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诗经《击鼓》

发布时间:2016-05-04 21:35: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击鼓

《诗经.邶风》

教学目标:

1.知道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赋比兴手法和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熟读《击鼓》,并能准确说出诗文涵义。

3.能体会并说出《击鼓》中淳朴而美好的情感感受。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5.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美好诗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授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激情导入2

一个封闭的封建礼教控制的漫长时代;一个男耕女织落后的时代可是人们的思想开放,行为单纯,无处不在挥洒绿色生活、绿色人际、绿色情感的清新自然时代;一个没有半点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纠葛缠怨,总是洒脱而纯真的时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击鼓》。

教师学生一起重温《诗经》基本常识,后学生预习(大声朗读诗歌)(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至汉代,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始称“诗经”。五经,指儒家的五,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诗经》的组成部分:风、雅、颂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教师检查预习:朗读正音,读出节奏(10

1学生齐读

2.教师示范

解词释义 ,领会诗意(15

1.学生分5组根据注释,分别讨论,翻译诗句每组请一名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点评: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我要紧紧拉着你的手,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五、教师讲授诗歌内涵。(33

这是国风之《邶风》中的篇章,国是地区,方域之意,是东周时卫国的作品,当时卫国将要讨伐陈国和陈国

1.第一组齐读第一节,理解“独”字的含义?

第一节主要叙述有人在国内服徭役,而自己却要远离家乡随军出征,充满了幽怨,战阵的打响,主人公是跟随队伍里的一个小兵而已,跟着将领孙子仲,踏上茫茫的征途,这场战争讲所有无辜的百姓卷入到生死旋窝中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无论如何地依依不舍都将离去,同是参战人员,但主人公却非常羡慕那些为国王挖城墙的人,虽然他们的确辛苦,但是却能每天回家。而远离家乡的那一批战士,只能去抛头颅,洒热血。从一开始,就对这次战争充满了不满,但一个小小的士兵又能怎么样呢?开篇就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气势充斥着,让我们看到那时人们生活有多么不安定。对战争的厌恶。

教师小结:战前---无奈

2.第二组学生齐读第二节,重点理解“忧”字。

第二节,从将领到士兵,需要背井离乡,告别家人,将自己放逐到千里之外。交待出征带目的,抒发有家不能归的忧愁。跟随将军孙子仲,将要联合陈与宋,不让我们回家乡想起亲人心上痛。

教师小结:战中-----忧伤

3.指名读第三节,理解“丧马”?

第三节,不知居住在和何方不知战马丧何处?哪里去觅征人骨,山林之下树深处,这让我想起一首王翰的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到了战场,生命如浮萍了,说不好就落得个马革裹尸,生死难测的下场,能有多少幸运之人安然无恙回归呢。军旅生活苦不堪言那,居无定所,思乡之情更上一层楼,连老马都跟着主人公一起思念起家乡,却又感叹无济于事苦闷。用三个问句,表达出了征人内心的担忧。

教师小结:战后-----悲伤

4.全班齐读第四节,理解爱情名句。

第四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离死别各一方,当初誓言在心里,曾望紧握你的手,与你到老情不移。这成为千古名句,“上穷碧落下黄泉”对爱情的歌颂与坚贞,对那种天长地久的爱情的期盼,与“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决”都表达了相同的含义,对爱是一种忠贞不渝,无怨无悔的坚持,海枯石烂情缘在,天崩地裂爱意存,多么伟大的爱情!这是丈夫对妻子允诺,因为战争,让爱情成为了奢侈品,但也正是如此,爱情变得弥足珍贵,那时人们对于一段感情是真心地经营,放在今天,爱情只是一种生活的附属品而已。但也多少男少女依然幻想这种惊天泣鬼神的爱情,从这里可以看出征人是一位重情重义,热血方刚的男子,对家里的妻子死心塌地,希望和妻子能够白头偕老,永结连理。写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无比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作者真挚情感与美好理想。

这节反映出那个时候人们思想单纯,我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度,人与人之间利益交往少,多半是大家共同在田琪,拔锄农作,没有今天人们的利益观念强,这也算是诗经这部经典,能让现代人刮目相看的原因吧。诗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爱的国度。真爱,便是噬心之爱。现代人一边追求这种爱,一边又亲手摧毁这种爱,思想复杂,个人主义观念强,最终,对于真爱。我们只能可遇不可求。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现代人的爱情观,比如700个日日夜夜唤醒瘫痪在床的丈夫的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罗映珍,对丈夫不离不弃,让我们对真爱的希冀看到了曙光,其实这只是我们愿不愿意为爱人付出而已。爱情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带私心的给予。可笑的是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坚定之心。

教师小结回忆---痛苦

5.教师读最后一节,体会“兮”字的情感?

最后一节 可叹相隔太遥远,我们难以再相见,可叹离别太长久,誓约难守苦无边。这句也是被后人反复咏叹的,丈夫感叹路途遥远,难以相见。古代打仗,交通不便,往返一次,历时很久,对于一次相见,实属不易呀,所以古人很重视远行,一不小心就是一去不复返,丈夫在外打仗,与妻子相离甚远,思念妻子的心情惆怅又无奈啊。这四句在末尾反复用“兮”咏叹,浓烈的思妻之情,感人肺腑,多想能早日结束战争,让戍人回家团圆,可惜空间的阻碍,战乱不息,深深思念之情,化作满腹 悲苦。

教师小结回忆----难忘 现实---绝望

内容是一首反战诗,以一个被迫参战的士兵用泪常出的爱情誓约,来起到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作用

从思想通过对士兵军旅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久翼南归的痛苦和怨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坚贞不渝爱情。

明线:战前----战中----战后----回忆----现实(叙事)

暗线:无奈----忧伤---悲伤----难忘----绝望(抒情)

六、全班齐读诗歌,再次领悟诗意,体会情感。5

感悟(15

1.3-4名学生谈谈学习完该诗歌后有何收获?

预设1

预设2

2.教师小结:

内容是一首反战诗,以一个被迫参战的士兵用泪常出的爱情誓约,来起到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作用

从思想通过对士兵军旅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久翼南归的痛苦和怨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坚贞不渝爱情。

、提问释疑(有不懂的请提出,没有就预习新课)5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0b1e89767f5acfa1c7cde1.html

《3.诗经《击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