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07 01:05: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武威八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阶段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3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幅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来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人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中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头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

乙: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王夫之在《斋诗话》里说:“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究竟是“敲”字还是“推”字合于情意呢?假如诗人已经有了要表达的情意,那么两字中哪个字合于情意,当下就可决定,用不着反复推求。问题是诗人对所要表达的情意不明确,所以决不定。就这首诗来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1.以下论述不符合甲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用“推”还是用“敲”,不只是文字上的区别,也是意境上的区别。

B.文字上的“推敲”是表象,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是实质。

C.“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用“敲”字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

D.用“推”表示孤僧步月归寺,用“敲”仿佛是诗中的“僧”乘月夜访友。

2.以下论述符合乙文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贾岛作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种创作态度值得肯定。

B.韩愈认为“敲”才跟题目中《题李凝幽居》中的“幽居”相应,所以“敲”字好。

C.王夫之从“即景会心”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敲”字好。

D.就整首诗看,诗中的“僧”就是作者自己,敲的是李凝幽居的门。

3.甲乙两文对“推敲”故事的分析评判有异有同,以下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文认为贾岛对他要表现的意境是明确的,但他在“推”“敲”的选择上盲从韩愈;乙文认为贾岛在“推”“敲”两字上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也不甚分明。

B.甲文认为用“推”用“敲”各有胜境,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乙文看法基本相同,只是着重分析了“敲”字的好处。

C.甲文认为用“推”显得鲁莽,用“敲”显得拘礼,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乙文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敲”字好。

D.从甲乙文转述“推敲”典故的措辞和下文论述看,甲文用“怀疑”二字对韩愈有所讥讽,乙文用“认为”二字对韩愈表示有所推崇。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

4.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乡亲共 喻,开导 B.籍因以疾辞,于田里 屏,隐退

C.临府,使取之 诣,前往 D.乃酒挟琴 造,赠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不能测 刘日薄西山 B.①坐怪其失言 ②客有吹洞箫

C.①籍留决赌 ②蜩学鸠笑之曰 D.①见青眼 ②而后今图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C.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D阮籍虽口不臧否人物,但对礼法之士疾之若仇,常以白眼相对,因此遭人忌恨,司马昭常常保护他。

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4分)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5分)

()诗歌鉴赏(8)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①此诗约作于诗人巡抚山西、河南期间。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晚来无事漫登楼”一句,“漫”字用得妙,妙在何处?(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三径就荒,_________ __。(《归去来兮辞》)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3) ,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4映阶碧草自春色,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6)云中谁寄锦书来, 。(李清照《一剪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小题。

“痴气”钱钟书

杨绛

要认识一部书,还是得认识书的作者本人,最好从小时候起。

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有“痴气”。

钟书四岁起识字,并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家中收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以及书摊上租来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这类小说,看完后便手舞足蹈向两个弟弟演说他刚看的小说。后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和我讲哪条好汉使哪种兵器,重多少斤,历历如数家珍。

钟书十一岁,伯父去世。伯母抽大烟,家败得很快。钟书读书时练习簿也买不起,他就用伯父生前亲手用毛边纸、纸捻子为他钉成的本子,老师看了直皱眉。同学都有许多笔尖,他只有一个,断了就没法写了,他急中生智,把毛竹筷削尖了头蘸着墨水写,当然写得一塌糊涂,老师简直不愿意收他的练习簿。

他有些混沌表现,至今依然如故。例如他总记不得自己生年月日。小时候他不会分辨左右,好在那时候穿布鞋,不分左右脚。他穿内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后颠倒,衣服套在脖子上只顾前后掉转,结果还是颠倒。

钟书十四岁考上苏州桃坞中学。那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回家。没有了严父管束,他借了大批的《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恣意阅读。父亲回家命他做一篇文章,他的文章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这顿打激起了他发奋读书的正气。钟书从此用功读书,作文大有进步。那时商务印书馆出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二十岁那年考上清华大学。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剧本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中,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

钟书写完了《围城》,“痴气”仍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围城》重印后,我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为了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毋悔。”这几句话也许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笺注吧。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钱钟书周岁时“抓周”抓了一本书,由此得名。他的确极爱看书,且不择精粗,像戏曲那样极俗的书,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

B.钱钟书伯父去世后,生活十分拮据。可他仍能乐观对待这一切,买不起练习簿,就把毛边纸、纸捻子订成本子来写;钢笔尖撅断了头,就把毛竹筷削尖了当笔尖来用。

C.父亲的一顿痛打激起钱钟书奋发读书的正气,他从此用功读书,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代父为钱穆的一本书所写的序文,十分成功。

