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讲义全

发布时间:2020-10-17 12:42: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项目一:导论

授课题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

第三节 运动治疗的机制

第四节 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

时:2课时

一、回顾复习

运动疗法、PT的概念

2、导入新课

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机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的具体目的:扩大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抑制肌肉的异常力,改善神经肌肉的功能,提高移动步行能力,提高平衡性和协调性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针对不同病患进行各种体操训练,改善全身功能状态, 预防或治疗后各种并发症。

三、讲授新课

第一章 绪 论

一、基本概念

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叫作物理疗(phyicaltherapy,PT)。

2.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理疗——在物理疗法中利用电、光、声、水、温度等各种物理学因素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常常被称为理疗。

二、发展简史

(一)国发展史(6个时期)

1.先时期

2.汉晋南北朝

3.隋唐时期

4.宋元时期

5.明清

6.现代

(二)国际发展史

第二节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及分类

一、目的及其技术分类

二、应用围

三、禁忌症

第三节 运动治疗的机制

一、实施原则

二、常用运动方法

第四节 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

常用器材和设备

(一)训练用器械

1.肋木

2.训练床(台)

3.悬吊架

4.运动垫

5.体操棒

6.单轮固定脚踏车或功率自行车

7.姿势矫正镜

8.训练球

9.肩关节旋转运动器

10.前臂外旋运动器

11.腕关节屈伸运动器

12.哑铃

13.沙袋

14.弹簧拉力器

15.骨四头肌训练器

16.平衡杆

17.助行器(架)

18.阶梯

19.训练用倾斜床

20.治疗师坐凳

21.平衡板

22.踝关节矫正板

23.楔形垫

24.实用步行训练装置

25.支撑器

26.牵引用器材

27.水中运动设备

28.跑台

(二)评定设备

1.等速运动评定仪

2.负重平衡评定训练仪

3.心肺功能测定仪器

4.步态分析装置

5.电诊断仪

(三)其他器械

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

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

(一)课堂提问

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

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容;

3.运动治疗的机理

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

五、小结与点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们完成了以下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

2、熟悉运动疗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常用器材和设备

3、掌握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运动功能评定

(二)能力目标:

1.能叙述运动疗法技术基本概念、目的及技术分类、应用围、禁忌症、实施原则、常用运动方法。

2.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三)素质目标: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

项目二 关节活动技术

授课题目:

第一节 基础理论

第二节 上肢关节活动技术

第三节 下肢关节活动技术

第四节 躯干活动技术

时:2课时

一、回顾复习

运动系统解剖回顾、康复治疗技术回顾

3、导入新课

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三、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念

1.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痉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种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

2.关节活动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轨迹,主要沿着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进行,包括前屈——后伸、收——外展、旋——外旋等等。例如:肩、髋关节具有3个活动轴。

3.关节活动度:正常各关节的屈伸和旋转均有一定的角度围,此围就是关节的活动度。

4.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各关节都有正常活动围,也就是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

说明:其正常值根据个体、性别、年龄、职业、人种、运动史而有所不同。在临床上我们要重视患侧和健侧对比,更有意义。

二、影响关节活动围受限的因素

(一)正常的生理因素

限制关节活动围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骨性限制、软组织的限制、韧带的限制和肌肉的力以及神经支配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拮抗肌的肌力

如髋关节的外展动作受到收肌的限制,使它不能过度外展,同样的,髋屈肌会限制髋部的伸展动作。又如,在膝关节伸展位进行屈髋将受到帼绳肌的限制。

2.软组织相接触 如髋膝关节屈曲与胸腹部相接触影响髋膝关节的过度屈曲。

3.关节的韧带力 关节韧带强,则活动的幅度就小,例如髋伸展受髋部韧带的限制,伸膝时会受到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的限制。

4.关节周围的弹性情况 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的活动就较大,如盂肱关节与胸锁关节同属轴关节,但因关节囊松紧不同而关节活动度不同,前者较为灵活。

5.骨组织的限制 如伸展肘关节时,会因关节形态而有骨与骨的接触,限制肘过伸。

(二)病理性因素

1.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

关节囊外软组织挛缩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围。临床上,由于关节长期制动、卧床、创伤、烫伤等造成肌肉皮肤短缩,形成瘢痕而导致挛缩。

2.神经性肌肉痉挛

(1)反射性挛缩 为了减轻疼痛,长时间的将肢体置于某一种强制体位造成的挛缩。

(2)痉挛性挛缩

中枢神经系统原因所造成的痉挛性疾患,因肌力亢进造成的挛缩为痉挛性挛缩。例如:关节的主动肌进行运动时,因拮抗肌不能放松而将限制关节的运动围。

(3)失神经支配性挛缩

因末梢神经疾患,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所致的迟缓性瘫痪造成的挛缩。由于肌力低下,患者身体在抗重力、阻力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某种动作,因此将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不能达到全关节的活动围。

