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上世纪三十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

据史料记载,建于1850年的南大道仅有400米长,3.5米宽,是北大街南部一条辅助街道。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泥石结构的路面,及以南连片的荒草及坟地,使这条路成了城市的边缘。《烟台历史》

1952年,我5岁时搬迁到现在南大街中心广场西侧(当时称中海阳)。记得当时母亲用老式的四轮童车推着我和弟弟在鹅卵石路面上艰难地行进,颠得我们屁股痛。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目睹了南大街的变迁。(老人)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南大街始建,西起原西南河(今西南河路),东至西沟街北口,因地处大庙以南得名南大道。
1929年修建成水泥路面。
1934年,烟台特别行政区将原海阳街并入南大道,西至西马路 (今海港路) ,改称南大道街,长1000米。 1935年,位于南大街50号的锦章影楼开业,最初并未开在南大街。南大街成为城市主干道后,烟台第一家照像馆由朝阳街迁至街旁。

1956年,开始将仓浦街、北门外东街、北门外西街、西关北街、南大道街、海阳街、法院街及部分广合巷、清泉胡同、同春巷、爱德巷、仁里街等街巷拆除、后来合并统称南大街,
东起解放路,西至通伸 今西炮台南路 ,与原烟潍路相通,4000米。
1957年起,消防队、银行综合楼、工人文化宫、水产研究所、公路段办、三勘办、自来水办公楼等第一批楼房人际立于新建的南大街中。

1958年,政府耗资188.73万元,首次拓宽南大街,拆除了福建会馆后殿和仓浦街部分建筑物,修建成全长4020米的南大街,并铺设了沥青路面;
19627月,开通了自虹口路到发电厂的1路公交车。之后,吐着白烟的福特牌大客车开上了南大街。

1967年,将西部原只楚路并入,改称跃进路。 1968年,街南落成烟台大型展览馆。
1973年,又将原只楚路改为跃进西路;将海港路以西至西炮台南路路段改为跃进中路;将解放路至海港路路段改名为跃进东路,全长8390米。
1975年,烟台第一家商业中心-烟台百货大楼在南大街中段落成开业,同年,服装公司7层综合楼建成。一时间,老烟台人都把逛大楼当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买电视到
大楼排队,买缝纫机到大楼排队,买个四波段的收音机都要到大楼排队、抢购,逢年过节,大楼人山人海。(老服务员)

1976年、1982年,政府又两次投入巨资,在南大街两侧修建了慢车道和人行道,并设立绿化隔离带……南大街的一次次拓宽,就像我们这座发展中的城市,慢慢发展、日日壮大。

1982年,大钟楼建成,五金化工站、新华书店、向阳浴池、农机综合楼等相继落成。

1985年,烟台市第一座高层建筑 劳动大厦在南大街落成,时称胶东第一厦。
1986年又将跃进中路、跃进东路合并复名南大街。现为市区东西交通主干路,也是市区商业中心。 1991年,落成工人文化广场和文化广场。

1997年,商城广场落成,南大街已成为烟台市最繁华的商业区. 2003316日,随着挖土机巨大的铁手砸向南大街213号原酱油厂网点,正式拉开了烟台市重点工程——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帷幕。619日,南大街19栋保留建筑的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展开,建好后的街区呈现一派现代化的氛围。200426日至5月底,南大街进行封闭改造。封闭改造期间,进行了路面拓宽改造,按城市主干道一级路标准设计施工,首次在市区道路的修建中使用改性沥青。在对路面进行全面改造的同时,敷设排水、暖气、自来水、电力和通讯等近20种地下管线。

2005124日上午,我市第一座地下行人过街通道——南大街地下过街通道正式开通。地下过街通道位于南大街和海港路交叉路口,总投资约3100万元。整个通道呈字形结构,全长290米,设有23个商业店铺。南大街地下过街通道的开通,不仅彻底解决了海港路中心商业区人车混行问题,提高了车辆通行速度,还将有利于中心商业区向南对接延伸,形成规模效应。
20068月,已完成雨水管线铺设;修建雨水方沟986米;建雨水检查井29座;铺设污水管线1434米;污水检查井完32座;铺设中水管线863米;修建中水检查井5座;路
基填方完成160800立方米,已完成总量的95%,整理路床589米。整个工程预计10月底完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e6f4f44693daef5ef73d56.html

《上世纪二十年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