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明清政治制度总结

发布时间:2017-10-21 11:3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了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军事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

在各路设转运使,中央掌控大部分地方赋税。

评价:过度集权、积贫积弱

①改变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

③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

④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⑤地方上财政困难。

(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内容: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此外单列“腹里”“宣政院辖区”两个行政区划。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以中朝对抗外朝

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②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

①内容: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②评价:

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省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为历朝所沿袭。

(4)北宋: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来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机构

长官

职权

二府

中书门下

(政事堂)

正相:“同平章事”,副相:“参知政事”

掌行政

枢密院

枢密使

掌军事

三司

三司使

掌财政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增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3.选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察举制,举荐孝廉做官。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实行科举制

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

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汉以前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举荐

考试

(4)变化趋势

①选拔标准由以家世、门第发展到才学为主,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②选拔方式由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标准

血缘

德才

门第

才学

方式

世袭

举荐

评级

考试

局限

下层人士没有参政机会

以官取士权操于上

成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二、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刑狱监察、军政,三司隶属中央。

(2)清朝:改土归流

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撤除地方的土司土官,改由中央政府任免流官。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明朝

宰相制度的废除

A、原因:丞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措施:1380年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C、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也导致繁杂政务集于一身。

内阁的出现

A、过程:

时期

地位/职权

特点

演变进程

太祖

仅备顾问

仅为侍从顾问,很少参决政事

奠定基础

成祖

参与机务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确立

宣宗

获得票拟权

品秩超过六部长官,权势日重,首辅权压群臣

发展

神宗

大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全盛

B、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

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措施:

A、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B、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背景:为办理西北军务

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特点: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好)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断加强。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具有相对独立性。两汉时期,汉武帝削弱丞相的权力。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统治者为加强皇权,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分割宰相的职权,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发展的特点

一是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加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二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3选官、用官制度变化的特点

中央不断加强对选官与用官的控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dbe9b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f.html

《汉元明清政治制度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