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全真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12-05-18 10:42: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育学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全真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

2 .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答题纸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认真书写。用其他颜色不给分。

死猪,做题的时候不许翻后面答案,那就白瞎我一个手在电脑上给你弄这些了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勒图尔诺B .沛西· C .孟禄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B .学术社会化C .社会学术化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 o

A .文雅教育B .英才教育C .教育平等化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B .美国C .前苏联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 )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 .课程的存在形式C .课程的组织核心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

A .学生学的活动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1 .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道尔顿制B .兰贝制C .特朗普制D .文纳特卡制

12 .德育过程是一个教育与( )的统一过程。

A .锻炼B .受教育C .自我教育D .修养指导

13 .衡童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14 .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反映的是()。

A .教师政治地位不高B .教师经济地位不高

C .教师的职业权力不大D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偏低

15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它将()。

A . 3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 . 5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C . 10 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D .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16 .在西周教育制度中,王侯太子入小学的年龄是( )。

A . 6 B . 7 C . 8 D . 10

17 . “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

A .礼乐教育B .军事教育 C .文化知识教育D .科学知识教育

18 . “随人分限所及”是明代著名学者( )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A .李赞B .陈白沙C .王守仁D .王廷相

19 .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三纲领”、“八条目”的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乐记》 D .《学记》

20 .《春秋繁寡》 的作者是( )。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

21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 )。

A .魏晋南北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

22 .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著名思想家是( )。

A .刘禹锡B .李翱C .韩愈D .张籍

23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著作是(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论雄辩家》 D .《雄辫术原理》

24 .古罗马共和早期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

A .家庭教育B .教会教育C .学校教育D .社会教育

25 . (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第斯多惠B .装斯泰洛齐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

26 . ( )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A .第斯多惠B .装斯泰洛齐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

27 . 1879 年( )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性、免费性与世俗化三大原则,着力提高法国整体国民素质。

A .《法卢法案》 B .《费里法案》 C .《基佐法案》 D .《费舍法案》

28 .文纳特卡计划由( )创立。

A .帕克B .华虚朋C .克伯屈D .帕克赫斯特

29 .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朗格郎B .罗杰斯C .索尔蒂斯D .布普纳

30 . 19 世纪末,( )创立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

A .约翰逊B .克伯屈C .帕克D .帕克赫斯特

31 .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 )。

A .孔子B .赫尔巴特C .冯特D .桑代克

32 .采用临床法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研究的是( )

A .皮亚杰B .埃里克森C .柯尔伯格D .罗杰斯

33 .根据近100 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B .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

C .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 D .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34 .婆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

A .符号表征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接受学习

35 .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

A .知识的迁移B .技能的迁移 C .行为规范的迁移D .学习经验的迁移

36 . “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

A .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 .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 .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 .掌握大童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37 .目前,理论界较公认的观点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 )。

A .集中思维B .聚合思维C .发散思维D .抽象思维

38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

A .操作性条件作用B .经典条件作用C .精神分析理论D .认知理论

39 .科学研究始于( )。

A .现状B .问题C .实践D .个体经验

40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选择研究对象的要求( )

A .明确规定总体B .取样的随机性 C .取样的代表性D .样本容量要大

41 .在教育研究中,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往往被作为( )。

A .自变量B .因变童C .无关变量D .控制变量

42 .历史上最早进行专门教育调查的学者是( )。

A .恩格斯B .费舍C .赖斯D .肯德尔

43 .在自然情境下的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观察方法是( )。

A .教育实验观察B .严格控制的观察C .全结构式观察D .教育现场观察

44 .以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

A .索引B .论文C .手册D .综述

45 .关于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不正确的是( )。

A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B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

C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D .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 .教育现代化主要在于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47 .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8 .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三、简答题:49-54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90 分。

49 .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0 .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基本内容。

52 .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53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有何区别?

54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为实现观.奴与材料的统一应如何选材?

