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宴

发布时间:2015-07-05 14:42: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周代八珍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完整的宴会菜单,记载于《周礼·天宫》“珍用八物”。中国烹饪向有八珍之说,至清代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有山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禽八珍之分,有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之别,无非是罗列了、会集了天下珍稀之物罢了。其中多数或者难觅,或者其味也平,如豹胎、狮乳、猩唇、犀鼻、驼峰、熊掌,就是如鱼翅、燕窝、海参等也还是要靠上好之汤来赋味的。除去猴头菇、香菇、竹荪等菌中尤物之外,大多数的营养价值是超不过鸡、鸭、鱼、猪、牛、羊的。这种种八珍不过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家天下、有万物,在食制之上的表现而已。 东周洛阳宫廷的八珍为:炮豚、炮牂、淳熬、淳毋、肝膋、熬、渍、捣珍,其中炮豚是将小猪先烤、后炸再隔水炖,炮牂是用同法但以羔羊代豚。淳熬是蒸稻米饭再沃以肉酱,淳毋同法但用黄米饭。肝膋是将狗肝切丝裹油网炸之。熬是以牛肉块熬煮而成。渍是用小牛里脊肉薄切成片以酒、醯腌后生食之。捣珍是把牛、羊、犬、鹿、猪肉等以石臼捣去筋膜后,成团煮食之。这周代八珍基本代表了当年的烹调技艺水平,其做法也被延续至今。

2、“烧尾宴”是唐代的一种习俗。士子登科、荣进及迁除,好友同僚一起慰贺,盛宴置酒馔、音乐,谓之“烧尾。”据《辨物小志》记:“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名曰烧尾。”可见“烧尾宴”一种是在官场同僚间举行的,一种是由大臣敬奉皇上的。“烧尾”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新羊入群,群羊欺生,屡犯新羊,而只有将新羊尾巴烧掉,新羊才能安生,融入群羊之中。二说老虎变人,尾巴犹存,只有将其尾巴烧掉,老虎才能真正变为人。此外,还有鲤鱼跃龙门,非天火(雷电)将其尾烧掉而不能过的传说。可见“烧尾”乃是由民间传说得名,并逐渐演化成一种协调官场人际关系的“烧尾宴”。古典筵席在唐代进入鼎盛时期,最具标志性的便是风靡当时的烧尾宴。缘何“烧尾”有很多说法。一说新羊入群,群羊欺生,惟将新羊之尾烧断,才得以安生。二说老虎变人,其尾犹在,烧掉其尾,方可完成蜕变。此外,还有鲤鱼跃龙门,非天火(闪电)烧掉其尾而不得过的传说。凡此种种,难有定论。但烧尾宴在唐代已形成制度,则是不争之事实。“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取名烧尾。”(《辩物小志》)后来又演化为一种协调官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以取其鱼跃龙门,官运亨通之意。唐代的“烧尾宴”举办过多次。韦巨源是在唐中宗景龙二年(7O8)“官拜尚书左仆射”时为敬奉中宗而举办的。但这次“烧尾宴”的食单已不全,只留下了五十八种菜点的名称及少量后人的注文。

[据《韦巨源.食谱》(部份)]

饭食点心:巨胜奴(蜜制散子),婆罗门轻高面(蒸面),贵妃红(红酥皮),汉宫棋(煮印花圆面片),长生粥(食疗食品),甜雪(蜜饯面),单笼金乳酥(蒸制酥点),曼陀样夹饼(炉烤饼)等。

菜肴羹汤: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是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由此可见古今吃喝之风,屡禁而难止,虽如此,却为后世创一代名宴。

