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问题

发布时间:2010-12-17 01:36: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问题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摘要:学术性是高校教师所从事的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着教师在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话语权及教师群体中的职业层级。高校女教师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学校内部环境等外在因素及自己身心特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在接受高深知识训练的程度、学术成就、学术地位、学术权利、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和机遇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陷于学术职业发展的困境之中。要使高校女教师从学术职业发展的困境中走出来,既需要社会和高校内部为她们创设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女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

高校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术职业,其学术性是该职业的本质属性 。因此 ,正确认识高校女教师的学术地位 ,不仅有助于高校师资 队伍 自身的提升 ,更重要 的意义在于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术研究的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学术职业 学术性 高校女教师 发展 困境

  一、 学术性是学术职业的基本属性

  何谓学术?在中国语境下,“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 (《辞海》)。而在西方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伯耶的《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把学术 划分为 :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何谓学术职业?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职业”。尽管这个与社会学有关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和理解 ,但我们可以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境中的解 释看 出一二。英语中的“profession”指需要专 门知识或特殊训练的职业。这里 ,它不仅仅指一种工作,也指从事这种工作 的一群人。汉语里 的“职业”一 般指个人所从事 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由此 ,我们就可以理解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 之一——马克斯·韦伯对学术职业 (academic profession)的解释。他认为学术职业是指“学术作为一种物质意义下 的职业”。从他 的解 释可以看出,学术职业既具有所有职业共有的获得报酬以谋生的物质属性,同时又具有把学术 (专门、系统的学问,或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 )作为工作对象的基本特征。简单地说,学术职业就是一种从事学术工作以获得报酬的社会职业。因此,学术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学术性。我国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对学术职业进行 了界定。广义理解,学术职业是以系统化的高深知识作 为工作对象,以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作为工作内容的一种职业。狭义的理解则是 由于学术职业的形成与大学的兴起和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由于这个原因,“教师从事的就是学术职业。学术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大学兴起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教师这个专门化的职业,就没有大学的形成 与发展” 。从事学术职业的主要人员在大学。因此,狭义的学术职业特指在大学和学院中以教学、科研、服务为工作内容 的一种职业 ,即大学教师群体。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

  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学术职业 和教师群体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学术职业的学术性、自由性、独立性 、竞争性和精神性等本质属性并没有 因此而改变,仍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学术 的发展。在学术职业的这些属性之中,学术性是区别于其他职业 的最基本 的属性。

  学术性的基础是专门化的高深知识。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就在于他不仅自己被专门化 的高深知识所规训 ,从而具备了从事学术职业的条件 ,成为高深知识的载体 ;同时,他又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规训并用规训的知识来规训学生。因此 ,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的表现形式是知识的发展、传播、综合和应用。正是在对知识的发展、传播、综合和应用的过程 中,不断强化着教师对于高深知识 的控制和垄断 ,使得教师对于知识具有更加独立的话语权,进一步强化了学术职业的独立性。

  正是这种独立性使得学术职业的自由性不仅成为理想,而且成为可能。同时 ,也正是 由于对专门化的高深知识的掌握和垄断程度的不同,造成 了学术职业成就和学术声望的差异 ,并决定 了学术 职业地位的高低。由此,不断攀登较高层次学术地位的动机就形成了学术职业的内部竞争。通过学术职业内部和外部的不断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 自身的发展 ,同时在主观上,满足 了学者“在理性背后有对正义的激情,在科学背后有对真理的渴求,在批判背后有对更美好事物的憧憬” 的精神性需求和对于社会 、大学、学科和学生的责任担 当,成为教师从事学术劳动的一种强烈的内在动机。

  没有学术职业的自由性 ,如同学者不能 自由呼吸,学术难以发展 ;没有独立性,学术成为外在权利的附庸,也就失去了灵魂,知识的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 ;没有竞争性,学术的发展就缺乏动力;没有精神性,学术沦丧为纯粹 的物质,也就失去 了存在 的价值。因此,学术职业的基本属性是学术性。自由性、独立性、竞争性和精神性都是 由学术性衍生但 同时又成为实现学术性的条件和保障。

鉴于这种理解,对于从事学术职业人群主要构成部分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判断标准应当是学术性。事实上 ,正是学术性决定 了一个人或一个亚群体在大学教师群体 中的地位 ,决定了其在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话语权。在这种认识的引领下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高校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状况,并由此推断她们在学术领域中的话语权。

  二、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 2004年的统计数据 ,在全国高校 1438万的教职工总数中,女性达到 62万人。 在女教职工中,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构成分别为 597%、167 118%和118%。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女性从事的是我们上面所定义的学术职业的岗位。根据学术性的标准,下面分别从几个方 面对 女教 师学术 职业 展现 状进 行剖析