D.“痴人有痴福”。钱钟书的“福”在于只要有书可读便别无营求,而供他阅读的书都很有价值,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

E.在这篇文章中,钱钟书夫人杨绛以时间为序,对钱钟书的生平进行了回忆。叙述中满怀深情,勾勒出一个充满“痴气”的钱钟书形象。

12.钱钟书的“痴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并分析。(4分)

13.《围城》重印后,钱钟书还想不想写小说?为什么没再写?请简要分析。(4分)

14.钱钟书“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这样的读书方式你赞成吗?请至少从三方面简述你的观点。(6分)

四、语言基础及表达10分)

15.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diān)  (zhuàn) () 窸窣 锱铢必较

B.然(chànɡ) (yáng) 臼(kē) 坍缩 不落言筌

C. (yǐ) (zhú) (qí) 精髓 春霄苦短  

D.孤(wù) (dú) (bí) 峨眉 唉声叹气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极度缺乏。

C.明明高太尉一步一步地陷害林冲,可林冲总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感恩戴德地对待别人,别人就不会再加害自己了,所以,关键时刻往往

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17看下面例句,选择指定课文中的一篇,根据其内容写一副对联,字数不限,要符合对联的要求。(4分)

示例:绛珠仙草下凡人间寻宝玉,神瑛侍者碾转贾府传奇缘

指定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归去来兮辞》、《逍遥游》。

五、作文45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间万物是奇妙的:张牙舞爪的仙人掌开出的却是娇艳的花朵,不起眼的枣花结出的是甜美的枣子,甘美的栗子裹藏在刺猬般的栗蓬里,清脆的莲藕生在淤泥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要求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武威八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阶段考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15

16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2

9(1)4分)

(2)4分)

10.名句背诵默写(8分)

(1)三径就荒,_________ __。(《归去来兮辞》)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 ,两处茫茫皆不见。

4映阶碧草自春色, ,两朝开济老臣心。5 ,铁马秋风大散关。

(6)云中谁寄锦书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11.( )( )(5分)

12.(4分)

13.(4分)

14.(6分)

四、语言基础及表达

17.4分)

五、作文(45分)

800

高二语文第二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C 解析:甲文认为“推”与上句“鸟宿池边树”更和谐2.A解析: B项是乙文作者的分析,并非韩愈的分析。C项,从引文看王夫之并没有明确表示“推”好还是“敲”好。D项,原文说“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3.D解析A项,甲文也认为贾岛对他要表达的诗情诗境不甚分明,从“如果他想到‘推’字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可以看出。甲文认为“推”字好,乙文认为“敲”字好,所以B项“只以文字论难辨优劣”、C项“两个字实际上都不好”错误。

4.D造——拜访 5.BA:认为/因为;B:……的(人或原因);C:介词,跟 /连词,和;D;于是,就/才)

6.D(原文“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意思是礼法之士对他疾之若仇。)

7.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8.1)钟会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借他赞成或反对什么而使他犯罪,阮籍都因为酒醉而幸免。(“因”“可否”“致”各1分,句子1)

2)来者告知来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画字,让来者写下来,没有任何改动。(“书”“使”“改窜”各1分,句子2分)

9.1)①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②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他感受到了归隐不得之愁;③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他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④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2)①“漫”有随意、漫无目的之意。②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③“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④为后面写“愁”张本。

10.1)松菊犹存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上穷碧落下黄泉(4)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5)楼般夜雪瓜洲渡(6)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1. CE C 2分,E 3分,D 1

12.①读书成痴,自得其乐。表现:钱钟书读书孜孜以求,认真计较;投入其中,手舞足蹈;广泛涉猎,不择粗精;用心研读,不嫌其烦。②稚钝率真,童心未泯。表现:生活中有些糊涂,常不分左右、前后颠倒;爱搞恶作剧,在夫人孩子睡觉时给她们画花脸。

13.①还想写。②没再写的原因:a他认为自己才气已经与年俱减;b他认为写作要负责,不能为了写而写,不能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如果写不好,还不如不写。

14.观点一:赞同。①博览群书才能开阔视野;②读不同风格的书才能领略多种妙处;③多读书,读不同的书才能提升自己对书的甄别能力。

观点二:不赞同。①读书不能凭量大,应该去读品质高的好书,这样才有正面意义;②有选择地去读书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③有针对性的精读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15. B(A.diàn; C.霁:jì;霄-宵D. pí;眉-嵋 (或峨-娥)

16 D解析A“咬文嚼字”过多地斟酌字句,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贬词褒用B句“百里挑一”是指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这里语境是“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强调的是“数量”而非“优秀、难得”C项,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

17

18.参考立意外表与内涵。表象与本质。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adaa58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8.html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