3.粘连组织的形成

发生于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以及引起该关节活动的主要肌肉的粘连。4.关节异物 例如:关节外伤后,关节腔纤维软骨撕裂,使关节产生异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5.关节疾患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等,也将影响关节的活动围。

6.疼痛/保护性肌挛缩

关节损伤后由于疼痛或为了防止进一步的损伤而常常限制关节局部的活动,疼痛还常引发保护性痉挛,其后会产生继发性粘连和挛缩。这将影响关节的主动运动,偶尔也会影响被动运动。

7.关节长时间制动后

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是由网硬蛋白和胶原组成,这是一种疏松的网状组织,关节损伤后制动将使胶原纤维和网硬蛋白成积,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受伤后的关节固定两周后就会导致结缔组织纤维融合,导致关节运动功能受限。例如肩关节受损后,如不固定,18天就能恢复,如固定1星期,则需52天才能恢复,如固定2周,需要121天才能恢复,如固定3星期,则需300天才能恢复。因此应在不损伤、疼痛加重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三、训练方法

维持关节活动围的训练时以维持正常或现存关节活动围和防止关节挛缩、变形为目的的。训练时无需肌肉主动收缩参与运动,而是借助他人、器械或自我肢体辅助来完成的一种训练方法。

(一)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

患者身体损伤制动后,在短期就可能引起关节的挛缩和变形。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就要认真考虑预防关节挛缩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

1.保持肢体良好的体位 参见本章第六节

2.体位转换 如翻身、坐起等,也防止关节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参见本章第六节。

3.被动运动

(1)目的  通过适当的关节被动活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力,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围。被动活动对恢复关节正常的活动围由较大的帮助,是维持关节正常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有轻度关节粘连或肌痉挛的患者,做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非有利。对于肌肉瘫痪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前应及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可以达到维持关节正常活动围的目的。

(2)训练方法

1)躯干的被动活动方法

2)肩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

3)肩关节外展的被动活动方法

4)肩关节、外旋的被动活动方法

5)肘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

6)前臂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方法

7)髋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方法

8)髋关节伸展的被动活动方法

9)髋关节外展展的被动活动方法

10)踝关节背屈的被动活动方法

(3)注意事项  在关节被动运动是要注意以下原则:

1)对于因伤病而暂时不能活动的关节,要尽早的在不引起病情、疼痛加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围应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

2)关节活动围的维持训练应该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每天必须进行全方位围的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肘关节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伸展、收、外展、外旋和旋等)。

4)必须熟悉掌握关节解剖学结构、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平面及其各个关节活动围的正常值等。(要求复习解剖学的与关节相关的章节、康复评定学中关节活动围的测量章节)。

5)每次活动时只活动一个关机,固定的位置尽量接近关节的中心部位。(提问,为什么这样?对患者的活动围大;治疗师省力。)

6)对于跨越两个关节的肌群,应在完成逐个关节的活动后,再对该肌群进行牵。

7)对于那些活动受限的关节或长期处于收、屈曲位的关节,要多做被动牵拉运动,如牵拉跟腱维持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对屈曲的肘关节做伸展活动等。

8)患者的体位应舒适,被固定的部位要稳定、牢固。

9)关节的被动活动之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的配合。

10)在运动某一关节时,要给予该关节一定的牵拉力,这样可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训练容易进行,并能保护关节,防止关节面挤压。

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

(一)课堂提问

1、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2、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二)关节被动活动视频分享

五、小结与点评

通过本环节学习达到以下的授课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二)能力目标:

1.能进行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围训练。

2.能进上肢被动运动。

3.能够对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动运动训练。

(三)素质目标: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

项目三 关节松动技术

授课题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第三节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第四节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时:2课时

一、回顾复习

运动系统解剖回顾、康复治疗技术回顾

4、导入新课

介绍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三、讲授新课

(1)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概念:

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围受限,关节疼痛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2)适应症/禁忌症:

1.适应症: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或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关节制动等 2.禁忌症: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关节的炎症,未愈合的骨折,恶性疾病等

(三)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和选择:

分级有两种

(1)分级振动技术:

第1级:关节活动起始处低幅有节奏的振动

第2级:关节活动围,尚未达到极限时,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为何选择;12级主要用于由于疼痛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

第3级:运动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

第4级:运动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小幅度,有节奏的振动(选择:34级技术主要是牵技术,可采用的技术有关节生理性运动或关节活动技术)