  ()高校女教师接受高深知识训练的程度

  前已述及,高深知识是学术性的基础。因而 对高深知识的掌握是获得学术职业资格的通行证。高深知识的获得需要接受长期系统的训练 ,因此 ,受教育程度 的高低虽然不是评判知识高低的唯一标准 ,但确实是重要条件之一。在这里,我们权且把学位作为标识高校女教师对高深知识 的掌握和控制垄断水平的一个指标。

  根据 2004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我国高校拥有博士、硕 士、本科 学历 的女 教师 比例分 别为22%、42 4554%,相 例是78%、58%和5445%。 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的上海市来看,根据高耀明等人对上海市 8所高校 2006年的人事统计数据的分析,高校女教师的总体学历层次低于男教师。 在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包含博士和硕士 )的教师中,男教师人数占 566 ,女教师人数占434 ;学历为本科生层次的男女教师人数 比例稍微接近一些,男教师人数为 5363%,女教师人数为 4637%;学历为专科和专科以下的教师中女教师人数 占多数。因此,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局部来分析 ,与男教师相比,高校女教师的学历总体上仍然处于劣势。这种现象意味着女教师在接受专业化高深知识的训练方面明显不及男教师。这对于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来说,从入职时起 ,就处于不利地位。

  ()高校女教师的学术成就

  在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决定其职业层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术成就。学术成就的大小决定了学术声望的高低。学术声望所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学术话语权。

  学术创新是学术成就的一种标志。而学术创新是以独创性研究成果的发表所获得的承认和奖励为标志的。承认是对独创性研究成果最高的褒奖,它往往是以着作的公开出版或研究论文的公开发表为主要形式。如同唐纳德 ·肯迪尼在其着作 中所说 :“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来的东西来体现的,出版物就像硬通货币,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除艺术创作 以及一些应用性自然科学以外,研究工作的质量就是通过 出版文字来判断的。”凭借对独创性研究成果的承认而获得的奖励又将研究者个体与他的学术同行连接在一起,影响到他在其中的声望和地位。

  鉴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女教师发表的研究论文和获奖情况的分析看出其学术成 的高低 。根据我们 课题 的研 ,河南省某所高校在20032005年,每年度女教师在较高层次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及或者仅仅达到男教师论文数量的一半。例如,在 SCI 次上,2003年男教 师论文数量为女教师的 443 2004年为 825倍,2005年为 586倍。在 国家级核心期刊层次上,2003年男教师论文数量为女教师的325 2004年为 313 倍,2005年为 350 。在张建奇对某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各 院系 的女教师所 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对每年公开发表的论文统计,选择“4 以上”的为 55%,“3篇”的为 98%,“2篇”的为 282%,“1篇”的为 424%,“没有”的 141%。

  在研究成果获奖方面,在 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前 7届获奖的 691 中,女性 只有 47人,占73 ;在国家级奖项 中女性获奖 比例较低,获得 自然科学奖的女性 48%,获国家发明奖 的占 119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占 129 。在我们对河南省高校教师 的抽样调查( 放问卷 753份,回收问卷 668份,回收率为 887%,其中有效 问卷 601份,男性教师问卷 279份,女性教师 问卷 322 )中,从未获得过科研奖励 的男教师 比例为 312%,女教师比例为450%。因此,在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方面都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教师整体水平低于男教师,明显处于劣势。 由此可以说,在学术成就方面,女教师明显不及男教师。

  ()高校女教师的学术地位和权利

  学术地位和学术权利是由学术成就造就的。在学术成就和学术创新程度方面处于劣势的高校女教师在学术地位方面当然就处于劣势 ,没有学术 的话语权。这在学术职位 、荣誉获得方面能够明显地表现出来。 2007年年底新增选的 62名两院院士中只有一名女性 ,两 院院士 中女 比例 占约 5 ;同年公布的“973”计划新一届专 家顾 问组 30名成员 中只有一名女性。在高级职称的比例方面,据统计,在 2004年,男教授占教授总数 807 ,女教授仅占 193%,比例之差为 614%,而在 8 509名博导中,女性仅有886名。在女教师担任高校领导职务方面,根据 2006年的一项研究,31所副部级高校中,无一位现任女校长。而在一项对上海高校的研究中,女性参与高校决策和管理的程度也相当低。具体数据见表 1

  