简略地分析一下这份食单,可以看出,“烧尾宴”的品种有饭、粥、点心、脯、 、酱、菜肴、羹汤等等。这些饭点菜肴采用米、面粉、牛奶、酥油、蜂蜜、蔬菜、鱼、虾、蟹、鸡、鸭、鹅、牛、羊、鹿、熊、兔、鹤等原料制作,取名华丽,制法不同,风味多样。如面点有“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巨胜奴”(酥蜜寒具)、“贵妃红”(加味红酥)、“婆罗门轻高面”(笼蒸)、“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异)、“见风消”(油浴饼)、“水晶龙凤糕”、“汉宫棋”、“天花 ”、“素蒸音声部”、“生进鸭花汤饼”等等,菜肴则有“白龙 ”(治鳜肉)、“乳酿鱼”、“葱醋鸡”(入笼)、“吴兴连带 ”、“八仙盘”(剔鹅作八副)、“仙人脔”(乳沦鸡)、“箸头春”(炙活鹑子)、“五生盘”、“遍地锦装鳖”(羊脂、鸭卵脂副)、“汤浴绣丸”(肉糜治,隐卵花)等等。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饮食文化的发达。

3、文会宴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盛文会宴形式自由活泼,内容丰富多彩,追求雅致的环境和情趣。一般多选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席间珍肴美酒,赋诗唱和,莺歌燕舞。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都是在文会宴上创作出来的。《开元天宝遗事》载有:唐玄宗时,苏迂与李乂对掌文浩,八月十五日夜在梦中直宿,一些学士借机相聚一起,“备文酒之宴”。当时长天无云,月色如画,苏迂说:“清光可爱,何用灯烛?”命人把灯烛撤去。唐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府尹李待价以人和岁稔,在洛滨举行修禊之宴。白居易、箫籍、李仍叔、刘禹锡、郑居中、裴恽、李道枢、崔晋、张可续、卢言、苗忆、裴俦、裴洽、杨鲁士和裴度等十五人参加了宴会。宴会设在船上,众人一边观赏洛水两岸的秀丽景色,一边聚宴畅饮,吟诗赏乐。宴席上“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尽得于今日矣”(自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诗序)。这是一次风雅高韵的文会,与会者均是当时的文人名士,席间少不了吟诗作赋。刘禹锡作诗曰:“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盛筵陪玉弦,通籍尽金闺。”白居易也作诗曰:“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描述了宴席上饮宴吟诗的盛况。著名的《兰亭集序》也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文会上写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记述了他任滁州太守时约朋友在琅琊山亭饮宴的欢乐情景。与其他的宴会相比,文会宴把饮宴与吟诗作赋结合起来,以文会友,重在文会而席间之食品菜点则次之,其饮宴只是手段,起调节气氛的作用,正如六一居士欧阳修设在山亭上的筵席,不过是一些“山肴野味”而已。但是,由于他们一面观赏那“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美景,一面觥筹交错,谈笑赋诗,其情景令人陶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对文会宴最好的写照。

4、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这一看来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烧尾宴。历史记载:公元709年,韦巨源升任尚书左仆射,依例向唐中宗进宴。这次宴会共上了58道菜:有冷盘,如吴兴连带鲊(生鱼片凉菜);有热炒,如逡巡酱(鱼片、羊肉快炒);有烧烤,如金铃炙、光明虾炙;此外,汤羹、甜品、面点也一应俱全。其中有些菜品的名称颇为引人遐思。如贵妃红,是精制的加味红酥点心;甜雪,即用蜜糖煎太例面;白龙,即鳜鱼丝;雪婴儿,是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御黄王母饭是肉、鸡蛋等做的盖浇饭。

5、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 1991 8月,伊克昭盟在筹备那达慕大会成吉思汗陵分会时,有关人员查阅了《蒙古食谱》、《蒙古风俗录》等大量资料,并进行了试验,恢复了烤全牛诈马宴,按照古籍记载的元代蒙古族宫廷诈马宴的礼仪,在成吉思汗行宫举行,作为那达慕大会的观赏项目,令游人大饱眼福。这种大宴展出蒙古王公重武备、重衣饰、重宴飨的习俗,较之宋皇寿筵气派更大,欢宴三日,不醉不休。赴宴者穿的只孙服每年都由工匠专制,皇帝颁赐,一日一换,颜色一致。菜品主要是羊,用酒很多。在这种大宴上,皇帝还常给大臣赏赐,得到者莫大光荣。有时在筵宴上也商议军国大事。 此活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它是古典筵席的一个特例。

