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广东省揭阳一中等201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16-01-20 14:44: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东省揭阳一中等201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12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2.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3.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区域内,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魔  

B乏   

C听  默   

D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正逢全国“两会”召开,市场变得异常敏感。上周大盘出现了大幅震荡行情,时而激情洋溢如坐春风,时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故有幸结识了一批如雷贯耳的学者、教授。

C.在我国即将步入老龄时代、青壮年劳动力逐渐转向稀缺的背景下,要处心积虑把“不上学、不工作、不培训”的青年送出家门。

D.在这个没有各归其位的非稳态社会,于丹没料到自己因“清浅的鸡汤”得到不虞之誉,又因“鸡汤的清浅”遭到求全之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广州亚运组委会自从发布招募志愿者消息后,应征者达到几万人,其中还包括许多海外华侨也前来积极申请。

B.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D.深受欢迎的2010 年亚运会吉祥物 “乐羊羊”与以往吉祥物相比,不仅更具时尚因素,而且还体现了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                 。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驼,                            。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                 ,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

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

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⑤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⑤①②③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项是( )(3分)

A.一不名氏 质:问

B.因虏情 觇:窥视

C塞愿和 款:赔款

D.修赠礼 吊:慰问死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钦陵欲裂四镇 备突厥

B以元振充使 宿中书者十四昔

C.则下必怨 后然

D觇虏情 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

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 ②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

③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④独元振总兵扈帝

元振遽奏礼止 ⑥十年,赠太子少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B.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C.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D.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①苹: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6)

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绿云扰扰, ,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3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4)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6分)

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

王岳川

处在千纪年转换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可能检视一个世纪学术文化中的种种问题,并进而从新的层面上追问: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

二十世纪中国与传统中国相比,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百年间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总体上说,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码三次重大文化转型,即从古希腊的两希(古希腊与希伯莱)精神,到文艺复兴以后的理性精神,再到二十世纪的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而中国却延续了二千余年汉语文化形态的相对稳定的时代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在二十世纪初为西方现代文化所中断。这就使得中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之间面临总体危机。

这一总体危机不仅意味着终极关怀的失落,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符号的错位:儒家、道家、佛家三套符号系统,因在时间上与当代人失却了时代的同步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信仰要求;而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着某种隔膜,因而难以成为中国人的信仰核心。因此,当代中国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新整合及当代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体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才有可能使其所面临的文化危机得以消除。

百余年来,中国一直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价值层受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是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然而问题在于“西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不易把握。一方面,“西方”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指从古希腊、希伯莱、古罗马、文艺复兴一直到现代和后现代的欧美文化;另一方面,“西方”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地理概念,指不同于东方地域的欧美地区即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这种概念含义的复杂性导致中国话语图景中的“西方”成为一个自由阐释的对象,并使学“西方”的中国知识界面对成堆的问题:百年中国学西方是学古希腊文明中的民主、科学精神呢,还是希伯莱文明的基督神学精神?是古罗马的法律精神呢,还是启蒙主义以来的理性精神?是反理性的现代主义呢,还是反现代反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这些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在百年间尤其是近十几年共时态地“涌入”中国,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汉语思想界究竟该接受谁?可以说,现代人在现代或后现代社会所遭遇到的主要不是器物层和制度层的问题,而是观念价值层面上的迷失与失落。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使中国知识分子心境极为彷徨苦涩。如今又迭加上经济热潮和市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冲击,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世纪末困境。

这种世纪末困境的文化表征是,中国文化面临从“五四”的“古今”之争到今天的“东西”之争、“南北”之争、“灵肉”之争”,从而构成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景观和杂色纷呈色调。“古今”之争是价值冲突问题,核心是反传统价值;“东西”之争是文明冲突问题,核心是否定东方;“南北”之争是后殖民问题,核心是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渗透;“灵肉”之争是个人与群体、升华与沉沦问趣,核心是沉重的肉身对沉重的精神的颠覆。这四种文化论争使今日知识精英与大众对话倍感失语和受阻,同时面对西方强大的后殖民主义话语,中西对话也十分艰难。

