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9-02-27 13:30: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际关系学院学期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老子》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文化与传播系

传播学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前三十七章《道经》和后四十四章《德经》组成,共五千余言,相传是先秦时期老子所著。它率先提出了“道”这一最高的哲学概念,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对中国的哲学、政治、文化等均产生了甚远的影响。而《老子》以及其所蕴含的道家的哲学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中又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如果要深入的理解《老子》的哲学,做到古为今用,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其自身的内容和背景。

魏源在《老子本义》中对其有着详细的解读,他认为:“老子,救世之书也。”“老子着书,明道救时”,“此老子悯时救世之心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初衷是在于“救世”,那么,我们就要回到老子成书的春秋时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危机,以更好的了解《老子》。

在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也就是社会上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周公“制礼作乐”千年后,礼乐制度走到了崩坏的边缘。而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之外,孔子的儒家思想显然更加为世人所熟知,孔子从继承与发扬礼乐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西周的礼乐制度已然足够完美,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用“礼乐”来教化百姓,让社会不再动荡,国家稳定。孔子的一生都致力于追求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并且站在肯定礼乐文化的立场,对传统的西周继承下来的制度加以“损益”的改制。

而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则不然,他恰恰认为礼乐制度才是造成道德衰微的原因,才是社会动荡的根本。他认真的反思着人为的一切因素在文明中,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尖锐的指出了礼乐制度的危机正是其自身的缺陷所造成的。正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如同他这番话的辩证思想,社会之所以产生危机的原因究其根本,不也正是人们自身自食其果吗。他认为一切的罪恶都来源于欲望,而人们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他的思想简单朴实而又犀利,并对于制度本身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让我们思考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之间的作用。他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伦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他的理想政府是清净无为的政府,因为人们所需要的是自由自在而不受约束的生活。但是老子又并不是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像林语堂所说:“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而其理由即为简单,盖如是则不受人之注目,故不受人之攻击,因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对于儒家的态度也耐人寻味,以戏谑的口气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在他眼里,孔子一样的圣人,恰恰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故而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心,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而当我们了解到老子思想的核心便在于对文明的批判和“无为”的思想后,我们又怎么能将其古为今用,在现代社会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呢?“无为”真的就是无为吗?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做,并不是无为,而是不乱为、是顺应客观规律、尊重自然的意思。“无为”的理解更应该是“不妄为”,所以才能无不为。万事万物都有它们自身的规律存在,我们只能顺应规律和时代的潮流,在客观条件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便是乱为和妄为。就算是“为无为”,也是要以“无为”的态度去“为”才对。而我们再看“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也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同时也不要去妄为,不要在欲望的驱使下违背了规律。而在当下的价值观中,老子的“无为”思想更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于社会有益的一面,帮助人们建立一种超脱出世俗琐事,忘我的思想境界,达到无私无欲,因而有利于他人。所以,在现实中,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也需要继承下去。而当一个人以淡泊宁静之心去面对世间一切,不再被欲望所蒙蔽双眼,更透彻的看到世界,无非分之想,而为社会不断做出贡献,做个对于别人有帮助的人,那么在无挂碍,无烦恼的心境下,对于当下社会下繁忙而快节奏的生活中也会更加轻松的面对。

老子的一生无所顾忌,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情忧虑过。在他看来,一切的不快乐都是源自不满足。快乐的心态更多的是源自于内心,而并非来自于外在的物质。所以,老子便一直在让人们“知足常乐”,所以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光匆匆而过,我们却无暇顾及思考我们生活的意义,我们的生命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们活得究竟快不快乐,我们只是活着,却不知为何而活着,仅仅是活在当下而已。而老子告诉了我们,“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只有拥有一个“无为”的心态,才是长生之计。只有淡泊名利,生死看淡,才能真正体会生命。而那些过分追求所谓“价值”的,往往钻进了死胡同,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生命的价值。我们过分的在乎物质的,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事实上,生命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对欲望的无所求上,当在少私寡欲的基础上,在嘈杂的俗世之中仍旧保持着清醒而透彻的头脑时,才能做到足够的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更好的享受生活中的朴实无华的一面。老子认为福祸相依,我们不必过分的在名利的诱惑中患得患失。只有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我们才能更清晰的看到事物的本质,越接近自然的规律,越能体会我们生命的意义。“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正是人生的道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冉冉众生莫不为了名与利,然而当我们细细看待人生,却发现十分的可笑。在名利和身体的价值对比间,我们当然更愿意爱惜自己的身体,然而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却往往为名利所困,对自己的生命却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正所谓“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故重连城”,在得失之间,在欲望的满足与渴求中,我们已经分不清什么才是我们的人生,怎样去积极的,乐观的看待人生了。故而说,“知足常乐”,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永远都在不断的索取,也就无法享受真正的快乐,“功成名遂身退”,只有控制住欲望,才能“常乐”。而放大到整个社会,世间,也是如此。“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下有道时,马便毫无用处,但是大多数时却是天下无道,战乱纷纷,战马开始活动,哎,天下无道,人们的欲望并无法停止,所以战乱频频,而如果想要达到“天下有道”,让国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使社会稳定,就必须让人们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尽管无论在何时,让人们学会“知足”都是如此困难的事情。

让人们明白人生的追求的终极目标并非名与利,而是自由舒畅的心境,而只有这样,人们的生活才能快乐且满足,而社会也能安定和谐。

老子还说过:“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就是说,就算是最尽善尽美的事物,也要留有一些缺陷。而已经最充盈的食物,也要留一些空隙,不要太过于完美,而这样在事物之间就有一种张力,使其作用永远不会弊败、不会穷尽。而老子的“道”本身正是质朴的,真正的智慧正是隐藏在质朴的本质之下,故而清净才为天下静。正是缺失才使得其本身更加完整,这正如我们的人生,我们不断的追求完美,把一切事情尽可能的做到没有差错,然而没有真正完美的事物,我们不应纠结于完美与否,我们不必在患得患失之间而忧心忡忡,人生本就不可能圆满,我们应该接受这种不完美,在接受人生本就不完美的心态上去追求完美,而这时我们才真正接近圆满。而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表面有多么风光和显眼,而在于内心的磨练和理解,当做到清心寡欲时,做到“清静”时,才真正有大智慧,明白人生的大道理。

林语堂曾经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老子》正是这样一本充满人生睿智的书,从中我们汲取智慧和营养,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行。在老子玄而又玄的大道理中,我们要学会深入浅出,真正的让“道”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虽然老子所处的年代与我们已相隔甚远,但其仍具有无限的现实意义,无论身处那个时代,其中饱含的人生哲理都是需要我们学习和理解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a5e2b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8.html

《《老子》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