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发布时间:2018-10-06 19:57: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通辽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满分为50分,与物理同考不同卷,合考时间为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Ba137 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燃放礼花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米饭 B.黄瓜 C.鸡蛋 D.鸭肉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银、冰水混合物、生铁 B.液氧、氯化镁、粗盐

C.水、小苏打、海水 D.钢、氧化铜、碘酒

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21

C.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 D.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6.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大但没变质的是(  )

A.小苏打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盐酸 D.浓硫酸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2时的质量/g

23

3

x

51

Ax的值是0 BM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CQ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8.下列主题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全常识

B化学与农业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

①波尔多液--可在铁桶中配制

②磷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C辨别真假

D性质与用途

①辨别黄金和(黄铜)--加稀盐酸

②辨別棉织物和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①氢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

②氢氧化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

9.小亮在学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他先向只含AgNO3一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沦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FeAg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FeMg

③滤液中一定不含AgNO3,一定含有MgNO32

④滤液一定是浅绿色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氯化银中的氯化钠,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D.鉴别CO2SO2,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6分)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为

②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③缺乏某种元素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这种元素是

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2)水是生命之源,但长期饮用硬水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3)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 B.塑料 C.尼龙 D.涤纶

12.(6分)(1)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物质x与物质z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x中含有少量y时,应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x

t3℃时将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t3℃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5%x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在粗盐提纯时通常需要①溶解 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NaOH溶液、Na2 CO3 浴液③过滤④加入足量稀盐酸⑤蒸发结晶等操作来除去粗盐中的Na2SO4MgC12Ca C12杂质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a.上述步骤①③⑤中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b,提纯的上述操作中共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13.(4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互相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调味品;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 B

2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4.(4分)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中活性炭具有 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实验三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15.(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用A来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CO2,所有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若要检验制得的气体是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检验的原理:

3)小明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红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若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16.(6分)将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BaCl2KCl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溶质是KCl

猜想2:滤液溶质是

猜想3:滤液溶质是KClK2CO3

【实验探究】

【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你认为小丽同学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构成微粒有关,微粒符号是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17.(2分)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补钙剂(已知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30)。

I)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2)要补充0.8g钙元素,则需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 g

18.(6分)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g于烧杯中,将150.0g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与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 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熔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Ba137 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燃放礼花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燃放礼花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干冰升华、冰雪融化、酒精挥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过程】解: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燃放礼花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米饭 B.黄瓜 C.鸡蛋 D.鸭肉

【知识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思路分析】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A.米饭中富含糖类,故错误;

B.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正确;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错误;

D.鸭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利用生活实际问题考查营养素的来源、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问题。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银、冰水混合物、生铁 B.液氧、氯化镁、粗盐

C.水、小苏打、海水 D.钢、氧化铜、碘酒

【知识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思路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过程】解:A、水银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生铁是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B、液氧属于单质,氯化镁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粗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属于氧化物,小苏打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海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钢属于混合物,氧化铜属于氧化物,碘酒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知识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思路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量筒读数时视线要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21

C.有五种分子参加反应 D.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知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思路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个数关系;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

【解答过程】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由变形后的图示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21,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有二种分子参加反应,故C不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发生了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B

【总结归纳】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大但没变质的是(  )

A.小苏打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盐酸 D.浓硫酸

【知识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思路分析】敞口瓶久置于空气发生变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使物质的质量增加,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A、小苏打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增大,故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从而使固体质量增加,故错误;

C、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从而溶液的质量减少,也未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D、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但浓硫酸在吸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此题是一道物质变化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的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实质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P

Q

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2时的质量/g

23

3

x

51

Ax的值是0 BM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CQ可能是单质 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知识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M的质量减少了51g-23g=2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8g;同理可以确定N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N的质量为9g-3g=6gQ是生成物,生成的Q的质量为51g-17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x的值是3,故选项说法错误。

BMN的质量变化比为28g6g=143,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N,生成物是Q,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Q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N,生成物是Q,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8.下列主题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全常识

B化学与农业

①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②误食少量重金属盐--喝鸡蛋清

①波尔多液--可在铁桶中配制

②磷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C辨别真假

D性质与用途

①辨别黄金和(黄铜)--加稀盐酸

②辨別棉织物和毛织物--点燃闻气味

①氢气性质稳定-延长食品保质期

②氢氧化钠显碱性-治疗胃酸过多

【知识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防范爆炸的措施;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思路分析】A.根据安全常识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性质与化肥的作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过程】解:A.煤气泄漏时,应先关闭燃气阀门,再打开门窗通风,切不可打开换气扇,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错误;

B.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故错误;

C.黄金与酸不反应,黄铜中的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稀盐酸来鉴别;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故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食品的保护气;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说法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是快速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

9.小亮在学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他先向只含AgNO3一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沦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FeAg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FeMg

③滤液中一定不含AgNO3,一定含有MgNO32

④滤液一定是浅绿色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知识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银强,向只含AgNO3一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和铁粉,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银,镁粉反应完,若还有AgNO3溶液,铁才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银强,向只含AgNO3一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和铁粉,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银,镁粉反应完,若还有AgNO3溶液,铁才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

