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6 16:22: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俗话说“衣食父母”,可见衣服和食物是位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的。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服饰。在西方传说中,自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后,用树叶遮羞,便是最早的服饰了。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代表着精神文明。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用树叶兽皮遮体,主要是为了取暖等生理的需要,或则兼具区分性别的一种标志。这主要是物质层次的表现。古语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渐渐地,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不再满足于温饱的追求。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因此服饰就有了装饰作用。在等级社会中,更成为了身份的象征,人类便把社会地位,文化心态,宗教信仰,兴趣偏好等赋予于服饰中。于是便产生了服饰文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辉煌文明。因此中国服饰文化有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中国服饰无论从材质,样式,和装饰等在世界文明中都是别具一格的。由于中华文明起源较早,中国服饰文化也更加灿烂。据史书记载:黄帝时“胡曹作衣”;或说:“伯余、黄帝制衣裳。”说明中国服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可见历史之久。这个时代,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存对照,应该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内出土的实物有纺轮、骨针、纲坠等,又出土有纺织物的残片。我国中原甘肃出土的彩陶上的陶绘,已将上衣下裳相连的形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来了。如果说树叶兽皮还不能成为正式的衣服的话,从这时起便有了现在观念中的“衣服”
近代以前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森严的等级性。这种等级性也理所当然的体现在服饰上。《易·系辞》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可知衣服式样不同于普通人。这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材质,样式和装饰上。这些进而与中国的礼仪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首先在颜色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而以读书人代表的诸子则穿青色,《诗经》中“青青子衿”为据。宋代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以区别不同档次的官员以及作为官民的区别。。自唐宋以来,龙袍和黄色就为皇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同时规定: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清朝皇帝还以赏赐黄马褂为特别恩宠。在材质上,不同阶级也是有区别的。一方面,下层阶级无力购买丝绸等贵重材料的衣服,而只能穿麻葛等低等的衣服。唐代诗人有“遍身罗琦者,不是养蚕人”可以说明这个事实。另一方面,法律规定,下层阶级不得穿丝织品,即使有能力承受。而对于上层贵族则较华丽奢靡。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在出土的汉墓中有金缕玉衣,奢侈至极。样式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而袖子越长代表着地位越高,这在古装剧中经常出现。明代的公服用幞头和圆领袍,但这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服用。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受到诰封的官员妻、母,也有以纹、饰区别等级的红色大袖礼服和各式霞披。此外,上层妇女中已着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在装饰上,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春秋战国时,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贵族为示勇武兼用自卫,又必佩带一把镶金嵌玉的宝剑。辽代以丝绸官服上山水鸟兽刺绣纹样区分官品,影响到明清官服的等级标识,金代则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品级最低的用无纹或小菱纹的芝麻罗。因此不同的装饰便有着不同的身份,龙则成为了皇帝的专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外族的入侵,同时进行了多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外族被同化,同时汉族也充分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髓,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f92bbf65ce05087632138d.html

《中国服饰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