神力将自己变为黑熊, 涂山氏因此受到惊吓化成了巨石, 大禹赶到后大喊,归我子,此时天地感应,石破东方而启生,显然,这样的早期神话无法令人相信,然

而神话中常常隐藏着一些史实。

汉代启母阙 河南省登封市


6


1999 年,一块带有奇特图案的器盖残片引起了考古工作者注意,在这件具有强烈东夷

文化特色的饕餮纹陶器盖上, 兽面纹的主题文化来自于山东龙山文化晚期, 这是东夷族最高等级权力的象征, 而这种图腾在新砦遗址的发现, 进一步证明了新砦遗址强烈的东夷文化特色。

顾万发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 院长

顾:那么这个小小的器盖呢, 如果看它的历史的背景的话, 可能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

的地方, 因为这个器盖上面的图案, 它是属于新砦遗址二期的晚段, 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

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的那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呢曾经发生过很重要的历史事件, 就是

我们通常说的太康失国, 后羿寒浞代夏, 那么这个器盖也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夷人, 把他们的

这种信仰带到了我们中原,带到了我们郑州。

由此看来, 真实的后羿极有可能带领他的东夷部落统治了夏朝, 但据文献记载, 后羿当

上国王后,同太康一样荒于国政,于是血腥事件再次上演,后羿被大臣寒浞所杀,当寒浞夺

取王位时,另一个人的力量正变得强大起来,此人便是少康。

洛阳博物馆 河南省洛阳市

少康是太康弟弟仲康的孙子, 他在颠沛流离中长大, 少康年长后, 投奔到了实力强大的

虞氏部落,并得到了信任,手握重权的少康,在寒浞渐失民心之时集结了夏部族的余众,起

兵攻灭寒浞, 收复了夏朝王都。 从“后羿代夏”到“少康中兴”, 都发生在这片考古工作者

依然在探寻的土地上。

赵春青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研究员

赵:新砦遗址本身的意义在于终于找到了比二里头早,公元前 1750 年到公元前 1850

年,这个一百多年,一些这个阶段的遗迹和遗物。

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郑州市

1959 年夏代遗址的首次发现, 经过几代人的勘探与挖掘, 考古专家对夏代历史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然而即便如此, 无论是二里头遗址还是新砦遗址, 没有任何

实物能够证明夏朝最初的发源地所在, 更没有任何关于大禹建都的实物证明, 那么,文献记

载中的禹以及禹的都城究竟在哪里?就在离启母石更近的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从 1977

年开始,考古学家方燕明便一直在此进行考古研究工作。

王城岗遗址 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

王城岗遗址是一座略早于新砦文化的故城址, 根据城址的时代进行推测, 它可能与夏朝

最初的发源地有关,这令发掘者非常兴奋,然而发掘出来的城堡面积却只有一万多平方米,

还没有二里头 1 号宫殿大,一座城竟然不如一个宫殿大,这怎么可能是夏朝的都城,况且,

城内遭到后期破坏, 只留下一些奠基坑基址, 并没有见到宫殿建筑之类的遗址, 这使得王城

岗遗址没有被更多的关注,直到 2002 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王城岗遗址才得以再

次被发掘,在原有小城的西北,考古专家惊喜地发现了一处面积达三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城。

从年代上看, 大城的年代晚于小城, 经碳十四测定, 大城的年代正好与夏代始年相符, 于是,

考古专家提出, 此大城应是禹都阳城的所在地, 而原先被忽视的小城, 应该是夏禹之父鲧所

筑的城址。遥远的夏王朝,它的历史面纱正在徐徐地向世人揭开,历史长河仍在奔流,最终

将汇入未来浩瀚的海洋。

赵春青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研究员

赵:我们现在呢不是说已经到了可以把夏代历史完全拨弄清楚, 还不到那个时候, 所以


7


对夏代的文化的复原和揭示,将是几代、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的事情,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最多是在复原夏代历史上,只能是一个开头,而不是它的终结。

考古学的发现使遥远的历史逐渐与我们接近, 我们的寻根之旅不会停息, 因为在那些遥

远的古代, 蕴含着我们现代文明最原始的基因, 一个尘封了数千年的夏王朝, 已不再被认为

是迷雾朦胧的传说,而是以日益清晰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当我们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

我们会发现,中华文化的许多源头可以追溯到夏朝,虽然,无论是二里头还是新砦遗址,或

是王城岗遗址, 我们仍没有找到与大禹直接相关的任何遗迹, 但几千年来大禹从来没有消逝,

他的功绩和精神始终受到中国人的尊崇,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五千多年的历史

长河中, 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与历史事件, 大禹其人和大禹治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座

宝库, 不论是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 还是大禹治水中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文化价值与道德

精神, 都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转星移, 时光流逝,而大禹精神永远不会消失, 古老王朝所蕴含的精神源泉也永远不会枯竭。

本集导演:蒋俊杰

本集撰稿:赵春青

本集编剧:张建安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2cf84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3.html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06集夏王朝觅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