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心得

发布时间:2016-06-03 16:47: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开展社区护理体会

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 罗金凤

    随着护理行为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护理工作的重点已逐步过渡到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也晚霞是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为适应新世纪的护理需求,我校自19974月开始在全市率先试点,组织护生开展社区康复护理。3年来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课余时间到儿童福利院、老人院、家庭等对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进行保健指导、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卫生宣教等,帮助功能恢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确立社区护理对象

护理对象以残疾人为主,在市残联、卫生部门的指导和有关居委会的协助下,先后建立8个家庭服务点。8例残疾人中,男1例,女7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0岁。脑瘫3例,病程8-11年,均有明显语言障碍和智力低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小儿麻痹后遗症2(不对称性瘫痪型、截瘫型各1),病程分别为3032年,语言及智力正常;脑肿瘤1例,病程30年,50岁,右上肢瘫痪;弱智1例,病程30年;精神病(中度)1例,病程12年,30岁。

2 组织准备

2.1 宣传工作 通过学校广播站、墙报、校刊、讲座等,广泛介绍社区护理的现象、前景和重要性。介绍我国残疾人存在问题、康复情况,让同学们了解到:由于社会偏见及传统习惯,人们常常歧视残疾儿童,一些健康儿童也常常嘲笑和欺侮他们。因此,加强对残疾儿童的保护与支持,从而激发同学们投身社区康复护理的热情、兴趣和信心,为顺利和持续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奠定坚定的基础。

2.2人员的选择和管理 经过社区康复知识的宣传,全校护生都主动要求加入社区康复护理队伍。为保证首期的质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班为单位,先从每班(60)中挑选10-15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组成1个小分队,每小分队负责1个家庭的康复点工作。管理机构,以学校团委为首,由各班班主任及护理教研组教师组成,团委负责统筹安排和协调各小分队的工作,护理教师为技术指导。各小分队由所在的班团支部组织并领导。团支部书记负责,以保证整个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3 人员的培训

将挑选出来的学生集中学习6-8学时,介绍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目的、方法和要求。强调素质要求、行为规范。在康复知识和技能方面,参照《广东省社区康复丛书》(卓大宏主编)所列方法,结合录像,聘请康复治疗师传授肢体按摩、推拿、热疗、牵引、娱乐活动、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们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轮流扮演患者、护士,相互之间进行练习,模拟患者的语言交流,再互相反馈,修正,技术熟练后才落实到患者身上。

4 实践阶段

由指导教师带领护生首次进入服务点家庭,运用护理程序方法,进行评估,将资料带回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共同商讨,找出护理问题,做出护理诊断,订出具体措施,再付之于行动。护生每周2-3次上门护理,指导和帮助残疾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尽自己所学给予心理辅导,教其读书、写字(护理的残疾儿童均未上学),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保健等有关知识的宣教,每次30-60分钟,并培养1名家属为家庭训练员,负责每天指导和帮助该家中的残疾者的功能锻炼。对病情动态进行详细记录,设立病案,每周将情况反馈,遇到新问题,共同讨论,找出解决方法,组与组之间做好交接班,且每1新组里均保留旧组的1位成员,以保证护理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5 效果

5.1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3年来,护生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克服多种困难,按照预定的时间、计划,进行有效持久的社区康复活动。根据社区康复训练效果登记表统计,效果较为明显。3例脑瘫儿童经过2年训练,由完全不能做改善为在扶助下完成的项目有:进食及饮食、洗澡、刷牙、上厕所、穿衣服等;明显好转的项目(根据观察和家庭反映):卧位坐起、活动双腿、社区周围走动、参加社区活动、表达自己思想需要和感情、语言听力沟通等。其中1例男童原来双脚完全不能并拢站立,经过3个月训练后双脚能并拢站立。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和1例弱智者,经3个月训练后有明显改善,表现为在社区周围走动由扶助下完成”(必须有家人陪伴)改善为独立完成;参与社区活动从完全没有改善为有时。精神病患者经3个月训练,与家人关系、与护理思想沟通方面明显得到改善。同时开展社区康复护理,能弘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利于社会文明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提高。护生的举动也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并给予表彰。

5.2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2.1、利于培养学生装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 有效的交往能够使交往双方取得相互理解,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使人感到愉快、满足,消除不良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在护理工作中,更显示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护生要学会处理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如护护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尤其护患关系,要与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取得他们的信赖和配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交际能力。组织护生参加社区护理,让学生接触社会,初步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技巧,尤其所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残疾人由于有残疾,外出行动不便或由于身体残疾而羞于见人,时间长了就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与隔离,形成孤独、封闭、消极状态。这给他们融入社会造成很大困难。患者开始拒绝与护生见面,拒绝接受护生给予功能训练,慢慢地勉强接受,但需家人陪护,最后乐意接受并主动要求护生增加上访次数及逗留时间,向护生倾诉内心的不快,寻求支持与帮助,患者的家属,经护生的宣教,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同学们对如此的转变,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与人交往的信心,同时在实践中,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人际沟通、情商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的迫切性,意识到沟通是实施患者教育并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从而使她们自学地加强这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自身修养和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

5.2.2、促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有目的地组织护生参与社区康复护理,使理论更加好地结合到实践,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如在实施护理前,先让学生们重温护理程序一章内容,然后到实地收集资料,资料带回后共同进行分析、整理,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护理措施,通过这样亲自参与,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反馈出对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情况,教师及时给予辅导,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了理性认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了知识的同时,结合到实践,避免学用脱节,另通过每次对不同的健康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5.2.3 培养了护生良好的工作态度 护生服务的是残疾人,残疾人的外表、心理行为等均与从不同,有时在护理过程中,突然大小便或呕吐、流涎等,而且康复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引导患者康复某种生活能力,校正某种行为,往往需要千万次的反复练习,所以康复护士必须富有坚持精神,并且要以这种精神去感染患者。参与社区护理,培养学生团结协助,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护生参与社区护理,边学边实践,促进了教与学,学与做的同步进行,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世纪实用型人才有其独特的意义,但仍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310e2cfab069dc51220130.html

《社区护理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