面对中国文化的当代处境并寻求解决之策,已成为跨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新视界。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清醒地分析和选择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中国现代化展示其前景;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转型性创造与批判性重建问题,只有通过转型性创造,才能在批判的反思中发现新世纪中国文化的曙光。

(选自《〈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总序》,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西方文化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转型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沿袭了二千多年汉语文化形态,相对稳定地发展。

B.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百年间遭受西方文化的两希精神、理性精神、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全面冲击,面临总体危机。

C.西方基督神学的符号系统在时间上与当代中国人不同步,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因此中国文化必须重建新的语言符号系统。

D.中国文化出现了选择对象的复杂性和选择主体的多层性,主要是因为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受到西方文化体系的影响。

E.古今、东西、南北、灵肉这四种文化的论争,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化冲突的多元性,也带来了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困难。

13.属于导致中国知识界在学习西方时出现困惑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各层面的影响和冲击

B.“西方”这一概念含义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文化精神不断地涌入中国

D.中国文化遭受冲击而陷入转型期的世纪末困境

1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文化精神向何处去”?(4分)

15.本文认为,中国文化精神应向何处去?(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教授看门 何休

王教授评上教授两年后,学院专业设置走向市场,采煤专业撤消,他又不愿转型,成了闲置的教学资源。学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把王教授作为一个专门的议题来讨论,讨论的结果是:要么内退,要么到保卫处挂个号,守大门。

王教授才四十五岁,不到内退年龄,分管保卫工作的陈副院长找王教授谈话,王教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王教授上岗的那天,大家开玩笑说,这是学院有史以来职称和工资最高的守门员。

看门人一直都是聘请临时工,活儿也轻松,不外乎是为进出车辆开门,登记来访者,为晚归者开门等。上班第一天,王教授就捅了一个不小的娄子:中午,一老乞丐在学生食堂乞讨,被学生食堂管理人员撵了出来后,七弯八拐地跑到学院小餐厅里去了。此时小餐厅里,陈副院长正陪客人吃饭。

保卫处长向陈副院长深刻检讨后,打电话到值班室。王教授却一本正经地说,人是我放进去的,我没有违反工作细则。

保卫处长气咻咻地说,细则上写得很明白,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乞丐来要饭,他不是闲人。至于他是不是杂人,你没提供判断标准,凭我的主观理解,他不是杂人。

保卫处长是转业军人,王教授咬文嚼字,令他一时语塞,便气急败坏地挂了电话,火烧火燎地跑到大门值班室,对王教授说:现在我把工作细则的第五款改掉,凡是非本学院的师生,原则上不得进入校园,来办事的,必须有介绍信,来找人的,必须和相关责任人电话联系上,否则一律不放行。

保卫处长话音刚落,一份“值班人员工作细则补充说明”伸到保卫处长的鼻子底下:处长,请签字。保卫处长哭笑不得,他一边签字一边想,别人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兵遇到秀才,也难缠啊,这还是个开头,往后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

果然不出所料,半月后,陈副院长接到市政府一位领导的电话,说是建议学院换掉看门人。

陈副院长派保卫处长去调查,很快,保卫处长哭丧着脸来见陈副院长。原来,头天晚上,市委宣传部长吃请后回家,车行驶至学院门前时,内急了,司机跟他出主意,学院里面厕所多。王教授当班,死活不开门。宣传部长摇下车窗,借着酒疯指着王教授的鼻子骂:你一个看门狗,神气个鸟,老子有公干,快开门。

王教授从来没挨过这样的骂,气得脸发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来公干,拿出介绍信来。

宣传部长急了,一手捂着裤裆,一手掏出手机。把你们保卫处长的电话报来,我给他打电话。不巧的是,保卫处长手机关机,家里座机没人接。僵了几分钟,宣传部长内急难忍,只得喊司机开车,到大街上找一个角落方便。

