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辩论

发布时间:2012-06-15 21:42: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地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等物品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比较有效。

个人认为反方反驳的要点在于

约束机制不同于倡导机制,例如给大排量车加油时加收二氧化碳排放费与买小排量车给予低碳补贴是两个机制下的政策。

2.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侵犯公民权力的,例如假如给大排量车加油时加收二氧化碳排放费,那必然会侵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事实上这种收费从大众的角度去理解是很荒谬的。好比说,我一次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普通人多20%,然后政府要跟我加收二氧化碳排放费一样,是很荒谬的。任何一种约束的出现都应是在保护普罗大众的权利的情况下来约束人的权利,例如出于保护公民的财产,而剥夺人随意使用他人财产的权利。而对于低碳生活这样一种态度,从普通公民的角度看,必然不会去思考长远的所谓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更加看重现在自身的利益。那么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一个在大众眼里侵犯自身权利的约束机制必然是受抵触的。

关于反方立场应基于以下

1.自觉行为的养成需要因势利导,即前面提到的倡导机制。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相辅相成的。没有天生的自觉行为,只有在符合自身利益的引导下养成的习惯。而这种自觉行为的养成,离不开倡导机制的奖与约束机制的惩。而前面第二点已经说明了约束机制在没有远视的普罗大众眼中是侵害自身利益的,将会是受抵制的,因此更应依靠倡导机制来养成自觉行为。

2.自觉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只有长期的倡导与约束才能使习惯养成。

辩题的两方说实话不在一个平台上,一个是机制,一个是行为。所以说,辩题本身是存在问题的,但不管怎么说,人是趋利避害的,不管是约束机制还是倡导机制,都是对人行为的引导继而产生自觉行为。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真正,还是随着人自身的行为的改变而改变。
_____C_h_i_n_a______________
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b_ _B_ 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2bbf1f227916888486d7fc.html

《低碳生活辩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