6、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由数千名年龄较大的老人参加的宴会,它是清代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宫廷御宴。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嘉庆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赋诗三千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丽人献茗:君山银针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软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饯四品:蜜饯桔子 蜜饯海棠 蜜饯香蕉 蜜饯李子

饽饽四品:花盏龙眼 艾窝窝 果酱金糕 双色马蹄糕

酱菜四品:宫廷小萝葡 蜜汁辣黄瓜 桂花大头菜 酱桃仁

前菜七品:二龙戏珠 陈皮兔肉 怪味鸡条 天香鲍鱼 三丝瓜卷 虾籽冬笋 椒油茭白

膳汤一品:罐焖鱼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虾 龙凤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黄瓜酱

饽饽二品:千层蒸糕 什锦花篮

御菜五品:龙舟镢鱼 滑溜贝球 酱焖鹌鹑 蚝油牛柳 川汁鸭掌

饽饽二品:凤尾烧麦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鸡脯 香麻鹿肉饼

饽饽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饺

烧烤二品:御膳烤鸡 烤鱼扇

野味火锅:随上围碟十二品

一品 :鹿肉片 飞龙脯 狍子脊 山鸡片 野猪肉 野鸭脯 鱿鱼卷 鲜鱼肉 刺龙牙 大叶芹 刺五加 鲜豆苗

膳粥一品:荷叶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7、中华第一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满汉全席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在华人甚至亚洲人的印象中,它代表顶级豪华筵宴。满汉全席的演变和清宫御膳的互动关系,是清代贵族阶层饮食风尚不断演化的结果,是满族饮食文化从与汉饮食文化对立分列,到最终融汇于汉族和中华民族食文化的产物,是不同民族文化冲撞、融合的历史体现。满族和汉族及中原这两个反差较大的饮食文化、相差较大的文明经历了比较和碰撞,并最终显示出汉族和中原的烹调风格、饮食文明的独特魅力优势。肴馔作为直接和主要作用于味觉器官的物质文化是更容易被人接受的。饮食文化的融合直接促进了民族文明的融合。

8、孔府宴,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孔府宴分三六九等,单就较高级的两等来说,其数量之多、佳肴之丰美,是颇为惊人的。

9、红楼宴,扬州著名的宴席名,根据曹雪芹的《红楼梦》开发。曹雪芹时代的扬州是江南最大的消费城市商贾云集,饮食鼎盛。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起,历经曹家三代四人,任苏州江宁织造。曹家最鼎盛为曹寅时期,在他兼任巡视两淮盐务监察御史的任内,康熙几次南巡,曹寅四次接驾,深得康熙宠信。曹寅从织造而擅文,结客江乡,延揽东南,极一时之盛。曹家居南京、扬州60多年,饮食多为淮扬风味。曹寅编纂著述颇丰,有淮扬饮食诗文问世。寅母为康熙乳娘,寅幼年为康熙侍读,过从甚密。寅在扬州多次督办御宴,熟谙要旨。雪芹幼年随乃祖在任上,饮食之道,耳濡目染皆为淮扬佳味,而《红楼梦》创作以“声色饮馔之幻”来演示人生哲理,对淮扬烹饪文化素材驾轻就熟,信手拈来皆成雅丽,令人叹为观止。当代红学俊彦冯其庸李希凡先生推论红楼菜当属淮扬风味。扬州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家庭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红楼宴的开发责无旁贷地落在扬州烹饪文化界的肩上。丁章华先生运筹与推动红楼宴研制,时历二十春秋,组织精干,梳理史料,考察论证,方家研讨,磨砺提精,终成大器。红楼宴的设计立足于红楼文化整体的一部分进行再创造,以发扬光大《红楼梦》所代表的文化传统审美意识、文化蕴含,对餐厅、音乐、餐具、服饰、菜点、茶饮等项进行综合设计,使人恍如置身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中。红楼菜以其美味、丰盛、精致见长,给人以高层次饮食文化艺术的享受,名扬海内外。