了解情况后,保卫处长敢怒不敢言,因为王教授把自己签了字的那份“补充说明”放大五倍贴在值班室最显眼的地方。

一个学期下来,保卫处长想在开中层干部会议时,提议把王教授换掉。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是教务处长与学工处长先发言,保卫处长的发言放最后,所以,保卫处长还未来得及开口,学工处长发言时对王教授大加赞扬,还建议给予王教授“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本不是学工处的事,学工处长哪根神经搭错了吗?当然不是。

近几年,学生通宵上网现象非常严重,自从王教授看门之后,本院学生通宵上网现象锐减。

晚上十点后,王教授不放学生出门;清晨或上午,只要有面容憔悴的学生进校门,王教授就要验他们的学生证,如果没带学生证,王教授就用数码相机给他们拍照,再叫他们留下班级姓名学号,一丝不苟。有一次,有两个学生捂着肚子诈称生病,要去医院。王教授关切地问,钱带够了没有啊?我这里有五百块钱,你们先拿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俩学生拿着王教授的钱,在网吧门前徘徊了半小时,最后还是跑到药店买了一瓶感冒药,乖乖地回学校,把钱还给王教授。

会后,王教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教授看门,本身就是新闻,加上学工处长的渲染,本地报纸与电视台均对王教授作了专题报道。

再后来,省里下发一份文件,要求至少有一位五十岁以下、正高职称的党外人士充实学院领导班子。在所有教授中,只有王教授两个条件都符合。

王教授只看了一年大门,就成为院长助理,一年后,提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王教授,也就是王副院长,在就职演说中慷慨激昂地说,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

此后,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据说,这个岗位有很多人明争暗夺着呢。

(选自《当代人》,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4)

17.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的艺术魅力。(5)

18.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爱人者,人恒爱之

——从口碑看杨善

在保山,在云南,提起杨善洲的名字,人们会说:“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很亲切,很和蔼,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会喜欢他!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们给予杨善洲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这一辈子一直持行善,把爱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爱家人,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

很多人认为,杨善洲为了大家舍了小家,对家人有点“冷血”。

太多的例子似乎可以证明这一观点:他从不让家人搭顺风车,不给任何亲戚开后门托关系……

这样一个“不念亲情”的人,一定寒透了家人的心吧?“你错了,他爱家人,只不过是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小女婿杨江勇否认了记者的猜测,“我们都一直能感受到他对家人浓浓的爱。”

提起丈夫,83岁的张玉珍老人眼里噙满泪花。在别人眼里,杨善洲常年在外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按说老人应该对丈夫充满了抱怨。可张玉珍却只记着丈夫的好:两次住院丈夫都一直守在身边,每天早早地买好早点端到床前,一直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

杨善洲是出了名的孝子。“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念叨,说保山的万金油比老家的好用,其实是想让他多回来看看她。爹爹信以为真,每次托人带东西给奶奶,都一定不忘放一盒保山的万金油。”杨善洲的大女儿杨惠菊说。

尽管杨善洲的儿女子孙没沾到他的“光”,却没有一丝抱怨。大女儿杨惠菊已经60岁了,在老家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她从药箱里掏出一太摞胃药,哽咽着说:“这是爹爹去年住院,我去看他时拿给我的。他说,知道我胃不好,就给我买了,本想托人带给我。那时他已经病得下不了床了,却还想着我……”

他爱同事,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一位是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一位是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如果不是老书记,我一定不可能坚持在大亮山干这么多年。”自学洪坦诚地说,“十多年的交往,他拿我当家人一样,我觉得有义务陪他走到最后,这也是全体林场人的共同心愿。”

朱家兴,曾是大亮山林场的职工。19977月,他突然昏迷不醒,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家人六神无主地痛哭着。杨善洲闻讯找到主治医生:“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两个多月后,朱家兴的命捡回来了。2.6万余元的医药费,全部是杨善洲一人掏的腰包。