第5级:运动围极限处,小幅度快速的推进技术打断粘连组织

(3)持续转移性关节活动技术:

第1级:关节囊厨卫手机压出做小幅度关节牵(选择:缓解关节疼痛,用于关节个方向的活动)

第2级:适度的关节牵或滑动是关节周围的组织变紧(选择:用于治疗开始阶段,间歇性轻柔的2级可以抑制疼痛,在不允许关节活动的情况下)

第3级:大幅度,较大力度的关节牵或滑动,牵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组织(选择:用于牵或滑动关节以增加关节活动)

(4)治疗原则:

1治疗是作用力的部位:治疗时施加的作用力,越靠近关节面越好

2.治疗运动的方向;平行或垂直治疗面

3.治疗的开始及进展:开始时,在关节休息位或者最大松弛状态下使用第2级持续牵关节面的技术,如果疼痛,降低到1级,好转在进行下一步治疗

4.治疗的速度,节奏和持续时间:

A第1.4级为快速振动,第23级均匀平顺的振动,连续1--2分钟,每秒2--3下。

B对于疼痛的关节,间歇性关节牵7---10秒。

C关节手闲的患者,至少6秒的牵,接着放松,3---4秒为间隔

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

(一)课堂提问

1.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二)关节松动技术视频分享

五、小结与点评

通过本环节学习达到以下的授课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上肢、下肢、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3.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基本理论。

(二)能力目标:

1.能进行上肢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

2.能进下肢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

3.能进行脊柱关节松动技术的操作。

(三)素质目标: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

项目四 肌力训练

授课题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训练方法

第三节 主要肌群肌力训练的方法

时:2课时

一、回顾复习

运动系统解剖回顾、康复治疗技术回顾

5、导入新课

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运动疗法肌力训练的临床应用。

三、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念

(一)肌力

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原因:

1.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的速度 肌肉收缩方式不同,产生的力也不同,如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所产生的肌力即不同。

2.关节角度的影响

关节在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肌力不同。等长运动时能发出最大肌力的角度为;肘关节成90度屈曲,膝关节成60度屈曲,此时最容易用上力。如果在这个角度上再加上最大阻力,效果则更理想。

3.年龄和性别

男性肌力比女性大,女性肌力为男性的2/3,尤其以握力和垂直跳的力量最为明显;女性的握力为男性的60%,垂直跳的肌爆发力约为男性的65%。肌力与年龄也有关系,在20岁之前肌力是渐增的,20岁之后则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

4.心理因素 肌力易受心理的影响。在暗示、大声命令及积极的驯练目的时,受检者所发挥的肌力比自主最大肌力大20%~30%。

(二)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指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耐力的大小受以下的因素影响:

1.肌纤维的类型。

2.肌红蛋白的储备;

3.酶的作用及肌力的大小等;

4.耐力与所进行的运动强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肌耐力就越小。

增强肌力和增强肌耐力的训练有不少共同之处,可统称为力量练习。力量练习常用于训练肌肉的萎缩无力的患者,包括因伤病固定肢体或长期卧床、活动少所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骨关节及周围神经病损伤所致的肌肉软弱或轻瘫,训练用以发展肌力和耐力,从而恢复运动功能。

二、肌力下降的原因

(一)年龄的增长

(二)废用性肌肉萎缩

(三)神经系统疾病

(四)肌原性疾病

三、增强肌力和训练肌力的基本原理

(一)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目的

1.爆发力。2.耐久力。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等长或静力收缩

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以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力明显增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等长收缩常用于维持特定体位合姿势。在运动中,等长收缩是增强肌力的有效方法。具体的方法是:指示患者用全力或接近全力使肌肉收缩,维持3~10秒(一般持续6秒),训练中要注意取容易用力的体位,如肘关节成90度,最容易用上力。等长运动不受环境限制,简单易行,是有效增强肌力的训练方法,特别是用于骨折、关节炎或疼痛关节不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以延缓和减轻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2.等或动力收缩

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三)训练时负荷量的增加形式

根据训练的目的不同,负荷量的大小不同。

当训练的目的为增强肌力时,应加大负荷量,加快运动速度即缩短训练的时间;

而以增强耐力为目的时,则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重负次数应增加,训练的时间应延长。

四、训练方法

(一)训练原则

为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训练时应遵循以下训练原则:

1.阻力原则

2.超常负荷原则

(1)强度

(2)时间

(3)频率

(4)间期

(5)肌肉收缩的方式

3.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

训练时应使肌肉感到疲劳但不应过度的原则。

(二)训练的具体方法

根据肌肉现存的几种水平,分别采用以下几种运动方法:

