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课本译文2定稿

发布时间:2011-05-20 14:59: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陈嘉庚课本译文2

第四部分 旅游胜地

33 鳌园

集美鳌园是陈嘉庚的科学思想和闽南民间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鳌园坐落在一个小岛上,一座叫鳌头宫古庙的旧址,因此得名。该庙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的炮火摧毁。鳌园的建设花费了陈嘉庚最后十年的心血。鳌园占地一万平方米,大部分是从浅海滩围垦而成。鳌园的布局呈汉字“”字型。园内,除了关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石雕外,还有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对联石刻。

鳌园的故事还得从陈嘉庚19496月到19502月历时9个月的新中国之行说起。事情是这样的:陈嘉庚在游历山东省广智院时,看到一组包含许多提倡文明、进步、卫生的雕塑,大受启发。于是,他决定在集美建一座公园,规模比广智院更大,内容更丰富,艺术品位更高,以便人们在娱乐中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思想。

1950年,陈嘉庚谢绝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要他住在北京的美意,回到集美着手进行他大规模的建设计划。他决定先建一座纪念集美解放的纪念碑。陈嘉庚一刻也没有忘记是毛泽东领导的党和人民军队,经历了十年的“土地革命”,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才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包括集美人民在内的5万万中国人民。这对人民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永久纪念。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建一座纪念碑。因为毛泽东是他在抗战时结交的可靠朋友之一,所以,他请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碑名,让集美人民永记毛主席、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德。纪念碑设计为鳌园的主体,四周的围墙镶嵌上精美的石雕,叫博物观,以便人们观赏、学习。他这样描述鳌园:“真大观勿嫌小岛,有旧植乃展新型。”

鳌园建筑工程于195198动工,陈嘉庚亲自主持开工仪式。鳌园原先的计划不包括陈嘉庚墓。陈嘉庚墓是后加的。纪念碑快竣工时,一位老师傅偶然发现建筑工地附近的海滩上有一块巨石,他认为此石用作坟地,大吉大利。根据他的建议,鳌园加上了陈嘉庚墓。因此,鳌园的收尾工程一直到19618月陈嘉庚去世下葬后才最后完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浩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竟然是陈嘉庚本人。他成竹在胸,挥动手杖,指挥工程建设。

34.嘉庚公园和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喜爱集美的景色胜过任何其他地方。他到过东南亚好几个国家,游历过中国20几个省,遍访名山大川,城镇都会,但在他眼里,没有一处名胜比得上集美。高集海堤和杏集海堤的建成,为他的故乡增添了新的亮色,使他更为自己的家乡感到傲。他想把这著名的文化区建设得更加引人注目,想为学生,主要是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个寓教于的环境。他已计划每年花2030 万元用于美化各校校园此外,他还有个想法在鳌园附近建一个公园,以便村民、学生有个娱乐的地方。于是,1955年,鳌园建设初成规模之时,他又买了22亩地,供建公园之用。

不幸的是,不久陈嘉庚患了癌症,于1961年去世。公园的建设久久没有动工。直到1994年,为纪念陈嘉庚诞辰120周年,地方政府和集美学校委员会决定完成陈嘉庚的遗愿,建造他想建而未建的公园。公园按陈嘉庚原来的计划兴建,但比原计划大得多,环抱了整个鳌园;定名嘉庚公园。

园内,绿树繁花掩映之中屹立着座座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开阔的地面上可见多座尊师重教的雕塑。

坐落在嘉庚公园北侧的是陈嘉庚纪念馆。纪念馆的建设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于2005318动工,2008年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千平方米。展览区分布在23楼,包括一个序厅和4个展厅,总面积3千平方米。前三个展厅现的是陈嘉庚的生平事迹及贡献。展厅中有栩栩如生再现的历史场景,如陈嘉庚的橡胶种植园早期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新加坡街头募捐筹款活动陈嘉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言等。第四展厅题为《在陈嘉庚周围》,表现陈嘉庚的襄助者、追随者以及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的活动和贡献。馆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南侨回忆录》的手稿。纪念馆是一座嘉庚风格的建筑,和鳌园、嘉庚公园完全一致,三者合一构成统一的旅游胜地。纪念馆的功能除收集、保存陈嘉庚的文物外,还兼作这位伟人的思想、事迹的宣传、研究中心。

35.嘉庚故居、归来堂和归来园

陈嘉庚故居位于集美学村的中央,现嘉庚路149号。故居于19186月落成。陈嘉庚和其弟陈敬贤在集美时,就住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因为两兄弟分别被称为“校主”和“二校主”,所以,当地人称该建筑为“校主屋”。