受到过杨善洲关心的同事太多了:他自己住油毛毡房,把砖瓦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他把工资偷偷拿出来安排炊事员为大家改善伙食;他不肯为自己的家人农转非,却主动为家在农村的科技干部家属转了城镇户口……“我的对象也是老书记给我落实的。”苏加祥忘不了。1986529日晚上,市委正在开常委会,杨善洲却说:“现在休会15分钟,大家去后院参加一下小苏的婚礼。”原来,苏加祥参加工作四五年了,一直找不着对象。作为直接领导,杨善洲托人给苏加祥介绍了一位姑娘,帮他解决了终身大事。

他爱百姓,永远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

杨惠菊很少看到父亲流泪,除了奶奶过世,她印象中父亲还流过一次泪。那是2007年的除夕夜;坐在堂屋椅子上的杨善洲默默地抹着眼泪。大女儿杨惠菊赶忙凑上前去,问父亲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老人轻轻摇了摇头:“这大过年的,那老两口也没人照顾。我要是死了,他们可该怎么办啊!

2005年冬天,两位老人到大亮山林场找活干。60多岁的人还来找活干,杨善洲感到很奇怪,就仔细询问老人家里的情况。得知两位老人家因为子女不孝生活无着后,杨善洲一边想办法做他们子女的工作。一边开始接济两位老人。每年除夕,他都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来过年,逢年过节还要托人给老人送去礼品。

2007年,保山市一位市民段某的一只眼睛被人无故打瞎,多方求助,却迟迟得不到合理的赔偿,最终找到了杨善洲。“把人眼睛打瞎了还能不管?”气愤不已的杨善洲出面主持公道正义,帮受害人讨回了7万元的医药费和伤害赔偿。杨善洲过世后,段某在他的灵堂整整守候了一夜。

“老书记住院的时候,我们都管他叫‘爷爷’。他就像爷爷一样慈祥,凡事都先为我们着想。”保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李毓奕说,“他本来可以住高干病房;可他不想麻烦人,就直接住进了普通病房。住院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可他从来不大声呻吟,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叫我们给他打一针止疼针,还会抱歉说麻烦了。半夜家属给他熬粥,他每次都先分给我们护士吃一点。”

没有人知道,84载春秋中,杨善洲帮助过多少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只是听医护人员说,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每天总看老百姓挤满了病房,只为了问候一声,看他一眼;我们只是听当地百姓说,在他去世的那天,人们的哭声撼动了保山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文章三个小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

20.本文主要通过别人的叙述侧面来写杨善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21.杨善洲的事迹深刻诠释了爱的真谛,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6分)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6分)

23. 请根据下列题中预设的有关情景及要求,任选一个情景,设计一“拒绝词”。(共6分)

1)有一位同学想在下午的上课时间到书店买一本重要的书,于是请他的朋友向老师请假,说他因为身体不舒服不能到校上课。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打算如何拒绝他的请求?请设计你的“拒绝词”,不超过40个字。

2)你向亲戚借来一架照相机,在校运动会上为本班运动员照相。某同学看这机子性能好,非要借去旅游不可。你认为这个要求不能顺从,但面对要好的同学,又不能简单拒绝,那么,你打算如何既明确又得体地回绝这位同学。请拟出你的“拒绝词”,不超过40个字。

3)周末,你专程去看望在家养病的同学李明,李明一家人正准备打麻将,但三缺一,于是趁机邀请你凑个数,李明见此情景也帮家人说话。面对他们的盛情,你不能简单拒绝,那么,你打算如何既明确又得体地回绝。请拟出你的“拒绝词”,不超过40个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王勃高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心心相印,虽远亦近;顾城说“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两个貌合神离的人,即便同在一个屋檐下,也会心隔天涯,虽近亦远……

读上面这段文字,根据你的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2014学年度高三摸底考联考

语文科试题答案

1D shè/niè,lì/shuòtuò/tàA yì/sì,cuì/cuì,zhuó/zháoBkuì/ kuìjì/yì,chà/shāCdì/dì,zhēn/jiāncì/sì

2. B 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A.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C.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谋划。贬义词。D. 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料到”与之重复。