一品大观:有凤来仪 花塘情趣 蝴蝶恋花

四干果:栗子 青果 白瓜子 生仁

四调味:酸菜 荠酱 萝卜炸儿 茄鲞

贾府冷菜:红袍大虾 翡翠羽衣 胭脂鹅脯 酒糟鸭信 佛手罗皮 美味鸭蛋 素脆素鱼 龙穿凤翅

宁荣大菜:龙袍鱼翅 白雪红梅 老蚌怀珠 生烤鹿肉 笼蒸螃蟹 西瓜盅酒醉鸡 花篮鳜鱼卷 姥姥鸽蛋 双色刀鱼 扇面蒿秆 凤衣串珠

怡红细点:松仁鹅油卷 螃蟹小饺 如意锁片 太君酥 海棠酥 寿桃

水果:时果拼盘 白雪红梅龙袍鱼翅老蚌怀珠 花蓝鳜鱼卷

西瓜盅酒醉鸡 凤衣串珠

11、洛阳水席。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 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12、两淮长鱼宴

《诗经》捕鳝的生动描述,表明早在二千多年前民间已喜食鳝鱼。鳝鱼,古代也称为鳣鳝,“为黄地黑文长鱼也,状如蛇又称蛇鳣”。在汉代鳣是主贵的,“……蛇鳣,卿大夫之服象也”。称讲学之堂为“鳣堂”,故后来朱熹有“鳣堂偶休闲,鸡黍聊从容”之句。《尚书》称鳝味为“食之美”。唐宋时元稹、陆游有食鳝诗词,《梦梁录》《武林旧事》亦有“炒鳝”“石首鳝丝”“银鱼炒鳝”等鳝馔,多为市肆零星具供。以鳝鱼为席在《旧五代史》中已有记载,扬州以鳝鱼席作为敬上物,“……臣去岁在彼……”这位周世宗的钦差因偏食颇有微词,而未尽详备。清代徐珂的《清稗类钞》对两淮长鱼席有详实记叙:“同、光间,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胜于扬州之厨人,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为之,多者可致几十品。盘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号称有一百有八品者,则有纯以牛羊豕鸡鸭所为者含计之也。”其时,淮厨治鳝多有绝妙之处,口碑广为流传。

两淮长鱼宴菜单

冷菜:炝虎尾 炸酥鱼 炝班肠 姜丝鳝鱼 卤荔枝鳝鱼 炝麻线鳝鱼

炒菜:软兜鳝鱼 生炒蝴蝶片 熘鳝鱼圆 银丝鳝鱼

大菜:红酥鳝鱼 煨脐门 乌龙凤翅 荷包鳝鱼 抽梁换柱 粉蒸鳝鱼 叉烤鳝鱼方 锅贴鳝背 干炸鳝鱼卷

爆鳝卷 酥炸脆鳝 清汤绣球鳝鱼

13、全鸭宴,顾名思义,每道菜都以鸭为原材料,全鸭宴是“全都有鸭”而非“全部是鸭”,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一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

14、特指湖北,湖北古代称为荆楚。(包括荆门、荆州、宜昌等地区)

15、四川农村民间喜庆宴席,又称三蒸九扣席。始于清代中叶,最初是秋后农民为庆丰收宴请乡邻亲友举办的。以后发展为婚娶、祝寿、迎春以及办丧事时聚宴应用的筵席。因其源于田野乡村而得名。 田席一般多用猪、鸡、鸭、鱼和自产的蔬菜瓜果为原料,烹制成丰盛而朴素实惠的菜肴。上席的菜肴以蒸扣为主,习惯称为三蒸九扣八大碗九斗碗。 四川田席的许多菜,后来被一些城市餐馆吸收消化,成为大众川菜,如:清蒸杂烩、攒丝杂烩、鮓肉、扣肉、扣鸡、甜烧白、咸烧白、夹沙肉、酥肉、清蒸肘子等。

