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电影影视行业分析 数据 影视前沿

发布时间:2016-09-05 17:24: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影视前沿

影视产业——结构与方向

影视技术——轨迹与热点

影视文化——跨界与整合

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研究

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创制离不开资本、其传播推广离不开资本、其价值实现更离不开资本。资本已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构建的必备动力。“电影与资本”的密切联姻,不仅是市场规律的客观表征,更是“中国经济改革”与“电影产业升级”二者共振的必然结果:在“资本”的助力下,中国电影产业初具规模、市场体量迅速扩大、观影习惯逐步形成。 资本具有逐利性,而电影本质具有“艺术性”,二者若能较好结合,则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促进电影内容丰富、多元;激发创作活力、投资热情,引起技术的创新和工业的变革

中国电影于2001年走向产业化、市场化改革发展之路,最初,电影的年票房不到9亿,而现在中国电影单周票房已经能达到5到10亿规模;年电影产出已接近700部,如果按照业内人士估计“若平均每部电影制作成本2000万到3000万,中国每年仅仅是电影内容制作方面,就需要150到200亿左右的资金”——内容生产本身需要资金,中国电影需要参与全球竞争、如果没有资本介入,就很难形成“大电影”,获得“大效益”;借助“资本市场”,才让更多电影投资主体快速成长,完成了电影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了电影+生态圈的布局。 

当然,资本存在一个特点是:“挣快钱”的心态:随着市场规模扩大,资本介入频繁,大量游资也纷纷进入,造成电影投资者心态的变化,“挣快钱”就会产生一批缺乏“艺术匠心”的“快餐式电影”,冲击市场,降低艺术水准,这会对“电影产业持续化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资本在给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动力的时候,需要对其科学引导,规范运作方式,使其认同内容生产的基本规则,服务于电影强国的建设。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若干特征:

(1)电影票房高速增长,各路资本深度介入,综合效益有待提升

当前,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价格相对低廉的文化娱乐需求却不断在上升,电影业用数字证明了其强劲的发展速度:2015年国内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约70亿美金(相当于北美市场的63%),同比增长48.7%,为近五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国产电影创造海外收入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13%,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与高速增长的电影票房如影随形的是风险的激增,大量热钱涌入,创造繁荣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2015年,16部票房超5亿元的电影创造了共计164亿元的票房,占国产片总票房的60%。而票房在1亿元至5亿元之间和票房在1亿元以下的国产片市场份额则都出现了下滑。尤其是2015年票房在1亿元以下的国产片,上映的数量较2014年多出了15部,但产出票房仅为22亿元,较2014年减少了4.4亿元,此区间单部电影2015年的平均票房产出较2014年下降了21%。随着高票房往少数电影集聚,电影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加

电影投入产出情况尚不乐观,仍是高投入低产出:据统计,每年报请备案的电影项目多达1500个以上(2015年为2904部),但每年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影片为600余部,获得公映的国产影片更仅为300部左右,可见,盲目上马的情况仍比较普遍,亟待引入电影项目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 

当前,票房分账仍是目前国内电影项目最主要的收益来源,较为单一的资本回收渠道也增加了目前大多数电影投资机构的风险:据统计,在2015年上映的300部左右的国产片中,票房前二十名的10%电影占去了50%的票房,而其他90%的影片瓜分了剩下的50%票房(1/9现象),上映的影片中能收回成本的仅是少数,更不用说没有上映的近400部影片。 

因此,电影投资在遵从“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强化“专业性”、“抗风险性”;片方可以以“院线市场”为,努力拓展“非院线市场”,大力提升综合效益。

(2)单片票房大幅提高,资本市场形成联动,科学引导规范发展

伴随着电影体制改革、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介入、高新技术的兴起、大批粉丝的助推,近期单片票房纪录不断刷新,产生了30多亿票房体量的国产“深水炸弹”(合5亿美金,近亿人次的影片)。 高票房成绩在股市及资本市场已开始产生较强的联动效应:一方面,一直飙升的票房体量拉升着A股中影视公司的估值;一方面,票房也影响着股价的变化,而上市影视公司也将股价作为其营销的手段从而进一步影响票房;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估值溢价正在从二级市场传导至一级市场,如开心麻花公司,借力《夏洛特烦恼》票房成功,成功登陆“新三板”;另外,电影票房与股价联动并不是取决于票房的高低,而是与票房预期相差的多少。 电影市场的扩容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机会,电影票房成为大票房的机会提高了,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性认识:一部分票务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一些电影制片公司为了扩大影响,购买票房、参与补贴,导致一些票房虚高。同时,产业急速发展中,还存在“票房注水”、虚假“保底发行”、“电影P2P”等问题,这当中最为极端的案例就是引起行业震动的《叶问3》事件。该事件还对金融资本的介入造成了挤兑现象,也提高了电影投融资风险。之后,国产电影的运作方也都处于观望和审慎的态度上。今年4月乃至于5月,部分电影纷纷跳档,并未有真正的中国大片出来,票房收益也出现下滑。说明市场的非常态化发展引起了投资的不稳定性和变动性。 因此,我们在做大市场蛋糕过程中,还需加强对资本的合理引导,适当去泡沫,着力提高电影的质量和竞争力,从多个维度上来规范行业发展。
(三)投资主体更加多元,集聚资源迅速成长,工业体系持续进化