1.辅助主动运动

(1)定义 指在外力的辅助下通过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辅助力量由治疗师、患者的健肢提供,亦可利用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来帮助完成。

(2)适应证

肌力较弱尚不能独自主动完成运动的部位,也就是当肌力恢复到2级时,应开始进行此类运动。以逐步增强肌力。在训练时要随着肌力的恢复不断的改变辅助的方法和辅助量。

(3)方法

1)徒手辅助主动运动

2)悬吊辅助主动运动

3)滑面上辅助主动运动

4)滑车重锤的主动运动

5)浮力辅助主动运动

2.主动运动

(1)定义 指患者主动以肌肉收缩形式完成的运动。运动时既不需要助力,已不用克服外来阻力。

(2)适应证 肌力达到3级以上的患者。另外,运动的速度、次数、间歇等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于适当的指导。

(3)方法 训练中应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将肢体置于抗重力位,防止代偿运动。

3.抗阻力主动运动

(1)定义 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需克服外来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

(2)适应证 肌力已达4级或5级,能克服重力和外来阻力完成关节活动围的患者。

(3)方法 具体做法与辅助主动运动的形式相同,利用徒手、滑车、重锤、重物、摩擦力、流体阻力等,但作用的方向相反。

1)徒手抗阻力主动运动

2)加重物抗阻力主动运动

3)重锤与滑车抗阻力主动运动

4)弹簧抗阻力主动运动

5)摩擦阻力抗阻力主动运动

6)水中抗阻力主动运动

(4)注意事项

避免持续的握力训练,防止血压过度增加;增加负荷训练时避免长时间的憋气,否则将加重心肺功能的负担。在训练中应协调好呼吸,用力时要吸气,放松时将气体慢慢呼出;应在治疗师监督下进行负荷较重、危险性较大的训练;训练时的负荷量要缓慢、逐渐的增加。

(5)禁忌证

对于有下列症状的患者应禁止使用抗阻力的运动方法:肌肉、关节发炎或肿胀;患者训练时候或训练24小时后仍感到关节肌肉疼痛;关节不稳定,如有肌腱的断裂或关节周围肌肉力极其低下的患者;有2级以上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合并症。

4.等长运动

(1)定义

肌肉收缩时,没有可见的肌肉缩短或关节运动,可用于肌力2~5级的患者。

(2)适应证

根据肌力的恢复程度,从2~5级肌力的肌肉均可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训练。

(3)方法

1)徒手等长运动 受训肢体不承担负荷而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

2)肌肉固定练习 适用于肢体在石膏固定中,要求肌肉收缩时不能引起任何关节的运动,如骨四头肌在伸展位石膏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等长收缩练习。

3)利用器具 可利用墙壁、地板、肋木和床等各种固定不动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

五、训练注意事项

(一)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

(二)选择合适的地点

(三)注意调节阻力

(四)掌握正确的运动量

(五)固定

(六)姿势及体位

(七)对患者进行讲解和鼓励

(八)在肌力的强化训练中应防止出现代偿运动

(九)做好正确详细的训练纪录

(十)注意心血管反应。

六、临床应用

(一)渐进抗阻训练方法

(二)短暂等长练习

(三)短暂最大负荷练习

(四)利用CYBEX进行的等速练习

(五)利用运动进行肌肉力增强的方法

1.垫上肌力增强训练方法

(1)垫上长坐位的保持训练

(2)垫上支撑训练

(3)垫上翻身训练

(4)腹背肌加强训练

(5)利用重物强化肌力的训练

2.轮椅上肌力增强的训练方法

(1)轮椅短距离竞速训练

(2)轮椅长距离竞速训练

(3)轮椅上撑起动作训练

(4)利用轮椅进行行走训练

(5)轮椅上下坡道的训练

(6)轮椅篮球的训练

(7)轮椅负重训练

(8)利用器械加强肌力的训练

3.平衡杠肌力增强的训练方法

4.徒手加强肌力的训练方法

(1)上肢伸肘动作的训练

(2)肩关节外展的训练

(3)耸肩动作的训练

5.利用水的浮力加强肌力的训练方法

四、巩固练习与师生互动

(一)课堂提问

1.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

3.运动疗法肌力训练的临床应用。

(二)肌力训练视频分享

五、小结与点评

通过本环节学习达到以下的授课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肌力训练与全身肌力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肌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肌力训练方法。

3.掌握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

(二)能力目标:

1.能进行上肢肌力训练。

2.能进下肢肌力训练。

3.能进行躯干肌力训练。

(三)素质目标: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91b971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d.html

《运动治疗技术讲义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