16“三叠水”是纳西人的最高礼仪,就是按所上菜的口味分三次上席,第一叠是以甜点类为主的,如米糕、蜜饯、果脯、时鲜的果类食品;第二叠,是凉菜类,其中包括丽江特产,吹肝、凉粉,还有火腿、豆腐干等;第三叠才是熟食类,主要以蒸菜为主,又根据季节出产的物产不同有所不同。这三叠水中包括了山珍海味,纳西族地方风味和特产小吃,可以说是纳西人的满汉全席。“三叠水”是历代木氏土司接待贵宾的一种传统佳肴,当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丽江时,土司曾用“三叠水”招待他。“三叠水”是木氏先祖一代传一代,从历史沿习至今。这里包融了纳西族传统的待客之道和美德,是极具代表纳西族热情待客一叠胜过一叠,热热闹闹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不是桌面上的菜肴有多美及品种的多少而论,是根据纳西族传统的节日和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气候、自然条件。如:春季有哪些菜,夏天该用什么菜,秋天适应吃什么?红事用什么菜,白事又怎样,满月客用什么接待客人,弹经班(古乐队)的接待用什么菜肴都是很讲究的,更是有名堂的。

 一叠:果碟类(13碟)

即象征玉龙山13峰.(迎宾礼)四干果、四蜜饯、五点心(代茶水(雪茶))可根据季节变化,原料也随之改变。

菜名菜单:纳西风味冷盘、丽江火腿、油煎黑粉、玉水鸭蛋、板粟烧肉、高勒韭黄、芝麻吹肝、风味腊肉、寺舟龙爪、满梨肉丁、纳西乳扇、泡辣子炒肉、神龙地参

二叠:欢聚碟(13碗)

菜名菜单:白芸豆酥肉、烩佛掌参、百合圆子、木耳炖鸡、很普凉拌、拉市鲫鱼、云腿老龙皮、白云尖尖、菊花闹铃、云腿粉丝、油煎麻补、纳西格贡、炒三丁

三叠:热烈碟(火锅为中心)共13种

菜名菜单:大红肉、烤鱼、酥油茶(甜咸两种)铜锣锅焖饭、水焖粑粑,丽春火锅:从下往上分八层,分别为: 腊排骨、芋头、茨姑、豆腐、韭菜根、粉皮、粉丝、青菜(代辣子蘸水)

传统“三叠水”分为四次上菜,也就是三步曲:

第一叠、四碗甜品一蜂蜜蒸白芨、蒸皂角、八宝饭、蒸苹果。分别代表: 春夏秋冬、甜甜蜜蜜。

白芨或作白及,又名白芨子,地螺丝。以根入药,具有敛肺止血,清肿生肌的功能。用于治疗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破裂等症。白芨野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丘陵和高山区的山坡。云南、四川、广西等地都有,在丽江的山区普遍,它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20百米。块茎肉质,白色具有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其上有多个同心环形叶痕,像“螺丝”。叶3—6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鞘状枪茎。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白芨及药膳中不可多得的佳肴。

皂有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皂英,主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南等地,云南丽江山区都有。以质坚、性味、归径:辛平。归肺(润肺)肝经。实用于排脓消肿,祛风杀虫,痈疽疮毒,尤宜于疮疡将溃末。八宝饭是由糯米和枸杞、枣、豆沙合成。

枸杞又名札子。为茄科落叶灌木宁夏枸札的成熟果实。生于宁夏、河北、甘肃。以粒、大红色、肉厚、质润、粒少、味甜。主要用于滋剂肝肾:善补肝血、滋肾阴。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遗精、消渴者。再者用于润肺止咳:阴虚燥咳等虚劳喘咳者。

蒸苹果:苹果为丽江老苹果最佳。有对内积不消,腹胀腹痛,便溏泄泻、活血、行气散瘀,特别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蜂蜜蒸苹果最大的优点是美容食品,对年青益寿及对年轻人特有食疗作用。

第二叠、大拼盘周围四中盘(凉菜)

大拼盘一顶红番茄皮、葫萝卜片、肚子、鸡胃、竹笋片、香肠、瘦肉片、大头菜里包面条。

四中盘一咸鸭蛋、核桃仁、火腿片、炸理肉、煎薄荷垫底。

分别代表:民族团结、和和睦睦。

第三叠、四碗扣碗六盘热菜,四碟小泡菜山药扣鸡、百合丸子、扣肘子。扣莲藕(撒葱花)。

六盘热菜一酸辣鲫鱼、青豆炒肉片、炒蕨菜、胡椒牛肝菌、韭菜炒粉皮、胡椒炒肉丝。

泡菜四小碟一腌大蒜、腌萝卜、腌大头菜、腌辣椒(四季菜)