3D A“广州亚运组委会”应与“自从”调换位置;“其中还包括许多海外华侨也前来积极申请”句式杂糅,去掉“其中还包括”或“也前来积极申请”。B“少数”和“普遍”矛盾。C “不在于……而在于……”是针对“文章写得好”,因此本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把“与坏”删去。)

4. C第一处横线,选项所提供的填入语句是,只有前承快乐,后接生活目标,理应选。如此可排除选项AD。第四处横线,注意到前句有之所以,属典型的因果倒装标识,理应选填有关联词是因为的句。第五处横线填入与前句亦可衔接,故可选定答案为C

5C(款:扣。款塞,扣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

6CC代词,他的A连词,因为 /连词,来B连词,于是/副词,才D副词,趁机/连词,于是)

7A(①说郭震以侠义自任,不以小节为意;⑤说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⑥说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8B(授官是以后的事)

9.(1)武则天知道是郭震做的事,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省略句”1分,活用词“奇”1分,句意1分。)

2)恰好天下大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雨”落下1分,“被动句”1分,句意1分,注意补充“他的皮肤”。)

3)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获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得罪”1分,“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身高七尺,小时候即胸怀大志,十六岁,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学生。有一次,家里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个衣衫褴褛的人前来拜访,自称家里五代人都没有下葬,希望能借钱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慷慨地把钱都借给了他,也不问这个人姓甚名谁。十八岁,郭元振考中进士,担任通泉尉。以侠义自任,不以细务为意,曾经铸造私钱、贩卖上千人口,所得钱财用来赠送宾客,百姓深以为苦。这件事传到皇后武则天那里,武后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件事。可武后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武后看了后大加赞赏,还把他的诗篇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看。并破格提升了郭震。授他为右武卫铠曹参。

恰逢吐蕃请和,首领钦陵要求朝廷回撤西域四镇的守兵,并赐十姓突厥之地给他。朝廷派郭元振充任使者前去谈判,趁机察看敌情。郭元振回来后,上疏道: “长期以来的徭役让吐蕃人困苦不堪。他们都希望大唐和吐蕃之间能够实现和平。首领钦陵打算分裂四镇归为己有,专制其国,因此才没有归顺的念头。假如陛下每年都向吐蕃派去和亲使团,钦陵一定会屡屡拒绝。这样,他的部下自然无不怨恨。即使钦陵想寇犯唐境,也会受到部下的牵制。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吐蕃内部就会发生变故。”这些谋划得到了朝廷的赞同。几年之后,吐蕃君臣相互猜忌,部属果然诛杀了钦陵。他的弟弟赞婆等前来投降,于是武后下诏派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领人骑前往迎接。授予他主客郎中一职。

神龙年间,郭震被提拔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此时,西突厥酋长乌质勒率领的部落逐渐强盛起来,主动向朝廷提出议和。郭元振在牙帐中与之谈判。当时,天正下着雨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乌质勒年事已高,又多次俯身下拜,经不住风寒,会谈结束后就死了。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了乌质勒,打算率兵袭击郭元振。副使解琬劝郭元振趁夜逃走。郭元振没有听,而是从容不迫地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去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就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也极为悲切。郭元振在那里住了十天,帮助突厥人办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信义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朝廷下诏郭元振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各位宰相跑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后定,他宿卫在中书省十四晚才停止。于是进爵封为代国公,不久又兼任御史大夫,又为朔方大总管,以防备突厥。 还没有去上任,正赶上玄宗在武骊山讲习军事,三令之后,玄宗亲自擂鼓。这时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演练。玄宗看到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急忙上前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玄宗于是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开元元年,皇帝念及郭元振的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怏怏不得志,走到半道,就病死了,享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他太子少保一职。

10.1)拟人手法(1)。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1.(1)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2)梳晓鬟也 渭流涨腻

3)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4)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2 CDC.“在时间上与当代人不同步”指的是“儒家、道家、佛家”;西方基督神学是在“空间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存在隔阂。D.在原文中,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信息整合】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3 BA.主要原因仅为观念、价值层面,不包括器物、制度层面。C.应为:“历时态”的西方文化精神“共时态”地涌入。D.“陷入世纪末困境”是结果,不是原因。)【信息筛选】

