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 同步课时练习

发布时间:2020-04-19 23:32: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4《背影》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息(zhì 跚(pán ) 目伤怀 chù

B.蒙 mèi 簌( sù ) 和颜 yuè

C. ɡuà疲力尽(jīn

D.琐 (xuè ) qiè危坐 jīn

【答案】D

【解析】屑( xi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溺爱 狼籍 铭记 如梦初醒

B. 燥热 呓语 娴熟 白手起家

C. 不辍 妄图 咆哮 深恶痛

D. 匿名 桅杆 镌刻 殚精竭虑

【答案】A

【解析】狼藉

3.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赞扬了师徒四人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在“等”的后面加上“的故事”

B.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的全球票房已经突破7亿美元左右 。

删掉“左右”

C.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删掉“注意”

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正在努力地提高教学方法。

将“提高”改为“改进”

【答案】C

【解析】将“分析”和“观察”调换位置

4. 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 )(哈尔滨2019中考试题)

A.武松打虎——气概非凡

B.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C.杨志卖刀——忍痛割爱

D.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

【答案】B

【解析】刘备与孔明是《三国演义》中人物。

5. 仿照下句,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018海南中考)

空气清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阳光明媚,绽放着火一般的热情

【答案】示例一:①沙滩松软,触摸着人们的肌肤。 示例二:②海浪翻滚,撩动着弄潮儿的心弦。 示例三:③椰树挺立,护卫着祖国的南疆。

【解析】结构一致,话题统一,前后语意衔接恰当即可。

6.古诗默写填空: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月下飞天镜,

(3)树树皆秋色,

(4)晴川历历汉阳树,

(5) ,长河落日圆。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 (2)云生结海楼

(3)山山唯落晖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大漠孤烟直

【解析】古诗默写一般要求十分严格,错一字该句则不得分,因此要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同音字不要用错。

二.阅读理解:

(一)背影

作者: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1)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2)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3)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4)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7、第②段内容似乎与“背影”无关,删掉可否?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这一段交代家中光景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示出父爱的深沉,因此,不可以删掉。

【解析】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要明确该段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再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该段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8、体会第⑤段加点词语“聪明过分”的含义及作用。

【答案】“聪明过分”一词是反语,表现了“我”对父亲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之情,这种自责的话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感人。

【解析】联系全文内容及情感可知,此处的“聪明”并非褒奖,而是一种追悔与自责。

9、文中画线句子写了“我”四次落泪,试分析每一次落泪的原因。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答案】(1)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是悲哀的泪。

(2)感动的泪。作者从父亲艰难的背影中感受到深沉的父爱,因感动而流泪。

(3)惜别之泪。作者看着父亲背影的消失而落下泪来,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感激和依恋之情。

(4)伤心之泪。这是为父亲身体不好而流泪,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情节的把握,回答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原文,结合前后文内容体会其不同的内涵。

10、结合具体动词赏析第⑥段人物动作描写的妙处。

【答案】“攀”是写手的动作,既写出月台的高、陡,又写出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缩”是写脚的动作,写出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努力攀爬的样子;“倾”是写身体的动作,写出父亲努力爬上月台的样子。这些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解析】先指出该动词表现的内容,再分析其效果及作用。

11.体会文章以“背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背影”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又可以看作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这一视角新颖而独特,给人以想象空间,别开生面,含蓄隽永,引起人们感情的激荡,使人印象深刻。

【解析】可结合标题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本文具体效果分析。

(二)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好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睛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⑩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⑪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12.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解析】由第⑩段议论句可知,雨有无诗意要看人的心境,再结合全文情节,两种环境下两种心境,总结答案即可。

13.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

【解析】先从内容上看,这头四段与后文的联系,再从效果上看,这样写的好处。

14.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答案】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解析】此题不易回答完整,一般要从比喻的具体内容、效果、作用等方面思考方能回答完整。

15.文章第⑪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5分)

【答案】第一问:①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

  第二问:①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烽烟”“河流”,从近到远,层次丰富,空间阔大;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构成一幅壮美图画。这是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

【解析】由第一句“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可见这只是单纯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没有受到外界干扰;后一句“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联系前文可知,没有同感的原因是自己曾经的经历。由此可知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a5b44ee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b.html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 同步课时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