分别代表为:四季平安(发财),热热闹闹,年年福禄。

纳西饮食文化“三叠水”一方面在待客中所起的作用是:调节气氛一叠胜过一叠,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纳西族在饮食上忌浪费吃完一道菜再上第二道茶,根据客人的需要和食欲,目的是既不浪费,又能吃饱补身,吃到健康、吃出文化、吃出美丽。

17、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鸿门宴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蕴藏杀机的宴会。

18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晚,北京饭店承办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宴,即以淮扬风味菜肴为主的“开国第一宴”。为 “开国第一宴”的菜肴主要为淮扬风味。开国大典之夜,中共中央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领、少数民族代表,还有工人、农民、解放军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了在北京饭店举办的新中国第一次国宴,总共60多桌,此次宴会后来被称为“开国第一宴”。由于出席宴会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为了能做到“兼顾”,宴会决定选择口味适中的淮扬菜,而当时北京饭店只有西餐,便邀请了当时北京有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的朱殿荣等9位淮扬菜大师前来掌勺“开国第一宴”。 194910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有600余位宾客参加的新中国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史称“开国第一宴”。

   国宴历来是中国礼宾工作的重头戏,在这个生动而紧张的舞台上,在一个个故事里,历史蜿蜒展开……

   65年前,虽不豪华但却制作精良的特色佳肴为日后国宴的风格定下了基调

   对北京饭店来说,不仅办“开国第一宴”是头一回,就是办如此正规的大型中餐宴会也是首次。过去,北京饭店一直经营西餐,只有在国共谈判时,为照顾中共代表团的饮食习惯,才专门从泰丰楼饭庄请过来几位中餐厨师。

   当时的“宴会总管”由新中国第一位“宴会设计师”郑连富担任,他在北京饭店长期任宴会总管一职,对业务比较精通。为了办好这次国宴,北京饭店的领导可算是费尽了心思。时任政务院(现在的国务院)典礼局局长的余心清也亲自出马。余心清是新中国留用的礼宾专家,他对北京餐饮业了如指掌,哪家饭馆是什么风味,有哪些招牌菜,有多少位名厨,经营情况如何,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考虑到出席这次国宴的宾客来自五湖四海,周恩来同志决定选用兼容南北菜系之长、适合大众口味的淮扬菜招待客人。但当时的北京饭店缺乏中餐的制作经验,于是,经周恩来亲定,北京饭店专门从京城有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调来淮扬菜名厨朱殿荣、孙久富、王杜昆等9名厨师,为“开国第一宴”掌勺。

   郑连福对“开国第一宴”的组织与安排几乎完美无瑕,几十张餐桌摆得疏密得当,主桌的安排既突出,又可以和一般的来宾席互相呼应,便于主桌上的首长们互相交谈,也便于主桌上的首长和其他来宾交流。上菜的路线宽窄适当、布设合理,服务程序也考虑得周到细致。

   而说到“开国第一宴”的菜品菜式,就不得不提有着80余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饭庄——玉华台。如今,玉华台饭庄依然以它特有的古朴风韵接待着众多宾客。在后厨掌灶的申建国,正是当年参与“开国第一宴”的淮扬菜大师张福祉的关门弟子。申建国说:“听我师父回忆,开国第一宴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神秘,用的也不是高档华贵的原料,在今天的一些饭店、餐厅都能吃得到。”

   郑连富回忆说:“时间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我仍清楚记得,宴会由开胃小碟、冷菜、热菜、点心和水果几部分组成,其中冷菜数量最多,共设有8道,随后是6道热菜:分别是鲍鱼浓汁四宝、东坡肉方、蟹粉狮子头、鸡汁煮干丝、清炒翡翠虾仁和全家福。最后还有炸年糕、黄桥烧饼、艾窝窝、淮扬汤包4道点心和水果供客人享用。”