14.因为在百年间,西方文化体系的全面冲击,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关怀失落和价值符号错位;在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遭遇古今、东西、南北、灵肉之争的困惑。[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思路把握】

15.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应该:⑴在世界全球化中保持民族精神,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⑵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整合与转型中,创造新的价值话语体系。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要点归纳】

16热爱自己的专业;不计较工作岗位;富有同情心;工作一丝不苟;敢于坚持原则;⑥关心爱护学生;⑦教育学生方法灵活;⑧具有远见卓识。(答出2点给1分,答出4点给2分,答出5点给3分,答出6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17.小说开篇便让教授当守门人,情节奇特,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教授工作一丝不苟,却犯放进乞丐,影响领导食欲的低级错误,然而这又是没有违反规则,颇为有趣;门卫规则重新修订后,应该不会有新的问题了,可王教授的“执法如山”却又因“市委宣传部长事件”让学院领导很尴尬;在保卫处长对王教授非常不满时,王教授却备受学工处长赞扬,还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更为离奇的是,原先面临内退的王教授最后又被提升为副院长。所以说,小说情节曲折,多处出奇制胜,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3点得5分)

18小说的这种结局安排合理。

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看起来好像是由于他的运气好,但联系小说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出,王教授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知识分子,工作有胆量,有魄力,有自己的见解,并且真正关心学生,工作中又善于采取灵活的方法,他被提拔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这种结局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并不让人觉得意外。(观点鲜明2分,理由充分2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②小说的这种结局安排不太合理。

从小说的情节中可以看出,王教授生活的环境充满尔虞我诈,而且王教授坚持原则,容易招致某些当权者的不满,而王教授又不会曲意迎合,所以这样的安排是作者的一厢情愿,并不符合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观点鲜明2分,理由充分2分,结合文本适当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9.三个小标题形成行文线索,统筹全文材料,突出""的主题;(2)三个小标题在材料安排上形成递进关系,从家庭;单位到社会,逐步拓展,使人物形象越来越立体丰满。(2)

20.(1)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新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2)(2)说明了杨善洲的为人有口皆碑,他以自己一颗广博的爱心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比正面描写更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使主题更加突出。("3)

21.(6)(1)朴实的亲情才是真爱。杨善洲不以权谋私,其发自心底的朴实的母子之情、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情,令人感动。(2)无私的关爱才是真爱。杨善洲先人后己,对同事像亲人一样,处处关心,无微不至,是真正无私的关爱。(3)博大的爱心才是真爱。杨善洲胸怀百姓疾苦,时刻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中,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爱得博大。(每点2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22. 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6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23.【参考答案】

1)①一定要今天去吗?等哪天有空我陪你一道去怎么样?②我不会帮我最亲爱的朋友去欺骗老师并纵容他旷课的。

2)①不是我不够意思,是借的时候人家说明不让转借才拿来的。咱俩不错,你不能让我为难哪!②你爱摄影入了迷,我比谁都清楚。可今天这事只能委屈你了,算我对不住你,请多多包涵。

3)①今天我专程来看望李明,想跟他聊聊天,帮他补补课,改天再来陪叔叔、阿姨,好吗?②真抱歉,我还没学会!再说看了李明,我还有急事要办,今天对不住大家,请多包涵。

【答案点评】

1)①该“拒绝词”委婉温和,它没有否认对方买书的愿望,却诱使对方否定自己提出的不当要求。②表明关系,指明后果,语气强硬,断然拒绝,对方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视自己为畏友。

2)①既明确了拒绝的理由,又强调了双方友谊值得珍视。②既表达了对对方要求的充分理解,又耐心地恳求对方原谅。

3)①“补课”,是为李明的学习着想,易打动他的父母;“改日再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他们一家人留足了面子,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②不是不愿意,而是“没学会”;“还有急事要办”可使自己迅速脱身;“请多包涵”让对方无法责怪。

