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人民同根同源

发布时间:2015-12-14 08:26: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海峡两岸人民的文字、语言哪里相同?

文字来说的话:新中国建立以前甚至建国初,中国都是用繁体字的。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台湾沿用了繁体字,但在大陆,共产党对文字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今天的简体字。所以说台湾一直沿用了繁体字啊,关于那个“你”,一定是后来变革的啦,人家的字也不是一概沿用古体,当然也有改革了!

语言来说的话:说的是福建的闽南语,这是众所皆知的。

最重要的是台湾人民的祖先大多都是福建、广东的移民,都是中国人!

两岸同根同源年俗大同小异

  本报讯(实习记者陈冷冷记者陈毅香黄宝阳)海峡两岸血脉相连,闽台风俗同根同源。本报“特色年俗”征集活动引起了许多海峡彼岸热心读者的关注。

  台商先生在大陆生活了5年,有3个春节是在泉州过的。他说,泉州是一个传统文化气息较浓的城市。特别是元宵节,琳琅满目的花灯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气息。先生说,台湾和大陆的过年习俗很相近。在台湾,人们过年,也会在大年三十换上喜庆的新装、放鞭炮取乐,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围炉守岁。正月初五,台湾各公司老板都会挑选一个吉时,召集员工到厂房象征性地“开动”机器,然后给每个员工分发红包,寄望来年公司上下一心,事业蒸蒸日上。

  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先生说,每年的正月初二,也就是大陆俗称的“女婿日”,台湾各家各户出嫁的女儿都要回门给娘家人拜年。那天通常是车流不断,有时还会塞车。

从端午节看两岸习俗同源

06/21/2004/13:54

华夏经纬网

  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香港《文汇报》作者:林汝洋)

两岸同胞泼水闹端午

2014060308: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据新华社福州62日电 (记者董建国)第八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今天在著名侨乡福建省石狮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数万名民众集结于此,一起在海上泼水狂欢,共祝端午佳节。

  龙舟竞渡,泼水祈福,这是石狮蚶江延续了300多年的端午习俗。正午时分,蚶江古渡口便聚集着数百渔船。

  随着“王爷船”入海巡航,一时鼓声四起,百舸竞渡,两岸民众把象征吉祥、幸福的海水,彼此追逐泼洒,以这种欢快的方式互祝吉祥,祈福求安。顿时,水花四溅,笑声、欢呼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整个渡口欢腾起来。

  据介绍,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相隔仅130多海里。明清时期,蚶江港已成为大陆对台通商的中心港口。树立在蚶江海防官署遗址上的《对渡碑》记载:“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之鹿仔港对渡……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其视鹿仔港,直户庭耳。”闽台之间这种“户”与“庭”的关系就是一家人的关系。

  本届闽台对渡节海上民俗活动有“王爷船巡海”“海上泼水”“海上捉鸭”、龙舟赛等;陆上活动有瑞狮点睛、灯谜联猜、民俗文化庙会、闽台诗歌音乐会等。

闽台两岸人民为何于中秋节食槟榔芋饭 (2014-09-09 09:51:21)转载▼

标签: 股票 闽台人民 食槟槟榔饭 中秋节 根连根 分类: 侯氏闽台缘

闽台两岸人民为何于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家家食槟榔芋饭?这不只是槟榔芋饭香、酥、柔,它还有更加形象的比喻,这就是槟榔芋头成熟期,里头长出了大大小小的芋头,大个头旁边又长出了中个头,中个头旁边又长出了小个头,小个头旁边又长出了小小个头,几个或几十个不等,就像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开去。这些芋头虽然已经从母体芋头中完全分离而又独立自主,但又都紧密地围绕在母芋的身边,不管这些芋头有多大或多小,大大小小的芋头都生有无数的根,它们相互盘绕在一起,就像一只只手紧紧地相互拥抱着,而母芋头的根还是紧紧地揽住这些不等个头的小芋头,意在不管从母系中分出去多少芋头,都不能脱离这个大集体。

闽台两岸人民把芋头的根紧密相连,用一个字慨括叫“凹”,“凹”只是一个带音字,更确切的叫法用汉语拼音相拼为:前鼻音为ng,后开口音为uo,两拼法为nguo,声调为阳平生,在汉字中找不到有nguo的字,后来有人把它呼为“护”。

实际上,“护”只是起到保护的作用,用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不恰当的,中秋节是团圆节,是围在一起的意思,表示团团圆圆,更恰当的说法还是“凹”,“凹”既“揽”的意思,意在伸出双手揽进来,大家团圆。

闽台人民在八月中秋佳节食槟榔芋饭,意在一家人就像芋头一样,虽然分了家,但是,子子孙孙还是同一族系,就像大大小小的芋头一样,根还是互相盘绕在一起的,食了槟榔芋饭就是吃了团圆饭。原来,不只是只有槟榔饭才叫团圆饭,食了其他品种芋头做的饭也叫团圆饭,因为其他品种芋头的大大小小个头和槟榔芋一样,都有团圆的意思,它们的根一样盘绕在一起,只是槟榔芋做的饭比其他芋头做的饭还要好吃,其中既有香和酥,还有柔和可口,后来,大部分人都喜爱食槟榔芋做的饭,呼叫“芋子芋孙”,闽南语叫“凹子凹孙”,意在:子子孙孙团结在一起。

和一首小诗,表示对台湾人民的牵挂:

中秋两岸盼团圆

一个祖宗一线牵

异地同食槟榔饭

天涯海角把根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c5712eaeaad1f346933fd3.html

《两岸人民同根同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