   虽然“开国第一宴”上的菜肴听上去都很平常,但是它背后蕴含的东西很多。

   比如,一道“佛跳墙”,至少要熬三天三夜,由此看来,国宴菜的精髓并不在于样式的奢繁,看起来貌不惊人的菜品,其功夫往往深藏于其中。厨师的水平高低主要是体现在调味的汤上。最好的汤就是用鸡熬出的汤,看起来清淡,但味道很浓。所谓开水白菜就是用这样的汤调制出来的。

   65年前,成立伊始的新中国就是用这些虽不豪华但却制作精良、口味适中的特色佳肴,令满堂宾客对中国传统美食产生了好感,也为日后国宴的风格定下了基调。此后10年间,每年一次的国庆招待会都在北京饭店举行,这样一直延续到了1959年。

   在开国第一宴上,餐厅的服务员们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感觉。过去,他们经常为达官显贵服务,今天参加宴会的有许多是朴实的农民、像山岩一般坚强的战士、如铁塔一般强壮的工人,他们和自己一样,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是最平凡不过的老百姓,这使北京饭店的员工有了一种亲切感,更体会到了新中国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

   参加宴会的还有驾驶着战鹰,同时肩负受阅和保卫开国大典双重任务的飞行员们。他们之中有最早驾机起义、投奔解放区的刘善本同志,还有为人民空军建设做出过宝贵贡献的邢海帆同志等,他们来不及脱下飞行服,就应朱总司令的邀请来到北京饭店参加宴会。

   在宴会上,周恩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朱德总司令从服务员的手中接过酒杯,向飞行员们祝酒。他高兴地说:“同志们,今天是历史性的一页!”

   五千人的盛宴究竟该拿什么招待客人

   1959年国庆节前夕,在刚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内,上千人正在为一场有5000人参加的国宴做着最后的准备。

   19598月底的一天,26岁的北京丰泽园饭庄厨师王义均被派到北京饭店,参加国庆宴会的准备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厨师都是北京各大饭店的一些名厨,玉华台、惠丰堂等名店都名列其中。

   五千人的盛宴究竟该拿什么招待客人?空前盛事与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搅在一起,厨师们只能借助以往经验去准备。

   虽然是吃饭,讲究却很多。比如不能有带骨头的东西,因为一边吃,一边吐骨头不文雅;要尽量避免有冲突的食物,很多食物不能同时食用,否则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菜品要适合外国嘉宾口味,有些菜品外国嘉宾不知道食用方法,如灌汤小笼包等,最好要避免。

   几经讨论,厨师们定下菜单,并交由周恩来审定。秉承国宴菜的一贯特点,此次菜肴以清淡、软烂、香醇、口感温和不刺激为主。由于大会堂加工能力有限,多数菜品为冷菜,热菜只上两道,另有点心、水果、饮料供宾客享用。

   菜单一经确定,厨师们便立即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对所有原材料进行粗加工,然后再用卡车将加工好的原料运送到人民大会堂地下室进行细加工。整个流程下来,犹如在进行一次“大兵团”式的协同作战。

   大多数厨师都是第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来不及环顾四周,就忙着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之中。很多人几天几夜不合眼,任务之重,至今让人难忘。有的厨师切菜时受了伤,简单包扎后仍坚持工作,有的厨师连续作战,甚至靠在墙上就睡着了。

   1959930日晚7点整,备受瞩目的五千人盛宴终于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拉开帷幕。

   宴会厅内,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着这一空前盛况。此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服务员张善兰就站在距离毛主席不远的位置上。张善兰回忆:“第一杯水就是我送去给毛主席的。端着这杯水时,我好像连路都不会走了。”走到毛主席面前时,毛主席看出她有些紧张,便问她是哪里人,还和她聊天。事实上,紧张的不仅仅是张善兰,现场一千多名服务人员每个人都捏着把汗。因为,千多人要保持步调一致,整齐有序,可不是简单的事。

   为宴会服务的整个过程分工也很细。上热菜的时候,几十位服务员同时推着车进入宴会厅。而所有人的工作如何整齐划一呢?当时创新地采用了“红绿灯”方法,黄灯亮表示准备,所有人员必须各就各位;绿灯亮表示开始行动,按程序走菜、上菜;红灯亮表示原地肃立,停止一切工作。这样既保证了现场的安静,也保证了秩序井然。这个统一指挥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很好,那天的宴会服务始终有条不紊,没有发生任何纰漏。