据统计,我国电影产业中具有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等)相关业务的机构愈3000家,除了传统的强势民营电影公司之外,新兴的、中小型的电影制片公司、互联网电影企业也不断涌现,众多非影视公司通过并购和投资进入影视业,形成了多元的投资格局。

从核心的投资主体来看,国有大型电影集团目前尚未完成上市;华谊、光线、博纳、万达等影视公司虽然站稳脚跟,但是体量和市场地位还难以跟好莱坞六大相提并论,中小型制作公司持续为市场贡献“以小博大”的影视项目,但多元持续的产品结构尚不完备,还存在着“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产业化运作能力弱”、“产业规模小”等问题。在工业化制作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健全的情况下,目前“明星”等资源和角色被突出放大,而制片人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够重视。 因此,影视公司在项目运作的基础上,可以依托“资本”做大做强,制定全面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规划,以“制片人中心制”为基础,依循电影的特性,设计好投资结构,完善风控体系,将企业发展与金融运作有机结合,做到“匠心”与“创新”的统一。

(四)创作活力不断增强,题材类型更加多元,艺术﹒商业力求平衡 

电影市场迅速扩容和绝对观众数量大幅增多,也促使创作者与观众已经开始有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国产类型片水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方面,魔幻、喜剧、警匪等类型作品不断涌现;一方面高质量IP开发成为电影投资热门。 

在“资本与艺术”结合下,生发出一些绚烂的火花:2015年票房过亿元的47部国产电影中,有28部来自70后、80后的创作者,有13部是导演的处女座。电影创作的新力量的涌现,带来电影形态、类型与话语方式的新变革,带来电影投融资模式的新尝试,带来媒介融合与人才跨界的新可能,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积累下最可贵的人力资本。 

国内外各类的“电影与资本联姻的平台”还激发了创作活力:如各类“电影扶持计划”、“电影投资论坛”、“项目路演推介会”、“新青年导演计划”、“电影基金项目”为电影人实现理想,走向市场,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资本在推动艺术家在保障艺术表达和创作风格的同时,积极贴近观众,创作的作品从“小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电影学院毕业生、教师创作的具有新学院派风格的作品,《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少年班》、《不二情书》等,既呈现了人文价值又兼顾了商业价值,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构建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创作者还凭借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艺术鉴赏力,积极接纳“资本”,促进艺术的商业化:今年2月,“作者导演”代表贾樟柯已经开始向商业电影圈进发,为此,他成立了“上海暖流电影”的新公司,合伙人包括财经作家吴晓波、前媒体人王宏和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曹国熊。该公司中,贾樟柯将负责“选片、艺术把关”,“资本和商业决策”则由合伙人共同商议决策。贾樟柯团队中的摄影师余力为、制片人张东也是暖流的股东,分别负责“技术和制片”。“暖流”的目标是成为电影资源整合平台,实现电影产业化发展。近期,贾樟柯的投资计划还与时俱进,成立了名为“以上传媒”的新媒体公司,希望借由新科技与新媒体,为中国电影工业服务。 

当然,电影市场的扩容还对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制于我们电影工业基础的薄弱、文化消费习惯没有完全形成,以及观影中尚存在的年轻化、粉丝化、娱乐化等现象,使得中国电影目前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还不够好,亟待提升美学价值。 

因此,要通过不断提升优质电影的供给,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观众的诉求,来实现观众诉求和电影供给的有效配置,最终促进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力求“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五)互联网+助推变革,未来影像成为热点,电影内容王者归来 

“互联网+”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各类投资。互联网助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使得电影产业链得到了拓展,促进了电影产业蛋糕不断做大,电影产业的总体规模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有望达到万亿数量级。 