四、分析论述题:55-57 小题,每小题30 分,共90 分。

55 .试分析论述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

56 .分析下列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论: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57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A B 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 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A .评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及其对学校教学实践的影响。

B .《教育心理学期刊》的编辑居尔· 勒温曾说过:“如果想使研究有实质性的贡献,必须把它建立在该领域充分翔实的知识基础上,而且在文章的导言中必须反映这些知识,…… 不幸的是,我们有时收到一些调查人员所写的报告。他们完全建立在前人的,而且已经过时的研究上。我们有时还会收到一些研究者的手稿,而这些研究者无视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因而文章审稿者常常质疑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研究,最后文章也被拒绝发表了。”请您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全真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D 2 . B 3 . C 4 . B 5 . A 6 . B 7 . A 8 . A 9 . D 10 .D 11 . C 12 . C 13 . D 14 . D 15 . D 16 . C 17 . A 18 . C 19 . A 20 , D

21 . C 22 . C 23 . D 24 . A 25 . B 26 . C 27 . B 28 . B 29 . C 30 . C 31 . D 32 . A 33 . C 34 . D 35 . C 36 . B 37 . C 38 . B 39 . B 4O . D

41 . A 42 . D 43 . D 44 . B 45 . D

二、辨析题:

46 .答:错误。教育现代化由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六个方面的现代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教育设施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教育设施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但总的看来教育设施的现代化不是主要的方面。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和前暗性等多种特征,具有主导的作用。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条件、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所以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47 .答:正确。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到公元前5 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剧作家等),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

48 .答:错误。(l )无关变童,也称控制变童,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它使实验者无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2 )因为实验因素的控制,就是对自变量的操纵和无关变量的控制。知果在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操作变化,无关变量也发生变化,那么,因变量的变化,就不只是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结果了。( 3 )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或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辩明无关变量,考虑哪些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有影响,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三、简答题:

49 .答: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其实施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人的各方面均衡发展、平均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而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辫证统一,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人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善发展的表现。

第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决定的。从历史发展看,我国既有全面发展教育的正面经验,也有忽视全面发展教育的反面经验。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等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能力、才能与品德等多方面在构成完整、完美个体中的相互联系性和自觉性。这些都从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证实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的关系。各育既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这要求我们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替代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时立开来。

第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固然需要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但同时也需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童、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

50 .答:( 1 )中小学在德育认识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德育蜕化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导致了德育脱离现实的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德育成了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

( 2 )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过于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识,注重书本教育、口头说教,忽视实践锻炼,启发自觉,不注重道德主体的养成等问题。

( 3 )在德育管理中的主观主义倾向,习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忽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问题日益严重。

( 4 )在德育评价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以认识代替行动,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品德评价。

( 5 )在德育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倾向,动不动就是讲过去、讲传统,唯独不关注现在和将来。

51 .答:“全人生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重要思想。所谓“全人生指导”,就是主张对青年要全面关心、全面指导,也就是不仅要关心青年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凡是生活上产生的问题,诸如人生观、参政、求学、择业、道德修养、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生理现象、交友、恋爱、婚姻、家庭等,都应给予热情的指导与帮助。这不仅使他得了进步青年的信任,成为青年们思想上的“坚毅导师”,生活上的挚友,并形成了其“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丰富内容。

52 .答:“平行教育影响”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马卡连柯用一种共同的方法同时完成对单独的个人和对整个集体的教育两个任务。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53 .答: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

( 1 )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操作,可以被观察、被感知。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隐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象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

( 2 )活动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全部过程。

( 3 )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 反应联结,智力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54 .答:选材不是按研究者主观意愿任意剪裁取舍,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l )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 2 )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材料的质和量把握得当;

( 3 )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 4 )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的正确深刻集中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提取论.汽,选择论据概括结论,从而实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四、分析论述题:

55 .答:( l )对于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教育先行论,即首先发展教育而后再发展经济,在教育投资上应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二是教育与经济同步论,使教育事业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经济建设近期和远期需要。三是教育滞后论,即教育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比例。无论哪种理论,如果不讲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特定意义上,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符合教育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辫证关系的,也是违背经济与教育之间辩证发展客观规律的。