1919年,陈嘉庚就是在这楼里筹划创办厦门大学和扩大集美学校的。1940年,该楼在一次空袭中被日寇的燃烧弹摧毁。1950年,陈嘉庚定居集美,他考虑的头一件大事是重建扩建集美学校,无暇顾及自己的住处。结果,该楼废墟依旧,直到集美的重建计划基本完成之后才开始重建。陈嘉庚搬进重建的新居后不久, 1960年前后,便离开到北京就医去了。

为纪念陈嘉庚,1980年该楼进行一翻改造装修,但仍保持原来的风,向公众开放。“陈嘉庚先生故居”的楼名是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的。楼内的布局,即卧室、书房、餐室、会客室以及陈嘉庚个人物品均按原样摆放。人们可以透过其手稿、衣服及日常用品,看到他简单澹泊的生活和崇高的道德风范。

他居住的简陋的住屋和他捐巨资兴建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坐落在故居正前方的是归来堂。归来堂有一中厅,两侧是厢房,是闽南的庭院式的建筑;建筑面积1,330 平方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陈嘉庚预留了3万元,想盖一座房子,他称之为归来堂。他希望海外的亲人永不忘故土,常归故里。这房子就是让他们回来居住的。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学校的建设未完成而先建私人住宅,有悖于孔夫子的信条。”于是,建屋的事就这么搁置起来。陈嘉庚去世以后,周恩来得知此事,出于对这位爱国老人的尊敬,指示说:嘉老的想法很有意义,照嘉老的意思办。为此,有关部门为归来堂的建设拨了专款。归来堂于1962年陈嘉庚逝世一周年之际落成。

归来园是1983年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由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兴建的。归来园位于归来堂的正前方,两者紧密相连为一。归来园占地1万平方米。园的正中央,屹立着陈嘉庚的铜像,高2.3,重750公斤。铜像生动地刻画了陈嘉庚远途归来,面带喜色看着集美学校蓬蓬勃勃发展时的瞬间神态。铜像的背后是一垛花岗岩砌成的隔墙,墙上镶嵌着八个字“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陈嘉庚准确的评价。

嘉庚故居、归来堂、归来园构成了集美旅游胜地另一组以陈嘉庚为中心的的景点。

第五部分 集美学校

36集美学村

1913 年集美小学创办以后,陈嘉庚不厌其烦,到福建各地调查教育的状况。结果,他认为要挽救福建教育的颓势,自己应该有所作为,办法是创办一所师范学校,在闽南招收有天赋的贫寒学生入学,培养教师。

1917年,陈嘉庚事业蒸蒸日上,千万富翁指日可待。他派其弟陈敬贤回集美,创办中学师范部。除了建校舍,延聘教师职员,陈敬贤还承担着从闽南30个县招收有天赋的贫寒学生的繁重任务。截19183月中学师范部正式开学,共招师范生120多名。为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陈嘉庚对师范生不收学费,还给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中学生也只交伙食费。

中学师范部成立后,确如事先所料,教师职员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1920年,陈嘉庚在集美。他聘请福建当地人、北京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叶渊为校长,此后,学校才恢复安定,开始有了起色。从1920年到1928年,学校学潮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要求罢免校长叶渊的呼声不断,理由是叶渊霸道,禁止学生参加政治活动。尽管如此,陈嘉庚自始至终支持叶渊。他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陈嘉庚始终考虑着设立实用学科和应用科学的问题。早在1917年,他就有在集美创办航海学校的想法。他的这个想法逐步明晰,部分是因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经营航运经济上受益匪浅,另外是因为他认为,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只有发展水产和航海才能充分开发。一开始他便给上海一所海运学校写信,询问能否从该校延聘教职员,最后同意由他资助两名优秀学生到日本留学,条件是学成之后到集美帮助创办水产航海学校。1919年两人在日本毕业后,双双于1920年到集美创办航运学校。陈嘉庚从德国购买全套机器和设备,安装在一艘渔船上,供训练和实习之用。他还从法国买了一艘机动拖网船,既供实习,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就在创建航海学校的同一年,陈嘉庚又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及商业学校。

1923年,他从新加坡给叶渊写信,敦促他在天马山选择适宜地点,创办农业部,从属于集美学校。该部最终于19266月开学。

19273月,集美各教育机构统一调整,把等一律改为学校。这样,陈嘉庚在集美创办了一系列学校,其中包括小学、女子小学、师范学校、中学、水产航海学校、商校、女子中学、农业中学、幼儿师范和国学专门学校,共十所。学生主要来自福建、广东,部分来自东南亚。因为这些学校,不论是小、中学,还是职业学校都归集美学校委员会集中管理,所以通常被称为集美学校。

