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年放假 doc

发布时间:2020-01-17 12:20: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新年放假

导语: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2018今年春节怎么放假,欢迎借鉴!

2018今年春节怎么放假

2018年春节放假时间215日至21(大年三十到大年初六)放假调休,共7日。

调休上班时间是211(星期日 腊月二十六)224(星期六 大年初九)

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祭祖与团年

祭祖是在除夕之夜团年之前祭奠祖先。饮水思源,过年时不能忘记已故的先人。祭祖仪式非常隆重,祭品有三牲大礼,即猪头、猪尾(表示全猪一头)、公鸡一只、羊头或兔子一只,再加祭酒;现朝的祭品一般为水果、鲜花、祭酒。然后由家长率领儿孙一起端上祭品,在祖先灵位前跪拜或行礼、莫酒、焚香化钱,并祈愿祖先保佑子孙福禄寿喜、安康吉祥。祭祖的形式或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也要赶回家中吃年夜饭,这是华夏民族一个难解的团圆心结。在古朝,一些监狱官员与家人团圆过年,可见团年饭对中国等的重要。团年饭菜肴丰盛,摆满一桌。一般有:点心、冷盘、热炒、蒸菜、炖菜。在众多菜肴中,少不了萝卜谐音,喻示吉庆有余年年有余”;“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来年有好彩头。在沿海地区,还有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表示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在西北、西南地区,还有火锅,表示来年生活像火锅一样,热气腾腾、红红火火。最后一道多为甜食,如冰糖银耳汤之类,祝福新一年的日子甜甜蜜蜜。此外,必须喝酒,即使不会喝的,也要喝一点,表示团聚久长,欢乐久长,幸福久长。在酒中,流传最久的是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泡而成。这种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疠之效。后由唐朝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分送给众乡邻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他还将自己的屋子取名为屠苏屋。以后历朝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人饮屠苏酒与一般长者先饮不同,而是年少者先饮,年长者逐一后饮。其意为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末七十余。说他是七老者,只能最后饮屠苏酒。如今,已不次序,但团年时饮酒之风仍在。

春节习俗-守岁

除夕守岁的风俗,最早见于西晋周处《风土记》中的记载:终年不眠,以待日明,称曰守岁。南北朝时渐成风气,到了唐宋,则已盛行。唐朝诗人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写出了唐时守岁的情景与诗人的感慨。宋朝诗人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吟道:明年岂五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表达了他把希望寄托于来年和少年的美好愿望。宋朝诗人范祖述的《杭俗遗风》载:年三十夜,有不睡者名曰‘守岁’,盖是时,家家灯烛辉煌,……街上行人,照耀如同白日。守岁之风,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民间,在除夕的晚上,家人团圆,围炉守岁,欢聚一堂,吃着苹果(平平安安),大枣(春来早)、柿饼(事事如意)、杏仁(幸福人)、长生果(长生不老)、年糕(一年比一年高),欢笑畅叙。长辈往往给子孙讲先人往事,寄托希望,鼓励他们珍惜光阴,力求奋进。所以,守岁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来临寄美好希望之意。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春节一元复始的一项动,但在拜年之前,家长还要凌晨起床,依照《皇书》的吉时出日行()”开财门出日行是男主人穿戴新衣、新帽、新鞋,开门外出,依《皇书》的喜神方位设香案,礼拜迎神,女主人不参加。然后放鞭炮,开门。接着,全家人起床,北方吃饺子(“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吃汤圆(团圆顺利)。同时,南北方均吃长面(长寿之意)。然后,拜年开始。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叩头施礼,问候生活安好等。遇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亲朋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篇三:2018年春节法定放假时间是几天

在春节之前,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下面是由百分网的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关春节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8年春节法定放假时间

2018年春节是216日,216日到18(大年初一到初三)为国定节假日。

中国哪些少数民族不过传统春节

1、穆斯林:肉孜节

在新疆世代居住的民族有13个,分别是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回族,柯尔克孜族。

在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过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也就是汉族人说的年。(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

剩下的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过农历春节。

俄罗斯族好像是过东正教的节日,俄罗斯族都信仰东正教。

在新疆,说一说穆斯林的节日吧。

他们的确不过我们传统的春节,几个体现:

不贴春联(在新疆地区,这也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不进门就能区别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的标志)

几乎不放假(新疆的好处就是过春节少数民族值班,少数民族过节汉族值班)

不过,有的受到汉族群众的影响,会少发一些红包,但红包数量、金额少于他们的传统节日。我经常会吐槽我的几个回族朋友凑热闹……

部分少数民族也会吃年夜饭、放鞭炮,但总体来说还是很少。回归正题,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有三个:

伊斯兰历101日:肉孜节(开斋节);

伊斯兰历1210日:古尔邦节(宰牲节);

伊斯兰历312日:圣纪(圣忌)

在新疆这么多年,最后一个节日从来没有见过少数民族同学过过,我也是查了才知道……

在新疆,肉孜节放假一天(调休共三天),古尔邦节放假三天(调休可达七天),学生时代在新疆还是很爽的,下半年也会经常放假。

有传统说法,肉孜节是回族的大年,维吾尔族的小年,古尔邦节则是回族的小年,维吾尔族的大年(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如何看待不是很了解)

伊斯兰历9月是斋月,学生是不允许封斋的,这时候学校老师会格外注意,经常上课问少数民族同学有没有吃东西,或者要他们吃糖。

两个节日的当天早晨,男人们是要去清真寺的,女人不可以去(问过回族朋友有关习俗,女人除了不可以去清真寺以外,墓地也是不能去的,不知道这个习俗近年来有没有变化,其他民族又是怎样,欢迎补充)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自然是要宰羊的……过节前偶尔会看到楼下草坪的树上拴着一只小羊羔,真正的待宰的羔羊- - 心疼。不过大多数人家还是会买已经宰好的羊。

两个节日都有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比如馓子、大盘鸡、烤全羊、手抓羊肉等等等等。

说来遗憾,每次他们过节只是口头祝福一下,从来没去少数民族同学家里拜过年,也没能吃到那么多好吃的(这是重点),但是每次少数民族同学过完节都会请我们吃饭……因为长辈会给钱!