在电影史上,技术的变革往往会带来产业格局的重构,如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等,都曾使电影工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正在蓬勃发展的VR/AR技术则被认为最有可能改变当下电影的形态。但是,对于中国资本来说,在较长时间内可能仍是概念投资阶段,若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明晰的盈利模式,创新的内容支撑,VR将面临极高的投资风险,但一旦探寻出独特的技术优势或掌握新的创作手法,生产出与之匹配的贴近需求的作品,那么VR的投资不仅会得到较高回报、甚至还能占领未来的制高点。 

总之,以“互联网”为首的技术革新,毕竟只是一种生产运作模式,整个行业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仍在于内容,“互联网”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只有真正优秀的电影作品内容才能在“互联网”技术的配合下实现最大效益。

2016中国影视产业整体趋势与分析

 从2016年上半年的影视产业经营状况和8月份刚刚落幕的第14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来看,传统电视剧制作播出时长已经逐渐趋向冷落。和传统电视剧的萧条相比,视频网站和电影市场的兴盛让人感慨。节目展上发布的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中,网络剧几乎成了当下电视剧市场的“定海神针”。另一方面,国内第13届数字电影论坛上了解到,除了数字巨幕、RealD、VRroom外,未来电影行业技术将不断革新,互联网+科技将成为影视发展的全新趋势。

视频网站发力 网剧成为“定海神针”

《剧领天下——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前不久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三部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第一次将对网络电视剧的观察与考量提升到与传统电视剧同等重要的位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播出电视剧的66.5%、总计262部已通过网络视频媒体传播,2015年网络自制剧生产出现“井喷”,产量由上年的205部增加到379部,增幅85%。

视频网站的发力,在2015年和2016年的确达到了一个高峰,据这份报告统计,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规模达到约882亿元,其中电视广告约429亿元,网络电视剧广告占了200亿元,用户付费约25.6亿元。而在今年暑期,腾讯视频的“奇幻季”一枝独秀,《九州天空城》、《青云志》和《幻城》三部大剧全部跻身10亿俱乐部,截至8月25日,三部剧平均流量为15亿+。而且现在网站播出电视剧集,早已不仅仅满足于“同步播出”了,腾讯视频为《青云志》独家定制了12个小时特别节目,还开设了专属弹幕头像、VIP投票打榜等活动,邀请明星直播聊剧等,各种“花样”互动层出不穷,同时还开创性地采用“网先于台”模式,VIP会员不仅可以超前看,还有独家纪录片可看,这种超前开播、先网后台的独特排播方式,在助力《九州天空城》、《青云志》流量走高的同时,拉动会员数量增长,可谓“双赢”。

除了获得传统电视剧的版权,视频网站自制剧也成为一大趋势。TVB分别与爱奇艺和腾讯合作推出《再创世纪》和《使徒行者2》两部网剧,而早在此前,腾讯自制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和《如果蜗牛有爱情》备受期待,其中《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初定12月上线。此外,爱奇艺、乐视、优酷、搜狐视频都纷纷推出各自的自制剧,2016年和2017年势必成为视频网站自制剧井喷的两年。

传统电视剧萧条?精品难产,观众不买账

今年节目展开幕后,不少业内人士都感慨怎么这么冷清?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不多,一些业内知名的影视公司连展位都没有,只在会场附近的饭店开设了看片室。而住在该饭店的一位片方代表说了这样一个细节:“往年展会期间,酒店的电梯要等几分钟是常事,今年的电梯好等多了。”另一位业内人士则称:“整个行业缺乏精品,市场不好做了。”

传统电视剧的式微,从2015年“一剧两星”的实施之日起似乎就初见端倪。一位发行人介绍,2015年上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电视剧行业发生的变化是之前10年的总和:“此前顶级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不过5000万元人民币,随着‘一剧两星’政策、参加综艺节目后明星片酬大涨和视频网站资本介入等原因,电视剧制作成本大增。”精品难产,一些片方走上了雷剧、神剧之路,不过观众对此并不买账。

互联网+科技是发展大趋势

和传统电视剧相比,电影市场的兴盛或许有经验可以借鉴。近日举行的第13届数字电影论坛上透露出了这样一个信息,未来的影视市场,除了内容,技术也是王道。来自中影数字巨幕的陈京民就指出,中国电影技术以前一直给外界低端仿制的印象,但CGSf放映系统在短短五年内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还收到了欧洲、北美多地的订单,“这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体现。”RealD、VRroom等公司的代表也介绍了“终极银幕”、VR(虚拟现实)等最新电影技术。

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当年也走过了从胶片升级到数字、从模拟声转向数码声、7.1转向全景声的变革,反思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实际推动产业飞跃的是供给,而非需求。不论影视还是其他行业,有科技才有未来,拥抱新科技、拥抱互联网才是大趋势。