“集美学村一语最早见于1923年的一份和平请愿书。那时,集美高崎海峡两边军阀交火,打死学生一名,打伤一名。于是,最高当局正式承认学校所在地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此后,集美学村之说便沿用下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集美学校内迁到山区继续办学。陈嘉庚在回国慰劳之行结束后,回到他的出生地集美,过了一夜。 19401114,他到集美学校内迁地视察,高兴地看到各校进展顺利,教职员工和学生情绪高昂。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集美。陈嘉庚回国定居后,集美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7 发展中的集美学校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坎坎坷坷,分分合合,提高升格,集美学校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学龄前教育、小学、中学到高等教育。虽然这些院校办学层次不同,从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却有着共同的校训、共同的校歌,都把其创办人陈嘉庚作为精神领袖。

集美幼儿园与集美小学

集美幼儿园是陈嘉庚于1919年创办的,是中国最早由中国人个人独立创办的幼儿园之一。许多人才都在那里接受启蒙教育。集美小学创办于1913年,是陈嘉庚在集美创办的第一所新型的学校。集美小学的创立被视为 集美学校创办之始。随着学校校舍的修缮,教学条件不断的改进,高水平教师的加入,集美小学已正式成为福建省省级重点小学。

集美中学

集美中学创办于1918年。由于具有光辉的历史,又有海内外校友带来的荣耀,学校享有中国名校之美誉。在过去的90年中,学校共培养了约5 万名毕业生,他们中人才荟萃,有政界人物,有杰出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运动员。中学的校舍屹立在集美的正面,著名的南薰楼和道南楼均为嘉庚式建筑的代表作,是集美的地标和旅游胜地。无怪乎已故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2年访问该校时赞不绝口,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中学。学校现有学生3000多名,与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中学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该校正在兴建一个新校区,以容纳人数不断增长的学生。

集美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与集美轻工业学校

这两所学校都是从陈嘉庚1920年创办的职业学校衍生出来的。海洋学院现有学生5000多名,教职员工280名。学院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厦门闹市区,一个在厦门的新开发区。学院设有船舶驾驶、船舶轮机、航运管理、水产养殖等专业。集美轻工业学校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更重要的是其显著的学术成绩,被列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该校现有学生7000多名,就读于40多个专业。其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

集美华侨补习学校

该校是专为有志于在中国大陆继续深造的华侨学生而办的。根据陈嘉庚的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创办于1953年。陈嘉庚不顾年事已高,亲自负责学校的创立和基建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学校已培训来自3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5千多名学生。1997年该校正式划归华侨大学,作为其属下的一个学院。2002年,该校更名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同时保留原校名。

集美大学作为集美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于1994年合组建而成,仍为集美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

38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是陈嘉庚的世纪之梦。早在1923年,陈嘉庚在给集美学校校长叶渊的信中写道:如实业一直像现在这样兴隆,集美现在的职业学校将办成集美大学。但由于以后的年头他经济发生困难,还有其他因素,他的梦一直不能实现。直到1994年,才由当时集美的五所高等院校合并组成拟议中的大学。在五所院校中,最早创办的要算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创立的集美师范学校。因此,人们普遍地把1918年作为集美大学始创之年。也因为如此,集美大学被称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年轻大学。

集美大学的组建一时成了政府关心和社会注意的焦点。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亲自为大学题写校名,多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题词,勉励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学校建立了董事会,中央、省、市的代表和国内外知名人士参加。校董会章程规定当任的福建省省长是校董会的当然主席。校董会的董事们为集美大学的飞速发展出了巨大贡献。校董们为大学捐输了数亿巨资2003年,也就是在一次校董会会议上,福建省省长、校董会主席宣布集美大学福建省优先发展的重点大学之一。

现在,集美大学下设20几个学院60几个专业盖了经济、法律、教育、文学、理科、工科、农业、管理等领域,以航海、轮机、水产和其他传统学科为支柱。在校生32000名,来自全国各地。大学建立后不久即开设研究生教育,有硕士点20个,更多不日可待。学校有教职员2600个。

大学占地2300亩(约160公顷),建筑面积120000平米。图书馆藏书190万册。学校还有现代化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设备精良的运动场和体育馆。新校区于2009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百项精品经典建筑工程之一;新校区大大地扩展了校园,使大学更加美不胜收。

陈嘉庚是集美大学的骄傲,嘉庚精神是集美大学的灵魂。陈嘉庚几十年前为集美学校制定的诚毅校训仍然是集美大学教育学生的指导原则。

从属于集美大学的诚毅学院是一所创办于2003年的独立学院。学院拥有独立的校园,独立管理,独立财务。学院不仅可以享用大学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享受新运作机制带来的种种优越性。2007年该院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多数胜任所担任的工作,具有竞争力;部分有天赋的学生在省级,乃至全国比赛中获奖。这使学院成为对考生有吸引力的院校之一。2007年,诚毅学院在福建省同类学校中第一个成为万人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8f3802b52acfc789ebc94e.html

《陈嘉庚课本译文2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