   1959年的中国,这场有五千人参加的国庆招待会无疑是一场震撼人心的盛宴。此后,上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国宴开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印象中,国宴似乎成了大规模、高规格的象征。

   国宴菜的原材料都是定点供应,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验收制度

   对于国宴来说,食品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人民大会堂管理部门为此制定了多个严格的制度。

   国宴菜的原材料都是定点供应,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食物在源头上不出问题。此外,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验收制度。比如,食品运进人民大会堂后,要通过验收,除了目测,还需要卫生检验报告等数个证明文件。此外,还要经常进行抽查。大会堂设有专门的化验室并配有专职人员。入库后的保管、发料以及领料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卫生制度。

   而最为特殊的环节是在餐点的制作中:切菜时,两名专职化验员会拿一个小盒、一根镊子,夹两片菜肴放入盒中拿走;等热菜刚出锅,化验员又马上过来,再次取样,放到培养基里培养。直到用餐结束后24小时不出问题,样本才能销毁。

   说到原材料的定点供应,就不能不提及设在北京东华门大街34号的食品“特供处”。

   多年来,这个部门对外只用数字“34号”代表。这个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食品“特供”机构,设立伊始的使命,就是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访华以及国宴这样的重大国事活动提供食品安全保障。出于保密的需要,长期以来,这里只能用门牌号码“34号”来命名。

   1972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震惊世界的大事,周恩来亲自设宴招待。为了备齐宴会所需要的各种食品原料,34号特供处的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当得知美国客人喜欢吃海鲜时,有关方面便决定准备新鲜的黄海鲍鱼以作备选。当尼克松听说这些新鲜的鲍鱼是采自黄海深处时,不禁为中国人的好客而感动。

   在欢迎尼克松的国宴上有一道“芙蓉竹荪汤”,其中用的原料竹荪产自四川长宁。当年,县里接到上级通知,紧急调集2斤长宁竹荪,还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千万耽误不得。后来,当地官员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题为《竹荪:从国宴到世界》的文章,才确信当时的竹荪就是为尼克松访华的国宴准备的。在这次国宴上还有一道菜需要新鲜的蚕豆,可是要在一二月份找到新鲜蚕豆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正值春节放假,浙江省平阳县供应组大部分同志被临时召了回来。最后在平阳县钱仓镇一带找到了长势良好的蚕豆地。据当地人介绍,这就是在农业界被称为“钱仓早”的蚕豆。由于当时蚕豆还比较小,于是工作组多次请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进行推算,预测在运输当天,蚕豆可以长到多大。当得知运输那天的蚕豆的豆肉已经可以入菜时,工作人员向北京方面作了汇报。就这样,经多方努力,这批新鲜蚕豆终于赶在尼克松抵达之前被送到了北京。

   从“四菜一汤”到“三菜一汤”,一道菜的删减,跨越了半个多世纪

   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国宴的规格有过一系列批示,在一次谈话中他批评说:“现在的宴会规格太高,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物资。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花钱多,而且又不实惠。有些东西外国人根本就不吃。我们请外国人,我看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

   这之后,周恩来定下规矩,以后的国宴标准为“四菜一汤”。此后半个世纪,国宴基本维持这一标准。

   据担任过人民大会堂国宴总厨的孙应武介绍,那时为外国元首举行国宴,经他报上去的菜单都要严格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国宴的标准已经开始尝试“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

   时至2008824日中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钓鱼台国宾馆再设“奥运国宴”,宴请参加奥运闭幕式的各国贵宾,标准为“三菜一汤”。

   目前领导人宴请国宾,有的只用“三菜一汤”,或“两菜一汤”。这种做法既节省经费、物资,又节约时间、人力。眼下国宴时间一般为1小时15分钟,而过去国宴通常花两三个小时。

   从“四菜一汤”到“三菜一汤”,一道菜的删减,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不过,两个标准的树立,在当时都是为了精简节约。

1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cd4dfb01f69e3142329450.html

《中国历代名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