二、藏族:藏历新年

藏历春节初一,对的我们初一你们初二,有些盆友就问了,啥是藏历啊?这就是藏历!

2016年最新版本,由西藏藏医学院研制,西藏藏学出版社发行,和农历一样里面基本是有关婚丧嫁娶是否适宜的内容,但是它跟农历日子不一样,有差别的,像今年我们春节是只相隔一天的,去年相隔半个月之久。

这本小红书的作用就是提醒我们今天该戒肉啦,今天要过节啦,还有几天就过年啦,今天适合结婚啊,今天不适合搬家啊,等等等等……

山西过春节的习俗

一、开心点心——糖瓜。

腊月二十三,吃糖瓜。为虾米要吃糖瓜捏?这有个讲究。相传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庭汇报述职,这个天庭呢,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所在的地方,云霄殿,南天门,太上老君和他的炼丹炉,二郎神和他的狗狗,四大天王什么的,都在这里啦。额,你问我灶王爷是谁?看了下度娘: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高兰英。这个灶王爷虽然也是道教里边的神,但他不是封神榜里边封的,所以封神榜里面找不见。扯了这么多,跟吃糖瓜嘛关系?看官别急嘛,灶王爷号称是一家之主,民以食为天,灶王爷么就是管家里吃穿的嘛,在百姓心目中所以权力很大的嘛,老人家要上天庭做报告了嘛,如果惹他老人家不高兴,或是老人家听到你家人讲不好听的话,让天庭知道就完蛋了嘛。所以就用黏黏的糖瓜粘住大家的嘴巴,别瞎说话,此外,糖瓜好甜的,所谓甜言蜜语,多说好话,让灶王爷开开心心的上天庭,多给家里说好话,期望在神灵的庇佑下来年家里有个好生活。这就是吃糖瓜的由来。你家有灶王爷吗?有呀!在哪?锅灶在哪这老人家就在哪。一般的农村家庭就在锅灶旁边,有灶王爷的神位,还有香案。来张玉照,大家感受一下。

二、蒸花糕。

估计天朝大部地区在年前都有蒸馍馍的习俗吧,不过俺们这是蒸花糕。这个花糕主要是用小麦粉做馍,然后在馍上嵌入大枣,然后在蒸笼里铺上高粱叶或是芦苇叶,把花馍放上去蒸出来。视觉上看起来特别喜人,吃起来自有一股清香,还有枣的香甜。这个当然八月十五中秋的时候也是要蒸的,主要是用来敬神的。记得小时候老妈心灵手巧,远近闻名,蒸的花馍出来自是形神俱佳,有些邻村的跑过来参观,或是去庙里敬神遇见的时候,免不了一番赞叹。还有一种叫花馍。最有名的花馍叫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其实花糕跟花馍是两个种族,根本不是一类,而且做的时令也不一样,只是现在人们对于节令的模糊,物质的丰富,以及商业化的发展,花馍和花糕也一起做了。记的小时候,白面还是自己种麦子,打好麦子然后再去村里的磨坊磨出面粉,那会的面粉根本不可能有现在面粉这么白,蒸出来的馍馍都是黑不溜秋的,卖相难看,但是嚼起来特别有麦香味。扯远了,接着说花馍。花馍我也是长大离家后才听说的名字,俺们老家也有,叫面人,跟你们在北京看的面人绝对不一样,俺们这是山西面人!而山西面人属忻州为最。但是这个忻州面人吧,有点影响河勒个蟹,但却是一段历史,我只给大家讲讲。忻州位处五岳之一的恒山南麓,是中国古代防御少数名族入侵的战略要地。忻州恒山上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北宋杨家将杨延昭北击匈奴,威震三关,指的就是这三关。交代这个历史背景是想说,这个地方自古就是金戈铁马,战乱不断的地方,当地虽倚靠天险,文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历来被欺压,几多流离也是免不了的。好了,交代完了,接着说花馍。农历七月十五,忻州民间有着蒸面人的习俗。相传,这种习俗开始于元代末年,为什么是元朝呢?据说人们用互赠面人传递信号,至今,民间有着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据说,当时被人家伦理道德欺辱了个遍,还形成了一种法律制度,塞外边境的民风自古彪悍,所以就流传了这么一出。写到这我突然想到,我们县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诗词歌赋在当地始终比较繁荣,可是民风从古至今铁血彪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然而,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和花卉、瓜果。还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造型。十五过后,几乎家家墙上都挂着一串串面塑。我记的小时候,老妈真的是心灵手巧,一到节令就给我捏面人,各种面人有大有小,还用各种颜料画上,活灵活现。还要用柳枝穿起来,挂到天花板上逗我看,面人很快就风干了,能放好长时间。还有,忻州一带,在婚娶之日,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这些大喜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喜馍有多大?额,一个大概有五到十斤面吧,我小时候抱起来有点吃力。与此同时,还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这种花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第一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c90a2d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8.html

《2018新年放假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