①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该金属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镁,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Ag,可能含有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由上述分析,滤渣中可能含有Mg,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由上述分析,铁反应后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AgNO3,一定含有MgNO32,故选项说法正确。

④由于铁有剩余,无法确定铁是否发生了反应,滤液不一定是浅绿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氯化银中的氯化钠,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D.鉴别CO2SO2,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知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思路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D、根据两种气体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气体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过程】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SO2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碳酸、亚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6分)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为

②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③缺乏某种元素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这种元素是

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2)水是生命之源,但长期饮用硬水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3)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 B.塑料 C.尼龙 D.涤纶

【知识考点】硬水与软水;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过程】解:(1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故填:CH4

②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填:

③缺乏锌元素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故填:Zn

表示的微粒是钠离子,故填:Na+

2)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填:加热煮沸;

3)塑料、尼龙、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BC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6分)(1)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物质x与物质z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x中含有少量y时,应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x

t3℃时将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t3℃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5%x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在粗盐提纯时通常需要①溶解 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12溶液、NaOH溶液、Na2 CO3 浴液③过滤④加入足量稀盐酸⑤蒸发结晶等操作来除去粗盐中的Na2SO4MgC12Ca C12杂质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a.上述步骤①③⑤中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b,提纯的上述操作中共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知识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反应类型的判定.

【思路分析】1)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根据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确定三次用到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解:(1t2时,物质x与物质z的溶解度相等;

x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x中含有少量y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t3时,x物质的溶解度最大,y物质的溶解度次之,z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中,z中的溶剂最多,x中含有的溶剂最少,所以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xyz

t1时,x物质的溶解度是25g,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0%,所以t3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5%x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

2)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把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其操作顺序应为溶解-过滤-蒸发。

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以加快粗盐的溶解的作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而使液体受热均匀的作用,所以上述步骤①③⑤中都会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提纯的上述操作中共发生6个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t2②降温结晶;③xyz20%2)玻璃棒;6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4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互相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调味品;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 B

2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盐酸;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调味品氯化钠,因此B是氢氧化钠;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C是氢氧化钙,D是碳酸钠,E是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过程】解:(1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因此A是盐酸;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调味品氯化钠,因此B是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HClNaOH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CaO+H2O=CaOH2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总结归纳】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4.(4分)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二中活性炭具有 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实验三中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实验四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知识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思路分析】1)根据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

3)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根据误差偏小的可能因素,从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装置是否漏气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1)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误差偏小的原因有: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未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合理即可)。

4)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1)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吸附;3)红磷的量不足;4)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用A来制取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CO2,所有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若要检验制得的气体是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检验的原理:

3)小明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红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 ;。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若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知识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分析】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3)小明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红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C,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15%=50g+x×5%x=100g

【解答过程】解:(1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BDCDCO2+CaOH2=CaCO3↓+H2O

3)小明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

若用F装置收集O2,则O2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红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图中的装置C,因为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15%=50g+x×5%

x=100g

故答案为:aC100g

【总结归纳】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6分)将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BaCl2KCl溶液显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溶质是KCl

猜想2:滤液溶质是

猜想3:滤液溶质是KClK2CO3

【实验探究】

【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你认为小丽同学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构成微粒有关,微粒符号是

【知识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思路分析】【提出猜想】根据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钾溶液显碱性,检验氯化钡的存在,可选用碳酸钾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问题讨论】根据氯化钾、氯化钡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拓展】根据溶液显碱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提出猜想】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若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氯化钾;若碳酸钾有剩余,则溶质是碳酸钾、氯化钾;若氯化钡有剩余,则溶质是氯化钡、氯化钾。则猜想2:滤液溶质是KClBaCl2

【实验探究】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不含碱性物质,即溶液中不含碳酸钾,则猜想3不成立。

检验氯化钡的存在,可选用碳酸钾溶液;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K2CO3溶液,由实验结论是猜想2成立,则现象应为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K2CO3═BaCO3↓+2KCl

【问题讨论】小丽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改用AgNO3溶液,由于氯化钾、氯化钡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小丽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拓展】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构成微粒有关,是因为含有氢氧根离子,其微粒符号是OH-

故答案为:

【提出猜想】KClBaCl2

【实验探究】3;产生白色沉淀;BaCl2+K2CO3═BaCO3↓+2KCl

【问题讨论】不能;

【反思拓展】OH-

【总结归纳】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确定溶液的组成应考虑反应物的用量、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17.(2分)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补钙剂(已知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30)。

I)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2)要补充0.8g钙元素,则需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 g

【知识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思路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2):(16×14=914;故填:914

2)含0.8g钙元素需要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0.8g÷×100%=8.6g;故填:8.6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6分)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g于烧杯中,将150.0g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与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 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熔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知识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思路分析】由于碳酸钙和稀盐酸能反应,而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剩余的固体的质量就是硫酸钡的质量,据此求算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求算氯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求算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过程】解:(1)由于碳酸钙和稀盐酸能反应,而硫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剩余的固体的质量就是硫酸钡的质量,所以硫酸钡的质量为5.0g,碳酸钙的质量为15.0g-5.0g=10g

2)设1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10g x y z

x=7.3g

y=11.1

z=4.4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5%

答:(15;(27.3%;(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熔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

【总结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8369b5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3.html

《通辽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