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荀子》

发布时间:2013-10-08 16:58: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荀子》论理想社会五则

【一】

原文

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出处

《荀子·富国

译文

人们分散居住各顾各不相互依靠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要组织在一起没有名分等级制度就必然发生斗争。无法生存下去是忧患,发生斗争是灾祸。拯救忧患,排除灾祸,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明确名分等级来组织起人们。

评论分析

这是荀子社会理想的秩序描述。明分以什么为准则呢?荀子的回答是礼义。

作为礼义的具体体现的这种,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它指的是社会的分工分职,即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荀子·王霸》)

第二,又是社会伦理关系。荀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认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社会伦理关系是永恒的,是宇宙的大本。对于这些伦理关系的每一个社会角色,他都依据礼义,作了规范性的界定。一句话,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人各有别,这里的伦常关系是不能逾越的。

第三,的核心是等级关系。荀子讲的土农工商的分工分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伦常,都贯穿着等级之分。

【二】

原文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出处

《荀子·君道》

译文

有使国家混乱的君主,没有本来就混乱的国家;有使国家安定的人,没有自行使国家安定的法。

评论分析

中国社会的一元性政治结构,决定了当政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极大主导作用,因此,各种社会理论理所当然地会对从政者个人素质提出高的要求。君主的人格状况,直接影响他对统治方式的选择。明智的君主,其明智同样表现在对人的重要性的认识上,那就是着力于贤能之士的拣择。

荀子的方案是:以治礼来治人,以治人来治法。这里所说的“法”,主要是“做法”或“术”的意思。荀子正确地认识到法治与德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我认为,理想社会,正应该如此。

影响: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并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曾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正是法治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

原文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

出处

《荀子·子道》

译文

孝子不顺从父母亲命令的原因有三条:顺从了命令父母就有危险,不顺从命令父母就平安,这种情况下,孝子不顺从父母命令就是忠;顺从了命令父母就受辱,不顺从父母命令就荣耀,这种情况下,孝子不顺从父母命令就是义;顺从了父母就如同禽兽,不顺从才符合礼义;这种情况下,孝子不顺从父母命令就叫做敬。所以,可以顺从而不顺从,这不是儿子应有的态度。不应当反而去顺从,就是不忠。真正弄清楚了顺从与不顺从的道理,又能够恭敬、忠信、正直、诚恳而谨慎地做,就可以称为大孝了

评论分析

这是荀子社会理想的价值依归。论述的是孝悌之道。文中指出孝悌只是人的小行,只有追求道义才是大行。人能致力于此,则儒者之道,尽在其中,就是大孝。

羊有跪哺之恩,鸟有反哺之孝。讲孝顺要理解孝顺的内涵--以顺为先,不顺从父母的合情合理的意愿,就谈不上孝顺。当然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说,小辈的说话、做事要考虑顺长辈的心愿、心情、心意,使他们能顺心、宽心、舒心,让他们感受到儿女们的孝心。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孝顺父母这一美德代代相传。古人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也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岂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顺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原文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出处

《荀子·儒效》

译文

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

评论分析

这是荀子社会理想的主体呈显。作为人的文化观念的培养过程,理所地既是价值观念的培育过程,同时也包含着某种知识观念的构建过程。因此,荀子反复强调礼义师法的规范引导作用。

知识和价值在实践中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体系的拓展,或直接或间接,都将最终引发价值观念系统的某种变化。

后世影响:

十八大报告提出: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十八大报告原文)

原文

,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出处

《荀子·君子篇》

译文

所以,崇尚贤者使用能人,划出贵贱的等差,区分亲疏远近,按长幼老少排列次序,这是先王的治国之道。所以,崇尚贤者使用能人,就可以使君主尊贵而下民安定;贵贱有差等,就可以使政令通行而无阻滞;亲疏远近有区别,就可以施行恩惠而没有错乱;长幼排列有序,事业就会迅速成功而完美。

评论分析

伦理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点之一,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动力。 人与禽 兽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道德,有羞耻感,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容 忍与宽容,就需要道德来调控。合理借用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利用道德约 束和内化法律意识,对引导人们关注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d6a6850029bd64783e2c2e.html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荀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