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20-01-21 01:11: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提两点希望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第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第二点,希望同学们勇于展示自己,积极回答。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走入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天地。首先,进行说话练习活动,轮到哪一位同学了?

生:高莹。

师:高莹同学,前台请!

生:今天,我与大家共享“自信”这篇文章。

(注:“说话练习”内容附后)

生:说话练习进行完毕,请大家为我点评。

生:你的姿态大方,声音洪亮,内容掌握得非常熟练。

生:我觉得你的内容很好,它提醒我们应该“学会自信”。

生:我想补充一点,你还有一点紧张,脸有点红了。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一句话:“自信,是一种美德,它是事情能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生:谢谢大家对我的点评。

师:感谢高莹同学为我们大家带来的“自信”,让我们共同记住:自信,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心。

师:我们刚才进行的这项交流活动,使用的是语言,显而易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人类拥有语言,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大自然有没有语言呢?著名科学家,物候学家竺可桢,将提供给我们这一答案

(板书题目及作者)

师:这一课有很多的词语,同学们会不会呢?要到实践中看,好,进入“字词闯关”环节,请考官展示题目,请选手答题闯关。

生:“选手”答题,“考官”批阅,汇报结果。

师:恭喜王胤、李英夫、李佳奇、关照晶、王晓晨、刘蕊、赵薇闯关成功。

现在为他们颁发“闯关钥匙”一枚,祝贺他们顺利通过这一道知识“关口”。

生:集体鼓掌祝贺。

师:(对那些没能闯关通过的同学说)闯关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

师:没有了字词阻挡,我们了解文章内容会更快,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出发:

1、 1  速读课文,借文章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 2  归纳:文章从哪几大方面来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

生:以组为单位,开始感知活动。

 

5分钟后)

师:谁能告诉我,大自然有语言吗?

生:有。

师: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呢?

生: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生:草长莺飞,花香鸟语。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谁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生:物候。

师:非常正确,大自然的语言实际上指的是物候现象。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物候现象”做题目呢?这样的话,说明内容不是更清楚,更明白了吗?

生:我认为,还是“大自然的语言”做题目的好,因为这样更生动,更形象。

生:“大自然的语言”带有神秘感,让我们对文章很感兴趣,想接着读下去。如果换成“物候现象”就失去了这个效果,还有点干巴巴的。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大自然的语言”这一题目用了比喻的说法。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物候现象就仿佛是向人们传递信息的语言,这样的题目既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又引人入胜。

师:文章中每段内容的要点在组内都讨论完了吗?

生:讨论完了

师:谁能来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大方面来介绍物候的呢?

生: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的概念;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师:(板书)

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介绍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师:(板书)

说得很对。除了这三方面,再看一下文中的第4和第5段,它侧重强调了哪方面?

生: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师:非常好,这一部分还从物候观测的重要性,也就是观测物候的主要动机应用于农业方面来介绍了物候。

(板书)

师:在这四方面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是哪一方面?

生: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师:好,大家说一说,课本中是怎么介绍的?

生: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这些自然现象中”的“这些”指代什么?

生:指代“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指代“草木荣枯、候鸟飞来”。

师:说得对,老师找了点资料,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介绍。

(屏幕显示)

[物候:主要指动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师:课文和屏幕的内容都是关于物候及物候学的,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生:屏幕上的更为专业一些,而课文的介绍更通俗易懂。

师:做为初学者,从作者通俗易懂的介绍中,我们很容易的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大家若想进一步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课下借阅竺可桢等人撰写的物候专著《物候学》。

师:浏览一下文章,看看有没有不好理解的语句或段落?

生:第9段不太好理解。

师:这一段确实不太好弄清楚,老师列了一个表格,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带来帮助,(出示挂图。)小组讨论一下,看空缺处应填入哪些内容。

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第九段讨论填写。

师生合作填表:

 

影响因素(高下) 气温 物候 农事

一般情况 越往高处 越低 植物抽青开花越迟

乔木落叶越早

特殊情况 秋冬之交 逆温层 华南丘陵区

山腰 无霜 引种热带植物成功

天气晴朗 冷空气

一定高度 山脚 有霜 反不适宜

师:现在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很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将文章说明得有条有理。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三个角度自主选择其一,重点探究。

生:开始合作探究活动。

师:很多同学举手表示完成了。那我们来谈一谈。好,你们组先说一说。

生:我们组主要研究这篇文章的语言,在以前学过的说明文中,我们知道,说明文语言要准确、严密,我们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除了具有这些特点外,还非常的生动、形象。

师: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能。我们主要研究了第一段,觉得“苏醒”、“次第”、“翩然”、“簌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这些词语用得非常好。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说大地“苏醒”,这是拟人的说法,很生动。“次第”写出了花儿一个挨一个,纷纷开放的形态。“翩然”突出了燕子动作轻快的样子。“渐渐变黄”突出了树叶的颜色,也写出了它的变化过程”。“簌簌”描写出树叶飘落的声音,“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写出了季节变化的规律。

师: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为你鼓掌了,说明你说得真好,看来说明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确实是能够吸引人。

其它组谁能来做代表说一说?

生:我们组主要研究了说明方法这一项,课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师:(板书)

不错,这几种说明方法确实运用得比较多,除了这几种,谁还能为他补充?

生:还有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

师:(板书)

能在文中指出吗?

生: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师:谈得非常好,我们已经找出四种说明方法了,下面,你们再来看一下这句话:“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使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生:打比方

师:对了,再看课文第一段,属于哪种说明方法?

生:描写

师:从表达方式来说,是描写,但从说明方法这个角度来说,称作什么?

生:摹状貌。

师:非常好,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文章有了更准确的了解,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了。

师:说明顺序这一方面,有哪个组选定作为研究对象了?好,请说一说。

生:我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四个方面的知识,这四个方面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

师:非常正确,他们组从整体的角度得出逻辑顺序的结论。还有谁能从具体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共有四个因素。在四个因素当中,纬度的影响力最大,被放在第一位来介绍,然后依次是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这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师:(板书)

说得太好了,看来,说明事物时有条理,有主次,文章的思路会更清晰,也会更有逻辑力量。

师:大家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有其它说明顺序类型吗?

生:有,在第一部分还采用了时间顺序。

师:(板书)

有哪些标志性的词语呢?

生:“立春过后”,“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师:通过这些词语,我们领略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感受到春、夏、秋、冬时间推移所带来的不同的物候现象,使我们对物候现象有了更直观的体验。

师:对于文章,我们已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开展一项延伸交流活动,老师这里有三个选项,你们自主选择一个试一试:

(屏幕显示选项内容)

1、 1  说明事物讲究逻辑和条理,仿照课文,遵循“严密”这一原则进行仿写。

2、 2  说明事物不仅要准确、严密,还要生动、形象、遵循生动这一原则进行仿写。

3、 3  书中的农谚包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其实,科学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科学知识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将你所知道的农谚与大家交流分享。

生:开始仿写训练(5分钟)

师:有一些同学已经写完了,可以先在组内交流一下。(巡视、聆听)

生:写完的同学朗读其作品,其它成员评价。

师:(巡视、聆听)

师:我听到几位同学关于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说明,很生动呀,都要超过课文了,还有的同学积累的农谚,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知识。这样好不好,每位同学将完成后的作品贴在我们班级的小展台上,大家交流共享。

生:好

师:谢谢大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8fe3c3c87c24028915fc387.html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