  表1中关于高层次学术职位和高校行政领导的性别数据,可以说明女教师在高校的学术领域中处 于被控制和受统治 的地位,掌控不了学术的话语权。而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缺失,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地位的不足,同样也影响到学术的地位和权利。因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仍然是一种行政主导体制,教师个人的所有成就、待遇、社会地位几乎都与行政级别挂钩。因此,女教师行政权利的缺失必然会带来学术职业权利的缺失,失去很多由行政权利而带来的学术资源和机会,最终影响学术职业的发展,而使男性在学术的权威、权利和影响方面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高校女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和机遇

  学术职业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女教师要掌握高深知识,进行学术探究和创新需要 大量安静的时间,心无旁骛,沉浸其中。这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生存状态。正如宋旭红在其文中所说的:“学术人的尊贵华荣,在于学术人的寂寞和闲淡。”当然,这里的寂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孤独或冷清,而是一种学术语境下的意义。陈洪捷先生对学术寂寞作了如下诠释:“学术寂寞大致包含四层含义:一日独立,即独立思考和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真正的学术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必然以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为前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之辈不会具备寂寞的能力。二日闲暇,寂寞总是与闲暇相联系,意味着较少受到外在时间限制,能够相对地自由掌握自己的时间,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三日孤独,寂寞含有内心宁静、恬淡、超然的意味,惟其如此,学者才能够与周围日常生活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专注于所从事的学术工作本身,不为外界的名利等因素所左右。四日激情,学术寂寞中必然含有乐在其中、自觉自愿的成分;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往往使学者沉醉于自己的工作,或多或少地忽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女教师从事学术职业,获得学术成就需要这种寂寞。但如果我们仅就其中的“闲暇”这一客观条件来看,女教师由于自己的性别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尽管当前我国女性社会地位较过去有极大提高,但“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校教师群体身上表现依然突出,多数高校女教师还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力量。据中国妇女网报道,在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委员会、上海市教育会女教职工委员会所作的“上海高校女性人才的研究与对策”的调查中,家庭中主要由妻子做家务的占了被调查者的661%,主要由丈夫做家务的仅占114%。在我们所作的一项对河南省高校女教师的调查中,也证实了女教师投入学术研究 的时间普遍低于男教师。详见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每周投入科研 1030个小时及以上的人数中,男教师的比例达 51O%,而女教师则仅仅 379%,存在显着差异。大量的家务劳动挤占了女教师的宝贵时间,使其投入到学术研究中的时间大大少于男教师;琐碎的家务劳动花费了女教师的大量精力,使她们难以像男教师那样沉浸其中,以“宁静、恬淡、超然”的心境来思考学科知识和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

  与此同时,学术性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同样对女教师非常吝啬。在杨海秀等人对广西高校女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女教师都想参加进修和学术会议,但实际能够参加的只有近一半。大部分人认为是“没有机会”,其次是认为“工作忙”,还有少数女教师认为是受家庭、单位以及培训内容等其他因素制约。

  由此看来,女教师既缺乏可以使自己沉浸并陶醉其中的闲暇时间,又缺乏参与学术交流和进修的机遇,从而失去大量的学术圈内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使自己处于既从事学术职业又缺乏学术话语权而不得不蜷缩于学术底层、难以向上的尴尬境地www.188i.net

  综上所述,高校女教师作为特殊的知识群体.在高校这个人才云集的特殊场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女教师在当前体制下的高校中要实现自我更好地发展,必须在自己所从事的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学术性方面不断提升,才有可能在学术地位和成就、对高深知识的掌控等方面拥有二席之地,才有可能获得与异 性同等的学术话语权。

因此,要使高校女教师从当前这种发展的困境中走出来,首先,女教师自身要确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正确的自我意识,进而促进自身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社会和高校要创设良好的有利于女教师发展的环境,不断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建立健全保障女教师平等发展的机制使女教师拥有更多的参与行政决策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志峰.论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 张英丽,沈红.学术职业:概念界定中的困境 [J].江苏高教2007(5)

  [3] 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G].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赵叶珠 .中国高校女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分 [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2)

   高耀明,黄思平,君高校女教师的生存状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8)

   唐纳德 ·肯迪尼.学术责任 [M].阎凤桥译.北 京:新华出版社 2002

   张建奇.关于高校女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J].集美大学学报2005(4)

   赵兰香,李乐旋.女性主观偏好对我国科技界性别分层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8(6)

  [1O]王方.我国高校女教师队伍的历史变迁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11]宋旭红.学术职业精神气质的遗传印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5)

  [12]陈洪捷.学术工作需要寂寞[N].光明日报,2003—03—25

  [13]杨海秀,陈嫒,刘华钢,秦桂秀,王萍.广西高校不同学位女教师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dd5220af45b307e87197b3.html

《关于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