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教案

发布时间:2019-05-31 06:20: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牧诗三首教案


  杜牧诗三首
  课文剖析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八月秋半的边地,胡人拉满了弓弦,惊散了雁群,哀哀飞向云天外。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秋半:八月。]
  首联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借秋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地区军民并无防范情况时突然袭击,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其贵族统治者。“云外惊飞”,点明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却因战乱不得不极力高飞以避祸,一“哀”字,写出了大雁群飞时的无序之状和凄惨叫声。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仙掌:西汉武帝时,长安建章宫内有承露盘,下有铜铸仙人伸掌捧托。长门:西汉宫名,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幽居于此。此处以二者代指长安宫阙。]
  颔联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当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时,景象凄凉,令人心碎: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汉武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高耸立,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要知道北方正当烽烟遍地,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纷纷在:到处都是。岂:难道,意为不能。胡骑:回纥的军队。逐:随着。一一:全部。]
  颈联是说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这是劝早雁既已到了南方,即使到了春天也不要忙于回去。据《资治通鉴》载,回纥南侵时,唐朝廷“诏发陈、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纥”。这里的“春风”含有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的怀疑和微讽。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那里水草丰美,水边的菰米、莓苔可免受饥寒。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籽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莫厌:不要嫌弃。〕
  尾联告知雁儿们,不要厌恶南方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这里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潇湘,潇水、湘水,均在湖南。相传深秋北雁南飞到衡山回雁峰就不再南飞,潇湘一带是大雁过冬的地方。
  名家赏评“仙掌”一联,语在景中,神游象外,真名句也。
  咏雁诗多矣,终无见逾者。
  《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
  过华清官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次第:依次。“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收之意,有双关意味。]
  起句写华清官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长安离临潼已远,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应为想象之词。次句写华清宫的景象。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发生了。“山顶千门”用张衡《西京赋》“门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次第开”,山顶千门依次打开,可见守门者早就奉命等候,显出皇帝对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表现唐玄宗的荒唐和杨贵妃的恃宠而骄。由此一词可见全诗主旨,实为枢纽之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一骑红尘:是说一个骑马的人在日光下奔驰,扬起一阵阵红色的灰土。荔枝:水果名,外皮有疙瘩,果肉色白多汁,味甜美,是一种稀有的美食。]
  最后两句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胜败本是兵家常事,无法事先预料,好男儿应包羞忍耻,从长计议,等待时机,再图发展。不期:难以预料。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辱。]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认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作者在这里对项羽的评价虽然不免带有主观色彩,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项羽最终失败的一部分原因。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英勇善战,人才济济,只要渡过江去,卷土重来,逐鹿中原,政权失而复得也是有可能的。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
  第三句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的概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第四句呼应、二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此句气势如虹,令人想象“江东子弟”真的有一天“卷土重来”的情形。
  结构巧解
  《早雁》
  首联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颔联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颈联,是说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尾联告知雁儿们,不要厌恶南方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这里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起句写华清宫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次句写华清宫的景象。后两句感慨嘲讽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
  《题乌江亭》
  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一旦失败便自刎身亡的项羽难当“男儿”二字。第三句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的概括。第四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
  写作特色
  《早雁》
  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以早雁象征边地难民,通过写他们受胡人惊扰南飞的情景,表达诗人对西北民族进犯中原,给边地居民造成灾难的深深的忧虑,形象传神,充分表现了灾民的惊恐、离散及思归。这使全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全诗通过写雁来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亦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表达含蓄,用语精警
  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这首诗含蓄而精深,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意深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逞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而这不由使人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教训。“无人知”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知,“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题乌江亭》
  借古抒怀
  此诗借古抒怀,诗人重评历史,暗含诗人以英雄自诩的气质风范。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惋惜、批判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主旨探究
  关于这几首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早雁》
  这首诗借写早雁,表达自己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切,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饱受胡人欺压的边地人民的体贴和同情。
  这首诗以惊飞四散的早雁,比喻在回纥侵略者蹂躏下被迫流离的边地人民,表现了对难民的深切体贴和同情,也谴责了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
  这首诗通过运送鲜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此诗以叙事、抒情、议论来揭露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作者借题发挥,把自己的感触表达得淋漓尽致。
  《题乌江亭》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这首诗中,作者也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项羽的垓下之败。从军事家的角度来看,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打个败仗就彻底认输罢了。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84d3ae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5.html

《杜牧诗三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