中国网络剧行业分析

一、网络剧行业发展概述

网络电视剧指的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播出平台的连续剧,由在线视频媒体自制或与专业影视公司联合制作,再投放到各大在线视频网站播出。用户观看网络剧的媒介也十分丰富,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而互联网与电视台同播的现象也逐渐频繁,这一类通过电视台和网络全渠道播放的被称之为网台联动剧,即广义网络剧的范围。

二、中国网络剧行业发展情况

2015年,我国网络剧产量为379部,同比增长85%。

25日发布的《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当前中国电视剧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特别是网络视频已成为中国电视剧产业中与电视媒体并驾齐驱的主力军。报告预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电视剧市场对优秀作品的争抢必然会越来越激烈,对于媒介和投资机构的综合运营能力要求也会更具挑战。

这部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完成的报告,全面反映了2015年中外电视剧产业的最新市场情况和发展趋势。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研究会副主任、报告副主编张海潮表示,当前中国作为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全年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394部,16540集,虽然比上一年减少了35部,但总计数却增加了557集。张海潮说:“中国电视剧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在剧目的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是在传播的广度还是深度,无论是在用户数量、收视体验还是应用的选择空间,无论是在广告经营还是在相关产业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过往无法比拟的高度。”

题材方面,军事斗争、反特谍战剧、近代传奇和都市生活剧成为中国荧幕近年来的四大类核心播出题材。从2015年的情况看,由于正值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播出比重最大的是军事斗争剧,占比达19%。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观众人均收看电视剧的总时长为269个小时,和其他节目类型相比,电视剧占人均总收视市场的份额为30%,位居首位。从观众结构看,女性观众相对于男性观众更爱看电视剧;年龄越大的观众越爱看电视剧;学历越低的观众越爱看电视剧;而低收入观众看电视剧的时长要明显高于高收入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电视剧如今已成为中国电视剧产业中与电视媒体并驾齐驱的主力军。报告显示,2015年,共有262部版权剧进入互联网视频平台播出,总计一万多集。与此同时,网络自制剧的生产数量在去年也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共生产上线网络自制剧379部,5000多集。张海潮说:“电视与网络媒体在电视剧市场上的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更为多样的合作、共赢时代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

报告显示,网络版权剧爱情、家庭类题材占比较高,达64%;自制剧幽默搞笑类占比最高,达54%。用户规模看,2015年,中国6.88亿网民中,有5.04亿是网络视频用户,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达到了4.05亿。用户特征看,男性占据55%,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八成以上,40岁以下的占91.5%。

另外,随着中国影视产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外界资本的大量涌入,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平越来越精美,质量大幅提升,也受到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电视剧出口数量也日趋上升。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视剧出口近300部,约占全年影视节目出口量的一半。

三、中国网络剧题材占比分析

网络剧的题材分别则呈现出了丰富态势,类型市场较为分散。2015年网络剧题材分布中,以段子剧、精品短句为主打的喜剧类型是网剧的重要部分,占比最高达19%;其次是悬疑类、爱情类剧目,占比均为17%。此外穿越、推理、灵异等小众类型也出现高市场关注度高的网剧作品,如《太子妃升职记》、《无心法师》等;《上瘾》等同性题材已有所尝试,市场话题度极高。

四、中国网络剧行业发展前景

2016年以来,广电总局对于网络剧的监管加紧之势日渐明显,《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盗墓笔记》等大热网剧被强制下线便是直观体现,从广电总局近期提出的网络剧监管要求来看,网络剧审查开始实行线上线下统一标准,魔幻奇幻神幻虚幻题材、背离主流文化价值的内容将进入严格监管。因此,网络剧市场将逐渐走向规范化,未来精品化内容将成为发展趋势,触碰底线者将被淘汰。

其次,随着视频网站联合管理部门对盗版内容打击整治,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在线视频开始迈入付费时代,网络剧形成了单部收费、会员抢先看(如《盗墓笔记》)、特定集数收费(如《太子妃升职记》付费可看不同结局)等多样化付费模式。总体来看,优质内容以及创新付费方式的不断更新,将带动付费化的盈利模式走向主流,会员打赏等模式成效逐渐显现。

此外,综观网络剧的发展,精品化、细分化、内容多元化、模式创新、反向输等也将是未来网络剧发展的关键词。预计到2021年,我国网络剧产量将达到671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bff72fad51f01dc381f1d5.html

《2016中国电影影视行业分析 数据 影视前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