【答题指导】

拒绝词要求明确与得体兼顾。视双方的关系,可以诚恳地请求对方不要强人所难并给予谅解;可以明确指出对方的错误,劝其放弃已有的念头;可以找个借口,撒个小谎,使之信以为真……拒绝词不能迁就错误的要求,不能没有理由,理由生硬、易引起对方反感的也不好。语言要口语化。

24.作文指导:

  一、解题

  根据材料,话题谈的“远和近”,应该指的是人际关系这个范畴,如果不慎,叙议成“美国在地球那一边,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成了‘咫尺’,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之类,那就偏离了话题。话题作文是个筐,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装;让你打乒乓球,你就甭去踢足球。

  “远”“近”本是一个空间概念,一旦用在心理感觉上也许就与空间事实大相径庭了。人和人之间,有时表面上很“远”,其实很“近”;而有些时候呢,表面上很“近”,其实很“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种现实与心理的极大反差呢?找准了原因其实就为文章确定了方向和主旨。不妨把构思的过程变成一个求解的过程,只不过求解的方式多样化而已。或者通过故事来揭示你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或者直接正反议论,探究原因,抑或用含蓄的象征手法阐释哲理。殊途同归,无非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才能心灵交融,彼此猜疑,以私利为重,只能筑成层层壁垒,空添许多“咫尺天涯”的憾事!下面事例可提供思考:1.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热心人关心着鳏寡孤独的老人。他们之间,原本素不相识,甚至相隔千里,既无血缘关系,也不是组织的委派、分内的工作,“远”得很!可是偏偏多少年如一日,视他们为亲人,省吃俭用,缝补浆洗,捧茶端饭,甚至砸锅卖铁为老人治病,比子女还亲,比子女还“近”。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社会效果?

  2(1)同处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爿屋檐中,按说应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可是,我们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是不是有点“远”甚至隔膜了?我们与同学关系有点僵,难道问题都出在对方?是不是我们过分炫耀了靓丽、富裕、成绩的优秀?是不是我们有些冷漠该伸援手而没伸?是不是我们没有讲究沟通艺术未能良药甜口利于病?对此我们又该怎么办?(2)社会生活中,有不少现象令我们痛心。或为了遗产,兄弟大打出手,反目成仇;或子女不孝,父母沿街乞讨;邻里之间,空间距离倒是很“近”,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门邻居家的小孩蹲在门前号啕大哭,可能父亲出差母亲在外打麻将,他倒好,得意洋洋吹着口哨给号啕大哭的小孩作伴奏……邻里之间多“远”啊!

  二、写法

  写散文,我有如下建议:①精心选择感人事例;既可以叙述一件事,也可以叙述几件事而以某一件事为主;既可以虚构,也可以依据实事而融入想象、联想。②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以防行文呈现出直线化的呆滞。

  写议论文,我的建议如下:①从古今亲人、邻里、官民、师生、同学等等之间的关系入手,选择典型的事例,叙说虽“近”实 “远”或虽“远”实 “近”;进而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形成的结果;最后或批评或礼赞,归结全文。但这种文章牵涉的范围太广,不易驾驭,写出来比较空泛。从一两件同类型的小事入手,分析前因后果,容易鞭辟入里。②注意论据的典型;本论部分可以对比论证为主。

  散文中的议论与抒情,议论文中的观点,都要紧紧扣住原材料而生发。散文中的抒情,要真挚,不要“矫情”、不要“煽情”、不要“伪圣化”,诸如“如此冷漠,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呢”,“让人间遍种关爱之花吧,因为大同社会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为唤回人间的温暖,我们应该不惜生命”;散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观点,要走向深刻。“距离是长度,信任是方式”,“ 拉近人心的距离”,“亲人间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打出手,更为可怕的是一心置对方于死地”等都是挺有见地的观点。

  从古代说到外国,我们能够纵横捭阖,当然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不把重点放在中国与今天,那就是隔山打牛,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20f026e009581b6ad9eb31.html

《[套卷]广东省揭阳一中等201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