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

发布时间:2020-05-16 04:5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一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D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B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C )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8、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0、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 B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1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B )

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1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 A )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13、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D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5、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C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多选题。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注:选ABC或选ABCD都不对,请选其他方式的 )

A、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

D、学习的定势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 注:选AB或单选C都不对,请选其他方式的)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正迁移

3、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 ( CD )

A、反向迁移

B、顺应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4、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有( AB )

A、学习材料的内容

B、学习材料的形式

C、学习材料本身

D、学习材料的难易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ABCD )

A.获得

B.消退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有:( ABD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成功律

D、效果律

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是( ABCD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ABD )

A、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

B、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C、认知方式差异性大

D、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9、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有:( ABCD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0、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 AB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具体概括

D、抽象概括

三、是非题。

1、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 对 )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对 )

3、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对 )

4、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记忆能力。( 错 )

5、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推孟于1905年编制而成的。( 错 )

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错 )

7、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对 )

8、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 )

9、加涅的学习分类是按照学习的性质分的。 ( 错 )

10、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 对 )

1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对 )

12、操作整合的含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 错 )

13、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 对 )

14、态度与品德二者的区别是:涉及的范围相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 错 )

1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 对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二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8题,每题2.5分,可得95分)

一、单选题。

1、气质类型( D )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 B )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 B )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7、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D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D )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9、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11、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B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12、( C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1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4、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D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二、多选题。

1、元认知的结构包括( BCD )

A、对教师的认知

B、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C、对任务的认识

D、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2、学习动机的激发方法有( ABCD )

A、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B、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C、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D、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ABCD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4、学习动机的结构是由( BC )

A、学习时间

B、学习需要

C、诱因

D、诱惑

5、有结构的问题的基本特征:( AB )

A、问题的明确性

B、解法的确定性

C、问题的条件性

D、答案的常规性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BC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内容

7、态度的结构为( ABC )

A、认知结构

B、情感结构

C、行为结构

D、意志结构

8、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ABC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同化阶段

9、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BCD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0、学生学习特点有( ABC )

A、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C、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D、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三、是非题。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 对 )

2、刺激泛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错 )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强化的程式;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对 )

4、先行组织者,是指后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 错 )

5、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他也重视认知结构,但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对学校情境中的学生学习进行研究。 ( 对 )

6、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对 )

7、程序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 错 )

8、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 对 )

9、水平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错 )

10、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 对 )

11、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建立问题图像;搜寻解法;解法的执行与评价。( )

1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 对 )

13、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对 )

14、辐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 对 )

15、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 错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三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39题,每题2.5分,可得97.5分)

一、单选题。

1、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B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2、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3、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 )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4、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B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5、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B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C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9、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 )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11、智商(IQ)等于( A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2、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 )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C.桑代克

1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C.习惯成自然

1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5、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C )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二、多选题

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选ABCD或BCD都不对,请选其他的 )。

A、生物因素

B、社会环境因素

C、遗传因素

D、个体心理因素

2、根据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 ABC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3、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根据纪律形成的原因,认为课堂纪律可以分为 ( ABCD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群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4、群体通常具有的特征有( BCD )

A.群体要有共同的活动

B.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C.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承担的任务而相互效、协同活动

D.各群体成员都受到共同的社会规范的制约

5、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是指( ABC )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C、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D、学习习惯的相似性

6、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同须同时的条件( ABD )

A、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B、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C、学生理解学习材料

D、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7、对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 )

A、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

B、学习者的变化是习得的

C、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D、变化是相对短暂的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是( ABC )

A、家庭教养模式

B、学校教育

C、同辈群体

D、学生的自我意识

9、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 ABCD )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C、进行专门训练;

D、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10、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是( ABC )

A、全身松弛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替代性训练

三、是非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 ( 错 )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 对 )

3、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且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对 )

4、行为塑造: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 。( 对 )

5、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对 )

6、附属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错 )

7、认知内驱力: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需要。( 对 )

8、谈话法就是师生以问答的形式,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错 )

9、一般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对 )

10、 学生将学习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比归之于努力更可能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错 )

11、学生在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一任务的主观估计或能力判断,由这种估计或判断所引起的情绪感受就是自我效能感。( 对 )

12、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 )

13、变式是通过变更事物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对 )

14、直观是主体通过直接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对 )

15、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加减2个组块。( 对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第四套

(注:共40题,提供正确答案40题,每题2.5分,可得100分)

一、单选题。

1、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 D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2、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B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C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4、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D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5、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C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

6、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归属学习

8、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9、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B )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10、“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C )

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11、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2、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 B )

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鉴定

1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4、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D )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二、多选题。

1、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CD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BC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垂直学习

3、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B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4、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是( ABC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外化

5、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 ABC )

A.学习时间的管理。

B.学习环境的设置

C.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D.合理利用最佳时间。

6、学习策略可分为( ABC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为( ACD )

A.个性

B.教育

C.智力

D.环境

8、 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有( ABC )

A.问题的特征

B.已有的知识经验。

C.定势与功能固着。

D.学生的心理。

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ABC )

A、认知失调

B、态度定势

C、道德认识水平

D、不论功能论学派还是冲突论学派,都承认教育的社会价值。

1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是( ABC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风气

C、同伴群体

D、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是非题。

1、无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错 )

2、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对 )

3、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自律到他律的发展过程。( 错 )

4、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对 )

5、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对 )

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对 )

7、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错 )

8、 操作的定向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错 )

9、 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对 )

10、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性内获得意义的学习。( 对 )

1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对 )

12、反思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错 )

13、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对 )

14、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对 )

15、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对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e81200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4.html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专升本)共4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