( 2 )教育与经济发展虽然具有间接关系和直接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除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外,还表现为相互制约的关系。因为,经济发展只能提供它的物质资料的一部分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在使用这些经济条件时,需要同其他部门的物质资料和经济条件相互协调和平衡。同时,教育对经济发展作用具有周期性长、发展作用迟缓的特.汽,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教育不仅不能立刻满足经济上的需要,而且还要占用一部分强壮劳动力,延缓一部分劳动力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在处理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时期,既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追加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又要克服只顾眼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性、迟效性作用的观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3 )教育是否能抓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各国之间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社会的进步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力量,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的获得有许多途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进行发明、创造、运用。教育跟不上,科技人才就没有保障,即使引进再先进的技术工艺,都无法使用,更谈不上与他国在综合经济实力上的竞争了。因此我们提出了教育先行的国策。

( 4 )我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2 年中共十二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1987 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的突出战略位置。1992 年中共十四大报告强调:“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得到加强。

但是,提出教育先行只是为了突出教育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忽视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在重视教育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经济的发展战略性作用,从而为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56 .答: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而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这段话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所制约。

贯彻的基本贯彻要求是:端正教育思想,健全教育体制,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并结合教学实际可能来教学;针对学生的特.氛进行有差别性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热情关爱后进生。

57 .

A .答:20 世纪20 年代桑代克根据动物和人类学习的实验材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结。其理论基本观.奴是:

( l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情境是引起反应的原因,反应是情境引起的结果,二者的联系是直接的,不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 2 )对联结机制的解释,桑代克完全站在本能主义立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这是人的本性,它决定了后天联结的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倾向,并使之加强,而不唤起其他联结倾向,或者使其它联结倾向减弱。这样,桑代克的联结理论就抹杀了人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看成是本能、被动的,或者完全是受情景决定的过程。

( 3 )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照一定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学习过程完全是盲目或尝试错误的。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为两大主律。

准备律。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如果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练习律。早期的练习律注意到联结的频因效果,认为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经常使用会使联结力量加强,经常不用,会使联结力量减弱。到20 世纪30 年代,桑代克修改了他提出的学习定律,首先放弃了频因因素,认为单纯的反复练习不能增强其联结,只有将练习律与效果律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效果律。早期的效果律注意到奖励和惩罚的作用,认为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联结伴随奖励时,联结力量增强;如果伴随惩罚时,联结力黄削弱。后来,桑代克认为奖励效果比惩罚效果更好,因此特别强调奖励的作用。桑代克首先注意到奖励的强化作用,为后来强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途径。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学习理论以实脸研究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学习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也应该看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许多缺点和观点错误,表现在几个方面:

由于哲学思想的局限,桑代克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他一味强调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把复杂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桑代克的联结说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人的学习恰恰是以认知过程为主,这就使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显得苍白无力。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忽视了学习目的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被动的过程,抹杀了人类学习最突出的特征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桑代克把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结论应用到人类,把人类学习同动物学习完全等同起来。对动物的某些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研究人类学习的参考资料,但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存在本质区别,人类学习比动物学习复杂得多,用解释动物简单学习的观点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是不充分或片面的。

尽管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但是,他的理论至今仍然对学校教学实践有一定积极影响。

桑代克发现的尝试错误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或途径。当然,人类的尝试错误不是盲目的,通常是有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尽量利用所学知识或经验去解决问题,不要让学生盲目对待疑难问题。

桑代克的练习律,即机械识记在学习中并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机械识记和过度学习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尤其是外语单词的识记和历史年代的记忆,仍然需要多次重复识记才能保持得好。

在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奖励和惩罚。桑代克认识到奖励的作用好于惩罚的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适当运用惩罚也会收到其他方法达不到的效果。

B .答: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 l )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在创新,而要做到创新就必须建立在对课题研究状况的全面正确地掌握为基础,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 2 )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先由德育这一特定研究领城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研究的突破.点。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二是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我们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三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地占有材料,从而进免做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的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55320702020740be1e9b78.html

《教育学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含答案)全真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